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PPT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不同患者操作时应进行手卫生。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戴手 套,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时戴手套
• 皮肤消毒采用碘伏棉签擦拭2遍,消毒范围以针刺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 旋转,消毒面积≥5cm*5cm,消毒棉签一穴一换,不得使用同一棉签消毒 两个穴位。
• 起针时,无菌棉签按压止血。 • 嘱患者针刺治疗后,24小时内局部避免沾水
• 每间诊室配备洗手设施,有洗手流程图、干手纸巾、洗手液(一次性包 装)、流动水。治疗车配备快速手消毒液(有效期内使用),
• 严格按照手卫生指征进行手卫生
• 无菌操作
•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 针具包装完整,有效期内使用,无菌针打开4小时内使用 • 针刺前先七步洗手、戴口罩,再用75%酒精或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 针具的管理
• 针具达到灭菌水平 • 一次性针具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必须一人一用一废弃,使用后直接入锐器盒
• 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理
• 遵循标准预防,正确防护, • 一旦发生针刺伤,立即用皂液和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尽可能挤出伤口处血液,用
75%酒精或的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中医微创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的要求,
碘空伏气消 、毒物液表棉、遵球织擦物循拭、手2遍先卫。生、清职业洁暴露、与防再护同消针刺毒类感染原预防则与控,制 湿式卫生,卫生洁具使用后及时清洁与消毒,
干燥保存。 针罐或刺络拔罐时,皮肤消毒:
依据刮痧器具不同的材质,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清洗消毒处理,达到高水平消毒。
或碘酊原液擦拭2遍,作用1-2分钟,后75%酒精脱碘。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
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培训
指南的组成
• 1、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 2、中医微创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 3、中医刮痧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 4、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 5、中医敷慰熏浴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 6、中医灌肠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 7、中医灸类技术和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 空气的通风及消毒
• 1、诊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每天进行自然通风,每次30分
钟,针灸治疗室每天常规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机消毒一次 消毒范围:消毒范围以针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共2次,消毒面积≥5cm*5cm。 ,每次1小时,
接诊呼吸道疾病病人后立即空气消毒机消毒1小时。 每间诊室配备洗手设施,有洗手流程图、干手纸巾、洗手液(一次性包装)、流动水。
• 诊桌、诊椅、诊床、地面等无明显污染时清水清洁,每天2次,发生血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
每天进行自然通风,每次30分钟,针灸治疗室每天常规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机消毒一次,每次1小时,接诊呼吸道疾病病人后立即空气消毒机消毒1小时。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戴手套,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时戴手套
中医针刺类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适用范围
毫针、耳针、三棱针、芒针、皮内针、火针、皮肤针等
管理的基本要求
1、制度健全,职责明确 2、知识及技能培训 3、落实制度及措施,有明显皮肤感染及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 疾病的医务人员不应该参与诊疗工作 4、教育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前注意个人卫生,建议针刺前洗头、 洗澡,患者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建议戴外科口罩 5、科室质控员督查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
针刀、带刃针、铍针、水针刀、刃针技术、钩针技术、长 碘伏消毒液棉球擦拭2遍。
起罐后保持治疗部位皮肤清洁,干燥 ,如有皮肤破损应用无菌敷料覆盖。
圆针、拔针、穴位埋线等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戴手套,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时戴手套
治疗区有诊疗床,治疗车,无菌物品存放柜等。
依据《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 的要求,遵循先清洁、再消毒原则,湿式卫生,卫生洁具使用后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 灌肠治疗室应独立设置,不应与换药室等共用,面积应与诊疗活动相适宜,应有地面排水口,方便地面清洁卫生工作。
• 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 嘱患者针刺治疗后,24小时内局部避免沾水
适用范围
4、教育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前注意个人卫生,建议针刺前洗头、洗澡,患者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建议戴外科口罩 操作要求:不保留灌肠应在灌肠治疗室进行,保留灌肠可根据需要在病床进行,操作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医护人员按标准预防原则进行预防,戴帽子、口罩、一次性医用手套、 穿隔离衣进行操作,如进行在量不保留灌肠应着防水隔离服,必要时戴防护面罩、穿着水靴。 罐具直接接触皮肤,应一人一用一清洗一消毒,消毒方法首选湿热消毒 4、教育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前注意个人卫生, 每天进行自然通风,保证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微创室在每天诊疗活动前后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次1小时,接诊呼吸道疾病病人后立即空气消毒机消毒1小时。 消毒范围:消毒范围以针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共2次,消毒面积≥5cm*5cm。 中医灌肠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微创治疗中使用的医疗器械、微创器具、敷料等医疗用品那也得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皮肤创伤、溃疡、感染及出血倾向等患者不宜使用此治疗方法 清洗流程:应先去除污染。 消毒范围:消毒范围以针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共2次,消毒面积≥5cm*5cm。
应配备卫生间液或设、置临近体卫生液间方、便病排人。泄物、分泌物污染时,先吸湿再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
氯消毒液擦拭消毒30分钟。
• 织物的清洗与消毒
• 床单(罩)、被套、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用品每人次更换 • 被芯、枕芯、褥子、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定期清洁与消毒,
污染时随时更换。
•手卫生设施
治疗车配备快速手消毒液(有效期内使用), 一旦发生针刺伤,立即用皂液和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尽可能挤出伤口处血液,用75%酒精或的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 依据《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 治疗车配备快速手消毒液(有效期使用),
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遇到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