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一体化教学。
关键字:新课标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溶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1(b)-0203-04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创新教育 DOI:10.16660/ki.1674-098X.2008-5640-8809
科技创新导报 2020 NO.3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①
—— 以“溶液的形成”为例
黄秋萍 庞荣飞 石郦 盘振杰 韦友欢*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广西崇左 532200)
教育 部制定的《普 通高中化 学 课 程 标准(2 017年 版)》于2018年1月出版[1]。在新课标中,在“化学”的定 义 上补充了其“从微 观 层 次 认识物质,以符 号的 形式 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的特征,同时提出了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新课标的制定,就要求教师 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设 计,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 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
@。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03
科技创新导报 2020 NO.3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新和实践能力[2-4]。初中化学是高中化学的基础,为更 好地体现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适应高中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学也应结合新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 段获取事实和证据[5]。本论文以“溶液的形成”为例, 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通过学习 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与观察分析能力,能 够运用所学知识来描述溶液的形成过程。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32200 China)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know that scientif ic inquiry can obtain facts and evidence through experiments, observation and other means” is oriented. I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solution formation", create real problem situations, the experimental operation is carried out by students and the concept and composition of solution were introduced by observing experimental phenomena. Then explore the relevant properties of the solution through experiments. In the inquiry activity,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questions, comments, induction and other ways to carry out daily learning evaluation,the integrated teaching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evaluation" is implemented. Key Word: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Key competency; Teaching design; Solution
—— "Solution Formation" for Example
HUANG Qiuping PANG Rongfei SHI Li PAN Zhenjie WEI Youhua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ongzuo,
化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JGA295)。
作者简介:黄 秋萍(19 9 0 —),女,壮族,广西崇左 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化学专业教学与研究。
通信作者:韦友欢(1969—),男,汉族,广西上林人,本科,教授,主要从事化学专业教学与管理。E-mail:495480545
1 教学内容分析及设计思路 1.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 版初中化 学九 年 级下册 第 九 单元 课 题1《溶 液的形成》第一课 时,其课 时内容 包 括溶液、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本章节属溶液内 容、对前面章节所学的微粒知识的应用,本课时中,学 习溶 液的形成以及其 在 生活中用途 广泛,体 现了不 可 替代的显著地位。我们在将溶液的应用到实际生产、 生活中时,必须考虑溶液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而且很多 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本节教材介绍溶液的概念 及 其 组 成 和 溶 解 时 的吸 热 或 放 热 现 象,通 过 实 验 探 究,帮助学生了解溶液、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 液概念内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架构了宏观-微观实质, 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维,不管学习溶液的形成 的知识,还是学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等理论的 知 识 基 础,起 到承 上 启下的 作用,为后面学习定 量 地 描述溶解度、溶液的浓度以及酸碱盐一类物质等奠定 了基 础 知 识;既 体 现 知 识价 值 又体 现 教育价 值,属于 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基础内容。 1.2 教学设计思路
摘 要:以新课标中“要求学生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为导向,在“溶液
的形成”教学设计中,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由学生开展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入溶液的概念、组成,并通
过实验探究溶液的相关性质。在探究活动中注重运用提问、点评、归纳等方式开展日常学习评价,实施“教、学、
① 基 金项目:广西民族 师 范学院教改项目(转型期地方 本 科院校化学 专业实验 教学改革创 新 研 究;项目编号:
JGYB20183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改项目(“互联网+”条件下有机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
探究;项目编号:JGYB201931);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产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制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