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源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源流(九)--旷世精英(隋文帝·杨坚)
杨坚
杨坚(541-604),即隋文帝,小名那罗延,弘农华阴人,杨震十四代孙。

其父杨忠,体格魁伟,武艺超群,识量深沉,有将帅之略。

杨忠曾随周文帝狩猎,独挡一猛兽,左手扶其股,右手拔其舌,文帝很敬佩他。

北方以猛兽为"挢子",因以"挢子"为字。

河桥之役,与五壮士力战宋桥,阻敌不能前进,以功拜左光禄大夫、云州刺史。

跟随周太祖关西起义,赐姓普六菇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

死后赠太保,谥日桓。

杨坚母吕氏,西魏文帝大统七年(公元541)六月癸丑之夜,生杨坚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

有尼来自河东,对其母说:"此儿生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

"尼将坚舍于别馆,亲自抚养。

一次,其母抱坚时,忽见坚头上角出,遍体鳞起,母大骇,坠坚于地。

尼从外入,见此情形忙说:"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

"杨坚妻,独孤氏(公元
552-02),河南洛阳人,周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之女。

信见杨坚有奇表,故以女妻之,时年十四岁。

妻姐为周明帝皇后,长女杨丽华为宣帝皇后,贵戚之盛,莫能超过。

而独孤氏常常谦卑自守,世以为贤。

杨坚称帝独孤氏为皇后之后,突厥曾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叫独孤氏购买。

她说:"非我所需也。

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疲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

"百僚闻之,皆贺其德。

独狐氏与杨坚每每言及正事,往往合意,宫中称为二圣。

独孤氏颇仁爱,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

然性尤妒嫉,后宫莫敢进御。

太子杨勇多内宠,由是讽坚废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皆独孤氏之谋。

杨坚十四岁时,被京兆尹薛善辟为功曹,为其总理事务。

十五岁时,以功勋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纪成县公。

十六岁,升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即可以成立署府,自选僚属)。

周太祖字文泰见而叹日:"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

"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公元557),授杨坚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

明帝曾派遣擅长相面的赵昭为杨坚相面,赵昭诡对明帝说:"杨坚的前途不过作个柱国而已。

"过后赵昭又偷偷对杨坚说:"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善记鄙言。

"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公元560),杨坚迁任小宫伯,出任隋州刺史,进位大将军。

回朝后,恰遇其母卧病三年,他昼夜侍奉不离左右,当时人称他纯孝。

宇文护执政,特别妒忌杨坚,多次想将杨坚杀害,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千方百计予以保护,始得幸免。

后来杨坚袭父爵隋国公。

周武帝聘杨坚长女杨丽华为皇太子宇文赘的妃子,使杨坚的权位越来越重。

齐王宇文宪对皇帝说:"普六菇坚相貌非常,臣每次见到他,不觉
自失,恐非人下之人,请你早早除掉他。

"皇帝说:"他只不过是个将才而已。

"内使王轨急忙对皇帝说:"皇太子非社稷之主,普六菇坚貌有反相。

"皇帝听后很不高兴地说:"必然天命有在,该怎么办呢?"杨坚知道后,十分惧怕,就从言行上深深地把自己藏了起来。

建德中年(公元575),杨坚率水师三万,在河桥大败齐军。

第二年他又随从皇帝平齐,被封为柱国。

他还与宇文宪一起在冀州打败任城王高{皆,因功封为定州总管。

先前定州城门久闭不能通行,齐文宣帝时,有人请求开门,以便行路,文宣帝不许,说:"当有圣人来启之。

"及到杨坚来至,城门开了,众人莫不惊异。

不久杨坚转任毫州总管。

周宣帝宇文赘即位(公元578),杨坚以皇后父征拜为上柱国、大司马。

大象初年(公元579),杨坚升任大后丞、右司武,很短时间又转任大前疑。

皇帝每次巡行各地,都委任他守护京都。

当时宣帝制定了《刑经圣制》,其法过于苛刻,杨坚指出这不是教化人的根本办法,切谏,宣帝不予采纳。

杨坚的地位和威望越来越高,宣帝颇为妒忌。

宣帝有四个幸姬,并为皇后,相互争宠,相互攻击,而杨皇后对这四个皇后十分敬爱,关系密切。

而宣帝暴喜暴怒,杨皇后婉言规劝,宣帝大怒说:"必族灭尔家。

"于是召杨坚入宫,并密对左右说: "若杨坚脸上变色,即杀之。

"杨坚入宫后,容色自若,于是免祸。

大象二年(公元580)五月,杨坚被封为扬州总管,将要赴任时,突发足疾,不能成行。

就在此月,宣帝去世,当时杨丽华子周静帝宇文阐年幼,只有八岁,处理不了朝政,内使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肪以
杨坚为皇后父,众望所归,遂假托君命,引杨坚入官总理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

当时周氏诸王均在藩地镇守,杨坚害怕他们据兵叛乱,就以赵王宇文招嫁女于突厥为辞,将五王召回京都。

周静帝拜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文武百官一致拥护,以正阳宫作为丞相府,以郑译为长史,刘肪为司马,将文武百官一一作了安排。

宣帝时,刑政苛酷,群心崩骇。

杨坚这时大力推崇惠政,法令清简,亲自带头节俭,天下臣民心悦诚服。

这年六月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迥都从藩地回到长安。

相州总管尉迟迥自以为自己是朝廷重臣宿将,让杨坚辅政,心里不满,志不能平。

于是举兵东夏,征讨杨坚,跟随他的人达十多万人。

同时,宇文胄在荥州,石愁在建州,席毗在沛郡,毗弟叉罗在兖州,皆响应尉迟迥,尉迟迥还以儿子作为人质请陈朝出兵援助他。

这时雍州牧毕王宇文贤,及赵、陈、越、代、滕五王以天下之望归于杨坚心怀不满阴谋作乱,企图杀死杨坚。

面对这种情况,杨坚先以宇文贤谋反为名,连同其三个儿子一并处死,对五王佯装不知,暂安其心。

接着令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出兵讨伐尉迟迥等。

七月,陈将陈纪、萧摩诃等在广陵作乱,杨坚令吴州总管于颉将其打败;广陵人杜乔生聚众造反,杨坚令该州刺史元义将其讨平;韦孝宽在相州将尉迟迥打败;当初尉迟迥作乱时,郧州总管司马消难据州响应,淮南州县多数跟着造反,杨坚命襄州总管王谊将其讨平,司马消难兵败后逃到陈国;荆、郢群蛮也乘衅作乱,杨坚命毫州总管贺若谊将其讨平。

先是上柱国王谦任益州总管,他见幼主在位时由杨坚辅佐,心
里很不平,遂起巴蜀之众,以匡复社稷为名,举兵造反。

王谦兵屯剑阁,攻陷始州。

杨坚命行军元帅、上柱国梁睿将其打败。

鉴于巴蜀险阻,人好为乱,于是杨坚命令重开平道,毁剑阁之路,并立碑石垂诫后人。

当时五王互相串联阴谋除掉杨坚。

首先赵王宇文招欲谋杀杨坚,就邀杨坚过其府第饮宴。

杨坚已料到宇文招有阴谋,但为了弄清底细,观察动静以便采取措施,就以赍酒为名,到赵王府赴宴。

宇文招进入寝室,其子宇文员、宇文贯及妃弟鲁封等皆在左右佩刀而立,又藏刀于帷席之间,埋伏壮士于寝室后,随时准备斩杀杨坚。

杨坚到赵王府第后,跟随的武士皆不准进入,只有从祖弟开府大将军杨弘、大将军元胄陪同杨坚坐于户侧。

杨弘、元胄皆武力过人,又系杨坚心腹。

当酒喝到正浓盛时,宇文招想动手刺杀杨坚。

这时元胄进来说:"相府有事,不可久留。

"宇文招大声喝叱元胄说:"我正与丞相说话,你跑来干什么!"企图让元胄退出。

元胄怒目愤气,提刀站在杨坚身边。

宇文招一看元胄不但不退出,而且做好了应急准备,就立即改变脸色,给元胄赐酒并笑着说:"我怎么能有不善之意呢,你何必如此猜疑警惕?"元胄不理。

宇文招这时假装呕吐,准备进入后阁,元胄恐其为变,当即拉宇文招上坐,如此再三不让其出。

宇文招假装喉干,命令元胄到厨房去取水,元胄不动。

恰在此时滕王宇文迥来了,杨坚下阶相迎。

元胄对杨坚耳语说:"事势大异,可速回去".杨坚说:"彼无兵马,怎么害我。

"元胄说:"兵马皆彼物,彼若先动手,大事去矣。

元胄不怕死,只是死而无益。

"杨坚又进入席问坐下。

元胄听到室后有兵器声响,立即请示说:"相府事急,公何得如此!"便扶杨坚离坐而去。

宇文招往外追,元胄站在门口
以身蔽户,宇文招出不了门,杨坚出了赵王府大门元胄方离开。

宇文招十分悔恨,恨未能抓住时机除掉杨坚,将手指头都拍出了血。

杨坚回到相府,立即诛杀了赵王宇文招和越王宇文盛。

九月,杨坚官拜大丞相,又诛杀了陈王宇文纯;十一月诛杀了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迥。

至此,五王均遭诛杀,杨坚的地位得到巩固。

大定元年(公元581)二月甲子,杨坚受周禅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建年号"开皇",时年四十岁。

开皇四年(公元584)二月,突厥苏居部万余人来降;突厥可汗阿史那玷率其属来降;五月契丹主莫贺弗遗使请降。

五年七月,突厥沙钵略上表称臣。

开皇七年(公元587)九月,灭梁国。

开皇八年冬十月,杨坚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并为行军元帅以伐陈。

于是晋王杨广出六合,秦王杨俊出襄阳,清河公杨素出信州,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宜阳公王世积出蕲春,新义公韩擒虎出庐江,襄阳公贺若弼出吴州,落丛公燕荣出东海,共出兵五十一万八千,皆为晋王杨广节度。

东接沧海,西据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

开皇九年(公元589)春正月,贺若弼攻陷陈京口,后又大败陈师于蒋山,获其将萧摩诃、韩擒虎,攻陷陈南豫州,并进师建邺,获其将任蛮奴,获陈主叔宝,陈国灭。

这样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长达二百七十多年的分立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

杨坚统一中国后,针对时弊,狠抓改革。

在政治制度上,先改革官制。

在中央机构中废去北周摹仿《周礼》的大官,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

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三公参议国之大事。

五省当中,秘书省职务较优闲,内侍省全为宦官,尚书、门下、内史三省职同秦汉时代的丞相,审议机关为门下省,长官是纳言;处理日常政务的机构是尚书省。

尚书省置令、左右仆射各一人,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民部)、都官(刑部)、工部六曹,六部尚书分管全国政务。

五省以外有御史、都水、二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大府、国子、将作等十一寺,左右卫等十二府。

又置上柱国至都督十一等勋官,特进至朝散大夫七等散官,作为荣誉名号,授给有功劳的文武官员。

地方官制,隋以前极为紊乱,机构重叠,滥立名目,造成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资费日多,租调岁减。

于是,开皇三年,杨坚下令废去郡这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给州县裁汰冗官。

还规定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且县佐必须用别郡人,使地方豪强不得把持地方政务。

地方长官每年终到中央上课考(报告工作),称为"朝集".皇帝还经常派使臣出巡各地,考察州县官政绩好坏。

接着改革兵制和刑律。

魏、晋以来,兵民分离。

开皇十年杨坚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自此兵籍与民户同隶州县。

刑律在北周甚为苛酷。

开皇元年,杨坚令高颖、杨素、郑译制定刑律,开皇三年又命苏威、牛弘进行修订,制成《开皇律》,废除了枭首、辗裂、孥戮、宫刑等酷法,只保留律令五百条。

刑名分死、
疏、徒、杖、笞五等。

还特别制定了"十恶"条,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触犯者严惩不贷。

在科举制度上正式废除了历代九品中正制,规定每州每岁贡士三人。

开皇十八年还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有德)、清平于济(有才)二科举人。

在经济上,杨坚推行均田制,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顷,少者三十顷。

京官一至九品,都给职分田、多者五顷,少者一顷。

官署给公廨田,以供公用。

农人,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亩;丁男受永业桑田或麻田二十亩,奴婢受田与农人同。

丁牛一头受田六十亩,户限四牛。

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

杨坚还整顿赋役与户籍,规定男女三岁以下为黄,四至十岁为小,十一至十七岁为中,十八至六十岁为丁,六十以上为老。

丁要负担赋役,老就免去赋役。

缴纳租调,丁男一床(一夫一妇为床)纳租粟三石;未婚单丁和奴婢减半缴纳。

开皇三年规定,从二十一岁起,丁男每年服役二十天,五十岁免收庸。

这些都减轻了农民负担。

开皇五年,杨坚在全国"大索貌阅",按人查对户口,以防诈老诈少逃避租役。

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

堂兄弟以下都要分居,各为户头,以防容隐,又悬赏令互相告发。

这次户检结果,"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杨坚还统一钱币和度量衡,隋以前钱币混乱,关中有五行大币,永通万国等钱,大小轻重
不一,影响商品交换的发展。

隋建立后,改铸新五铢钱。

开皇三年,杨坚下令"四面诸关,各付百钱为样。

从关外来,勘样相似,然后得过,样不同者,即坏以为铜,入官。

"开皇五年又严其制。

自是钱货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

同时还统一度量衡。

规定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合今29.51厘米);以古斗为斗,三升为一升(合今594.4毫升);以古秤三斤为一斤(合今668.19克)。

这就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杨坚在当政期间,很注意体察民情,爱惜人民。

开皇十四年秋季,关中地区大早,百姓饥荒,杨坚派遣左右侍臣察看老百姓的食物,左右侍臣拿回了百姓所吃的豆屑杂糠献给杨坚。

杨坚流着眼泪将这些东西展示给百官大臣们看,并深深自责,从此不再饮酒吃肉,坚持了将近一年。

八月初九,杨坚率领关中百姓前往洛阳地区度荒,并下敕令警卫的士兵不得驱赶百姓。

百姓们男男女女参杂行进在禁卫和仪仗队伍中间。

杨坚如果遇到扶老携幼的逃难者,总是牵马让路,好言慰勉而去;到了艰险难行的地方,遇到挑担负重的逃难者,就命左右随从上前扶助。

冬季,齐州刺史卢贲因饥荒时关闭义仓,不让粜粮给老百姓被朝廷除名为民。

杨坚躬行节俭,为政清廉,在历代君王中堪称楷模。

开皇十七年(公元597),他的第三子秦王杨俊担任并州总管时,生活逐渐奢侈,违犯制度规定,大规模修建和装饰宫殿府第。

杨俊又好近女色,杨坚因此而罢免了杨俊的官职,以王爵回家闲居。

左武卫将军刘升上言谏道:"秦王并没有别的罪过,只不过是耗费了国家钱财营造宫舍府第而已,
我认为可以宽容他。

"杨坚回答说:"国家的法律不可违背。

"尚书右仆射杨素又进谏说:"秦王的过错,不应如此惩处,请陛下再慎重考虑!"杨坚又回答说:"我难道只是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五个儿子的父亲,而不是天下百姓的君父?如果像你们说的那样,为何不专门制定用于天子儿子的法令?以周公姬旦的为人施政,尚且诛杀举兵造反的管叔、蔡叔,我确实比周公差得很远,又怎么能枉法徇私呢?"始终没有答应群臣的请求。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夏,秦王杨俊久病不起,他派使者向父亲杨坚上表陈谢。

杨坚对使者说:"我竭尽全力创此大业,制定了典章制度颁布下来,作为人们遵守的准则。

杨俊作为我的儿子,反而要破坏它,不知该如何责罚他。

"太子杨勇曾在精美华丽的铠甲上再加装饰,杨坚看到后很不高兴,他告诫杨勇说:"自古以来帝王无一喜好奢侈而能长久的。

你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应当以节俭为先,这样才能继承宗庙。

我过去的衣服,都各留一件;时常取出它们观看,以告诫自己,恐怕你已以当今皇太子自居而忘却了过去的事。

因此,我给你一把我旧时所佩带的刀,一盒你旧日为上士时常常吃的腌菜。

要你能记得你以前的事,你就应该懂得我的良苦用心。

"杨坚性格谨严持重,办事令行禁止。

每日清晨听理朝政,到日偏西时还不知疲倦。

虽然吝啬钱财,但赏赐有功之臣则不吝惜。

将士战死,杨坚必定从优抚恤,并派使臣慰问死者家属。

他爱护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自己生活务求节俭朴素,所乘车驾及所用之物,旧了坏了,都随时修理使用。

如果不是祭宴,吃饭总是一个肉菜。

后宫都身着洗旧了的衣服。

天下人都为杨坚的行为所感化。


皇、仁寿年问,男子都身穿绢布衣服,不穿绫绮;衣带饰品,用的不过是铜铁骨角所制,没有金玉的装饰。

由于杨坚采取了这一系列的治国措施,使农业人口大增,垦田面积扩大,国家粮库丰实。

隋夺北周政权时全国仅有四百一十万户,人口约三千万。

到大业二年(公元606),总户数达八百九十多万户,四千六百多万人。

在二十六、七年时间里,人口增加了一千六百多万。

同时还修复许多水利工程,在寿州修复的芍陂,灌溉农田达五千余顷。

在粮储方面,开皇十二年有上司言: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屋。

到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美国学者迈克尔。

哈特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一书,从世界各国选一百人,隋文帝杨坚名列第八十二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