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屏障(píng)粗犷(guǎng)憋闷(mēn)吹毛求疵(cī)
B.应酬(yìng)箴言(zhēn)喷薄(bó)间不容发(jiān)C.盘桓(huán)娉婷(pīng)诘难(nán)抑扬顿挫(cuò)
D.愧赧(nǎn)豢养(huàn)拘泥(ní)伤痕累累(lěi)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鲁钝端详战战兢兢千钧之力
B.嬉闹惘然异想天开不屑置辨
C.怯懦治裁前仆后继大发雷霆
D.嗤笑逞能铢两悉称矫揉造做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才气纵横,行文如天马行空,一气呵成,读来令人痛快淋漓、神清气爽。
B.仲春时节,这里繁花遍野,姹紫嫣红,各地游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C.面对自己犯下的一个又一个的错误,他不再胡作非为,而是郑重其事地审视每件事。
D.时光如流水,初中三年过得真快。
毕业前夕,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准备相约周末同游云瀑洞天,尽享天伦之乐。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种新型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B.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后,人们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寄托哀思。
D.为了后代能仰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5.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什么地方我曾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江南的春天,天这么蓝,好像青花瓷一样,水这么清,好像碧琉璃一样。
C.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D.“我希望我们这艘科研‘战舰’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说,“我们将为此继续奋发努力,不负使命、不负时代。
”
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是供自称或长辈称,“字”是供他人称,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表示尊敬。
B.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也是戏剧活动的基础和起点,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舞台提示组成。
课文《屈原》节选自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剧本。
C.《水浒传》中有关武松的情节有: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水调歌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二、句子默写
7.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2)骊山四顾,阿房一炬,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骊山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4)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手法描写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身世坎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9. 在小说《简·爱》中,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
当简·爱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还活着时,她是如何做的?你如何看待她的做法?请简要点评。
四、综合性学习
10. 初中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同们想以“青春”为主题制作班级纪念册,重温三年的学校生活,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仿照示例,从图片的图B、图C中挑选一幅图作为封面,并配上与画面内容契合的主题语。
(句子或短语都可以)
示例:我选择图A,主题语为:“成长的足迹”或“我们一起走过”。
我选择图_______________,主题语为_______________。
(2)结合你所拟定的主题语在下面的诗中选择一首作为班级纪念册的结语,并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A: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席慕容《青春》)
B:我要飞翔哪怕没有坚硬的翅膀/我要歌唱哪怕没有人为我鼓掌/我用生命和热血铺路/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阻挡。
(汪国真《挡不住的青春》)
(3)同学们将班级纪念册分成四个板块,请你仿照第二、三板块,为第一、四板块写留言。
第一板块求学岁月: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板块铭记师恩:青春都给了三尺讲台,却送我们去看广阔世界
第三板块作伴青春:青春在走,时光在老,友谊天长地久
第四板块写给未来: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1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以下各题。
谢池春
(宋)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
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
年、又成虚度。
(1)上片“笑”表现了词人_____的感情,下片“叹”抒发了词人_____的慨叹。
(2)结合诗句,简析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六、课外阅读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优孟哭马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①为题凑②,发甲卒为穿圹③,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大牢④,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大王以六畜葬之。
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⑤以姜枣,荐⑥以木兰,祭以粳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楩枫豫章:都是名贵的木头。
②题凑:护棺的木块。
③穿圹(kuàng):挖掘墓穴。
④太牢:指古代最高的祭礼。
⑤赍(jī):调配。
⑥荐:加快。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左右争之
(2)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3)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者王之所爱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唐雎不辱使命》)
B.王惊而问其故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C.葬之于人腹肠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王乃使以马属太官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小题4】小文为文中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时,在优孟的话语前加了“笑”这一修饰语,你认为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七、现代文阅读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爱里含着一把刀
(1)16岁的蓝勤学,是中四班的学生。
名字唤作“蓝勤学”,真是名副其实啊!安静得像一堵不问世事的墙,用功得像一头耕耘不休的牛。
她在学校里是个独行侠,当同学们聚在一起嘻哈大笑时,她却捧着书,与自己灰黑单薄的影子长相伴。
(2)在家长会上,我见到了她的母亲——满脸都是要融化的棉花糖,然而,圆圆大大的眸子却不自觉地藏着一对又尖又锐的爪子。
温柔与跋扈,就如此奇异地融合在她那一张五官精致的瓜子脸上。
我注意到,每回她看蓝勤学时,眸子里的爪子便收起来了,流泻出来的,是一片爱的清辉,坦坦荡荡,无遮无拦。
当她俯首细看蓝勤学的成绩单时,脸上好像开了千百盏灯,流光溢彩。
(3)我心想,蓝勤学有这样一个全心全意地爱着她、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她的母亲,难怪能心无旁骛地学习,年年鳌头独占啦!
(4)这年的年尾考试,蓝勤学由于物理那科考得不很理想,拉低了总分,退居全班第二名。
(5)当她从我手中接过成绩册时,一脸的栖栖遑遑,仿佛有祸事迎头砸下。
我心想:成绩进入前三甲,原是值得敲锣打鼓大肆庆贺的啊,然而,蓝勤学只要第一,不要第二,未免太好胜了。
我必须找个时间好好辅导她,学习应该注重过程,不要过于计较名次的高低;否则,一天到晚患得患失的,最终必然得不偿失。
实际上,只要尽力而为,便无愧于心了。
(6)放学后,归心似箭的学生们鱼贯地离开校门,我留在学校写报告,一个多小时后,我去找校工,想请他帮我搬动一些桌椅。
此时静谧的校园已完全被暮色吞噬,空中绚丽的晚霞变成灰褐色,好像被什么人撕成碎片,一条条,一缕缕地占满了西边的天空。
行经校园一个偏僻的角落时,突然听到啜泣的声音,循声望去,赫然看到蓝勤学坐在石阶上,把头埋在双膝间,双肩不断地抖动着。
我蹲下来,把手搭在她肩膀上,她吓了一大跳,猛然抬头,脸上斑斑驳驳的,全是泪水。
(7)“勤学,为什么哭啊?”我明知故问。
她忙着拭擦眼泪,可是,遏制不了的泪水却在她五脏六腑无序地爬动着。
(8)“你是为了考第二名而哭吗?”我这一问,又勾出了她汹涌澎湃的泪水,泪水里,有着让人费解的痛楚。
教学多年,可从来也没有看过一个考获优异成绩却伤心如斯的学生。
然而,此刻,不是讲道理以让她开窍的最好时机。
我伸手拉她,温和地说:“勤学,来,我载你回家吧!你母亲可能在家等急了呀!”
(9)没有想到,她居然猛猛地摇头说道:“不,我不想回家。
”我耐心地劝她:“你母亲肯定会为你考获优异的成绩而高兴的呀!她这么爱你,你这样哭,会让她伤心的。
”她垂下头,神情抑郁地说道:“老师,您不了解我的母亲。
我就是知道她会发脾气,才不敢回家的。
不管是读书还是参加比赛,她样样都要我争第一。
上回您派我参加校际作文比赛,我拿到第三名,她大发雷霆,连晚饭也不许我吃。
”说着说着,忍不住又哭了起来,而两句惊心动魄的话也憋不住地从她嘴里蹿了出来:“我妈妈给我的爱,是含着刀子的!”
(10)“含着刀子的爱!”
(11)这话,重重地在我耳膜上撞出了一个窟窿。
(12)蓝勤学长年长日被这一份阴阴地闪着刀光的爱包裹着,就算赢取了整个世界,依然还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13)这样的爱,对于不管处在任何年龄的孩子来说,都沉重得难以负荷。
【小题1】文章开篇说这个学生名字唤作“蓝勤学”,为什么是名副其实呢?【小题2】结合上下文,完成下列两个题目。
(1)“勤学,为什么哭啊?”我明知故问。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2)这话,重重地在我耳膜上撞出了一个窟窿。
(从修辞角度赏析这句话)【小题3】第(6)段中画线句的环境描写,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小题4】读过全文,请说说你对标题“爱里含着一把刀”的理解。
1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求人莫若求已
(1)邻家孩子今年参加中考,就差两分达到重点中学提档线。
而孩子又满心希望能到较好的中学读书。
于是,家长便找一些跟学校能搭上界的朋友来帮忙。
打听来打听去,最终还是因这几分之差而难以如愿,即使愿意每年掏不菲的学费。
(2)这一趟儿下来,人没少找,电话更没少打,可结果还是难以如意。
这件事,也让家长和孩子都体会到,假如考试稍微再考得好一些的话,就不用再求爷爷告奶奶满世界找人了,还是应了那句老话,求人不如求己。
(3)有道是,人生在世,谁也不是在“一人庄”上住着,谁家也没有“万宝全”。
大事小情,生活中极少有不求人的人,与之相对应,也难免或多或少被别人来求。
就拿过去农村来说,那会儿,家家户户大都生活过得紧巴,小到柴米油盐、针头线脑,大到盖房上梁、婚丧嫁娶等。
这些,总少不了要到街坊邻居家去借,也少不了要去亲戚朋友家求援。
类似这样的事,都免不了要求人,也少不了被人求。
因为,大家都明白,这类互相有求、相互帮助的事,谁家也免不了,彼此搭把手、救救急,都很正常,也都能理解和接受。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熟人社会,办很多事情,小到吃喝拉撒,大到住院看病生孩子,再到那些功名利禄之类,不少人都习惯去跑关系找熟人“走捷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去求人或被人求,怕是概莫能外。
(4)但凡事也都有个度,有个例外。
有些事情,怕是不好求人帮忙,别人也不好帮或帮不上忙的。
还是老话说得好,自助者天助之,求人莫若求己。
(5)求人莫若求己,就得有一股子志气。
凡事立足自主,依靠自力更生,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恐怕是再靠谱不过的。
做人有志气,自强不息,才能自主自立。
面对困难艰险时,也才会愈挫愈勇,咬定青山不放松。
那些原本需要去求人的事情,往往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迎刃而解。
(6)求人莫若求己,就得有一股子骨气。
一有事就求人,多多少少难免会低声下气去堆笑脸说好话,乃至请客送礼,自然就会有失尊容,乃至尊严。
结果还不一定能如愿。
所以说,与其低三下四去求人,倒不如挺直做人的胸膛和脊梁。
凡事不苛责于己,不苛求于人,不苛意于果。
我的地盘,我做主。
有事靠自己,结果顺乎自然,方不失做人的底线与本色。
(7)求人莫若求己,还得有一股子静气。
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能养心,宁静方能致远。
多一些静气,才会少几分戾气和躁气,也才能从容大度处事,做到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处之安然。
时时事事掌控好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少一些患得患失、焦虑不安,便会多一些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如此,自然就会遇事不求人或少求人。
幸福,也自会悄然来敲门。
(8)遇事不求人或少求人,说到底,终究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实力和定力。
【小题1】请简要分析(1)-(7)段的论证思路。
【小题2】作者提出了“求人莫若求己”的观点。
从文中来看,怎样才能践行这一观点?
【小题3】选文第(3)段画线句子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何表达作用?【小题4】对画线句子“求人莫若求已,还得有一股子静气”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多培养静气,能够滋养人的心灵,减少生活和工作中的戾气和浮躁、急躁之气,使人做事的时候从容大度,从而少求人或不求人。
B.培养静气,能够帮助人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人们对外物的非分欲求和奢望,避免因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不得不去求告他人。
C.多培养静气,人们才能少一些患得患失、焦虑不安的情绪,多一些知足常乐,才能做到遇事不求人或少求人,拥有幸福的体验。
D.只有拥有一股子静气,才能意志坚定,不怕困难,在面对困难时,也才会愈挫愈勇,解决那些本来需要求助别人才能解决的问题。
八、作文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即使相隔千里,人们也可以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密切交往,成为朋友。
因此,有人说: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但是,许多人在相聚时,甚至和亲朋好友在一起的时候,也往往默默地拿出手机,沉浸在网络上,不与眼前的人交流。
因此有人说,网络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
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主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2)结合自己生活经历与感悟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