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诗两首教案西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诗两首
教材简析
《观书有感》是南宋高校问家朱熹的一首喜闻乐见的名诗。
这首诗富于启发意义而又历久常新。
它告知我们: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的思想恒久活泼,才思不绝,情趣高雅。
《奇妙的书》是一首现代诗,读后令人精神激昂,酷爱书记之情油然而生,抒发了作者酷爱与赞美书籍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依据注释读懂诗句,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书的价值。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背诵《观书有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体会书的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两首诗的意思,并在探讨中进一步相识书的价值。
教具打算搜集赞美书的名言警句、搜集朱熹和狄金森的简介。
课时支配两课时
教学方法情感朗读法自主探究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自学生字新词,学会3个生字“鉴”“徘”“徊。
3、能说明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体会书的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诗的意思,并在探讨中进一步相识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古诗,谁来读课题?(2人)一起读。
2、知道作者吗?你知道他的哪些状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3、能用“熹”组词吗?还记得“熹”的意思吗?
今日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的心里照得亮亮的呢?打开课本,我们来读诗。
二、正确、流畅地读诗
1、放声朗读,将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多位学生读诗。
3、检查预习状况:
(1)这首诗中有3个生字,都相识了吗?指名认读。
(2)你能给“鉴”扩上一两个词吗?诗中的“鉴”又是什么意思呢?“徘徊”又怎么理解呢?
三、想象画面,领悟古诗内涵。
1、读了这首诗,知道诗中是围绕哪一个事物来写的吗?(板书:池塘)什么样的池塘?
2、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尤其是前两行,你能把作者笔下的池塘说详细点吗?
(1)生读诗,说给同桌听。
(2)指名说。
(知道为什么说镜子是打开的吗?)
3、是的,这打开的“镜子”可美丽了。
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提起笔来写一写。
4、指名沟通。
指导朗读前两行。
5、同学门,站在这澄澈美丽的池塘前,你肯定会和朱熹一起询问:为什么池塘这般澄澈?你知道吗?(活水)生说缘由(板书:池塘-澄澈),师生引读后两行。
6、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师:对呀,是不是搞错了?小组长赶快带领组员探讨一下,这池塘和读书有什么关系?
(1)小组探讨
(2)指名沟通
(3)看来这池塘在这里是有所指的,那活水同样也有着深意。
谁再来说一说?(板书:头脑-敏捷)
(4)是啊,每天的读书学习就是那池塘上流大源头活水,只有日日读书,你的头脑才会明澈如镜,才会云影徘徊。
所以题目是(生读)
(5)题目的意思是朱熹在看书时产生了一个感想,这个感想就是------(齐读诗)
四、背诵古诗
1、我想作者在读书时肯定是又明白了什么人生哲理,他感受到读书对于自己的意义,他要把自己的这种体会告知天下全部的人,怎么写呢?干脆说“啊,读书重要,读书能让你头脑清晰、敏捷。
同学们,这样行吗?
2、师:一天早上,朱熹披衣走出院门,他看书深思,时常抬头望望远处的翠山,低头瞧瞧脚边的野草,他大目光停留在池塘里那跳动的波光云影上.突然,哗哗的流水声催生了他的灵感,他知道怎么去表达心里的意思了。
(生齐背)
3、你记住这首诗了吗?自由背,指名背。
五、拓展延长
1、同学们,《观书有感》是一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是千古名句。
前面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也是关于读书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也是千古名句。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古诗、名言警句?
2、全班沟通,师补充。
(另一首朱熹的《观书有感》)
3、小结:有人说,不断相识自己的无知,你才更有才智。
有人说,能够摄取书中养分的人要比吃得更多的人更健康。
同学们,读书吧,因为每一本书就是一级级阶梯,你每爬一级,就意味着向才智。
向胜利迈进一步!
六、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体会书的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诗的意思,并在探讨中进一步相识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看书能陶冶人的情操,能为我们供应大量的精神食粮。
而一首好诗,则蕴含着丰富的学问和美妙的情感,我们从诗中吸取养分,今日,我们学习美国作家狄金森《奇妙的书》这首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②自读自悟。
自己一句一句地读,参考有关注释,弄懂句子的意思。
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小组内沟通学习
所得,探讨自己怀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沟通。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中每人读一自然段。
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有不同看法的地方,仔细探讨,实在弄不懂的词句登记来,打算质疑。
三、激趣课文,深化感悟
1.画一画书奇妙在哪里。
2.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3.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美国诗人狄金森写的《奇妙的书》这首诗,用比方的方法把书看成非凡的战舰,能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把书看成奇妙的座骑,能带我们领会人世的真谛。
特殊让我感动的是,诗人告知我们,就算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四、积累运用,升华相识
①划出自己喜爱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竞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合作沟通: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书不仅像战舰,像座骑,更像一个太阳,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光明。
感谢诗人给了我们这样一首好诗,更让我懂得了书的力气。
尽管我们不能像小鸟一样在蓝天上自由地翱翔,可是在书里,我们就能像一只小鸟,在学问的天地自由地翱翔。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溢感情的接读课文。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同学们,我们平常也读了许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阅历,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2、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阅历,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常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
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依据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刚好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沟通。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爱的句子摘抄下来。
七、板书设计
奇妙的书
奇妙的书到浩瀚的天地
装载美丽领会人世的真谛
遨游书海→精神上的富翁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