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随堂教案+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面描写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用典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色彩丰富(工于设色) 黑云、金鳞、凝夜紫、半卷红旗
本诗有着鲜明的色彩:黑色、金色、胭脂色、紫色、红色、 白色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面对黑压压的敌军, 战士们穿着金色的铠甲在秋阳的映照下浴血奋战,大块的血 迹在寒夜中凝结为紫色,让人感到一种黯然凝重的气氛,渲 染出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
歌行体,由汉魏乐府诗发展而来,通常以“歌”“行” 命名,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可采用五言、七言、杂言, 形式富于变化。
《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事,表 现爱国之情。
雁门,指雁门关,泛指西北边塞地区。
《雁门太守行》 朗读视频
xíng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chéng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 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 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寒风卷动着红旗,驰援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 鼓皮,鼓声沉沉,扬不起来。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握 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底。
凝夜紫: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 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暗示双方都有大量的伤亡,可见战 争的惨烈、悲壮
将士们意气风发、视死如归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声不起:说明寒冷至极,侧面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 英勇杀敌的情景。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委婉表现 了壮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当时的小青年李贺带着诗 卷去求韩愈,当时韩愈刚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惫, 准备休息,门人把李贺的诗卷呈送给韩愈,韩愈随手 翻了翻。不翻则已,一翻就拍案叫绝。 这是哪首诗呢?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李贺
走进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 (代“三李”。其诗多表现政治上不 得志的悲愤,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现 实也有所揭露和讽刺。艺术上善于熔铸辞 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 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代表 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有《昌谷集》传世。
作者营造这样激烈的战争画面,塑造这样一 批英勇的将士,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将士们临危不惧、奋勇杀敌的壮 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忘身 报国的坚定决心。
• 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王昌龄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时间? 以什么顺序展开描写的
这场战争有什么特点?从诗中哪 些词句读出来的?
悲壮、惨烈、形势紧迫
黑云压城城欲摧
黑云,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城欲摧: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
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
悲壮、惨烈、形势紧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角声满天:角声呜呜,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 显得更加悲壮。
背景介绍:
•
中唐时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
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
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诗写 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唐宪宗以张煦为节
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 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体裁:
敌军攻城的气势猛烈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 (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军中号角。
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 “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 寒夜中凝为紫色。
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 昌龄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 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王翰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 然。——《使至塞上》王维
将士们意气风发、视死如归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燕昭王求士。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 廷的决心。。
悲壮、惨烈、形势紧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角声满天:角声呜呜,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 显得更加悲壮。
凝夜紫: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 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暗示双方都有大量的伤亡,可见战 争的惨烈、悲壮
为了突出战争的惨烈,将士的英 勇,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比喻、夸张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把敌军比作黑云,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 争形势的紧迫。
视听结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听觉:角声满天 视觉:凝夜紫
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角声呜呜,本来 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现在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 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视觉 上来写。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 色,暗示双方伤亡之大。
jiǎo
yān níng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juǎn lí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雁门太守行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李 贺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
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