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小学徐玉飞第课古诗两首教案章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古诗两首》
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本课生字词,积累字、词、诗句。
2. 理解古诗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说话的能力。
过程
与方法:
1. 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理解诗句。
2. 合作学习,把自学成果和读诗感受与他人交流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的意境及诗中所蕴含的道理重难点:
1.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2. 体会诗的意境及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具:
课件教案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案要点:
1. 学习《题西林壁》,体会诗的意境己所蕴含道理。
2.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3.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案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了不少古诗了,谁能举例说说你从某首古诗中都学到了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
本课的两首古诗在给我们描绘了美好景象的同时,更告诉了我们两个深刻的人生道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一首《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诗题)。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出示自学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苏轼。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理解诗意。
(3)结合自己理解,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介绍作者
(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学生帮其纠正,老师点拨。
)
(3)学生讲解诗意(各抒己见,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老师点拨指导)
(4)结合理解,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出示自学指导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
(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结合想象,用自己的话或者几个词语形容一下。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2、学生自学后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指导
(1)诗人是从横、侧、远、近、高、底等角度去观察庐山的。
(2)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
(3)最后一句“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了我们答案。
诗人身在庐山之中,所以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看不
清他真正的面目
(4)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得出的结果就不同。
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例说一说。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
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五、作业
1、课后积累苏轼的其他诗句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
2、将诗改写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所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第二课时
教案要点:
1、学习《游山西村》,重点体会后两句所蕴含的哲理。
2、积累字词、古诗名句。
3、与人交流感受并背诵这首诗。
教案过程:
一、联系旧课,引入新课
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
二、初步学习,了解诗意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
(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学以致用。
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
让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要注意进行“用我口说我心”的训练。
)
(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3)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协商合作,谈各自的感受,如:可以每人讲一句,也可以一人讲,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要适时加入学生的学习研讨,巡视指导,对表现好的给予表扬。
)
(4)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
的情感因素。
如,可以这样预设:
(前两句讲: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足了丰盛的饭菜。
品味“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后两句写诗人的感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无路时,忽然柳绿花红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
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可以说是倒叙。
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吗?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
三、品读欣赏,感悟道理
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人对农家款待客人的丰厚和热情,历久不忘。
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
)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
(在这一环节的教案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收获、见解,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争辩,这样掀起学生自
主学习的高潮,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
四、结合实际,加深认识联系实际,谈谈学习了本
诗之后的感受或者收获。
五、巩固练习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作业
创作一首赞美家乡的诗。
七、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叙事)
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景、议
陷入困境,绝处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