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对结肠癌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乡村医药
耳穴贴压对结肠癌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蒋素素
根治手术是早期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术后常发生胃肠功能暂时性失衡,一般术后2~4天才能逐渐恢复。

以往临床上常采用胃肠减压、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方法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但总体效果欠理想。

耳穴贴压是中医治疗中的特色项目,在耳部找到人体脏器的相应穴位进行耳穴贴压,方便简单、患者接受度高。

本研究观察耳穴贴压对结肠癌根治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72例,术前均行肠镜并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结肠癌,且无明显有远处转移。

患者均无胃肠道手术史或器质性疾病,外耳无炎症、破溃等病变。

其中男51例,女21例;年龄37~84岁,平均(60.2±5.7)岁。

病灶位置:升结肠16例(2
2.2%),横结肠23例(31.9%),降结肠33例(45.8%)。

癌症分期:Ⅰ期15例(20.8%),Ⅱ期32例(44.4%),Ⅲ期25例(34.7%)。

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部位及癌症分期等一般资料接近。

作者单位:317500 浙江温岭市中医院静配中心
通信作者:蒋素素,Email:3280306294@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予静脉补液、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

两组同时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后生命体征检测、病情观察、心理安慰等。

观察组加用耳穴贴压治疗,取胃、皮质下、大肠、神门、小肠及交感。

利用压痛点找出阳性反应点,给予中等力度按压。

感觉酸麻、胀痛即为有效穴位,在穴位上粘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每天按压5次,每次持续1~2min,两天更换一次,双耳交替进行。

1.3 观察指标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包括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72小时腹胀发生率、腹围变化幅度;②术后并发症,包括腹部切口裂开、切口感染、腹腔脓肿、早期炎性肠粘连等。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由表1可见,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腹围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72小时腹胀:观察组发生4例(11.1%),对照组发生11例(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

【摘要】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结肠癌根治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普外科行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72例,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

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治疗。

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72小时的腹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腹围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耳穴贴压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结肠癌根治术;耳穴贴压;胃肠蠕动;术后并发症
表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比较(x-±s)
组别例数肠蠕动恢复时间(h)肛门排气时间(h)排便时间(h)腹围变化(c m)对照组 3650.5±10.172.6±15.190.1±17.9 6.2±1.9
观察组 3642.7±9.160.5±13.376.2±15.3 3.7±0.8
t,P 3.44,<0.01 3.61,<0.01 3.54,<0.017.28,<0.01
40
2018年5月第25卷第10期
2.2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2/36),其中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各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8/36),其中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各3例,腹腔脓肿、早期炎性肠粘连各1例。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5)。

3 讨论
结肠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结肠癌常见的术式,由于术中胃肠道在空气中暴露、肠管牵拉刺激、消化道的重建及胃肠激素调节的紊乱、术后水电解质紊乱及肠管折叠等影响,患者术后会出现有短暂性的胃肠功能麻痹状态,表现为胃肠蠕动明显减弱或消失,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气及排便等症状[1]。

术后胃肠功能麻痹状态如不及时处理,不仅可造成营养摄入不足、患者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而且使得术后切口裂开、切口感染、肠粘连及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影响其术后早日康复[2]。

中医认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全身宗脉和脏器皆与耳联系,耳部存在与人体各脏器对应的反射区,刺激或按压这些反射区可对各脏器产生治疗作用[3]。

本研究耳穴贴压主要选取促进胃肠蠕动相关穴位:神门、皮质下主要对大脑皮质起中枢系统调节作用;交感穴是调节胃肠自主神经的主要穴位;大肠、小肠和胃穴可直接刺激胃肠道蠕动。

以上各穴联合能起消除腹胀、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胃肠蠕动的加快不仅可促进肛门排气和排便,减少或预防肠粘连的发生,而且能减少腹胀的发生,缩小腹围变化,减少切口裂开的发生。

同时,胃肠蠕动的加快可促进患者早日进食,纠正其营养摄入不足状态,增强患者抵抗力及免疫力,减少切口感染及腹腔脓肿的发生。

耳穴贴压操作方便简单、安全有效,无痛无污染,无明显不良作用,患者依从性高[4]。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72小时的腹胀发生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腹围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

提示,耳穴贴压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效果肯定,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芳. 围术期护理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
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6):4.
[2]张蓉华.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和
临床疗效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97. [3]张小翠,魏海梁,张永梅. 胃癌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耳穴贴
压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3):37.
[4]陆金英,金惠明. 耳穴贴压对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1,20(12):2061.
(收稿:2018-01-09)
(发稿编辑:李静)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症效果观察李平
严重脓毒症是由于感染所致并引起全身炎症,且伴随器官功能受损、低血压及组织灌注不良反应等病理症状。

淋巴细胞过度凋亡所致的免疫功能紊乱是其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1]。

参芪扶正注射液被证实有显著的细胞免
作者单位:564499 贵州余庆县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通信作者:李平,Email:76035113@ 疫增强作用[2]。

本文探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在严重脓毒症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62例,均符合《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3]。

排除有免疫系统疾病及对本研究所
【摘要】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症的效果。

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7天。

观察治疗前后CPR、WBC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统计治疗2周后的存活率。

结果治疗后观
察组血清CPR、WBC水平及CD
8+明显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CD
4
+、CD
4
+/CD
8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2周后观察组存活率(87.1%)略高于对照组(8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症,能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对常规治疗有辅助作用,但不能增加存活率。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严重脓毒症;T淋巴细胞亚群;预后
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