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言(配解析),经典就是经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名言(配解析),经典就是经典
1,未诊先问,最为有准(孙思邈)
此语强调了问诊的重要性,应置于望,闻,切诊之先,清陈修园在张景岳的基础上总结出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病人也应积极配合医生,让医生掌握尽可能详细的资料做出准确判断,以免误诊错治。

就如张景岳所说:诊病不问起始,忧急饮食之失节……卒持寸口,何病能中。

2,病气重,则小便必涩,病气苏,则便溺渐通。

(程杏轩)
此语是根据小便的涩,通与否推测病情轻重。

主要在于肾的气化功能是否正常。

也间接说明了肾功能的重要性。

3,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

(张景岳)
此语强调胃气的重要性。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人赖胃气生,药赖胃气行。

4,肺虚易咳,心虚易惊,脾虚易泻,肾虚易遗,肝虚不宁。

(张秉成)
此语概括了五脏虚衰所易出现的主证。

5,胃强脾弱,则消谷而便溏,脾强胃弱,则知饥而纳少。

(林佩琴)
此语指出脾胃功能之异,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胃强脾弱时,胃能消谷而脾失健运,则便稀,脾强胃弱时,脾能运化而知道饿,却胃纳艰难吃的少。

临证时当细心分辨。

6,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李东垣)
此语指出脾胃的重要性。

脾胃为元气之本,后天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百病生。

此为李东垣内伤学说的主要论点。

7,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内经素问)
张景岳亦指出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

……医
道虽繁,一言蔽之,阴阳而已。

8,外感头痛,常痛不休,内伤头痛,时作时止。

(顾松园)
揭示了头痛的发作特点,鉴别。

9,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陈修园)
揭示了虚实两种眩晕的病因病机。

10,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

(王旭高)
此语分述了肝风与痰浊两证的病因病机。

11,斑属血者恒多,疹属气者不少。

(叶天士)
阐明斑疹的病机重点。

12,有汗之烦躁,里证也,宜清热,无汗之烦躁,表证也,宜散表。

(秦皇士)
以有汗无汗鉴别烦躁表里属性。

13,阳虚自汗必恶寒,火热自汗必燥热。

(李用粹)
14,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尤在泾)
15,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张景岳)
重视真阴和肾脏的作用。

张景岳倡导阳非有余,阴常不足。

虚损所伤精气皆为真阴所化,最后必伤真阴,五脏所伤,最后必导致肾脏亏损。

16,善用补者,补中有开。

(李冠仙)
是说补要补的灵活,不呆不滞,要在滋补药中伍以少量理气活血之品,则可促进气机调顺,血流畅通,此即补中有开之意。

17,凡治病,总宜使邪有出路。

(周学海)
此语揭示了一条重要的治疗原则。

治病攻邪须使邪有出路,闭门留寇向为医家大忌。

治病当视病势所趋,因势利导,表证之透达,水气病之渗利,阳明里实之攻下,均为使邪有出路。

吴又可:‘黄连性寒不泄,只能制热,不能泄实,若内有实邪,必资大黄以泄之。

若徒以黄连清之,反将热邪遏住,内伏益深。

18,初治之道,法当猛峻。

中治之道,法当宽猛相济。

末治之道,法当宽缓。

(王好古)
指疾病的初中末三期治法不同。

初期新感外邪,当以疾利之药去之,中期病非新非久,当养正祛邪,兼而治之,末期法当宽缓,药性平善,养血气安中,养正多而邪气自去。

19,补血之中兼以活血,乃善用补者也。

(张元素)
20,每加行血药于补剂中,其效倍捷。

(周学海)
均为补中有开之意。

周学海认为病后脉络之中,必有瘀血,若不驱除,新生之血不能流通,元气终不能复。

21,王道无近功,多用自有益。

(叶天士)
王道指调养正气。

此语是说补虚之法需要从容调理,假以时日,企求速效是不可能的。

张景岳“补不可以求速效”也是此意。

22,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

(蒲辅周)
气机要调顺,血行贵和利。

补气需伍以理气之品,补血须配和血之药。

……也是补中有开啊,可见历代医家对补中有开的重视。

类似的话有很多,以后不再提了。

23,善调理者,不过用药得宜,能助人生生之气。

(李冠仙)
强调补虚应轻重得宜,注意顺应人体生机,绝非多多益善。

24,治病以理气为先,而用药以通络为主。

(韦协梦)
强调了治病必先照顾气血的重要意义。

人以气血为本,气以通为顺,血以和为贵。

治病要以理气为先,就像武侠小说以内功疗伤,必要打通经脉,使经气循行无碍,则内伤悉愈,而用药当以通络为主,络通而使药能尽其功。

就如四君子必用茯苓,四物汤必用川芎,地黄丸必用丹皮,泽泻。

皆为通络之用。

25,治肥人之热,虑虚其阳,治廋人之热,虑虚其阴。

(喻嘉言)体现因人制宜的原则,因为体质不同,治法有所不同。

肥人多痰,多为阳虚体质,廋人多火,多为阴虚体质。

26,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血滞者,调其气而血自通。

(吴鞠通)
指出血虚,血滞之证可从气论治,反映了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

气能生血,气能行血。

27,治先天当求精血之属,培后天须参谷食之方。

(王旭高)
指出脾肾两脏的不同用药特点。

肾为先天之本,精血之源,肾虚则精血不足,当治以血肉有情之品。

如龟板鳖甲阿胶等,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后天资生,纳谷为宝,故培补脾胃要参以谷食之方。

即既可补脾又可食用的药物。

如薏米,大枣,粳米麦芽等。

28,治先天当求精血之属,培后天须参谷食之方。

(王旭高)
指出脾肾两脏的不同用药特点。

肾为先天之本,精血之源,肾虚则精血不足,当治以血肉有情之品。

如龟板鳖甲阿胶等,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后天资生,纳谷为宝,故培补脾胃要参以谷食之方。

即既可补脾又可食用的药物。

如薏米,大枣,粳米麦芽等。

29,凡草木诸药,以气胜者,迅而善行,以味胜者,滞而善守。

(张山雷)
这里气指气味,并非指药物四气,味是味道。

这句是说中药以气味浓重见长者,作用迅速善行而不守,以滋味厚重见长者,作用徐缓善守不行。

30,患大病,以大药制之,则病气无余,患小病,以小方攻之,则正气无伤。

(徐灵胎)
指出要依据病情轻重决定药量大小,务使药病相当。

31,善治水者,不治水而治气。

(吴鞠通)
强调治疗水湿病应从调气入手。

32,救阴无速功。

(叶天士)
强调补阴疗法渐缓收功的特点。

33,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程芝田)
指出胖瘦之人的体质特征,用药时也应有所侧重。

34,痰入心则癫,火乱心则狂。

(唐容川)
强调了痰与火在癫与狂中的致病作用。

二者也可以互相转化。

35,带下俱是湿症。

(傅青主)
此语指出带下病证的主要病机。

带下量多或变化多因湿浊下注所致。

化湿止带是其基本治法。

36,血不利则为水。

(张仲景)
揭示了水肿病的瘀血病机。

唐容川亦指出,“瘀血化水,亦发水
肿,是血病而兼水也。


37,有痰之嗽主脾湿,无痰之咳主肺伤。

(秦景明)
概括了咳与嗽在症状和病机方面的不同。

38,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

(叶天士)
指出了齿龈和肾胃的络属关系。

39,土虚木必揺。

(尤在泾)
脾为生血之源,肝为藏血之脏。

若脾运健旺,生血有源,则肝有所藏,若脾虚生化乏源,则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眩晕,震颤等。

治应安土息风。

40,新病朝急者为阳邪胜,暮急者为阴邪胜也,久病昼静者阳虚,夜静者阴虚。

(杨旭东)
揭示了阴阳之虚实证候在时间上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41,阴之病也,其来缓,其去亦缓,阳之病也,其来速,其去亦速。

(徐灵胎)
概括了阴阳两类邪气致病的不同特点。

42,阳虚甚者,阴亦必虚,釜无薪火,安望蒸发乎精微;气虚甚者,血亦必虚,车无辘轳,安望汲饮以灌溉;阴虚甚者,阳亦必虚,灯残油涸,焉能大放其辉光;血虚甚者,气亦必虚,水停浅舟,焉能一往而奔放。

(石芾南)
说明阴阳互根,气血同源的道理。

43,气有余便是火。

(朱丹溪)
44,气不足便是寒。

(张景岳)
很好理解。

45,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46,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

(张仲景)
腹满虚实两证的鉴别。

47,喘病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叶天士)
48,先喘后胀治肺,先胀后喘治脾。

(叶天士)
49,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不必用下。

(叶天士)
指出暑病的治疗步骤和方法。

50,外湿宜表散,内湿宜淡渗。

(朱丹溪)
指出湿邪在外与在里的不同治法。

几千年来,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医药兴盛,将为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历代中医药名家独到的技术经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后学者长期跟师实践,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个别指导,“耳提面命”,“衣钵相传”,弟子才可以逐步领会和较快掌握,少走弯路,缩短成才的周期。

因此,师承岐黄是中医成才的捷径。

中科易康百位国医名师大讲堂首席专家资源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及院校学府的知名中医专家教授,自始至终致力于传承精湛的医术与济世的医德,为全球中医人服务。

•30位名老中医的绝密秘方大公开,一人一个,家家户户用得上!
•头条首发:听力下降可能是肝火太旺,这么做当天见效
•自从有了这30个秘方,我都快成村里的神医了
•91岁老中医公开57个家传药方,网上根本找不到,独家首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