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黄山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黄山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一、填空题
1、革兰氏染色步骤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关键步骤是______;染色结果凡呈紫色的菌为______,呈红色的菌为______。
2、病毒粒的对称体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3、以一种______作氢供体,而以另一种______作氢受体而实现生物氧化产能的独特发
酵类型,称为Stickland反应。
此反应的产能效率很______,每分子______仅产______ATP。
4、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称为______,例如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5、真菌的营养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五种类型。
6、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发展期的实质为______水平研究,其主要特征是: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⑤ ______。
7、1971年,McCord和Fridovich提出了一个关于厌氧菌氧毒害机制的______学说。
其
根据是厌氧菌缺乏______酶,一般也缺乏______酶,因此易受______等的毒害。
8、沼气发酵的过程可分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第三阶段的主要菌种
是______。
9、Avery和他的合作者分别用降解DNA、RNA和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细胞抽
提物,然后分别与______混合,结果发现,只有DNA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
活性,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
10、IgG在木瓜蛋白酶的作用下,可产生2个相同的______(符号为______)和1个
______(符号为______)。
二、判断题
11、由于间体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因此其组成结构和功能与细胞膜是完全相同的。
()
12、目前已知的致病微生物都是化能有机异养型生物。
()
13、无氧呼吸的最终氢受体只有氧化态无机盐一种类型。
()
14、腺病毒是一种呈二十面体对称的DNA病毒,在其包膜上,长有12个刺突。
()
15、膜边体不是真菌所特有的细胞器。
()
16、菌株的概念与克隆的概念相差甚远。
()
17、培养基灭菌的温度高、时间长后,会因梅拉特反应而产生褐变。
()
18、固氮微生物在固氮过程中,需要的阳离子是K+。
()
19、转染实质上就是一种病毒间的转化现象。
()
20、干扰素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下所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功能的纯蛋白。
()
三、选择题
21、在以下四类微生物中,有一类是我国科学家汤飞凡等最先分离培养成功的,它是()。
A.支原体
B.立克次氏体
C.衣原体
D.螺旋体
22、在肽聚糖合成过程中,为让其前体分子顺利通过疏水性的细胞膜而转移至膜外进一步合成,必须借助于()。
A.UDP核苷酸
B.细菌萜醇
C.“Park”核苷酸
D.类固醇甾体
23、在叶绿体的各结构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际部位是()。
A.基粒
B.基质
C.类囊体
D.基质类囊体
24、拟病毒为()。
A.具有独立侵染性的RNA分子
B.不具有独立侵染性的RNA分子
C.具有独立侵染性的DNA分子
D.不具有独立侵染性的DNA分子
25、实验中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A.基础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26、质粒具有的特征为()。
A.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当质粒消失后,菌体随即死亡
B.自主复制
C.是细胞质中贮藏营养物质的颗粒
D.环状单链DNA分子
27、最适合研究、培养严格厌氧菌的两种技术是()。
A.亨盖特滚管法和厌氧罐法
B.厌氧手套箱法和厌氧罐法
C.厌氧手套箱法和亨盖特滚管法
D.厌氧罐法和厌氧培养皿法
28、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我国已发明()。
A.曲蘖酿酒
B.用鼻苗法种痘
C.烘制面包
D.酿制果酒
29、自然的非特异免疫的一个重要组分是()。
A.疫苗
B.Ig
C.白细胞的吞噬
D.初乳
30、超嗜热细菌主要是()。
A.古生菌
B.真细菌
C.真菌
D.霉菌
四、名词解释
31、缺壁细菌
32、噬菌斑
33、TCA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34、质粒消除
35、抗原
五、简答题
36、简要说明真核微生物“9+2”型鞭毛的构造和生理功能。
37、半固体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有哪些应用?
38、近年来导致对抗生素不敏感的抗性菌株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39、微生物在从绿色植物到草食动物的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请指出这样说的理由。
40、什么是学名?举例说明什么是双名法?
六、论述题
41、对细菌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和描述时应注意哪些方面?你是否能很快地在显微镜下区分同为单细胞的细菌、酵母菌和原生动物?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初染;媒染;脱色;复染;脱色;G+;G-
2、【答案】二十面体对称;复合对称;螺旋对称
3、【答案】氨基酸;氨基酸;低;氨基酸;1个
4、【答案】难养菌;类支原体;类立克次氏体;少数寄生真菌
5、【答案】原生质团;单细胞体;假菌丝体;两型菌体;菌丝体
6、【答案】生化;研究无细胞酶系;发现微生物代谢的统一性;形成普通微生物学;寻找微生物有益代谢产物;发现青霉素
7、【答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8、【答案】水解阶段;产酸阶段;产气阶段;产甲烷菌
9、【答案】无毒的R型细胞
10、【答案】抗原结合片段;Fab;可结晶片段;Fc
二、判断题
11、【答案】错
12、【答案】对
13、【答案】错
14、【答案】错
15、【答案】错
16、【答案】错
17、【答案】对
18、【答案】错
19、【答案】错
20、【答案】错
三、选择题
21、【答案】C
22、【答案】B
23、【答案】C
24、【答案】B
25、【答案】D
26、【答案】B
27、【答案】C
28、【答案】A
29、【答案】C
30、【答案】A
四、名词解释
31、答:缺壁细菌是指没有细胞壁或细胞壁残缺不全的细菌。
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在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都会产生少数缺细胞壁的种类,还可以用人为方法通过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人工缺壁细菌。
32、答:噬菌斑是指将噬菌体稀释液接种于布满敏感细胞的平板上,经一定时间培养,以每一噬菌体粒子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圆形、透明和有一定特征的溶源区域。
噬菌斑可以用于噬菌体的鉴定、分离和计数。
33、答:TCA循环即三羧酸循环,又称Krebs循环或柠檬酸循环,是指由丙酮酸经过一
系列循环式反应而彻底氧化、脱羧,形成CO2,H2O和NADH2的过程。
这是一个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的重要生物化学反应,在各种好氧微生物中普遍存在。
34、答:质粒消除是指含质粒的细胞在正常的培养基上受吖啶染料、丝裂霉素C、紫外线、利福平、重金属离子或高温等因子处理时,由于其复制受抑制而核染色体的复制仍然进行,从而引起子代细胞中不带质粒的现象。
35、答:抗原,又称免疫原,是指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淋巴细胞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
抗原一般应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这两
个特性。
五、简答题
36、答:(1)真核微生物“9+2”型鞭毛的构造
真核生物细胞鞭毛呈“9+2”型,由伸出细胞外的鞭杆、嵌在细胞质上的基体以及把这两者相连的过渡区共3部分组成。
鞭杆的横切面呈“9+2”型,即中心有一对包在中央鞘中的相互平行的中央微管,其外围被9 个微管二联体围绕一圈,整个微管由细胞质膜包裹。
基体的结构与鞭杆接近,但在电镜下呈“9+0”型,其外围是9个三联体,中央则没有微管和鞘。
(2)真核微生物鞭毛的生理功能
①真核生物的鞭毛以拍打式运动帮助其游动,不像原核生物的鞭毛以旋转式运动。
②某些真核生物,特别是许多原生动物具有较短的,数目更多的,作为运动结构的纤毛。
37、答:半固体培养基是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配制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一般加有0.5%左右的琼脂作凝固剂。
其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有:
(1)细菌的动力观察,微生物趋化性的研究(在半固体直立柱中央进行细菌的穿刺接种,观察细菌的运动能力)。
(2)噬菌体效价测定(双层平板法),各种厌氧菌的培养以及菌种保藏,等等。
38、答: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导致对抗生素不敏感的抗性菌株增多的主要原因:
(1)细胞质膜透性改变使药物不能进入细胞;
(2)药物进入细胞后又被细胞膜中的移位酶等泵出胞外;
(3)细菌产生了能修饰抗生素的酶使之失去活性;
(4)药物作用靶发生改变从而对药物不再具有敏感性;
(5)菌株改变代谢途径以绕过受药物抑制的过程或增加靶代谢物的产物。
39、答:微生物在从绿色植物到草食动物的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原因是微生物能帮助动物分解、吸收来自植物中的营养,具体如下:
(1)大部分草食动物都缺乏分解绿色植物的纤维素酶,而草食动物对植物食料的利用依
靠的是生长在它们胃肠道中的微生物。
(2)草食动物为微生物提供纤维素和无机盐等养料,水分,合适的温度和pH,以及良好的搅拌和无氧环境。
而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把纤维素分解成脂肪酸及其他营养物质,这
些营养物质为动物所吸收利用,例如瘤胃共生微生物帮助草食动物利用绿色植物。
40、答:(1)学名的定义
学名指一个菌种的科学名称,它是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命名的、国际学术界公认并
通用的正式名字。
(2)双学名的定义及举例
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构成。
属名的词首须大写,种名加词的首字母须小写名人(包括由人名或地名等专用名词衍生的)。
出现在分类文献
中的学名,在上述两部分之后还应加写3项内容,即首次定名人(正字体,用括号括住)、先定名人
六、论述题
41、答:(1)对细菌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和描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应使用稀释涂布等方法对待检菌株的纯度、群落形态、生理特性等进行检查、确认;
②选用正常的新鲜培养基和新鲜培养物进行培养和观察,避免培养过程中一些物理、化学
条件的改变或培养时间过长等因素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③报告细胞大小时应选用多个细胞检测的平均数,并记录所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培养条件、培养时间、样品制备方法和染色方法等。
(2)可从大小和形态上对细菌、酵母菌和原生动物进行区分。
酵母菌、原生动物个体较大,一般可用低倍镜观察,酵母菌细胞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形,不具运动性,原生动物细胞形态多变,能够运动;细菌细胞一般较小,需用高倍镜或油镜才能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