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乃哟乃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音乐乃哟乃教案
【篇一: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课问声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

2.听赏歌曲《夏天的阳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森林火车》。

2.通过聆听歌曲《夏天的阳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唱歌《森林火车》
(二)欣赏《夏天的阳光》
(三)综合复习
教学评价
1.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学生的主动思考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对人文知识的反馈和认识是否客观和恰当。

4.在歌表演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森林水车》;复习《夏天的阳光》,感受音乐的情绪与色彩的关系。

1.对音乐情绪的对比和颜色的对比有一定的认识。

2.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歌曲《森林水车》,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或歌表演。

2.复习听赏歌曲《夏天的阳光》,请学生边听边随录音哼唱。

(二)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1.由教师或学生列举几个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对比的事例。

2.教师播放高低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分辨。

注意让学生发现和归纳。

教学评价
1.能否通过音乐活动,感受声音的高低。

2.学生是否对音高的练习感兴趣。

3.学生是否在音乐游戏中有创新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早上好》。

2.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早上好》。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复习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本课教学。

2.启发学生谈谈对麻雀的了解。

3.教师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教师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

教学评价
1.是否能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早上好》并表演。

2.听赏歌曲《小麻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早上好》,并背唱歌曲。

2.采用范唱或录音再次听赏歌曲。

3.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第二课幸福的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快乐的罗嗦》
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快乐的罗嗦》。

2.学唱歌曲《快乐的罗嗦》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和《快乐的罗嗦》。

(三)教师做本课小结
教学评价
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快乐的罗嗦》。

2.能否边唱歌曲边进行简单的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阳光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音乐的变化。

2.跟着音乐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听赏音乐《阳光下的孩子》
(三)师生一起总结本课
教学评价
l.能否听辨出音乐情绪的变化。

2.跟着音乐进行简单的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根据教科书的插图,听辨音乐情绪,配上相应的画面教学过程(一)看图片讲故事。

(二)为图片选择音乐。

(三)配乐讲故事。

教学评价
1.能否听辨音乐情绪并与相应的图片对应起来。

2.能否配乐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故事。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乃哟乃》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乃哟乃》。

2.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篇二:新版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简
版】
第一课问声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

2.听赏歌曲《夏天的阳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森林火车》。

2.通过聆听歌曲《夏天的阳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唱歌《森林火车》
(二)欣赏《夏天的阳光》
(三)综合复习
教学评价
1.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学生的主动思考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对人文知识的反馈和认识是否客观和恰当。

4.在歌表演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森林水车》;复习《夏天的阳光》,感受音乐的情绪与色彩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对音乐情绪的对比和颜色的对比有一定的认识。

2.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歌曲《森林水车》,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或歌表演。

2.复习听赏歌曲《夏天的阳光》,请学生边听边随录音哼唱。

(二)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1.由教师或学生列举几个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对比的事例。

2.教师播放高低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分辨。

注意让学生发现和归纳。

教学评价
1.能否通过音乐活动,感受声音的高低。

2.学生是否对音高的练习感兴趣。

3.学生是否在音乐游戏中有创新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早上好》。

2.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早上好》。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本课教学。

2.启发学生谈谈对麻雀的了解。

3.教师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教师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

教学评价
1.是否能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早上好》并表演。

2.听赏歌曲《小麻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早上好》,并背唱歌曲。

2.采用范唱或录音再次听赏歌曲。

3.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第二课幸福的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快乐的罗嗦》
教学目标
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快乐的罗嗦》。

2.学唱歌曲《快乐的罗嗦》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和《快乐的罗嗦》。

(二)课题导入
(三)教师做本课小结
教学评价
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快乐的罗嗦》。

2.能否边唱歌曲边进行简单的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阳光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音乐的变化。

2.跟着音乐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听赏音乐《阳光下的孩子》
(三)师生一起总结本课
教学评价
l.能否听辨出音乐情绪的变化。

2.跟着音乐进行简单的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根据教科书的插图,听辨音乐情绪,配上相应的画面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讲故事。

(二)为图片选择音乐。

(三)配乐讲故事。

教学评价
1.能否听辨音乐情绪并与相应的图片对应起来。

2.能否配乐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故事。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乃哟乃》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乃哟乃》。

2.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三)教师小结
教学评价
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乃哟乃》。

2.能否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第三课音乐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青蛙音乐会》。

2.,唱有关动物的歌曲。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演唱《青蛙音乐会》。

2.对音的高低及组成的旋律有感受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唱《青蛙音乐会》
(二)唱有关动物的歌曲。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熟练地演唱《青蛙音乐会》。

2.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青蛙音乐会》。

2.欣赏《百鸟朝凤》。

教学目标
1.能背唱《青蛙音乐会》。

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唱《青蛙音乐会》
(二)听赏《百鸟朝凤》
(三)唱唱做做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熟悉地唱唱名。

2.学生能否背唱《青蛙音乐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能较准确地掌握齐唱这一种歌唱形式。

2.能主动参与齐唱或领唱。

教学过程
1.教师将录制好的领唱、齐唱《快乐的音乐会》完整地放一遍。

2.教师教唱歌曲几遍。

3.老师领唱、同学们齐唱,要求齐唱部分准确、整齐。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尽快掌握齐唱这一歌唱形式。

3.学生是否在讨论中积极发言。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唢呐配喇叭》。

2.发声练习《铃鼓》。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欣赏乐曲。

2.能积极创造歌曲的歌词和曲谱。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铃鼓》
(二)听赏《唢呐配喇叭》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歌表演。

2.学生是否会创造歌曲的歌词和曲谱。

第四课咯咯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公鸡母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公鸡母鸡》。

2.能积极探索乐器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1.听《公鸡母鸡》的录音数遍。

2.教师解释歌词的含义。

3.学生跟着伴奏带演唱《公鸡母鸡》。

教学评价
1.学唱《公鸡母鸡》的效率。

2.探索乐器演奏方法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公鸡母鸡》。

2.欣赏歌曲《我的小鸡》。

教学目标
1.能较为熟练地演唱《公鸡母鸡》。

2.能用乐器为《公鸡母鸡》作伴奏。

教学过程
【篇三:《乃哟乃》教案】
《乃哟乃》
执教老师:白海燕
课型:唱歌课
班级: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乃哟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感受、听辨do、mi、sol的音高,能用活泼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乃哟乃》。

技能目标:能和老师合作演唱歌曲《乃哟乃》,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情感目标:了解土家族风土人情,感受土家族音乐特点,并对土家族歌舞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哟乃》。

教学难点:感受、听辨do、mi、sol的音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活动一:音乐律动导入,用音乐营造幸福快乐的氛围。

1、教师:小朋友们幸福和快乐常常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会因为幸福
而快乐,也会因为快乐而幸福!你们都觉得幸福吗?那我们一起来
唱首《幸福拍手歌》!
教师引导学生边哼唱《幸福拍手歌》,边作律动(拍手、跺脚、搭肩、握手)。

2、师生问好
活动二:学唱歌曲《乃哟乃》,用音乐表现幸福快乐的情绪。

1、教师谈话式语言引入新课:我们感到幸福的时候会用拍手、跺脚、搭肩、握手来表达快乐的心情。

你们知道少数民族的小朋友感到幸
福时是怎样表达的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土家族小朋友的幸福生活。

2、利用电脑课件图片,展示土家族的民俗风情,服饰等
师:小朋友们我们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认识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主要分布在湖南一带,名字叫土家族。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土家族吧!
3、多媒体播放摆手舞视频。

4、认识do、mi、sol
师:今天老师把教我跳舞的三位土家族的朋友邀请来到我们教室,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呢。

①、认识do、mi、sol
②、听辨音高do、mi、sol
③、用碗筷敲一敲1、3、5
5、新歌教学
(一)、初听歌曲,感受土家族特有的语言风格。

①、聆听歌曲
②、师有节奏教读歌词
a、第一遍师读一句生跟读一句
b、第二遍师生分读
c、齐读(好吧!现在同学们完整的来读一遍)
③、复听歌曲(轻声哼唱)
(二)、学唱歌曲
①、第一遍师唱一乐句生跟唱一乐句
师:土家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做客,他们特别的热情,早早地就
在山的那头唱起了歌,他们唱:乃哟乃,这时山谷的回音也在唱“乃
哟乃”声音怎么样,声音特别的轻。

接下来,老师来唱土家族小朋友
的歌,你们就来唱山谷的回音。

②、第二遍师生接龙演唱
③、第三遍师生互换演唱
④、解读歌词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乃哟乃是什么意思吗?(快乐的意思)
⑤、生合伴奏齐唱全曲
现在我们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活动三:用肢体表达音乐《乃哟乃》》中幸福快乐的情感。

1、表演唱
师:同学们表现好极了,我们这首歌曲是土家族歌曲,那我们当然
要跳一跳土家族的舞蹈。

2、边唱《乃哟乃》,边跳摆手舞。

活动四:结束教学
教师结束语:今天这节课,我们体验了土家族用歌声表达的幸福,
你们这节课感受到快乐了吗?(生:??)
2、师:我们快乐,所以我们幸福!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是一种幸福;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上课,是一种幸福;我们能和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在一起,能和同学在一起,也是一种幸福!快乐就
在我们身边,幸福就在我们生活中。

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找寻生活
中的快乐,笑口唱开,永远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