八年级物理上册 3.3《汽化和液化》能力提升训练(含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汽化和液化》能力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周围的“白气”是壶内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烧开水时,壶嘴周围的“白气”是壶内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C.打开冰箱门,门周围的“白气”是门外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打开冰箱门,门周围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B.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1)(3) D.(3)(4)
4.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5.下列四幅图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6.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7.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8.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夏天的傍晚,草叶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放热
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用久了的白炽灯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D.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0.为了避免游客排队时被阳光晒得过热,上海世博园区加装一大批喷雾设施,为游客喷雾降温。

喷雾降温设施喷洒的水雾,即使在水温与气温相近的情况下,也有比较明显降温效果,主要原因是()
A.水的密度大 B.水蒸发时要放热
C.水汽化时要吸热 D.水雾透光性差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的沸点随液体上方气体的压强增大而降低
B.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可以加快手上的水的蒸发
C.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寒冷的冬夜,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2.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液化、汽化 B.汽化、凝固、凝华
C.升华、凝华、液化 D.熔化、汽化、升华
13.下列各图自然现象都是由物态变化形成的,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14.如图所示是无锡市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5.如下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2
16.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在第4 min时,水开始沸腾
B.在第4—6 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C.在第6 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D.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
17.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18.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19.关于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缩体积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 B.液化过程是个吸热过程
C.液化过程是个放热过程 D.液化过程既不放热,也不吸热20.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A.寒冷的冬天,冻冰的衣服不会变干
B.有风的秋天,游泳的人上岸时会感到冷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雾气”
二、填空题
21.2016年4月12日兴城市实施了人工降雨.气象部门用火箭将碘化银洒向云层,碘化银
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成小水滴,或加速水蒸气成冰晶(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变成冰晶的过程中热量.
22.罐装式石油液化气是采取____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装入钢罐的。

23.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液化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下表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试根据数据判断(加热条件可满足),1000℃的铝主要是态(选填“固”、“液”或“气”),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选填“铜铁”、“铝铜”或“镁铁”)合金.
24.2015年12月17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世界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运载火箭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氢和氧在常温下都是用的方法把它们液化后装在火箭中;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如图所示),这些“白气”是由组成的,经历了先后的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125.小雨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混合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醋混合液体,其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26.小明家冬天在密闭房间使用空气加湿器来提高室内空气湿度,发现空气加湿器的上方冒“白气”这是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过段时间后房间的温度(“上升”、“下降”)
27.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吸收皮肤周围的热量。

护士测量病人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观察体温计的示数时,应在水平方向上从(选填“A”、“B”或“C”)方向观察读数.
4
28.在地球上淡水紧缺,海水充沛。

在科技活动课上,小刚和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如图所示,装置底部是一个盛有海水的容器A,上部盖着一个透明玻璃罩B。

通过太阳照射容器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凝结成水珠,收集即可得到淡水。

(1)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2)装置组装完成后,通过实验,同学们对获得淡水的速度不满意。

请你给他们提出至少一条改进建议,用于提高获得淡水的速度。

你的建议是________。

29.针对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损伤处喷射,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同时减缓人的伤痛感.氯乙烷采用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喷在皮肤上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
30.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如图所示,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图示情景是小刚用镜头焦距为5cm的照相机拍摄的,镜头到露珠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cm.当照相机的镜头正对露珠从50cm处向20cm处移动过程中,则像的大小将渐。

三、实验题
31.小龙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如下:
(1)他按照图组装实验器材后,还需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________。

(2)补全仪器后,给水加热至90℃时开始计时,读取温度计示数,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由表中数据可知,水从t=________min时开始沸腾;水的沸点T=________℃。

(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t=8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小龙观察并分别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图景。

下图所示为水沸腾________(选填“前”或“时”)的图景。

3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准确测量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水的沸点为℃,当时的大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a、b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量,温度.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四、综合题
33.神舟五号﹣﹣﹣﹣我们的飞天梦
2003年10月15日9时,随着火箭发动机的轰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飞天梦,
小宇利用星期天到青岛会展中心观看了有关“神舟五号”的航天展,他搜集了一些问题,回到班中想要考考你:
(1)长征二号F火箭:它的发动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能.它是利用向后喷出气流使自身受力前进的,这是运用了力的作用是的道理.
(2)飞船的运行过程:飞船沿椭圆轨道围绕地球运行了14圈,轨道上离地面最近点200km,最远点350km.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过程中,飞船的速度,势能.
(3)太空生活与工作:若不穿太空服,只带氧气瓶,航天员能否走出舱外?运用你所学的
6
物理知识说出一条理由.
答:(填“能”或“不能”);因为舱外.
(4)返回大气层:这时飞船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将能转化为能,因此给飞船降温十分重要,一种重要的降温方式就是“烧蚀防热”:在飞船表面涂有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让这些材料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5)降落:飞船距离地面15km时,速度达到200m/s,若不打开降落伞,则速度保持不变,飞船落到地面仅仅需要秒的时间.
34.今年11月,“中国探月工程科普宣传周”在深圳体育中心亮相,展厅展出了“长征三号”系列火箭、玉兔号月球车等模型.
(1)展区的一台“行星秤”周围围满了游客,一名女士站上秤,并将星球选择为月球,仪式屏幕显示“您在月球上的重量是8kg”,引得该女士大呼:“不准,我应该是98斤的”,那么请判断此“行星秤”测得是该女士的质量吗?(选填“是”或“不是”).(2)图中为“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发射升空的情形,请你说出此刻,火箭发射塔架下巨大水池上方的“白雾”形成发生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和.(3)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熔化,所以火箭必须由熔点(选填“高”或“低”)的材料制成,同时在火箭表面涂上易汽化的物质加强防护.
(4)由于卫星在太空中飞行时,其向阳面和背阳面温度差高达200℃.我国采用热管温控技术,使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温端汽化,低温端液化,(均选填“吸热”或“放热”),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端温度趋于平衡.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C
【解析】
试题分析: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所以在皮肤上涂一些酒精,酒精蒸发时带走部分热量,会感到凉爽,A错误;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如果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98℃的水也可以沸腾.说明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减低,B错误;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甚至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水银先凝固了,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一般选酒精温度计,C正确;从冰箱中刚取出的易拉罐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其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D错误.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化及液化现象
3.C
【解析】
试题分析: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冰雪融化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从冰箱取出的饮料罐“出汗”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
的饮料罐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是液态的小水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冬天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天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故C是正确的
考点:物态变化
4.C
【解析】
试题分析:雾和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冰棒周围的“白气”属于液化形成的,故B 错;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D 错;应选C。

考点:物态变化
5.D
【解析】
试题分析:雪和雾凇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因此A、B不合题意;冰是由水凝固成的,C不合题意;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6.D
【解析】
试题分析: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C不
符合题意;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D符合题意.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7.C
【解析】
试题分析: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错误;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8.C
【解析】
试题分析:A、春天,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A错误。

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来的,是液化现象,B错误。

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C正确为答案。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故D错误。

考点:物态变化
9.D
【解析】
试题分析: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由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而成,故选项A 不正确;夏天,我们看到雪糕冒“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而成,故选项B不正确;用久了的白炽灯内表面发黑,是因为钨丝先升华为钨蒸气,然后钨蒸气在内表面遇冷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而成,故选项C不正确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冷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而成,故选项D正确。

考点:物态变化
8
10.C
【解析】
试题分析:喷出的雾会迅速蒸发,蒸发是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汽化的过程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C。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物态变化
11.BCD
【解析】
试题分析: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增大时升高,气压减小时降低,故A错误;干手器吹出热风,可使手上液态水的温度升高、空气流动速度加大,所以蒸发加快,故B正确;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C正确;寒冷的冬夜,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BCD.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2.C
【解析】
试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吸热;液化、凝固和凝华过程放热.因为熔化、汽化和升华是吸热;液化、凝固和凝华是放热.故选C.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13.C
【解析】
试题分析: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云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雾淞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应选C。

考点:物态变化
14.C
【解析】
试题分析:“摄氏度”三个字不能分开,应连起来,故A错;由于最高温度能达到3℃,故B 错误;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这一过程会放出热量,故C正确;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应选C。

考点:物态变化
15.A
【解析】
试题分析: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冰凌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冰冻的衣服晾干属于升华现象;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应选A。

考点:物态变化
16.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在第4 min时,水的温度达到了沸点,继续吸热,所以此时开始沸腾,故A正确;在第4—6 min的过程中,水一直在沸腾,要不断地吸热,故B错误;由于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在第6 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故C正确;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水的沸点,由图示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100℃,故D正确;应选B。

考点:水的沸腾
17.D
【解析】
试题分析: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雪人变小是
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冰花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应选D。

考点:物态变化
18.B
【解析】
试题分析: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A正确;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故B错;干冰升华时会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故C正确;汽水瓶外面的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所形成的,故D正确;应选B。

考点:物态变化
19.C
【解析】
试题分析:有的气体只靠压缩体积是不能液化的,必须借助于降低温度来实现,故A错;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故BD错,C正确;应选C。

考点:物态变化
20.BC
【解析】
试题分析: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是因为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A错误;B、有风的秋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会发生蒸发现象,而风又加快了蒸发的速度,蒸发时需要从身上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比较冷,故B正确;C、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上会出现小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饮料瓶上形成小水珠,故C正确;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从室内走出室外时,空气中水蒸气的温度低于眼镜片的温度,液化现象不可能出现,故D错误.故选BC.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21.液化;凝华;放出
【解析】
试题分析:气象部门将碘化银洒向云层,可以加速水蒸气的液化或水蒸气的凝华,使云层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多,当空气承受不住小水滴和小冰晶重量时,就会降落下来;液化和凝华的过程都是放热的过程。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22.压缩体积(或加压)
【解析】
试题分析: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罐装式石油液化气是采取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装入钢罐的。

考点:气体液化的方式
23.液、镁铁
【解析】
试题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铝的熔点为660℃,沸点为2467℃,所以1000℃的铝主要是液态;表中四种金属相比较,镁的熔点最低,铁的熔点最高,这两种做合金时,加热时要达到较高的温度,冷凝时却要达到很低的温度,所以这两种金属不易做成合金。

考点:熔点和沸点
24.压缩体积、小水珠、汽化、液化
【解析】
10
试题分析: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氢和氧在常温下都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当池中的水温度升高,会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又会液化成小水珠,所以会看到有“白气”生成。

考点:物态变化
25.60、不会、60
【解析】
试题分析:当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时,再继续加热,液体就会沸腾,而温度却不再升高,由于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60℃时混合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醋混合液体,其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故表演者不会被烫伤。

考点:液体的沸腾
26.液化上升
【解析】
试题分析: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所形成的小水珠,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向外放热,故房间的温度会上升。

考点:物态变化
27.汽化,热胀冷缩,A
【解析】
试题分析:酒精是易蒸发的物质,酒精蒸发时会从人体吸收热量,所以感到凉爽,这属于汽化现象;体温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由于体温计是三棱形的,里面的液柱很细,从A 处看过去,相当于凸透镜,能看到放大的虚像。

考点:物态变化;温度计
28.(1)汽化;液化;
(2)用酒精灯对容器A加热,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当将海水放在太阳下照射时,海水吸热会由水变成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罩会由水蒸气变成小液滴,发生液化现象,整个过程是先汽化,后液化;可以从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上改进该装置,可把A换成直径更大的容器,以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也可以用酒精灯对容器A 加热,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29.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解析】解:(1)气态的氯乙烷在加压的条件下液化成液态储存在容器内;
(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
(3)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点评】本题考查汽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30.液化;10;变大
【解析】
试题分析:露珠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镜头到露珠的距离至少要大于10cm;照相机的镜头正对露珠从50cm处向20cm处移动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1.(1)秒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