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Xmind思维导图辅助动态网页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助Xmind思维导图辅助动态网页教学
本章内容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网络技术应用》(选修)第五章“动态网页制作”,其内容是“建立主题网站”的延伸。

“网页制作”对学生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信息等各项能力都是一种培养和锻炼,虽然学生乐于网页制作,但较畏惧选修教材中“动态网页制作”,如何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我就“动态网页制作”教学,结合学生模仿或“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现象,谈谈对本章教学的处理。

一、明确第五章内容所处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知道学什么
本章内容与静态网页制作既相关又独立,学生已有的网页制作能力是第五章操作内容的铺垫,第五章内容又是原有水平的提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知道什么是动态网页,在了解动态HTML的基础上,能在适当位置增加网页特效或利用CSS技术修改网页的外观。

学生理解ASP工作流程,能实现ASP脚本的运行。

二、对教材内容整体的认识与把握,设计怎么学
本章分四节,实质分成动态HTML和动态网页两部分,具体表现为客户端脚本语言、CSS样式表和ASP脚本的使用。

这部分内容的陌生与相对的零散使得大部分学生对本章学习产生畏惧感。

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建构本章的学习内容,攻克畏惧?我在一本教辅书的“学习地图”上找到了灵感——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的创始人Buzan的话来讲,“利用思维导图,你可以有效地提高记笔记的效率、提升你的记忆力、增强你的创造力,并使你做事时充满乐趣”。

我借助Xmind思维导图软件,提练内容,绘制了本章的“全景图”。

如何引导学生建构动态网页制作的内容,理解动态网页的“动”?我主要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

(一)感知“动”,抛砖引玉
欣赏《机器人做学玩》网站,引导学生分析首页面的“动”人之处,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借助上机记录填写网站,感知另一种“动”的交互性,由此引入学习主题。

(二)剖析“动”,小试牛刀
为克服心理的畏惧感,先得理性地认识和剖析学习内容。

结合教材,动态网页内容具体表现为客户端脚本语言、CSS样式表和ASP脚本的使用。

学习“动态HTML”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可通过Frontpage自带的“动态HTML效果”初识网页中的特效,遇及“动态HTML效果”工具栏无法实现的效果时,引入客户端脚本语言、CSS样式表的学习。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帮助。

在小试牛刀的实践过程中有的放矢,从简单做起,先模仿,再改造,所有的操作不必一一俱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挑”着做。

我将练习分设必做和选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充满自信。

ASP脚本对学生而言的确存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先圈出ASP定义的关键词,再通过实例“验证”关键词。

教材突出的关键词“服务器端脚本”,学生不理解,可先模仿教材编写一个简单的ASP网页,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会直接点击“预览”,页面无法显示,我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所在,即“服务器端”。

当学生按教材提示设置好ASP运行环境后,我通过教师机演示访问该学生机器ASP网页的过程,意外强化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定义(学生总认为只有教师机才是服务器端,意识不到自己的机器反成了服务器端,教师机却成了客户端)。

趁热打铁,我右击当前网页,查看网页的源文件,请被访问端学生比较所看到源代码与自己编写网页代码的区别,理解“服务器将100%的纯HTML代码发送到客户端,所以我们在客户端看到的代码还是HTML,并不是ASP的源代码。

”水到渠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ASP的工作流程。

(三)总结“动”,首尾呼应
学到最后,一定要归纳点题,首尾呼应,回归“认识动态网页”。

总结什么是动态网页?动态网页制作中常用哪些技术?动态网页有哪些优点?比较静态网页与动态网页,请学生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结合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完善认识上的不足。

当然,学习完了这一章的内容,并不能说明学生就掌握了所有动态网页的内容,而是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动态网页制作的思想和优点。

三、借助Xmind思维导图辅助动态网页教学的思考
第五章出现了很多新概念,如“动态HTML”、“JavaScript”、“CSS 样式表”、“ASP”、“IIS”等,教师必须读懂读透教材,梳理知识的脉络,帮助学生建构第五章的知识体系。

Xmind思维导图软件可帮助教师灵活组织知识结构、清晰反映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我们可以适当处理教材,不唯教材是从。

我对教材第五章内容作了以下调整:(1)第一节“认识动态网页”,将动态网页与静态网页的区别内容调整至第五章所有内容学完后总结,反馈学生的认识。

(2)第三节“应用动态HTML”,调整到客户端脚本语言的运用中,提升学生实践运用能力。

(3)第四“ASP脚本的应用”,调整内容顺序,先从简单的实例出发,再介绍ASP运行环境,最后归纳ASP工作流程。

我将这种调整切实反映到绘制的思维导图上,总结时起点睛的作用。

什么是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教学”?我个人以“有”和“笑”为目标,即学生学后有成就感,能自信地笑出来。

学习了,明白了,运用了,自信心增强了,这就是一种教学的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