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评价为语文课堂增添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朗读评价为语文课堂增添魅力
新课标背景下评价学生的朗读,主要要求学生做到三点:“吐字清晰,发音
正确,注意语调和速度。
”同时也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能朗读
正确,二是要求学生读得流利,三是要求学生读得有感情。
”这三方面的要求是
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过程,但我们不能把它分割开来,应该对学生从开始学习朗
读的时候就有较全面的要求。
朱自清先生曾说道:“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课堂
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它。
”可见,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课堂朗读
的全面要求和客观评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不断提升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活跃
课堂氛围,打造多彩的语文课堂。
笔者通过学习名师在课堂教学时用的精彩评价
语言促进学生的朗读,再结合自已的一些课堂细节加以实践和反思。
一、赏识评价,树立朗读信心
一次,贾志敏老师执教《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这一课时,由于课文多为富
有感情的语句,贾老师便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
一开始,学生
因为害羞,都不太愿意举手朗读,贾老师便对学生讲道:“读错属正常,读对则
是超常。
”不少学生听到老师这么一说,心中的顾虑便消除了,在笑声中主动举
手争取朗读展示。
当学生读错语句时,贾老师并没有指责,而是温柔地夸奖道:“到目前为止,你读得最棒的!” 随后又鼓励说:“但这还不是最好的水平。
”顿时,课堂上的其他同学也希望得到老师同样的赏识,在听取他人朗读后,一个
比一个读得更具有感情。
贾老师看到同学们的积极表现,称赞道:“你们读得真好,我被感动了。
看来,每位同学都是优秀的朗读者!”话音未落,一个男孩蹭
地把手举到最高,经贾老师示意后,他站起来读,但却读得却是断断续续、磕磕
绊绊。
贾老师遗憾地说:“虽然你读得确实一般,但是你的认真和热情却难能可贵,给我眼前一亮的美好感受。
”
在上述案例中,贾老师洞察到了学生渴望得到他人赞赏的心理需求,因此他
充分发挥评价语言的激励作用。
他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朗读情况都能进行恰到好处、实事求是的评价,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鼓励,让学生从不敢读到读不好再
到读得更好,或是学生读不好也敢读的一个过程变化,让教学达到难忘的艺术境界。
记得美国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可以发挥自己最大工作能力的方法是赞美
和鼓励。
”教师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学生,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朗读的自信心与热情。
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会使效果事半功倍。
在日常课文教学中,针
对学生朗读的部分,语文教师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除
了从正确、流利、有感情方面评价学生的读,还有多种情况,如:当学生朗读得
十分出彩时,教师可满心欢喜地评价道:“你对课文的理解真到位,你读得比老
师都好,老师都有点嫉妒你了!”“你读得真是太好了,能再读一遍吗?让同学
们也跟着你学!”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教师可以这样适时评价道:“虽然你
读得还有待提高,但是你能勇敢举手,这值得大家学习了,老师打心眼里为你高兴!”“你整篇都没有读错,没有添字漏字,看的出来你预习得很认真的,这是
良好的预习习惯!真了不起!”有时我们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肢体语言来辅助
评价:如翘大拇指、点点头、微微笑、鼓鼓掌、摸摸头等,这些都能使学生感受
到老师的器重、关切、尊重和认可,体验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自然就和谐融洽,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会豪情万丈。
二、幽默评价,激发朗读兴趣
幽默评价就是要求在课堂中,教师要让自己的语言有艺术性,教师可以在教
学环节中适当使用趣味化、生动化与娱乐化的语言来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在
快乐的氛围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如我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有一个这样的指导朗读片段:“老汉沙哑地
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我们!”一开始站起来朗读的一个
男生,声音轻柔,我适时说道:“好温柔的支书呀,同学们,老师想问问你们,
当时洪水来势凶猛,人们是乱哄哄的,你这个老支书喊话这么小声,人们能听得
见吗?”学生听了哈哈大笑,这位男生第二次读得时候声音明显提高了许多,但
是语速较慢。
我又说道:“现在这个支书有点像样了,可是当时情况是那样危急,课文里都连续用了三个感叹号了,允许老汉这样慢吞吞地喊话吗?”学生听了又
是哄堂大笑,这位学生第三次读的时候,已经懂得了融入课文情境中,读出了老
汉的喊话时那种威严、镇定、果决的语气。
我又趁热打铁,说道:“当村民的生
命岌岌可危时,老汉沙哑地喊话......”其他同学纷纷举手,都要争当老汉。
显然,经过了那一番指导,学生已经知道该怎样读出老汉的语言特点。
就这样,学
生在笑声中不知不觉走进了那场洪水中,走进老汉的心里,走进了文本。
不难看出,让学生在这样幽默诙谐的氛围中指导朗读,这一方法的运用要比教师生硬地
示范朗读,收效更佳。
所以,在语文朗读教学中,结合所学内容适时插入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激
发学生朗读的激情,为课堂朗读增添活力,从而有助于学生代入教材主人翁的思
想感情,更快的理解文章的思想。
三、个性评价,点燃朗读热情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
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更需关注到学生的
个性化发展。
对于同一篇文章,由于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生活经历,每一位同
学的理解水平及感悟视角不同,对文章阅读的感情便会有所不同。
这就需要教师
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做出客观贴切的评价,激发学生朗
读的高昂热情,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而不是采取一刀切、满堂灌的朗读评
价方式,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如二年级上册《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建筑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活动仪式也是非常十分壮观。
”有
一个同学平时讲话语速比较快,朗读这句话时语速也比较急促,教师因势评价道:“你读得多快啊!老师听出你的心已经飞到天安门广场的急切心情了。
”有的同
学朗读的语速较缓,教师评价:“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的场景给人无限想象
的空间,老师从你的朗读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庄严。
”
学生是一个个性化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要认清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而采取
因材施教,采取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感情色彩与朗读技巧
的有效掌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整个班级的朗读水平。
学生对朗读的技巧也会有新的、进一步的认识。
我想,在朗读指导中,教师一定要通过评价语激励学生,不把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强加在学生身上,尊重学生的人生阅读与独特的感受,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让朗读课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朗读是一项技能,更是一门精深的学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适时应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充满人文关怀的朗读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语言切记不可千篇一律,拘于一种形式或形式化,教师的教学评价时应注意做到因人、因时、因内容而不同。
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语言的每句话背后都是一颗对教育赤城热爱,对学生真心关怀的心。
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心怀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加强锤炼,丰富教学朗读评价语,真正让朗读评价为语文课堂增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