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低压电网的无功补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低压电网的无功补偿
李少伟
【摘要】低压电网如何有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降低电能损失,与电网稳定工作、电力设备安全运行、工农业安全生产及人民生活用电都有直接影响.本文分析电网无功补偿的作用和主要措施.
【期刊名称】《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年(卷),期】2011(000)005
【总页数】1页(P133)
【关键词】低压电网;无功补偿
【作者】李少伟
【作者单位】广西合浦供电公司,广西合浦53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
无功补偿是借助于无功补偿设备提供必要的无功功率,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电能的损耗,改善电网电压质量。

从电网无功功率消耗的基本状况可以看出,各级网络和输配电设备都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尤其是以低压配电网所占比重最大。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无功功率的传输损耗,提高输配电设备的效率,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应按照"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合理布局。

1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
无论是工业负荷还是民用负荷,大多数均为感性。

所有电感负载均需要补偿大量的无功功率,提供这些无功功率有两条途径:一是输电系统提供;二是补偿电容器提供。

如果由输电系统提供,则设计输电系统时,既要考虑有功功率,也要考虑无功功率。

由输电系统传输无功功率,将造成输电线路及变压器损耗的增加,降低系统的经济效益。

而由补偿电容器就地提供无功功率,就可以避免由输电系统传输无功功率,从而降低无功损耗,提高系统的传输功率。

2 低压无功补偿的概念
低压无功补偿是指在配电变压器低压400(380)伏网络中安装补偿装置,包括随机补偿、随器补偿、跟踪补偿几种方式。

随机补偿:随机补偿就是将低压电容器经过熔断器与电动机并接,通过控制,保护装置与电动机同时投切。

随器补偿:随器补偿是将低压电容器经过熔断器固定接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以补偿变压器的励磁及漏磁无功损耗。

跟踪补偿:跟踪补偿是指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将低压电容器组并接在大用户400伏母线上。

这种补偿方式,相当于随器补偿的作用。

另选几组低压电容器作为手动或自动投切,随时补偿400伏网络中变动的无功负荷。

3 补偿装置的接线
装置测量点的接线,主要是补偿装置的电容器组和电流的引入点,特别是电流的引入点,在实际接线中往往被忽视。

电容器组的引入点,是指电容器组的总进线在被补偿系统中的"T"接点;电流的引入点,是指补偿装置使用的电流互感器在被补偿系统中的安装点。

正确的方法是:以负荷的供电电源为参考点,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点必须在电容器组的总进线"T"接点电源之间,即电流互感器测量的电流必须包含流过电容器组的电流。

否则,在电容器分组投、切状态中,无功补偿装置测量显示的有功、无功功率和COSφ值都不会变化,造成无功补偿装置投、切效果无法判
断。

4 无功补偿方式
理论上而言,无功补偿最好的方式是在哪里需要的无功,就在哪里补偿,整个系统将没有无功电流的流动。

但在实际电网当中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为无论是变压器、输电线路还是各种负载,均会需要无功。

所以实际电网当中就补偿装置的安装位置而言有如下几种补偿方式:变电所集中补偿;配电线路分散补偿;负荷侧集中补偿;用户负荷的就地补偿。

对于低压配网无功补偿,通常采用负荷侧集中补偿方式,即在低压系统(如变压器
的低压侧)利用自动功率因数调整装置,随着负荷的变化,自动地投入或切除电容
器的部分或全部容量。

4.1 补偿容量的确定
考虑到动力类负荷,估计配变的功率因数在0.75左右,设计在满负荷状态下功率
因数提高到0.90。

假设配变容量为S,补偿前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角分别为P1、Q1、和φ1,补偿后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角分别为P2、Q2和φ2,Qb为需补偿的容量。

由此可得出应补偿的容量为:Qb=Q1-Q2
=S×sinφ1-S×sinφ2
=S×(0.661-0.436)
=0.225S
补偿百分比为:η%=Qb/S×100%=22.5%
根据电网的运行经验可以得出,补偿容量一般为变压器额定容量的20%~30%。

4.2 补偿方式的选择
补偿方式分为三相共补、分相补偿和混合补偿(即共补加分补),一般而言当需要补
偿的容量超过60kvar时,采用混合补偿是比较合适的,即可照顾到三相之间的不平衡,与分相补偿的效果完全相同,又可以降低成本。

4.3 补偿级数的选择
补偿级数(即补偿电容器的分组数量)越多,补偿的精度越高,但随着补偿级数的增加,装置的成本会大幅度提高,而且箱壳的体积也会增大。

综合考虑补偿精度、成本、箱体体积等因素,我们建议采用11级非常容量补偿,前9级为等容量以满足基本补偿,后2级为小容量以提高补偿精度。

以1台180kvar的补偿装置为例:前9 级为每级 18kvar,9×18=162kvar;后 2 级为每级 9kvar;9×2=18kvar,合计 180kvar。

4.4 投切控制方式的选择
为了尽可能地减小装置的体积,简化结构,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即将电容器按一定容量比进行分组,通过控制器的软件对这些电容器组进行排列组合投切。

4.5 控制目标的选择
通常的控制目标为:功率因数、无功功率、无功电流、电压。

根据具体情况,以挖掘配变的容量为主要目的,所以电压不应该成为控制目标。

以功率因数为检测量,缺点是轻载时容易产生投切振荡,重载时补偿不充分;以无功功率为检测量,则检测量和控制目标量相同,检测精度低。

所以应采用无功电流为检测量,无功功率为控制目标。

5 几种无功补偿方式的优劣比较
对于10千伏供电系统,在变电站10千伏母线上装设集中补偿方式的并联电容器组,只能增大变压器与10千伏母线之间及上一级电压等级线路的功率因数,对10千伏母线上首端的功率因数COSφ值不能改变,线路上各配电变压器所提供的无功功率仍需从这里送出,各送出线路上的线损不能降低。

所以,对于10千伏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最好选择随线路上配电变压器装设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进行分
散补偿方式。

这种方式易于根据无功负荷需要选择补偿容量,具有"哪里缺在哪里补,缺多少补多少",都能把10千伏及其上一级电压等级的线路线损降低一部分的特点,且补偿效果好,经济效益高。

在农网10千伏线路上,"T"接变压器一般较多,且变压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极为普遍,多数时段接近于空载运行,10千伏线路首端的功率因数COSφ值一般只有0.5~0.75。

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范围多以自然村为单位,一个村有一、二个动力加工作坊和电灌站,在上述情况下宜采用随器和随机补偿方式,即在变压器低压侧按空载电流计算选择并联电容器补偿,在加工作坊按电动机容量计算选择并联电容器补偿。

补偿电容器采用手动投切方式,可大大降低投资(每千乏约30多元)。

只有大范围的无功分散补偿,才能降低农网线路的线损,降低农村电价。

6 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
对于箱式变在设计时应考虑无功装置及其安装位置,而对于公共杆变,可选用柜(箱)式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地面式安装,装置的底部加升高座,以便于进线。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戴晓亮.无功补偿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电网技术,1999.23(6).
[2]曹光祖.应系统的重视分散和终端无功补偿.电压电器,19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