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损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本源或状态。
事故隐患必然是危险源,危险源不必然是事故隐患。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利用或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不必然是事故隐患,事故隐患也不必然是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损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必然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职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暴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暴发的地址。
危险源存在于确信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讲,关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确实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讲,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确实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样来讲,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关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必然要及时加以整改,不然随时都可能致使事故。
依照上述对危险源的概念,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固性,盛装压力容器的牢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形。
触发因素尽管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灵敏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灵敏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灵敏触发因素。
因此,必然的危险源老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20世纪70年代以来,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引发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随之产生了“重大危害(major hazards)”、“重大危害设施(国内通常称为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等概念。
英国是最先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操纵技术的国家。
(1)GB18218-2000 《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概念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利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2)“平安生产法”中的概念“平安生产法”第九十六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利用或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有了上述危险源的概念,咱们也能够将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s)明白得为超过必然量的危险源。
确信重大危险源的核心因素是危险物品的数量是不是等于或超过临界量。
所谓临界量,是指对某种或某类危险物品规定的数量,假设单元中的危险物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那么该单元应定为重大危险源。
具体危险物质的临界量,由危险物品的性质决定。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式一样危险源的辨识(1)、按GB/T13861-1992《生产进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E、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异样;辨识功能缺点等。
F、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G、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依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分类》进行辨识——物体冲击——车辆损害——机械损害——起重损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爆破)——化学性爆炸(瓦斯爆炸、火药爆炸)——物理性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损害(3)、依照国内外同行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体会进行辨识(4)、引发事故的四个大体要素——人的不平安行为——物的不平安状态——环境的不平安条件——治理缺点
三、危险源的评判与分级一、是非判定法直接按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体会判定为重要危险因素。
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判法即LEC法:当无法直接判定或直接不能确信是不是为重要危险因素时,采纳此方式,评判是不是为重要危险因素。
风险值(D)=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这是一种评判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判方式。
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判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烦琐的进程,为了简化评判进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品级别离确信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判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平安方法,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许诺范围内。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为危险性分值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