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 采样液应含有相应中和剂
ppt精选版
26
•
ppt精选版
27
记录(检验申请单)
• 科室 • 房间 、何种物体表面、何种消毒剂 • 采样人 • 采样时间 • 采样结束后送至实验室
ppt精选版
28
合格标准
、Ⅱ类区域: 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 Ⅲ 类区域: 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ppt精选版
9
未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平板暴露法采
• 室内面积 ≤30m2
•
设内、外、中对角线3点
•
内、外点距离墙壁1m处
• 室内面积>30m2
•
设四角及中央共5点
•
四角距离墙壁1m处
ppt精选版
10
室内面积 ≤30m2
● ● ●
室内面积>30m2
●
●
●
●
●
ppt精选版
11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ppt精选版
3
医院感染的定义
•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 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 医院感染。
ppt精选版
4
医院感染的分类
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 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 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2、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 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 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 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 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人以及采样时间填写清楚,送至细菌室即可
ppt精选版
36
采样步骤
用棉拭子蘸取相应中和剂
ppt精选版
37
双手的屈指面,从指跟到指端; 往返涂擦2次,同时转动棉签.
ppt精选版
38
将手接触的部分折断,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试管中
ppt精选版
39
合格标准
卫生手消毒: • 外科手消毒: • •
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 1、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Ⅰ)
•
洁净系统自净后 、操作前
• 2、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Ⅱ、Ⅲ)
•
消毒、通风换气后 、操作前
• 3、怀疑空气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ppt精选版
8
监测方法
沉降法
重力沉降(平板沉降法)
浮游菌测定法
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洗刷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过滤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温差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静电或冲击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ppt精选版
53
采样方法
• 用蘸有相应中和剂的长柄棉签,在被检螺纹 管内面反复涂擦并同时转动棉签,剪去手接 触的部位,将棉签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 的无菌生理盐水试管,立即送检
ppt精选版
54
医疗用水的 细菌学检测
ppt精选版
55
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的 细菌学监测
• 依据YY 0572《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 》进行检测
• 消毒水平:中水平消毒或低水平消毒或保持日常
清洁
• 消毒效果:菌落数应≤200cfu/件、g或100cm2
ppt精选版
48
• 采样时间 • 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 • 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ppt精选版
49
内窥镜消毒灭菌效果的 生物监测
• 采样时间
• 消毒灭菌后 • 使用前
ppt精选版
50
采样方法
• 监测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染危险的器材
•
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牙
科手机及其配套器械;心导管;植入物等
• 消毒水平:达到灭菌
• 消毒效果:应无菌生长
ppt精选版
46
• 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械:
•
直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接接触粘膜的器材
•
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体温表(口
腔测温表,肛门测温表);呼吸机管道;麻醉剂
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ppt精选版
58
合格标准
• YY 0572《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进 行检测。
• 透析用水细菌总数 ≤ 100 cfu/ml
ppt精选版
59
ppt精选版
60
• Ⅲ级手术室(手术区万级,周围十万级):手术台四边至少各 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 Ⅳ级手术室(三十万级):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
ppt精选版
13
洁净手术区平板暴露法布点示意图
局部百级 周围千级设置13点
局部千级 周围万级设置9点
局部万级 周围十万级设置7点
局部十万级 周围三十万级设置5点
• 着无菌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 操作前洗手或手卫生 • 所带物品清洁后方可带入 • 手臂及头部不可越过打开的培养皿上方 • 行动及放置动作要轻 • 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 • 每次采样人员不得超过2人
ppt精选版
23
医院物体表面 消毒效果的监测
ppt精选版
24
采样时间
•
消毒后
• 1、消毒处理后 • 2、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31
中和剂
• 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
• 含氯、碘和过氧化物消毒剂用0.1%硫代硫 酸钠中和剂。
• 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用含0.3%吐温80 和0.3%卵磷脂中和剂。
• 醛类消毒剂用含0.3%甘氨酸中和剂。
•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可在中和 剂中加入吐温80至3%。
ppt精选版
21
平板暴露法采样注意事项
• 采样前关闭门窗 • 无人走动的情况下 • 静止10分钟后采样 • 布点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 • 放置培养皿时 应从最里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里面开
始布点依次向外、最后人员撤出 • 收集培养皿时 从最外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外面开始
、最先布的点最后收
ppt精选版
22
对采样人员的要求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 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
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ppt精选版
29
消毒液染菌量监测
ppt精选版
30
采样方法
• 用无菌注射器吸取消毒液1ml • 加入9ml相应中和剂中 • 充分振荡混匀 • 注明科室、何种消毒剂、开启日期、批号、采
样人以及采样日期 • 采样结束后送至实验室
ppt精选版
• 监测时间:初次使用监测应每周监测1次 • 连续2次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后
• 改为每月1次
ppt精选版
56
采样点
• 透析液进入血液透析器连接处 • 或尽可能接近此处
ppt精选版
57
采样方法
• 用75%酒精擦拭采样口
• 酒精自然风干后打开采样口
• 在透析液连续流动1min后
• 用无菌试管接取样本3-4ml
• 同时设阴、阳性对照
• 灭菌周期完成后 • 立即将生物指示剂取出 • 将灭菌方法、锅次、灭菌员、器械的去向以
及灭菌时间填写清楚送细菌室
ppt精选版
44
医疗器械消毒 效果监测
ppt精选版
45
• 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械:
•
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
(如血液)流过,若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
ppt精选版
34
采样时间
• 手卫生后 • 接触病人或诊疗操作之前
ppt精选版
35
采样方法
• 棉拭子法 • 被检人员五指并拢 • 用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棉拭子 • 在双手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尖往返涂擦2次 • 一只手的涂擦面积约30cm2 •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 • 剪去操作者手接触的部分 • 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液的试管中 • 化验单书写:将科室、采样地点、被采人、采样
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局部百级局部百级周围千级设臵周围千级设臵1313点点局部千级局部千级周围万级设臵周围万级设臵99点点局部万级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设臵周围十万级设臵77点点局部十万级局部十万级周围三十万级设臵周围三十万级设臵55点点将平皿直径将平皿直径9cm9cm放臵在采样点处采样高度距离地面采样高度距离地面8080150cm150c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正确操作错误操作??放臵时间放臵时间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类环境暴露类环境暴露15min15min类环境暴露类环境暴露5min5min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暴露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暴露30min30min采样后盖好平皿盖子采样后盖好平皿盖子记录科室房间采样人采样时间记录科室房间采样人采样时间倒臵放于托盘内放于托盘内附化验单附化验单采样平皿尽快送至实验室培养采样平皿尽快送至实验室培养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有关时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正确放臵方法错误放臵方法采样前关闭门窗采样前关闭门窗无人走动的情况下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静止1010分钟后采样分钟后采样布点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布点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放臵培养皿时放臵培养皿时应从最里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里面开应从最里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里面开始布点依次向外最后人员撤出始布点依次向外最后人员撤出收集培养皿时收集培养皿时从最外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外面开始从最外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外面开始最先布的点最后收最先布的点最后收着无菌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着无菌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操作前洗手或手卫生操作前洗手或手卫生所带物品清洁后方可带入所带物品清洁后方可带入手臂及头部不可越过打开的培养皿上方手臂及头部不可越过打开的培养皿上方行动及放臵动作要轻行动及放臵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每次采样人员不得超过每次采样人员不得超过22人人医院物体表面医院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消毒效果的监测消毒后消毒后11消毒处理后消毒处理后22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5cm5cm5cm5cm灭菌规格板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蘸有003moll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pbspbs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1支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擦在规格板内横竖
•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暴露30min
ppt精选版
18
• 采样后盖好平皿盖子 • 记录科室、房间、采样人、采样时间 • 将平皿倒置放于托盘内(附化验单) • 采样平皿尽快送至实验室培养
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有关时 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ppt精选版
19
正确放置方法
ppt精选版
20
错误放置方法
ppt精选版
ppt精选版
25
采样方法
• 5cm × 5cm灭菌规格板 • 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 用蘸有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 • 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 • 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擦5次 • 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 • 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面积 • 被采样表面≥100cm2,取100cm2 •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投入装有10ml • 无菌检测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洗脱
液
• 从待检内镜的活检口注入内镜(使用蠕动泵)
• 用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注入的液体2h内送
检
ppt精选版
51
合格标准
• 消毒内镜
•
细菌总数 ≤ 20 cfu/件
• 灭菌内镜
•
无任何细菌检出
ppt精选版
52
呼吸机麻醉机等螺纹管 消毒效果生物监测
• 采样时间 • 消毒后 • 使用前
黄色,对照管为黄色 • 灭菌合格仍为淡蓝色 • 灭菌不合格为黄色
ppt精选版
42
• 结果判断
• 灭菌合格:检测管培养阴性 • 阳性对照管培养阳性 • 阴性对照管培养阴性
• 灭菌不合格:检测管培养阳性 • 阳性对照管培养阳性 • 阴性对照管培养阴性
ppt精选版
43
• 将常规生物监测包放在 • 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
ppt精选版
14
操作方法
• 将平皿(直径9cm)放置在采样点处 • 采样高度距离地面80-150cm •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
ppt精选版
15
正确操作
ppt精选版
16
错误操作
ppt精选版
17
• 放置时间
•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 Ⅱ类环境暴露15min • Ⅲ类环境暴露5min
ppt精选版
5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
• ♦ 医院空气微生物学监测 • ♦ 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 • ♦ 消毒剂微生物学监测 • ♦ 医务人员手微生物学监测 • ♦ 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 ♦ 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 • ♦ 医疗用水的微生物学检测
ppt精选版
6
空气微生物医院学监测
ppt精选版
7
采样时间
• 消毒后 操作前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检测
ppt精选版
1
前言
• 随着现代化医学科学的发展,诊断和治 疗手法不断提高,新技术、新疗法不断 推陈出新,导管、插管、内镜等侵袭性 操作不断增加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 使医院感染在当前世界各国的医院中均 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呈日益增多的趋 势。
ppt精选版
2
前言
•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当今医疗机构 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医疗质量和病 人的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出的公 共卫生课题。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医疗机构的管理 水平,受到国内外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 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 消毒水平: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 消毒效果:菌落数应≤20cfu/件、g或100cm2 • 氧气湿化瓶、吸引器、婴儿暖箱、加温加湿罐等
宜采用高水平消毒
ppt精选版
47
• 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械:
•
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粘膜接触的器材
•
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病床围栏、床面以
及床头柜、被褥;墙面;痰盂、尿壶、便器等
32
合格标准
• 灭菌剂染菌量 0cfu/ml • 皮肤黏膜消毒剂染菌 ≤10cfu/ml • 消毒剂染菌量 ≤100cfu/ml
• 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相关时 • 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ppt精选版
33
医务人员手卫生 效果的监测
• 遵循WS/T 3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 •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平板暴露法
2、空气采样器法
参照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
建筑技术规范)
ppt精选版
12
手术区:手术台及其周围的区域
• Ⅰ级手术室 (手术区百级,周围千级):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 外推0.9m,两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 Ⅱ级手术室 (手术区千级,周围万级): 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 外推0.6m,两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ppt精选版
40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生物监测
• 监测时间:每周一次
• 指示菌株:嗜热脂肪芽胞杆菌
•
(ATCC7953或SSIK31株)
• 培养基: 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ppt精选版
26
•
ppt精选版
27
记录(检验申请单)
• 科室 • 房间 、何种物体表面、何种消毒剂 • 采样人 • 采样时间 • 采样结束后送至实验室
ppt精选版
28
合格标准
、Ⅱ类区域: 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 Ⅲ 类区域: 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ppt精选版
9
未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平板暴露法采
• 室内面积 ≤30m2
•
设内、外、中对角线3点
•
内、外点距离墙壁1m处
• 室内面积>30m2
•
设四角及中央共5点
•
四角距离墙壁1m处
ppt精选版
10
室内面积 ≤30m2
● ● ●
室内面积>30m2
●
●
●
●
●
ppt精选版
11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ppt精选版
3
医院感染的定义
•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 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 医院感染。
ppt精选版
4
医院感染的分类
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 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 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2、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 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 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 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 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人以及采样时间填写清楚,送至细菌室即可
ppt精选版
36
采样步骤
用棉拭子蘸取相应中和剂
ppt精选版
37
双手的屈指面,从指跟到指端; 往返涂擦2次,同时转动棉签.
ppt精选版
38
将手接触的部分折断,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试管中
ppt精选版
39
合格标准
卫生手消毒: • 外科手消毒: • •
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 1、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Ⅰ)
•
洁净系统自净后 、操作前
• 2、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Ⅱ、Ⅲ)
•
消毒、通风换气后 、操作前
• 3、怀疑空气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ppt精选版
8
监测方法
沉降法
重力沉降(平板沉降法)
浮游菌测定法
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洗刷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过滤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温差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静电或冲击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ppt精选版
53
采样方法
• 用蘸有相应中和剂的长柄棉签,在被检螺纹 管内面反复涂擦并同时转动棉签,剪去手接 触的部位,将棉签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 的无菌生理盐水试管,立即送检
ppt精选版
54
医疗用水的 细菌学检测
ppt精选版
55
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的 细菌学监测
• 依据YY 0572《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 》进行检测
• 消毒水平:中水平消毒或低水平消毒或保持日常
清洁
• 消毒效果:菌落数应≤200cfu/件、g或100cm2
ppt精选版
48
• 采样时间 • 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 • 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ppt精选版
49
内窥镜消毒灭菌效果的 生物监测
• 采样时间
• 消毒灭菌后 • 使用前
ppt精选版
50
采样方法
• 监测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染危险的器材
•
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牙
科手机及其配套器械;心导管;植入物等
• 消毒水平:达到灭菌
• 消毒效果:应无菌生长
ppt精选版
46
• 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械:
•
直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接接触粘膜的器材
•
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体温表(口
腔测温表,肛门测温表);呼吸机管道;麻醉剂
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ppt精选版
58
合格标准
• YY 0572《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进 行检测。
• 透析用水细菌总数 ≤ 100 cfu/ml
ppt精选版
59
ppt精选版
60
• Ⅲ级手术室(手术区万级,周围十万级):手术台四边至少各 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 Ⅳ级手术室(三十万级):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
ppt精选版
13
洁净手术区平板暴露法布点示意图
局部百级 周围千级设置13点
局部千级 周围万级设置9点
局部万级 周围十万级设置7点
局部十万级 周围三十万级设置5点
• 着无菌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 操作前洗手或手卫生 • 所带物品清洁后方可带入 • 手臂及头部不可越过打开的培养皿上方 • 行动及放置动作要轻 • 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 • 每次采样人员不得超过2人
ppt精选版
23
医院物体表面 消毒效果的监测
ppt精选版
24
采样时间
•
消毒后
• 1、消毒处理后 • 2、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31
中和剂
• 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
• 含氯、碘和过氧化物消毒剂用0.1%硫代硫 酸钠中和剂。
• 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用含0.3%吐温80 和0.3%卵磷脂中和剂。
• 醛类消毒剂用含0.3%甘氨酸中和剂。
•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可在中和 剂中加入吐温80至3%。
ppt精选版
21
平板暴露法采样注意事项
• 采样前关闭门窗 • 无人走动的情况下 • 静止10分钟后采样 • 布点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 • 放置培养皿时 应从最里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里面开
始布点依次向外、最后人员撤出 • 收集培养皿时 从最外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外面开始
、最先布的点最后收
ppt精选版
22
对采样人员的要求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 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
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ppt精选版
29
消毒液染菌量监测
ppt精选版
30
采样方法
• 用无菌注射器吸取消毒液1ml • 加入9ml相应中和剂中 • 充分振荡混匀 • 注明科室、何种消毒剂、开启日期、批号、采
样人以及采样日期 • 采样结束后送至实验室
ppt精选版
• 监测时间:初次使用监测应每周监测1次 • 连续2次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后
• 改为每月1次
ppt精选版
56
采样点
• 透析液进入血液透析器连接处 • 或尽可能接近此处
ppt精选版
57
采样方法
• 用75%酒精擦拭采样口
• 酒精自然风干后打开采样口
• 在透析液连续流动1min后
• 用无菌试管接取样本3-4ml
• 同时设阴、阳性对照
• 灭菌周期完成后 • 立即将生物指示剂取出 • 将灭菌方法、锅次、灭菌员、器械的去向以
及灭菌时间填写清楚送细菌室
ppt精选版
44
医疗器械消毒 效果监测
ppt精选版
45
• 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械:
•
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
(如血液)流过,若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
ppt精选版
34
采样时间
• 手卫生后 • 接触病人或诊疗操作之前
ppt精选版
35
采样方法
• 棉拭子法 • 被检人员五指并拢 • 用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棉拭子 • 在双手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尖往返涂擦2次 • 一只手的涂擦面积约30cm2 •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 • 剪去操作者手接触的部分 • 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液的试管中 • 化验单书写:将科室、采样地点、被采人、采样
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局部百级局部百级周围千级设臵周围千级设臵1313点点局部千级局部千级周围万级设臵周围万级设臵99点点局部万级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设臵周围十万级设臵77点点局部十万级局部十万级周围三十万级设臵周围三十万级设臵55点点将平皿直径将平皿直径9cm9cm放臵在采样点处采样高度距离地面采样高度距离地面8080150cm150c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正确操作错误操作??放臵时间放臵时间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类环境暴露类环境暴露15min15min类环境暴露类环境暴露5min5min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暴露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暴露30min30min采样后盖好平皿盖子采样后盖好平皿盖子记录科室房间采样人采样时间记录科室房间采样人采样时间倒臵放于托盘内放于托盘内附化验单附化验单采样平皿尽快送至实验室培养采样平皿尽快送至实验室培养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有关时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正确放臵方法错误放臵方法采样前关闭门窗采样前关闭门窗无人走动的情况下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静止1010分钟后采样分钟后采样布点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布点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放臵培养皿时放臵培养皿时应从最里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里面开应从最里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里面开始布点依次向外最后人员撤出始布点依次向外最后人员撤出收集培养皿时收集培养皿时从最外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外面开始从最外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外面开始最先布的点最后收最先布的点最后收着无菌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着无菌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操作前洗手或手卫生操作前洗手或手卫生所带物品清洁后方可带入所带物品清洁后方可带入手臂及头部不可越过打开的培养皿上方手臂及头部不可越过打开的培养皿上方行动及放臵动作要轻行动及放臵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每次采样人员不得超过每次采样人员不得超过22人人医院物体表面医院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消毒效果的监测消毒后消毒后11消毒处理后消毒处理后22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5cm5cm5cm5cm灭菌规格板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蘸有003moll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pbspbs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1支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擦在规格板内横竖
•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暴露30min
ppt精选版
18
• 采样后盖好平皿盖子 • 记录科室、房间、采样人、采样时间 • 将平皿倒置放于托盘内(附化验单) • 采样平皿尽快送至实验室培养
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有关时 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ppt精选版
19
正确放置方法
ppt精选版
20
错误放置方法
ppt精选版
ppt精选版
25
采样方法
• 5cm × 5cm灭菌规格板 • 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 用蘸有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 • 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 • 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擦5次 • 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 • 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面积 • 被采样表面≥100cm2,取100cm2 •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投入装有10ml • 无菌检测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洗脱
液
• 从待检内镜的活检口注入内镜(使用蠕动泵)
• 用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注入的液体2h内送
检
ppt精选版
51
合格标准
• 消毒内镜
•
细菌总数 ≤ 20 cfu/件
• 灭菌内镜
•
无任何细菌检出
ppt精选版
52
呼吸机麻醉机等螺纹管 消毒效果生物监测
• 采样时间 • 消毒后 • 使用前
黄色,对照管为黄色 • 灭菌合格仍为淡蓝色 • 灭菌不合格为黄色
ppt精选版
42
• 结果判断
• 灭菌合格:检测管培养阴性 • 阳性对照管培养阳性 • 阴性对照管培养阴性
• 灭菌不合格:检测管培养阳性 • 阳性对照管培养阳性 • 阴性对照管培养阴性
ppt精选版
43
• 将常规生物监测包放在 • 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
ppt精选版
14
操作方法
• 将平皿(直径9cm)放置在采样点处 • 采样高度距离地面80-150cm •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
ppt精选版
15
正确操作
ppt精选版
16
错误操作
ppt精选版
17
• 放置时间
•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 Ⅱ类环境暴露15min • Ⅲ类环境暴露5min
ppt精选版
5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
• ♦ 医院空气微生物学监测 • ♦ 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 • ♦ 消毒剂微生物学监测 • ♦ 医务人员手微生物学监测 • ♦ 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 ♦ 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 • ♦ 医疗用水的微生物学检测
ppt精选版
6
空气微生物医院学监测
ppt精选版
7
采样时间
• 消毒后 操作前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检测
ppt精选版
1
前言
• 随着现代化医学科学的发展,诊断和治 疗手法不断提高,新技术、新疗法不断 推陈出新,导管、插管、内镜等侵袭性 操作不断增加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 使医院感染在当前世界各国的医院中均 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呈日益增多的趋 势。
ppt精选版
2
前言
•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当今医疗机构 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医疗质量和病 人的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出的公 共卫生课题。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医疗机构的管理 水平,受到国内外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 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 消毒水平: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 消毒效果:菌落数应≤20cfu/件、g或100cm2 • 氧气湿化瓶、吸引器、婴儿暖箱、加温加湿罐等
宜采用高水平消毒
ppt精选版
47
• 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械:
•
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粘膜接触的器材
•
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病床围栏、床面以
及床头柜、被褥;墙面;痰盂、尿壶、便器等
32
合格标准
• 灭菌剂染菌量 0cfu/ml • 皮肤黏膜消毒剂染菌 ≤10cfu/ml • 消毒剂染菌量 ≤100cfu/ml
• 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相关时 • 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ppt精选版
33
医务人员手卫生 效果的监测
• 遵循WS/T 3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 •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平板暴露法
2、空气采样器法
参照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
建筑技术规范)
ppt精选版
12
手术区:手术台及其周围的区域
• Ⅰ级手术室 (手术区百级,周围千级):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 外推0.9m,两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 Ⅱ级手术室 (手术区千级,周围万级): 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 外推0.6m,两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ppt精选版
40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生物监测
• 监测时间:每周一次
• 指示菌株:嗜热脂肪芽胞杆菌
•
(ATCC7953或SSIK31株)
• 培养基: 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