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化学流程题试卷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市化学流程题试卷带答案
一、中考化学流程题
1.垃圾合理化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黄铁矿制硫酸会产生大量废渣(含
Fe2+、Fe3+的硫酸盐及少量CaO和MgO)可制备黄钠铁矾净水剂和高档颜料铁红
(Fe2O3),其流程如图:
已知:①“固体3”为黄钠铁矾,化学式为:NaFe3(SO4)2(OH)6。

②“溶液4”是含有Na+的可溶盐。

③通过调节pH范围可使某种金属沉淀。

下表是物质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的pH。

NaFe3(SO4)2(OH)6Fe(OH)3Mg(OH)2
开始沉淀的pH 1.6 2.08.1
沉淀完全的pH 1.8 3.29.4
3426
全,步骤3调节pH的数值范围为______,溶液3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任写一种)。

(2)“氧化”过程中,需要加入一种将Fe2+氧化为Fe3+的物质,工业上最好选用______。

A 空气
B H2O2
C MnO2
D O2
(3)“酸溶”时MgO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步骤5中检验铁红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
______,证明已洗涤干净。

2.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

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操作a、b、c中均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___________。

(2)将足量稀盐酸加入溶液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___________。

(3)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如果称量Ⅰ中称得粗盐的质量为5g,称量Ⅱ中称得精盐的质量为5.1g,则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多选少选均不给分)
A 精盐的产率一定为98.4%
B 粗盐的产率一定为102%
C 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
D 溶解操作中可能有粗盐没有溶解
E 除杂质过程中有NaCl 生成
3.以黄铜矿(CuFeS 2)、FeCl 3和酸为原料可制备有机合成催化剂CuCl 和补铁剂乳酸亚铁{CH 3CH(OH)COO]2Fe}其主要实验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
(1)FeCl 3溶液加入 CuFeS 2的反应方程式为232CuFeS +3FeCl 4FeCl +CuCl+2S 。

(2)乳酸亚铁是一种有机物,绿白色粉末或晶体,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

(3)CuCl 为白色晶体,难溶于水和乙醇,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

CuCl 可与NaCl 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 NaCuCl 2,其反应方程式为2CuCl+NaCl=NaCuCl ,NaCuCl 2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水反应生成CuCl 。

回答下列题:
(1)实验室过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

(2)溶液1中加入铁粉的目的是为了除去过量的FeCl 3,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向FeCl 2溶液中加入Na 2CO 3溶液所得的混合体系为______。

A 溶液
B 悬浊液
C 乳浊液
(4)乳酸亚铁中C 、H 元素质量比为______;实验室制备乳酸亚铁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先通入N 2的目的是______。

(5)NaCuCl 2与水反应时,温度对CuCl 产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则由CuCl 、S 混合物提纯
CuCl时,先将一定量的混合物溶于饱和NaCl溶液中,过滤,控制滤液温度______℃左右,调节滤液的酸度,搅拌、______过滤,用乙醇洗净所得固体,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4.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金属的应用和防护
(1)飞机上的铝合金,镁合金属于______材料。

(2)铁易生锈,提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______。

(3)特种钢中含有少量Mn、因为 MnO2和Al粉混合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Mn和另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 Mg (OH)2受热分解生成高熔点的MgO。

Mg (OH)2可用作阻燃剂,其主要原理是______(选填序号)。

a、分解吸热,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 MgO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
(二)制备还原性铁粉
实验室利用废铁屑(含少量Fe2O3)为原料制备还原性铁粉的流程如下:
(1)Fe粉可使“酸溶”产生的Fe2(SO4)3转化为Fe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干燥”时有少量FeCO 3发生下列转化: FeCO 3
22H O O 、FeOOH+CO 2,该转化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

(3)“焙烧”前,应将炭粉与“干燥”所得固体均匀混合,目的是______。

(三)测定还原性铁粉的组成
还原性铁粉中含有少量Fe x C y ,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①Fe ,Fe x C y 在加热时与O 2反应能生成相应氧化物。

②Fe x C y 不与酸反应。

实验1:取29.52g 样品,加入足量稀H 2SO 4,充分反应后生成1.00gH 2。

实验2:另取29.52g 样品,按如图进行实验。

表:装置A 和B 的质量变化
装置
A B 反应前
300.00 400.00 反应后 m 400.44
(2)装置C 的作用是______。

(3)Fe x C y 中,x :y=______。

表中m 的值是______。

反思:若用空气替代O 2进行实验,测得x :y 的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国产航母“山东舰”威武入列,标志我国金属材料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山东舰”是由多块巨大的特种钢板焊接而成。

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焊接钢板,乙炔(C 2H 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钛合金可用于制作舰载机的起落架,构成金属钛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如图是以钛酸亚铁(FeTiO 3)为原料制取钛(Ti )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①FeTiO 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价。

②过程Ⅱ使用CO 和H 2合成甲醇(CH 3OH )时,应调节原料中CO 和H 2的分子个数比是
____________。

过程Ⅲ中,在800℃的条件下冶炼钛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金属防锈常用电镀的方法,电镀防锈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4)某电镀厂的废液中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回收该废液中的金属。

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液样品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 。

向滤渣A 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据此分析,滤渣A 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6.工业上可以用食盐水(溶质为NaCl )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制取纯(Na 2CO 3),生产的关键是在沉淀池中让NaC1、NH 3、CO 2和H 2O 尽可能多地转化成NaHCO 3(固体沉淀物)和NH 4C1(溶液),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422322NH C1+Ca OH =CaC1+2NH 2H O ↑+() )
(1)“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化学实验室里分离“设备(Ⅰ)”中的混合物,需要进行的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设备(Ⅱ)”中固体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4)对“设备(Ⅱ)”中的母液处理后,除水以外可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物质有
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7.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的流程(部分产物略)。

(1)空气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工业上获取氧气主要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通过控制温度先分离出N 2,可见N 2的沸点______(填“>”“<”或“=”)O 2的沸点,该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X 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0.03%,则该气体的构成微粒是______(填化学符号),X 气体是否具有毒性______(填“是”或“否”)。

经反应①,含碳物质中的碳元素若完全转化至气体X 中,则该反应表示的是含碳物质的______(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请写出X 气体的一种用途______。

(3)反应②生成尿素 CO(NH2)2的同时还生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8.工业上以高纯度的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高锰酸钾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相关物质的溶解度(20℃)如下表:
物质K2CO3K2SO4KMnO4
溶解度/g11111.1 6.34
4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

“干燥”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通CO2酸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用稀H2SO4酸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3K2MnO4+2H2SO4=2KMnO4+MnO2↓+2K2SO4+2H2O,工业上不采用稀H2SO4酸化的原因是_______。

(4)电解法也可以实现由向K2MnO4向KMnO4的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K2MnO4+2H2O 通电
2KMnO4+2KOH十H2↑与“通CO2酸化”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

(5)通过该工艺流程还可以获得副产品K2CO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模拟该工艺流程提取K2CO3的过程中,不小心混入了KOH,为检验K2CO3中的KOH:取样,加过量的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溶液,再滴加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现象,则有KOH。

9.我国海洋资源丰富。

如图是从海水中获得一些资源的简易流程图。

(粗盐提纯)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杂质(CaCl2、MgCl2、Na2SO4),得到较纯的氯化钠,进行如下的流程的实验操作。

(1)第②③步操作中需要的试剂可以用一种试剂替代,此试剂是_____(填化学式)(2)在实验室第⑤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玻璃棒和烧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 。

(3)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

(海水制碱)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能获得烧碱、氯气和另一种可燃性气体
(4)配置氯化钠饱和溶液。

已知常温下氯化钠溶解度为 36.0g,现要将 125g、20%的氯化钠溶液配成饱和溶液,仅需加氯化钠_____g;配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精确到
0.1%)
(5)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

10.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含少量MgO 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活性纳米CaCO 3的流程如下:
[资料]①氨水的pH 约为11.7,氢氧化镁完全沉淀的pH 约为10.87
②232234CaCl +2NH +H O+CO =CaCO +2NH Cl
(1)操作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加入NH 4Cl 将溶液酸化,说明NH 4CI 溶液的pH____________7(填“>”、“=”或“<”);酸化浸取时Ca(OH)2和NH 4Cl 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向滤液1中通入NH 3调节溶液pH ,主要目的是:①使滤液2能吸收更多
CO 2;②___________。

(4)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H 3和___________。

11.某矿石主要成分是MgO ,含少量的Fe 2O 3、CuO 和SiO 2杂质。

用该矿石制备Mg(OH)2的工艺流程简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和步骤②均用到的操作是_____。

(2)溶液A 中所含的阳离子有Fe 3+、Cu 2+、Mg 2+和_____(填离子符号)。

(3)已知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 见下表: 对应离子
Fe 3+ Cu 2+ Mg 2+ 开始沉淀时的pH
1.9 4.2 9.1 完全沉淀时的pH 3.2 6.7 11.1
步骤②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 范围为_____,固体C 中所含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

(4)步骤③制得Mg(O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2.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所加试剂均足量)。

(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_____。

(2)无色气体的质量是__g: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无色溶液A中滴加硝酸钡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4)求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中考化学流程题
1.+3 1.8~2.0(不包括2.0)硫酸钠(合理即可) A
MgO+H2SO4=MgSO4+H2O 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没有明显现象
【分析】
(1)根据在化合
解析:+3 1.8~2.0(不包括2.0)硫酸钠(合理即可) A MgO+H2SO4=MgSO4+H2O 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没有明显现象
【分析】
(1)根据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黄钠铁矾开始沉淀的pH值和沉淀完全的pH值以及氢氧化铁开始沉淀的pH值,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资源丰富进行分析;
(3)根据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详解】
(1)在NaFe3(SO4)2(OH)6中,钠元素显+1,硫酸根离子显﹣2,氢氧根离子显﹣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

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黄钠铁矾开始沉淀的pH值为1.6,沉淀完全的pH值为1.8,而铁离子以氢氧化铁形式沉淀的起始pH值为2.0,镁离子开始沉淀的pH值为8.1,故步骤3为使铁元素以黄钠铁矾形式沉淀完全,调节pH的数值范围为1.8~2.0(不包括2.0)。

因为镁离子、钙离子、钠离子仍然存在于溶液中,所以溶液3中溶质的成分有:硫酸镁、硫酸钠等。

(2)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资源丰富,所以“氧化”过程中,需要加入一种将Fe 2+氧化为Fe 3+的物质,工业上最好选用空气,故选:A 。

(3)“酸溶”时MgO 参加的反应是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H 2SO 4=MgSO 4+H 2O 。

(4)因为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步骤5中检验铁红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没有明显现象,证明已洗涤干净。

2.过滤 NaOH +HCl=NaCl +H2O (或Na2CO3+2HCl=2NaCl +CO2↑+H2O 使液体受热均匀(或防止液体外溅) CE
【详解】
(1)操作a 、b 、c 中均
解析:过滤 NaOH +HCl=NaCl +H 2O (或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 使液体受热均匀(或防止液体外溅) CE
【详解】
(1)操作a 、b 、c 中均有分离沉淀和溶液的操作,即过滤;
(2)因溶液A 和溶液B 中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所以溶液C 中有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二者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所以加入盐酸是为了将二者除去,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OH +HCl=NaCl +H 2O (或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 );
(3)蒸发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因受热不均匀导致液体外溅; (4)因为在除杂过程中生成了氯化钠,所以最终所得氯化钠大于原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因不能确定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多少,所以精盐的产率也不能确定;
蒸发过程中若水分未蒸干,可能会使称量II 中质量偏大,若溶解中有粗盐未溶解,则应使得称量II 中质量偏小;
故正确的选CE 。

3.普通漏斗 B 36:5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乳酸亚铁被氧化 60 趁热
【详解】
⑴、实验室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帖文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应该有 解析:普通漏斗 32Fe+2FeCl 3FeCl B 36:5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乳酸亚铁被氧化 60 趁热
【详解】
⑴、实验室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帖文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应该有烧杯、玻璃棒和普通漏斗。

⑵、铁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FeCl 3=3FeCl 2。

⑶、 A 、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二者能够反应生成碳酸亚铁沉淀,不能够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所以所得的混合体系不是溶液;
B 、由不溶性的固体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叫悬浊液,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碳酸钠
溶液时,二者能够反应生成碳酸亚铁沉淀,此分散系符合悬浊液的定义,所以此体系是悬浊液;
C 、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外一种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入乳浊液,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二者能够反应生成碳酸亚铁沉淀,此分散系不符合乳浊液的定义,它不是乳浊液;
故选择B 。

⑷、乳酸亚铁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5 )=36∶5;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前先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出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亚铁离子。

⑸、如图可知,在60℃时,氯化亚铜的产率最高,也就是说在滤液中氯化亚铜含量最高,所以过滤时应该控制在60℃,并且趁热过滤防止温度降低,使溶液中氯化亚铜析出而减少。

4.复合 涂油 3MnO2+4Al3Mn+2Al2O3 b Fe+Fe2(SO4)3=3FeSO4
4FeCO3+2H2O+O2=4FeOOH+4CO2 增大反应物接
解析:复合 涂油 3MnO 2+4Al
高温3Mn+2Al 2O 3 b Fe+Fe 2(SO 4)3=3FeSO 4 4FeCO 3+2H 2O+O 2=4FeOOH+4CO 2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检查装置气密性 防止二氧化碳进入B 装置 5:2 312.48 空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被B 吸收
【详解】
(一)(1)飞机上的铝合金、镁合金,故填:金属。

(2)铁易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涂漆、涂油、镀一层金属等,隔绝空气和水。

故填:涂油。

(3)MnO 2和Al 粉混合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Mn 和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O 2+4Al 高温3Mn+2Al 2O 3;
(4)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高熔点的氧化镁,所以Mg(OH)2可用作阻燃剂,其主要原理是氧化镁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故填:b 。

(二)(1)Fe 粉可使“酸溶”产生的Fe 2(SO 4)3转化为FeSO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Fe 2(SO 4)3=3FeSO 4
(2)“干燥”时有少量FeCO 3发生下列转化FeCO 3
22H O O 、FeOOH+CO 2,故反应方程式为:4FeCO 3+2H 2O+O 2=4FeOOH+4CO 2。

(3)“焙烧”前,应将炭粉与“干燥”所得固体均匀混合,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故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三)(1)装配好装置后,实验前先要检查装置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置C 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进入B 装置中。

故填:防止二氧化碳进入B 装置中。

(3)设:产生1.00g 的氢气需铁的质量为x 。

24
42H H 56256
22 1.00g x 1.00g
Fe SO FeSO +=+↑= x =28g;所以还原性铁粉中含有的Fe x C y 质量=29.52g-28g=1.52g ;B 装置中增加的质量,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Fe x C y 中碳元素质量,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400.44g-400.00g=0.44g ,0.4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0.44g 1244⨯⨯100%=0.12g ,Fe x C y 中铁元素的质量=1.52g -0.12g=1.4g ;Fe x C y 中x :y =1.4g 56:0.1212
=5:2。

设:1.40g 的铁元素形成红色氧化铁所需氧元素的质量为y ,则有:
1.4g y =562163⨯⨯,y =0.6g ,设含28g 铁的红色氧化铁时,需要的氧气质量为z,则有:
28g z =562163
⨯⨯,z=12g ,m=300.00g+0.6g+12g -0.12g=312.48g 。

若用空气替代氧气进行实验,测得x :y 的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空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被B 装置吸收。

5.原子 +4 1:2 隔绝氧气和水 Fe 、Cu 、Ag
【分析】
(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2)根据合金的性质与用途、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 解析:222222C H 5O 42H O CO ++点燃 原子 +4 1:2
4
2800C 22Mg TiCl MgCl Ti ︒++ 隔绝氧气和水 Fe 、Cu 、Ag
【分析】 (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2)根据合金的性质与用途、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金属防锈的原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详解】
(1)在点燃的条件下,乙炔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22222C H 5O 42H O CO ++点燃 ;
(2)钛合金可用于制作舰载机的起落架,构成金属钛的微粒是钛原子
①钛酸亚铁的化学式为FeTiO 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因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设钛的化合价为x ,则(+2)+x +(﹣2)×3=0,解得x =+4;
②过程Ⅱ合成甲醇(CH 3OH )时,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反应后有1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可知应调节原料中CO 和H 2的分子个数比是1:2;过程Ⅲ中,在800℃的条件下,镁和四氯化钛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钛,冶炼钛的化学方程式是42800C 22Mg TiCl MgCl Ti ︒++ ; (3)金属生锈是由于水和氧气共同存在的原因,因此电镀防锈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4)金属活动性中铁>氢>铜>银,废液中加入铁粉,则会先发生铁与硝酸银的反应,若铁充足,然后发生铁与硝酸铜反应,而在过滤后的滤渣内,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该金属为铁,化学方程式为222H Fe HCl FeCl ++↑=;因此铁有剩余,那铁就把硝酸银与硝酸铜全部置换为银和铜,所以滤渣内含有铁、银、铜。

【点睛】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合金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过滤 化合 NaCl 、NH3
【详解】
(1)“煅烧炉”中是将石灰石进行加热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分离“设备(I )”中的混合 解析:3
2CaCO CaO+ CO ↑高温 过滤 ()22CaO+H O= Ca OH 化合 NaCl 、NH 3 【详解】
(1)“煅烧炉”中是将石灰石进行加热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2CaCO CaO+ CO ↑高温;
(2)分离“设备(I )”中的混合物,最终得到不溶物和溶液,该操作是将固液混合物加以分离,所以用到的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3)固体A 是在“煅烧炉”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氧化钙,所以在“设备(Ⅱ)”中固体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CaO+H O= Ca OH ,该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4)进入“设备(Ⅱ)”的物质有氧化钙、氯化钠、氯化铵及水,发生的反应有:CaO + H 2O =Ca(OH)2、Ca(OH)2+2NH 4Cl=2NH 3↑+2H 2O+CaCl 2,最终产物有氯化钠、氯化钙、氨气,其中氯化钠、氨气可再利用,故答案填:NaCl 、NH 3。

7.混合物 < 物理 CO2 否 完全 用作气体肥料(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
(1)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成的,其属于混合物; 解析:混合物 < 物理 CO 2 否 完全 用作气体肥料(答案合理即可)
23222CO +2NH CO NH + H O 低温加压()
【详解】 (1)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成的,其属于混合物;工业上获取氧气主要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通过控制温度先分离出N 2,可见N 2的沸点<O 2的沸点,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由题可知,X 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0.03%,则该气体的构成微粒是CO 2,故X 气体不具有毒性;经反应①,含碳物质中的碳元素若完全转化至气体CO 2中,则该反应表示的是含碳物质的完全,CO 2气体可以用作气体肥料;
(3)反应②生成尿素 CO (NH 2)2的同时还生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22H O CO NH CO NH ++低温低压()。

8.+7 过滤 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 相同条件下,硫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溶解度都比较小,无法采用浓缩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生成的氢氧
解析:+7 过滤 424222KMnO K MnO +MnO +O ↑加热
3K 2MnO 4+2CO 2=2KMnO 4+MnO 2↓+2K 2CO 3 相同条件下,硫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溶解度都比较小,无法采用浓缩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生成的氢氧化钾可以循环使用 BaCl 2 酚酞 溶液变成红色
【详解】
(1)KMnO 4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

(2)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

“干燥”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高锰酸钾受热能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3)根据题给信息、质量守恒定律,“通CO 2酸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K 2MnO 4+2CO 2=2KMnO 4+MnO 2↓+2K 2CO 3,若用稀H 2SO 4酸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K 2MnO 4+2H 2SO 4=2KMnO 4+MnO 2↓+2K 2SO 4+2H 2O ,由溶解度表可知,在相同条件下,碳酸钾的溶解度远远大于高锰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可采用浓缩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而相同条件下,硫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溶解度都比较小,无法采用浓缩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4)电解法也可以实现由向K 2MnO 4向KMnO 4的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K 2MnO 4+2H 2O 通电2KMnO 4+2KOH 十H 2↑与“通CO 2酸化”相比,其优点是:生成的氢氧
化钾可以循环使用。

(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模拟该工艺流程提取K 2CO 3的过程中,不小心混入了KOH ,为检验K 2CO 3中的KOH ,取样,加过量的BaCl 2溶液除尽K 2CO 3,再滴加酚酞,若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现象,说明溶液显碱性,则有KOH 。

9.Ba(OH)2 漏斗 引流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11 26.5%
【详解】
(1)食盐水中含有杂质氯化钙、氯化镁和硫酸钠,在②操作中加入过量的氯 解析:Ba(OH)2 漏斗 引流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11 26.5%
22222H O 2H NaCl NaOH Cl +=+↑+↑电解
【详解】
(1)食盐水中含有杂质氯化钙、氯化镁和硫酸钠,在②操作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该步骤是为了除去硫酸钠,在③操作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该步骤是为了除去氯化镁,那么可以用氢氧化钡代替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可以同时除去硫酸钠和氯化镁。

氢氧化钡化学式为Ba(OH)2。

(2)操作⑤是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玻璃棒和烧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为了防止液体溅出。

(3)操作⑤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主要成分是前面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稀盐酸可以和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故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4)已知常温下氯化钠溶解度为 36.0g , 125g 、20%的氯化钠溶液中溶剂质量为125g×(1-20%)=100g ,100g 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故需要加氯化钠36g-125g×20%=11g ,配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6g 100%26.5%125g 11g
⨯≈+。

(5)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2222H O 2H NaCl NaOH Cl +=+↑+↑通电。

10.过滤 < Ca (OH )2+2NH4Cl=CaCl2+2H2O+2NH3↑ 除去氯化镁杂质 NH4Cl
【详解】
(1)操作A 实现了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为过滤。

(2)加
解析:过滤 < Ca (OH )2+2NH 4Cl=CaCl 2+2H 2O+2NH 3↑ 除去氯化镁杂质 NH 4Cl
【详解】
(1)操作A 实现了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为过滤。

(2)加入NH 4Cl 将溶液酸化,即加入的氯化铵为酸性的,酸性物质的pH <7,所以说明NH 4Cl 溶液的pH <7;酸化浸取时Ca (OH )2和NH 4Cl 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 (OH )2+2NH 4Cl=CaCl 2+2H 2O+2NH 3↑。

(3)向滤液1中通入NH3调节溶液pH,主要目的是;①使滤液2能吸收更多CO2;②除去氯化镁杂质。

(4)在流程中氨气开始是生成物,后来是反应物,所以可以循环利用,而氯化铵开始是反应物,后来是生成物,所以可以循环利用。

所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H3和
NH4Cl。

故答案为:
(1)过滤。

(2)<; 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3)除去氯化镁杂质。

(4)NH4Cl。

【点睛】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11.过滤 H+ 6.7~9.1 Cu(OH)2、Fe(OH)3 MgCl2+Ca(OH)2=CaCl2+Mg(OH)2↓
【详解】
(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
解析:过滤 H+ 6.7~9.1 Cu(OH)2、Fe(OH)3 MgCl2+Ca(OH)2=CaCl2+Mg(OH)2↓
【详解】
(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步骤①和步骤②均用到的操作是过滤;
(2)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以及盐酸是过量的,所以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有Fe3+、Cu2+、Mg2+和H+;(3)由铁离子、铜离子沉淀时的pH值和镁离子开始沉淀的pH值可知,所以步骤②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6.7~9.1,使铁离子、铜离子全部沉淀出来,而Mg2+仍然留在溶液中,所以固体C中所含成分的化学式为:Cu(OH)2、Fe(OH)3;
(4)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CaCl2+Mg(OH)2↓。

【点睛】
本题中,判断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时除了有Fe3+、Cu2+、Mg2+,还要注意盐酸过量,因此还有H+。

步骤②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范围要利用表中提供的信息,要把Fe3+、Cu2+沉淀出去,不能把Mg2+沉淀出来。

12.过滤 2.2 11.87g
【详解】
(1)分析流程图可知操作Ⅰ、Ⅱ都是固液的分离,所以操作名称是过滤;(2)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钡、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