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南白乡联合校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南白乡联合校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
C
2. 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有重要关联
A.以德治民
B.崇尚自然,清净无为
C.追求法治
D.相互关爱,反对战争
参考答案:
B
庄子属于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代表,主张崇尚自然,清净无为,B正确;A是儒家思想;c属于法家思想;D属于墨家思想。

3.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国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管理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需要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B
4. 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城邦在市政广场上建母亲神的圣殿,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俱都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查询。

其目的在于A.增强公民参政意识
B.保障公民平等
C.宣扬神权至上观念
D.维护贵族政治
参考答案:
A
【详解】古代雅典“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都公之于众,这有利于雅典公民了解城邦民主政治,从而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保障公民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和神权至上无关,故C项错误;此做法目的是激发公民参政议政,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

5.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参考答案:
D

6.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
参考答案:
D
7. 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

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

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参考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解答此题注意对材料的分析理解。

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大众传媒信息的重要影响力,因此D符合题意。

A表述不恰当,二者没有必然的关系;B与材料相反;C与题意无关。

所以应选D。

8.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A
9.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

但20世纪50年代后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的东山再起……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B.世界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D.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参考答案:
B
分析材料,实际是在说明东欧和西欧各国的崛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级格局正在向多元化转变,故B正确;题干没有强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A错误;题干没有说到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故C错误;材料所描述的时间段20世纪50年代后两级格局还没有被多极格局取代,故D项错误。

10.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孟子主张仁政的思想,因此选B。

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孟子思想的相关知识。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他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11.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中国实为下策”。

瓦德西持上述观点主要原因是
A.充分认识到中国地广人多
B.希望各国侵华达成相互谅解与妥协
C.认识到中国人民富有反抗精神
D.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参考答案:
C
12. 中国古代某位皇帝希望同姓诸侯王起到“屏藩”的作用,使皇帝不至于被孤立。

他在分封同姓诸侯王时宣布:“非刘氏而立,天下共击之。

”……然而事与愿违,效果适得其反……形成了奇特的“一国两制”。

材料中所说的“一国两制”
A.成为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
B.造成东周时期的分裂割据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为汉初的叛乱埋下了隐患
参考答案:
D
【详解】材料反映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和分封制并用的地方管理制度。

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势力,为汉初的叛乱埋下了隐患,故排除C,选D;古代省制始于元朝,排除A;东周时期没有皇帝,排除B;
13. 穆罕默德?阿里创办的工业最为重要的是
A.民用工业
B.农副产品加工工业
C.军用工业
D.棉纺织业
参考答案:
C
14. 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
C
15. 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的哪一影响
A.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为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实践指导力量
C.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D.为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
参考答案:
B 16. 19世纪60、70年代,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大改革时代”。

该时代涉及的改革领域是: ()
①政治改革②司法改革③教育改革④财政改革⑤军事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
D
17. 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

宋真宗御制武臣“敕七条”规定,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

由此可见宋朝初年
A.治军突出理学思想
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制衡兵权管控过度
D.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参考答案:
C
【详解】据材料“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可知,重视规矩,武勇次之;据材料宋真宗“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

”信息可知,以儒家思想要求将领,但不主张将领自己果敢用兵;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对将领军权的严格限制,以防武将专权,C符合题意,C正确;据材料“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

”信息可知,以理学治军的关键是以防武将专权,A片面;据材料不能反映重文轻武政策,B错误;据所学可知,宋太祖时期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不是宋太宗时期,D错误
18. 下列历史记载最能体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意图是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 “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D.“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参考答案:
C
19. 学者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的态势好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中间应该是()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参考答案:
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官营手工业经营特点:
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世代为官府劳作;
其生产范围广泛,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
古代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由于官营手工业缺乏竞争,产品质量低,生产效率低,弊端丛生.
【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家庭手工业占相当比重,“两头粗壮”是指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故A错误;
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民营手工业发展缓慢,“中间细长”是指民营手工业,故C正确.
故选C.
20. “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表明自然科学在当时
A.已经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C.促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D.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参考答案:
D
2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参考答案:B
22. 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从词的内涵判断,岳飞的思想暗合下列哪一思想()
A.道家思想B.三教合一C.经世致用D.宋代理学
参考答案:
D
23. 右图是美国某时期流行的漫画,一位绅士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

请问与此绅士观点一致的政策是
A. 固守自由放任
B. 实行政府干预
C. 走法西斯道路
D. 发展混合经济
参考答案:
A

24.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

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儒林外史》
参考答案:
A
根据所学知识,《诗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A正确;《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排除;《窦娥冤》是元朝时期关汉卿的作品,排除;《儒林外史》是明清时期的小说,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
动人篇章。

25.
梭伦废除了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最高行政机关。

这些措施
A.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
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走向顶峰
C.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
D.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
参考答案: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故A项正确;B项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影响,排除;C项是指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公职的做法,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人民主权,故D项错误。

26. 《读史举要》中说“他们一部分是从旧贵族下降而来,大部分则由庶人上升而成。

他们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工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纷纷要求参加政治活动。

此外,还有以当兵为职业的‘武士’,又有所谓‘隐士’和‘任侠’之士。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士是分封制下的血缘世袭的统治阶层
B.士是各阶层的分化集结而派生出的一个知识分子阶层
C.士的出现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D.士的形成标志着早期血缘政治制度的瓦解
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士阶层的形成
【名师点睛】士是周以来的一个贵族等级,是贵族的最下层周代分封制规定贵族有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大夫和士,以上三个等级都有一定的田产,而士不能占有土地,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无恒产”。

但是士阶层也有自己的贵族尊严,佩剑是贵族的标志,因此无论士有多穷也要佩剑。

在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地位有所提高,春秋时期一些居于士阶层的大夫家臣就掌有重权,到了战国时代,士主要分为几个类型:文士、武士、辨士和谋士,根据他们的名字就能够猜出他们的专长这些士依附在大夫和诸侯身边,为他们出谋划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门客,主公为他们提供食宿,他们就要对主公尽忠,但他们绝对不是奴隶。

27. 马丁路德说:“我日夜思考,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上帝的正义’和另一表述‘正义者因信而活’之间的联系。

然后我明白了上帝的正义是一种正义,凭借它,通过恩赐和纯粹的仁慈,上帝通过信仰而给我们正义。

于是我感觉自己获得了再生,并通过敞开的大门进入了天堂,整本圣经呈现出全新的含义。

”(节选自《西方文明史读本》丹尼斯·舍尔曼)据此可知,马丁路德认为
A.信徒遵守教会的仪轨必然能获救
B.信徒可以因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
C.有正义行为的人就能被上帝拯救
D.遵守人间司法正义就是上帝正义
参考答案:
B
【详解】材料反映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思想,即信徒可以因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故B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强调信仰的作用,并非强调有正义行为的人就能被上帝拯救,C错误;材料强调信仰的作用,并非强调遵守人间司法正义,排除D。

28.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

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

”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参考答案:
答案:C
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希腊思想复活”指的是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旗号的文艺复兴。

“原始基督教复活”指的是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回归基督教传统,否认教会权威的宗教改革,故正确答案为C。

智者学派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源头,启蒙运动是一次反专制反宗教神学的思想运动,排除ABD三项。

点睛:注意题干的信息是“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

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

在中世纪,当教会在堕落时,宗教改革者们本着回归圣经的原则,兴起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使教会重新找回了原教会的面貌,又引导信徒们能够按照圣经的教导坚持信仰。

29. 有人说,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

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

作者强调
A.君主立宪制确立了法权至上的原则
B.社会发展要求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C.“光荣革命”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
D.英国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
参考答案:
A
【详解】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

根据材料时间“168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再依据材料“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可以得出君主立宪制确立了法权至上的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提到了信用问题,但不是材料的核心思想,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材料信息中也没有提到“光荣革命”,故C项错误;英国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A。

30. 下图为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椅中圣母”。

该画作
A.表现了人间亲情和人性之美
B.抨击基督教会的黑暗腐败
C.歌颂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
D.显示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
参考答案:A
【详解】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之一,“椅中圣母”虽是宗教题材,但画中的圣母和圣子有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和人性之美,故A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抨击了基督教会的黑暗腐朽,不是绘画,故B错误;本题是圣母像,不是底层劳动妇女,故C错误;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不是文艺复兴,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具有重大影响的三次变革。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帝下诏:“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令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重要内容?(2分)
(2)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有哪些?其作用分别如何?(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的作用从总体上概括回答)(8分)
(3)材料二的两张图片反映出什么共同问题?孝文帝改革中也曾遇到类似情形,其哪一改革措施突出反映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聪明才智?从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启示?(6分)
参考答案: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
请回答: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2分)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2分)
(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2分)
参考答案:
(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

(2分)
(2)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2分)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

(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的政策,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分)
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2分)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2分)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的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3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 (11分)
材料1: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据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

材料2:“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材料3: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

在雅典,城邦所有的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是直接民主,与我们今天的代议制民主不同。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1)根据材料1,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2漫画《通往公民大会的“通途”》中,交通禁行标志禁止了哪些人的通行?结合材料1、2,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7分)参考答案:
(1)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或轮流执政),真正享受民主的人是少数。

(4分)[
(2)禁行: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等。

理解:狭隘——指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仅是占居民比例9%
的公民群体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最充实——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和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