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中学高一物理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对重物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加速度;再对弹簧秤和物体整体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拉力大小.
【详解】对重物受力分析,受重力和弹簧拉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0-mg=ma,解得: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m0)g=(m+m0)a
所以F1、F2、F3的合力的大小为F=4+2=6N.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力的合成方法,对于多力的合成,不一定非常逐一相合成,可以先合成任意两个,再将合力合成,效果相同.
5.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则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多个力合成时可以先合成任意两个力,再把这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相合成,只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即可求得最后的合力.
【详解】已知已知F1=F2=2N,F3=4N
由图可知,F1、F2的夹角的大小为120°,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F1、F2的合力的大小为2N,方向沿F3的方向,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学生从站立状态到完全蹲下的过程中,所受的支持力和对台秤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和反作用力,则始终相等,选项A正确;
B.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虽然很小,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此时物体的仍然加速度很小,故不可能做匀速运动;只不过因为加速度小所以物体速度的变化就很慢,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故B错误.
B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故B正确;
C项:不论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都不变,故C错误;
D项:有质量就有惯性,则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也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特别要注意力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而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注意超重、失重状态的实质.
2。力F1单独作用在物体A上时产生的加速度a1大小为5m/s2,力F2单独作用在A上时产生的加速度a2的大小为2m/s2。那么,力F1、F2同时作用在物体A上时,产生的加速度a的大小不可能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再判断其运动情况;压缩弹簧运动的分析是中学阶段的一个难点.要注意分析弹簧的弹力随形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引起合力和加速度的变化过程.
10.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 ,在水平拉力 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 内匀加速前进了 ,在这个过程中 取 ( )
A。 动摩擦因数是 B. 摩擦力的大小是
三、实验题
13.测定木块与水平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通常需要测力计.如果没有测力计,也可通过其他方法测出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测量的步骤和方法如图所示:
(1)如图a,将轻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测出轻弹簧的自然长度l0=20cm;
(2)如图b,将重量G=20N的木块悬挂在轻弹簧的下端,静止时测出弹簧的长度l1=24 cm。则此时弹簧的弹力F=______ N,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N/m;
(3)如图c,将轻弹簧一端连接木块,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拉动长木板,使其相对物块向左运动.向左拉动长木板时, _______ (填“需要”或者“不需要”)保证长木板匀速前进;
(4)稳定后测出弹簧长度l2。根据测出的物理量,推导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______(用l0、l1、l2等字母表示)。
解得: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答题时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进行正交分解、在坐标轴上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进行解答;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二、多选题
7.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 、 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1。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上,如图所示,已知木块重G=6N,木块与墙壁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μ=0。2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F=25N 时,木块没有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6。25N
B。 当F=10N 时,木块沿墙面下滑,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2.5N
C. 当F一直变大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也会一直变大
A。 图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 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
B。 图 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C。 图 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D。 图 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BD
【解析】
A.5m/s2,与结论相符,A不符合题意;
B.3m/s2,与结论相符,B不符合题意;
C.8m/s2,与结论不相符,C符合题意;
D.6m/s2,与结论相符,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所示,将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 分解为 、 两个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就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
B。 物体受 、 、 三个力作用
A. 物体的加速度将先增大,后减小
B. 物体的加速度将先减小,后增大
C。 物体的速度将先增大,后减小
D. 物体的速度将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C
【解析】
小球接触弹簧后,弹簧的弹力先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小球的合力沿斜面向下,加速度也沿斜面向下,与速度方向相同,故小球做加速运动,因弹力逐渐增大,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随着小球向下运动,弹簧的弹力增大,当弹簧的弹力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后,小球的合力沿斜面向上,加速度沿斜面向上,与速度方向相反,小球做减速运动,弹力增大,合力增大,加速度也增大;综上可知,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小球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A. 5m/s2B. 3m/s2C. 8m/s2D. 6m/s2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二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合加速度最大。即
amax=a1+a2=5+2=7m/s2
当二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时,合加速度最小。即
amin=a1—a2=5-2=3m/s2
所以合加速度的范围是3m/s2≤a≤7m/s2
C. 物体受 、 、 、 四个力作用
D。 、 二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跟重力 的作用效果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mg按作用效果分解为沿斜面向下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的分力,注意两个分力不是物体所受到的力,两分力共同作用效果与重力作用效果相同.
【详解】A项:F2是重力 一个分力,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故A错误;
C。 小车加速度的大小是 D。 小车加速度的大小是
【答案】AD
【解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摩擦力的大小,根据 求解动摩擦因数.
【详解】根据 ,解得: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f=ma解得:f=50—10=40N,则
故选A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基本公式 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能正确利用滑动摩擦力公式分析求解.
C.设计赛车时,车身质量较轻,同时配备性能优良的发动机,根据a=F/m可知可以让赛车获得更大的加速度,选项C正确;
D.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喷出时塞子受到的冲击力和试管受到的冲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AC。
9.如图所示,在光滑斜面上,有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斜面上,有一物体A沿着斜面下滑,当物体A刚接触弹簧的一瞬间到弹簧压缩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8。关于图中四幅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学生从站立状态到完全蹲下的过程中,所受的支持力和对台秤的压力始终相等
B。 运动员推开冰壶后,冰壶在冰面上受到的阻力较小,冰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 设计赛车时,车身质量较轻,同时配备性能优良的发动机,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加速度
D。 由于塞子的质量小于试管的质量,喷出时塞子受到的冲击力将大于试管受到的冲击力
【答案】 (1)。 20 (2). 500 (3). 不需要 (4).
【解析】
【详解】(2)[1][2].将重量G=20N的木块悬挂在轻弹簧的下端,静止时测出弹簧的长度l1=24 cm则此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即F=G=20N;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分析】
本题考查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了解其研究过程中的物理思想与物理的方法.
【详解】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算,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得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故A错误,B正确;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不存在的,故C错误;伽利略用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故选B.
12.如图,柱体 的横截面是圆心角为 的扇形面,其弧形表面光滑,而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粗糙;在光滑竖直墙壁与柱体之间放置一质量为 的球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若使柱体向左移动稍许,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则:
A. 球对墙的压力增大
B。 柱体与球之间的作用力增大
C。 柱体所受的摩擦力减小
D。 柱体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D. 当F始终为 0 时,物体将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B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木块没动,说明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知,木块受的静摩擦力一定和重力相等,方向相反, ;A错误;(2)当 时,木块与墙壁之间仍然是滑动摩擦力, ,B正确;(3)当增大到 之后,摩擦力始终为静摩擦力,即 ,不在增大,C错误;(4)当 时,摩擦力为0,木块只在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D正确;故选BD.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圆筒进行受力分析知圆筒处于三力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如图,由几何关系可知, , .解得 ,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故D正确
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外壳质量为 ,弹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挂钩吊着一质量为 的重物,现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 拉着弹簧测力计,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则拉力 大小为( )
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C。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实质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
D。 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
【答案】B
【解析】
【答案】AB
【解析】
【详解】先对球受力分析,受重力、 对球的支持力 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 ,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 ,再对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地面支持力 、墙壁对其向左的支持力 和地面对其向右的摩擦力 ,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 ,故有: ,若使柱体向左移动稍许,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 不断变大,故 变大, 不变, 变大, 变大,故选项A、B正确,C、D错误.
B、C项: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故B、C错误;
D项: 、 是重力的两个分力,所以其作用效果与重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F1、F2是重力的两个分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一个使物体下滑,一个压斜面,但是两个分力不是下滑力和压力.
4。同时作用在质点 上的三个共点力 、 、 ,已知 , ,它们的方向分别沿着正六边形两条边和一条对角线,如图所示,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
【分析】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性质相同,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详解】A项: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对重物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加速度;再对弹簧秤和物体整体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拉力大小.
【详解】对重物受力分析,受重力和弹簧拉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0-mg=ma,解得: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m0)g=(m+m0)a
所以F1、F2、F3的合力的大小为F=4+2=6N.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力的合成方法,对于多力的合成,不一定非常逐一相合成,可以先合成任意两个,再将合力合成,效果相同.
5.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则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多个力合成时可以先合成任意两个力,再把这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相合成,只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即可求得最后的合力.
【详解】已知已知F1=F2=2N,F3=4N
由图可知,F1、F2的夹角的大小为120°,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F1、F2的合力的大小为2N,方向沿F3的方向,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学生从站立状态到完全蹲下的过程中,所受的支持力和对台秤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和反作用力,则始终相等,选项A正确;
B.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虽然很小,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此时物体的仍然加速度很小,故不可能做匀速运动;只不过因为加速度小所以物体速度的变化就很慢,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故B错误.
B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故B正确;
C项:不论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都不变,故C错误;
D项:有质量就有惯性,则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也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特别要注意力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而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注意超重、失重状态的实质.
2。力F1单独作用在物体A上时产生的加速度a1大小为5m/s2,力F2单独作用在A上时产生的加速度a2的大小为2m/s2。那么,力F1、F2同时作用在物体A上时,产生的加速度a的大小不可能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再判断其运动情况;压缩弹簧运动的分析是中学阶段的一个难点.要注意分析弹簧的弹力随形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引起合力和加速度的变化过程.
10.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 ,在水平拉力 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 内匀加速前进了 ,在这个过程中 取 ( )
A。 动摩擦因数是 B. 摩擦力的大小是
三、实验题
13.测定木块与水平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通常需要测力计.如果没有测力计,也可通过其他方法测出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测量的步骤和方法如图所示:
(1)如图a,将轻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测出轻弹簧的自然长度l0=20cm;
(2)如图b,将重量G=20N的木块悬挂在轻弹簧的下端,静止时测出弹簧的长度l1=24 cm。则此时弹簧的弹力F=______ N,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N/m;
(3)如图c,将轻弹簧一端连接木块,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拉动长木板,使其相对物块向左运动.向左拉动长木板时, _______ (填“需要”或者“不需要”)保证长木板匀速前进;
(4)稳定后测出弹簧长度l2。根据测出的物理量,推导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______(用l0、l1、l2等字母表示)。
解得: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答题时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进行正交分解、在坐标轴上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进行解答;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二、多选题
7.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 、 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1。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上,如图所示,已知木块重G=6N,木块与墙壁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μ=0。2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F=25N 时,木块没有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6。25N
B。 当F=10N 时,木块沿墙面下滑,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2.5N
C. 当F一直变大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也会一直变大
A。 图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 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
B。 图 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C。 图 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D。 图 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BD
【解析】
A.5m/s2,与结论相符,A不符合题意;
B.3m/s2,与结论相符,B不符合题意;
C.8m/s2,与结论不相符,C符合题意;
D.6m/s2,与结论相符,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所示,将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 分解为 、 两个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就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
B。 物体受 、 、 三个力作用
A. 物体的加速度将先增大,后减小
B. 物体的加速度将先减小,后增大
C。 物体的速度将先增大,后减小
D. 物体的速度将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C
【解析】
小球接触弹簧后,弹簧的弹力先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小球的合力沿斜面向下,加速度也沿斜面向下,与速度方向相同,故小球做加速运动,因弹力逐渐增大,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随着小球向下运动,弹簧的弹力增大,当弹簧的弹力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后,小球的合力沿斜面向上,加速度沿斜面向上,与速度方向相反,小球做减速运动,弹力增大,合力增大,加速度也增大;综上可知,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小球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A. 5m/s2B. 3m/s2C. 8m/s2D. 6m/s2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二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合加速度最大。即
amax=a1+a2=5+2=7m/s2
当二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时,合加速度最小。即
amin=a1—a2=5-2=3m/s2
所以合加速度的范围是3m/s2≤a≤7m/s2
C. 物体受 、 、 、 四个力作用
D。 、 二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跟重力 的作用效果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mg按作用效果分解为沿斜面向下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的分力,注意两个分力不是物体所受到的力,两分力共同作用效果与重力作用效果相同.
【详解】A项:F2是重力 一个分力,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故A错误;
C。 小车加速度的大小是 D。 小车加速度的大小是
【答案】AD
【解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摩擦力的大小,根据 求解动摩擦因数.
【详解】根据 ,解得: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f=ma解得:f=50—10=40N,则
故选A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基本公式 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能正确利用滑动摩擦力公式分析求解.
C.设计赛车时,车身质量较轻,同时配备性能优良的发动机,根据a=F/m可知可以让赛车获得更大的加速度,选项C正确;
D.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喷出时塞子受到的冲击力和试管受到的冲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AC。
9.如图所示,在光滑斜面上,有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斜面上,有一物体A沿着斜面下滑,当物体A刚接触弹簧的一瞬间到弹簧压缩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8。关于图中四幅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学生从站立状态到完全蹲下的过程中,所受的支持力和对台秤的压力始终相等
B。 运动员推开冰壶后,冰壶在冰面上受到的阻力较小,冰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 设计赛车时,车身质量较轻,同时配备性能优良的发动机,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加速度
D。 由于塞子的质量小于试管的质量,喷出时塞子受到的冲击力将大于试管受到的冲击力
【答案】 (1)。 20 (2). 500 (3). 不需要 (4).
【解析】
【详解】(2)[1][2].将重量G=20N的木块悬挂在轻弹簧的下端,静止时测出弹簧的长度l1=24 cm则此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即F=G=20N;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分析】
本题考查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了解其研究过程中的物理思想与物理的方法.
【详解】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算,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得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故A错误,B正确;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不存在的,故C错误;伽利略用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故选B.
12.如图,柱体 的横截面是圆心角为 的扇形面,其弧形表面光滑,而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粗糙;在光滑竖直墙壁与柱体之间放置一质量为 的球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若使柱体向左移动稍许,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则:
A. 球对墙的压力增大
B。 柱体与球之间的作用力增大
C。 柱体所受的摩擦力减小
D。 柱体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D. 当F始终为 0 时,物体将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B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木块没动,说明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知,木块受的静摩擦力一定和重力相等,方向相反, ;A错误;(2)当 时,木块与墙壁之间仍然是滑动摩擦力, ,B正确;(3)当增大到 之后,摩擦力始终为静摩擦力,即 ,不在增大,C错误;(4)当 时,摩擦力为0,木块只在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D正确;故选BD.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圆筒进行受力分析知圆筒处于三力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如图,由几何关系可知, , .解得 ,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故D正确
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外壳质量为 ,弹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挂钩吊着一质量为 的重物,现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 拉着弹簧测力计,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则拉力 大小为( )
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C。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实质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
D。 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
【答案】B
【解析】
【答案】AB
【解析】
【详解】先对球受力分析,受重力、 对球的支持力 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 ,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 ,再对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地面支持力 、墙壁对其向左的支持力 和地面对其向右的摩擦力 ,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 ,故有: ,若使柱体向左移动稍许,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 不断变大,故 变大, 不变, 变大, 变大,故选项A、B正确,C、D错误.
B、C项: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故B、C错误;
D项: 、 是重力的两个分力,所以其作用效果与重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F1、F2是重力的两个分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一个使物体下滑,一个压斜面,但是两个分力不是下滑力和压力.
4。同时作用在质点 上的三个共点力 、 、 ,已知 , ,它们的方向分别沿着正六边形两条边和一条对角线,如图所示,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
【分析】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性质相同,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详解】A项: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