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门胡同各界会馆集结各路名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门胡同各界会馆集结各路名人
在骡马市大街北侧,有一条胡同位于国家版权局的南北两侧,这就是铁门胡同。

铁门胡同著名之处在于它是清代的法场,正是处决戊戌六君子的地方。

此外,这条胡同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多”:酱菜铺多,井多,历史名人多。

虽然这条胡同不是特别著名,但十分值得一走。

铁门胡同位于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东侧,骡马市大街北侧,它被国家版权局一切为二,北边紧邻西草厂街,东临山西街,南边与棉花五条和棉花下二条相接。

铁门胡同的得名,缘于明朝时这里曾有圈养虎豹的铁栅栏。

清《箕城杂缀》:“虎坊桥在琉璃厂东南,其西有铁门,前朝虎圈地也”。

清时虎场废,铁门演化为巷名,清代时称铁门。

民国时沿称。

1965年定今名。

在旧京城,铁门胡同很有名。

清时杀人的法场就在旁边,戊戌六君子就是从这条胡同的南口为起点一溜往西次第排开,被一一砍下了头颅。

据说,断头者的鲜血都流进铁门胡同的一条暗沟里,当地人称血沟。

胡同内酱菜铺居多,其中以桂馨斋、兰馨斋较为著名。

井多也是由于制酱要用,《燕都丛考》:“胡同内约有井七十二眼,虽室中,往往亦有井眼。

其了多制酱局,需水多,盖缘此也。


历史名人多主要聚集在各个会馆。

北侧路西为江西广信会馆。

方志敏的亲密战友邵式平,1926年在此从事革命活动,陈毅介绍他入党,1934年参加长征,解放后为江西省省长。

另一位战友黄道,赣东北中共的创建人也曾在此工作。

广信会馆的隔壁为安徽宣城会馆,系清初诗人施愚山故居。

往南有民革中央主席朱蕴山故居。

再南为安庆会馆,中共创始人陈独秀曾居此。

民国元年(1912)孙中山来此,参加报界欢迎会。

鲁迅也曾几次到此。

该胡同还有民国时北京最早的文艺团体——笑社。

社址在49号东跨院。

胡同南口系清时弄场的东边界。

戊戌六君子牺牲前,是从南口
依次向西排列的。

安庆会馆孙中山和陈独秀与此皆有交集
民国时期,安庆会馆里发生过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来此参加报界欢迎会,同年8月11日,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五个政团在此集会,就合并为国民党一事达成协议。

第二件事是1917年陈独秀来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学,曾在此会馆居住。

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孙中山曾3次莅临北京,和安庆会馆有关的是他第二次来北京。

推翻帝制不久,全国时局动荡,为巩固新建立的共和制,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8月北上,这是他第二次来到北京。

孙中山1912年8月18日从上海启程,24日到达北京前门火车站。

袁世凯派朱漆金轮马车将孙中山迎至迎宾馆下榻。

住进当晚,袁世凯即派官员接孙中山至铁狮子胡同总统府,宴请孙中山。

至9月16日,孙中山与袁世凯在迎宾馆或总统府共会谈13次。

袁世凯宴请孙中山(剧照)
在京期间,孙中山在迎宾馆接见、会晤各国公使、政府官员、绅商、记者、平民,日夜操劳。

1912年9月2日,孙中山应北京报界的邀请到安庆会馆赴欢迎会,并发表演说。

欢迎会上,孙中山先生的演说时间大概在1个小时左右,主要表达两个意思:一是对报界表示感谢,继续谋求报界的支持。

他赞扬了新闻事业在革命中的巨大作用,给北京报界同仁以极大鼓舞。

他说:“革命事业,多赖报纸鼓吹,始克成功。

”后又说:“报界为开通民智之先觉,诸君亦当引为己任,提倡之,鼓吹之。


二是向新闻界通报筹划修建铁路事宜。

孙中山计划于十年之内,修筑全国铁路二十万里,依当时的国家财力,只能依靠外资。

孙中山修筑铁路心情十分迫切,又担心借外债会引起人民的误解,希望报界为此多做宣传。

他说:“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唯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此事总须诸君竭力协助,方可有成”。

安庆会馆在铁门胡同中部,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

会馆建筑十分精美,院内曾有三层的中式楼阁和西式楼房各一座,还有假山、
游廊、花圃。

陈独秀与李大钊等人在米市胡同创办《每周评论》时,陈独秀常寓居安庆会馆。

宣城会馆蒲松龄老师施愚山居于此
铁门胡同11号,即宣城会馆,著名清代诗人施愚山曾在此居住。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

号愚山,晚号矩斋,本名施闰章,字尚白,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

其故居为四合院,据说他在北厢房内居住,有后人刻碑一块镶在墙上。

他最有名的学生当属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施愚山的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

蒲松龄19岁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而当时考官正是施闰章。

施愚山书法作品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著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十九岁时,以县府道三次考试都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考中秀才,而这次主考官就是施闰章。

实际上如果没有施闰章的赏识,蒲松龄可能想考上个秀才都很难。

蒲松龄小时候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这些小说,这些书固然有意思,且也对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但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大纲,为八股文的格式来写文章。

平时蒲松龄都是以课外读物为主,他的文字洒脱,且不受格式约束,但他却能在县府道三次考试中都排名第一考中秀才,这也足以见得施闰章是十分赏识赏识蒲松龄的。

从此,蒲松龄就把施闰章作为自己的恩师。

可没多久施闰章就离开了山东学政的职位,而蒲松龄一生最高的功名也就止步于秀才。

一次次的科举失败,使得蒲松龄更加怀念自己的恩师施闰章,并且在《聊斋志异》名篇《胭脂》中把“施愚山”的名字放到了小说里面。

“施公愚山贤能称最,且又怜才恤士……”“愚山先生吾师也”。

《胭脂》里蒲松龄把施愚山描写成为一位能够主持正义且充满智慧的
官员,愚山是施闰章的号,也是因为这篇《胭脂》人们记住了施愚山而不是施闰章。

但可惜的是,自从施闰章离开了山东学政的任上之后,他们就再也没见过面,《聊斋志异》出版刊印之后,引起了很强的社会反响,但此时施闰章已故去,可惜没能看到徒弟的大作。

据住在胡同里的住户可知,当时胡同口有一个浦江春刀削面十分有名,胡同从南口到北口全是买卖。

有卖副食的(老黄家副食店)、小点心铺、洋车厂、铁工厂、馄饨铺、鞋铺等,如今这些店铺都已搬迁或关闭。

如今,胡同内早已看不到曾经热闹的样子,只有几户人家还住在这里,铁门胡同11号院施愚山故居还可以寻到踪迹,门口停着一辆电动车,老旧的木门上贴着门神,没有当初的文人气息,却平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胡同对面高楼耸立,胡同里面却别有一番老味道。

参考文章:
【1】江左遗风安庆府,《【史料解读】揭秘明清时期的安庆府驻京办——北京》
【2】中新网,《孙中山的北京行迹:28岁第一次进京住在香山会馆》
【3】紫禁城下的胡同,《北京菜市口铁门胡同,住70年的张大爷细述历史变迁,往昔景象重现》
关于铁门胡同,您还有哪些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