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向明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向明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教授。
1950年1月生。
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到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履历反映了()
A.“教育革命”对此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此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人成为教授至关紧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此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此人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参考答案:
B
2.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D
3. 右图著名画家毕加索的画作《格尼尔卡》,其绘画特点是
A.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
B.运用的是写实手法
C.主要采用的是立体主义手法
D.重视“光”与“色”的运用
参考答案:
C
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这一条款主要是继承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
A.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卢梭
D. 康德
参考答案:
C
5. 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能够把大量的气压用于有益的工作,而这是建立在17世纪罗伯特·波义尔和丹尼斯·帕潘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
瓦特改良蒸汽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匠就能想出来的,瓦特对设计和维修科学仪器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发明也非常有赖于新的温度测量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
上述事例说明了
A.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纽可门和瓦特是杰出的科学家
C.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的是技术工人
D.技术成果与科学进步无法割裂
参考答案:
答案: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
6.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下列言论与此思想属于同一思想家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D.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来好处,邪恶则总会带来坏处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迁移的能力,题干要求“属于同一思想家的思想”,而题干中属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即崇尚知识与认识自己,而A属于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的思想,B属于孔子的思想,C是文艺复兴时期彼得拉克的思想主张,D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故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
7.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
参考答案:
B
8. 有学者认为,宋代是一个集监察制度之大成的朝代:路(类似今天的省)不设最高行政长官,实行诸司并立,其中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司均有监察职能,因此合称为“监司”。
同时,为防止监司长期在地方形成自己的关系网,另外又设置了廉访司、察访司等派出机构,形成了监司互察制度。
这表明宋代
A.有效地把权力关进了笼子从而防止了官员的腐败
B.制约皇权的力量被严重削弱从而使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C.监察机构叠床架屋却无法防范官员贪污腐化
D.吸取了历代监察智慧从而建立了严密的惩防体系
参考答案:
D
【详解】从材料中的“宋代是一个集监察制度之大成的朝代”等信息来看,说明宋代吸取了历代监察制度的有益经验,从而建立了严密的惩防体系,故答案为D。
A说法绝对,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监察制度对加强皇权的影响,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宋朝监察制度的效果如何,排除C项。
9.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的标志是( )
A.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B.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C.1688年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颁布
参考答案:
D
10. 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
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
”
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
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
参考答案:
D
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1866年”、“考察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建立帝国议会,故1866年不可能出现帝国议会,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当时英国伦敦有议会,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英国曼彻斯特是著名的工业城市,故存在纺织工厂使用蒸汽机,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已经发明电报,故1866年电报已经存在,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的商业经济发展较之宋代更是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下列选项中关于明清商业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业区“千街错绣”,灯火连昼
B.远离城镇稍远之处出现“草市”
C.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D.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参考答案:
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往往“千街错绣”“灯火连昼”,富商们往往“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A选项符合题意。
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草市,B选项排除。
汉武帝时期开辟海上丝绸之路,C选项排除。
鸦片战争后,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D选项排除。
【点睛】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①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②江南地区兴起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③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④农村中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象逐步众多。
12. 民国时期某教科书写道:“第一本用活版印出的重要书本,则是在一四五四年出版的《圣
经》。
……但既有活版印刷术,便当有适宜的纸料,否则书籍仍不从增加起来。
……后来中国的棉纸,被阿拉伯人引入了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各处……把文艺复兴的种子,散遍于穷乡僻壤了。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为
A.中华文明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 B.民国时期对西方的认识浅陋且不科学
C.印刷术发展是造纸术革新的必要前提 D.智识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欧洲思想解放
参考答案:
D
13. 北宋《萍洲可谈》中记述了中国航海在海上航行的情形,说“舟师”夜晚观星,白昼观日,以此来辨别方向。
如果是阴天,下列各物他最有可能依靠什么来辨明方向(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14. 右图是四十集香港电视连续剧《寻秦记》的男主角项少龙,他从21世纪穿越到了秦朝统一前。
这种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节目盛行一时,请问为这类作品和节目盛行提供科学依据的是
A.基因改造工程 B.空间控制理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参考答案:
C
15.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
参考答案:
A
16. 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
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A.提出“拨乱反正”
B.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C.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矛盾
D.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
参考答案:
CD
17. 如图是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有关该作品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作品的作者为吴道子
B.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
C.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
D.作者善画宗教人物
参考答案:
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需要掌握《送子天王图》的内容和吴道子及其所处的时代.解题的关键是对《送子天王图》的内容和吴道子及其所处的时代知识的识记.
解答:依据题干“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结合所学可知,该作品的作者为盛唐时期的吴道子,他擅长画宗教人物,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抱他去拜见天神的情景,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故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18.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
其含义是
()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参考答案:
C
19.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一外交实践()
A.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C.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参考答案: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
自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
这是中国维护地区稳定的重要外交举措,所以A项错误,此组织不涉及联合国问题。
上海合作组织是这个政治性的组织,不是经济合作组织,所以B项错误。
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四项基本原则,所以C项错误。
20.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
”这主要是因为古希腊的( )
①民主制度②法制原则③人文精神④中央集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21. 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
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 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 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 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参考答案:
A
22. 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吟咏的特洛伊战争以及其他相关传说,先后对小亚细亚及南希腊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谢里曼的考古发掘
A.证明了《荷马史诗》是一手史料
B.丰富了研究古罗马帝国的史料
C.说明特洛伊是当地最早的城市
D.显示了《荷马史诗》的史料价值
参考答案:
D
【详解】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取得了惊人的考古成果,由此说明《荷马史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并不能因此说明《荷马史诗》就是一手史料,故选D项,排除A项;谢里曼考古研究的是古希腊文化,而不是古罗马帝国,故排除B项;谢里曼的考古取得了惊人成果,但并不能因此证明特洛伊是当地最早的城市,故排除C项;
23. 战国时期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终身不仕”的做法与下列思想相关的是()
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这是孔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代表儒家思想。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代表儒家思想。
C“日出而作,日入而
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是庄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太阳出来了,我开始劳作;太阳落山了,我就去休息;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我又何必治理天下呢?”代表道家思想。
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是墨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现贤能的人,即使身处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
”代表墨家思想。
故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庄子的思想
【名师点睛】道家学派的主张:
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B.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参考答案:
考点:3V:中国古代史综合.
分析:本题以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周的宗法制保证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证了社会的“井然有序”;郡县制是秦朝时期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界的繁荣局面;
理学的兴起是宋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的表现;
“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出的.
故选A.
25. 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
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下列各项有力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②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③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占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B.①③C.③④ D.③
参考答案:
D
26.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
对于以上三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都支持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都反对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参考答案:
B
【详解】墨子提倡节俭,在节俭的同时更注重增收,并把此法看做是治国安邦的必要措施。
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给农民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如此便可提高农民的耕作动机,达到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商鞅变法主张开垦荒地,承认土地私有制,鼓励农民生产。
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为
考虑,只是各有不同的论点及做法。
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
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故排除A。
孟子、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排除C。
D项说法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D。
27.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参考答案:
D
28. 《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
”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
参考答案:
知识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冬陶夏耕”,可见出现了自耕农,B项正确。
A项表述有误,不能从材料一例来代替整体,排除。
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生产关系的变革方式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排除。
故选B。
29. 人类历史上有两个重要而关键的事件:首先是农业革命,它让人类从狩猎时代过渡到耕种时代,并且定居下来建造家庭、学校,发展了文明;其次是工业革命,它使成千上万的人离开家庭和农场,进入城市和工厂。
其中第二场革命的最深刻影响是
A.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B.解放了妇女,欧洲家庭职能发生重要变化
C.削弱了宗教的权威,世俗意识进一步增强 D.以时间和金钱为标志的文化逐渐发展
参考答案:
A
30.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943年,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
1944年,苏军在苏德战场发起一连串进攻战役,收复大片西部国土,向国境线以西挺进,这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但也引起某些西方政治家的担忧。
同年6月,英美最终开辟第二战场。
请问:
(1)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
(2)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
(3)第二战场开辟的登陆地点在哪里?第二战场开辟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德黑兰会议。
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德国本土;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意大利投降,轴心国同盟开始瓦解。
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行动一致,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2)原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力图限制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
(3)诺曼底半岛;意义: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西塞罗突破了城邦时代人与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界限,提出了所有人平等的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张扬了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意识,人文主义者还大力提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如勤勉、守信、坚忍、自制、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等,从而为近代意义上公民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与古希腊罗马的公民理论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
17、18世纪的公民还在范围和数量上得到了拓展:公民身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从公民及公民权利发展的动力源来看,主要是通过社会运动和革命战争的形式,使公民及其权利的范围得到了扩展,如英、法、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使原来封建专制制度下的臣民获得了资产阶级国家公民的身份。
——摘编自张博颖等《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公民观的内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内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勤勉进取,守信坚韧;遵守法律,捍卫人民主权;推崇理性、参政议政。
意义: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有利于工业革命时代到来;有利于构建平等和谐的社会秩序;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思想解放。
第一小问,由材料“提出了所有人平等的思想”,可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材料“勤勉、守信、坚忍、自制、进取心和冒险精神”,可见勤勉进取,守信坚韧;由材料“公民身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原则上都是公民”,可见遵守法律,捍卫人民主权;由材料“通过社会运动和革命战争的形式,使公民及其权利的范围得到了扩展”,可见推崇理性、参政议政。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科学和思想解放等角度进行作答。
32. 阅读表格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找出至少两个中国古代福利体系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答案:
示例:趋势一:公共福利由政府举办,到政府举办、劝富豪助济,再到官府自办,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公私合作。
(3分)
说明:西汉初年社会贫困;(1分)唐宋国力强盛;(1分)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1分)趋势二:宗教团体、僧人参与社会福利实施和救济,并逐渐成为福利救助的重要形式。
(2分)
说明:西汉初年佛教尚未传入;(1分)唐宋、明清,佛教、道教、儒教逐渐三教合一,宗教势力在国家扶植下增强。
(3分)
趋势三:由西汉初年单纯的福利救助,到唐宋、明清时期用于公共设施建设。
(2分)
说明:西汉初年国力弱小;(1分)唐宋、明清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公共设施建设工程、民生设施工程浩繁。
(3分)
趋势四:社会福利逐渐机构化、制度化,体系日益完备。
(2分)
说明:中国封建制度逐渐成熟,政治制度逐步完善,社会福利体系也逐步健全。
(4分)
(示例只作评分参考,不作评分的唯一依据。
考生作答时,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本题学生总得分不得超过12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福利体系发展,考查西汉初年、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福利体系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和规律,涉及的知识有西汉初年、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政治、经济、思想。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表格西汉初年、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福利体系的内容及措施概括得出趋势。
第二小问从西汉初年、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趋势的原因和规律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福利体系·古代福利体系发展的趋势。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列是两位学者的言论:
上帝赋予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皮柯《论人的尊严》
真正高尚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彼特拉克
材料二: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人们应自由订阅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位学者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精神?
(2)依据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的宗教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有何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