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小弟弟变干净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弟弟变干净了》
一、教学目标
2.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清洁卫生的好处,学会关爱他人。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
1.教具:故事课件、清洁工具(如:毛巾、肥皂、水桶等)。
2.环境布置:模拟家庭环境,设置清洁区域。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带领幼儿做简单的小游戏,如《洗手歌》舞蹈。
2.教师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平时是如何保持干净的。
(二)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故事《小弟弟变干净了》。
2.故事内容:小弟弟因为不爱干净,身上总是脏兮兮的。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善良的姐姐,姐姐告诉他清洁卫生的重要性,并帮助他洗澡、换衣服。
小弟弟变得干净整洁,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三)讨论环节
1.教师提问:故事里的小弟弟为什么变得干净了?
2.幼儿回答:因为有姐姐的帮助,姐姐告诉他清洁卫生的重要性。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干净?如何关爱他人?
(四)实践环节
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2.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清洁工具,如毛巾、肥皂等。
3.幼儿分组,模拟家庭环境,进行清洁活动。
(六)作业布置
1.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次活动的收获。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份关于清洁卫生的手抄报。
五、教学反思
1.教师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六、教学评价
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卫生习惯。
3.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
(1)教师引导:“小弟弟在故事里变得干净后,他感觉怎么样?你们猜猜看。
”
幼儿回答:“他可能感觉舒服多了,身上香香的。
”
教师回应:“没错,保持干净能让我们感觉更舒服,也能让我们的朋友更喜欢我们。
”
(2)教师提问:“我们怎样做才能像小弟弟一样变干净呢?”
幼儿回答:“要勤洗手,每天洗澡,换干净的衣服。
”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
(1)实践活动环节: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做‘清洁小能手’。
我会拿出一些清洁工具,你们来告诉我这些工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
幼儿回答:“这个是肥皂,用来洗手;这个是毛巾,用来擦手。
”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的小手洗得最干净。
”
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如何变干净,也知道了保持干净的重要性。
现在,我想请大家说说,你们回家后打算怎么做?”
幼儿回答:“我会每天自己洗手,还会帮爸爸妈妈打扫房间。
”
教师鼓励:“太棒了,你们都是清洁小能手。
记得要把今天学到的告诉你们的家人和朋友,让大家一起变得干干净净的。
”
教学过程补充:
(四)实践环节(续)
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清洁任务,如洗手、整理玩具、擦桌子等。
2.教师观察幼儿的实践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对话示例:
教师:“哦,我看到小明把小手洗得非常干净,记得要洗够20秒哦,这样才能把细菌都洗掉。
”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实践环节中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
对话示例:
教师:“谁愿意分享一下你刚刚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小华回答:“我刚刚帮着擦了桌子,感觉桌子好干净,我都很想在上面画画了。
”
教师:“很好,保持环境干净能让我们心情愉快,也能让我们的家变得更美好。
”
注意事项:
1.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清洁习惯的掌握程度不同的孩子,要耐心指导,给予个性化的帮助。
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有趣的互动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结合家庭环境,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清洁教育,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5.对于清洁工具的使用,要确保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到可能引起伤害的物品。
6.在实践环节,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及时纠正错误的清洁方法,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
7.针对不同教学方式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步骤,保证教学内容既能被幼儿理解,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