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文科地理试题.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第一学期半期联考
高二文科地理试卷
〔完卷时间:90分钟 ;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5分,共45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 1.右图表示不同的区域,实线表示明显的区域界线。
虚线表示 不明显的区域界线。
ABC 所表示的区域界线可能是:
A .中国、福建、福州
B .中国、季风区、福建
C .中国、季风区、外流区
D .中国、长江流域、闽江流域
右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 .是按照多种综合指标划分的 B .边界有实有虚 C .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 .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3.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现代技术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D.数字地球
右图是某专题研究所选取的GIS 图层,读图分析回答4-5题: 4.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学校分布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耕地分类和评价
5.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
中应增加:
图例
草地
水井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交通线路 ④地下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6-7题。
6.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 .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 .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 .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7.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A .沙尘暴频度减少
B .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 .土壤盐碱度升高
D .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读右下图完成8—10题:
8.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基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 .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B .地球变暖,气候异常
C .地球运动,地形上升
D .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9.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发展加剧加速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灌溉
B .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C .矿产资源开发
D .气候异常
10.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是:
①在农区改善耕作与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②在牧区增加水井数量,保障牧草有充足水源
③在缺水的流沙地区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读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题:
1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
1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B.固体废弃物污染C.土地沙化D.臭氧层破坏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
读右下图回答题:
13.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得快
B.植物生长速度慢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
15.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已认识到热带雨林保护的意义,因此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不应再负任何责任
B.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是矛盾的,不可调和
C.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只对这一地区的国家有利
D.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是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 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
读下图,回答题。
16.湿地是一种特殊的:
A .水资源
B .生物资源
C .土地资源
D .气候资源
17.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A .土地盐碱化
B .物种骤减
C .酸雨加重
D .沙尘暴增加 18.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 .土壤十分贫瘠
B .开发的成本太高
C .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读四个国家能源消费构成图。
回答19—
19.数字代表的四个国家中,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示我国能源消费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下侧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 21-23题:
2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 、原料工业
B 、加工工业
C 、采煤业
D 、冶金业
2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③ ④ ⑤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 、原料工业比1995年增加了10%
C 、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业占到主体地位
D 、冶金、建材、化学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130°E
下图是长江的干流剖面图、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联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经验,读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描述中能正确反映该河流中下游气候、水文特征的是:
A .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
B .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
C .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D .气候高寒,冬季断流 25.受长江流域自然背景的影响,该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是:
A .上游以生态效益为核心,重点开发旅游业
B .中游兴建大坝防洪、发电,发展工农业生产
C .下游疏通河道,改善水运条件
D .采取梯级开发,实现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 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26-28题:
26.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 .交通发达
B .单位面积产量高
C .水热条件好
D .人均耕地面积广 27.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28.城市P 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
影
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 .原料产地
B .消费市场
C .廉价劳动力
D .高技术的研发人才
《人民日报》7月27日报道: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后,珠三角面向内地的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
据此回答29~30题。
29.新一轮转移的产业绝大部分属于
A .劳动密集型
B .知识密集型
C .资源密集型
D .动力指向型 30.这样转移的结果是
A .转移了工业污染,减轻了就业压力
B .增加了生产成本
C .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D .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双赢 二、综合题 (本大题5小题,共55分)
31.下图1为一幅我国山东某区域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图,每个小方格表示实际长宽各10米,图中r 表示河流,s 表示林木,h 表示住房,f 表示耕地;下图2数据表示相应区域内各方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该河流的流
向
是 。
(2)该处的森林覆盖率为 。
(3)耕地面积为 米2
,其海拔高度为 米。
(4)从地形看,此住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容易遭受 灾害。
(5)为配合区域荒山绿化,该地区准备栽培一批水果。
请列举比较适合的水果品种(至少两种)。
32.读新疆和田地区的有关材
料和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 9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和田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___________;河流径流量随___________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三道防线中,林带主要发挥了____________、 _的功能;因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_________;蒸发量比沙丘地区___________
(3)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字母填入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影响的关联图中(每个空格内限填一项,有的选项可不选用)。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季节河水位上升
C.下游季节河径流量减少
D.绿洲沼泽化
E.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33.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图,分析完成问题:(14分) (1) 判读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A 河 C 省 D 市 ① 铁路, ⑤ 山
(2)该区域的特色能源矿产是 ,其分布特点是 ; ;
; 。
(3) C 省所处的地形区是 , 为了充分发挥该省的特色资源优势,加快特色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转化,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该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表现在 ; ; 。
34.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1)A处是田纳
西河的发源地,
此处地形为山
地,其生态环境
直接影响河流的
______
和_______。
(2)在A、B、C
三处中,人类活动的比较集中地区是_____ (填字母),该处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 。
(3)在A、B、C三处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好植被生态的是____ ,应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的是________(填字母)。
(4)C代表田纳西河,这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
和。
(5))简要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水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6分)
35.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11分)
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
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7361亿元,为13394亿元。
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⑴.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
工业。
⑵.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多项选择)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⑶.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业部门最为突出。
⑷.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GDP约是的倍。
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⑸.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多项选择)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第一学期半期联考
高二文科地理参考答案
审核人:陈亮校对人:张浩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B 2.D 3.B 4.D 5.D 6.D 7.C 8.A
9.B 10. C 11. A 12. C 13.A 14.C 15.D 16.C
17.C 18.D 19.D 21.C 22.C 23.B
24. c 25. D 26.D 27.B 28.A 29.A 30.D
二.综合题(共55分)
26.(7分)
(1)自东北向西南(1分) (2)18% (1分) (3)1800 76(2分) (4)洪水(1分) (5)苹果、梨(红枣)(2分)
不利条件: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1分)②水量很不稳定。
(1分)
30.(11分)
(1)劳动(1分)轻纺(1分)
(2).CD(2分)
(3).技术(或知识(1分))电子电器(或高新技术)(1分)
(4)1.8 (1分)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有上升,尤以第二产业更为明显(2分)
(5)AC(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