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课题能力提升九(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能力提升(九)
一、选择题
1.文化承载着国家的梦想和精神,实现“中国梦”,不能缺少“文化梦”。
实现“文化梦”需要()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大力弘扬现代西方文化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对中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不选①。
实现“文化梦”,既需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需要加强文化交流,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故选②③。
西方文化有些是糟粕,不选④。
2.我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
要大力实施“文化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全面吸收西方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 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①说法错误;③中“全面吸收西方文化”说法错误;②④均有利于“文化兴国”战略的实施,符合题目要求。
3.目前,就各地纷纷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一事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是人们发自内心地想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人认为,这是跟风赶潮,盲目行动。
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自觉要强调传统文化的纯正性
②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要改造或剔除
③优秀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护与传承
④文化自觉已经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文化自觉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①错误;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一分为二,②③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做法,应选;文化自觉尚未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④错误。
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在于()
①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④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②③应选。
①④不是关键,应排除。
5.“在和西方人打交道时,别动不动就一脸羡慕的样子,一厢情愿地去套近乎,还是要培养一下自己的文化优越感。
”这种观点()
A.错误,缺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
B.错误,违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正确,看到了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强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D.片面,不懂得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解析:选C 题中观点强调要重视我们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
A、B、D三项认识错误。
6.某某有一支扎根在农村、山区的文化服务队,他们常年奔走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用双手把文化送到农民家门口。
他们夯实了文化惠民之路,把幸福和梦想带给了广大农民群众。
文化服务队的活动有利于()
A.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B.开拓农村文化市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C.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D.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选C 文化惠民之路,有利于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
活,故选C项;A项错误,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不起主导性作用;B项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7.漫画《任重道远》启示我们,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
这种底气源于()
①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
④当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因此,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②④符合题意。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这是所有文化的特征,①不合题意。
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是民族优等论观点,不符合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应排除。
8.一些发达国家的崛起,尽管原因众多,但其中都包含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有关研究认为,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
这表明()
A.提升文化软实力,应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提升国家竞争力,应把科学文化建设放在比思想道德建设更重要的位置
C.提升国家竞争力,应大力加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
D.提升文化软实力,应使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解析:选 C 题干中强调的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C项正确。
A 项不符合题意;B项中“更重要”、D项中“决定性因素”等表述都是错误的。
近年来,我国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
部免费。
据此回答9~10题。
9.各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这有利于()
①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②传播和普及各种文化思想
③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④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传播和普及优秀文化思想,并非各种文化思想,故②错误;免费开放就不涉及经济效益的问题,重视了社会效益,故③错误。
10.如果让你就此写一篇新闻稿,你拟定的标题是()
A.满足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
B.加强文化传播,增强文化渗透力
C.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认同
D.展示文化魅力,提高国际影响力
解析:选A 免费开放文化设施是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A项符合题意。
“增强文化渗透力”说法错误,B项排除;C、D两项不符合题意。
11.十几年来,中国影视产业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竞争机制……释放了文化创造力,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产品走向世界,捧回了一个个国际影视大奖。
这说明文化市场化()
①可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②实现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根本目的
③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竞争机制……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产品走向世界,捧回了一个个国际影视大奖”,说明文化市场化可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说明文化市场化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①③符合题意。
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②说法错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④说法错误。
1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与首创精神。
这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参加的创建活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④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本题强调的是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而不是先进文化的作用和特点,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干无关。
二、非选择题
13.近年来,某某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注重引入国学经典,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并赋予时代精神。
各街道村庄将国学经典名言、故事彩绘雕刻到各街巷楼院墙,有的还将国学经典故事改编为百姓乐见的短剧组织巡回演出。
各中小学在每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广泛开展国学经典展演等活动。
结合材料,说明某某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如何体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要联系材料依据教材内容作答。
答案:①引入国学经典,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赋予时代精神,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
②采取形式多样的弘扬国学经典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
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4.材料一在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某省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批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提高了该省的文化软实力。
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对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
材料二某地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重视文化建设,针对在文化生活中出现的“娱乐化”“低俗化”等现象,坚持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当地文化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投入力度,让群众享有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道理。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二对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启示。
解析:第(1)问,要紧紧把握试题设问中的关键两句话,“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
“人民需要文化”,因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培养“四有”公民,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以及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求。
“文化更需要人民”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发展应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2)问考查如何共建精神家园,涉及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
答案:(1)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人民需要文化”,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作的源泉存在于人民的实践中。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因此,“文化更需要人民”,要依靠群众,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提升文化审美品位。
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
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文化生活。
④发展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