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县南澳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
A.颈.联/径.自会晤./梧.桐散.落/散.兵游勇
B.游弋./刈.草侪.辈/跻.身轴.承/压轴.好戏
C.纰.漏/癖.好缧绁./泄.密薄.荷/薄.利多销
D.煽.动/潸.然咯.血/炮烙.蹊.跷/独辟蹊.径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广州亚残运会的火炬点燃,开幕式筹备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几经推敲、几经
修改,一个老到
..的排练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的总体运行方案终于出台,但组织这么偌大
亚运会相比,亚残运会有其特殊性,残疾人也有特殊需求。
“细节决定成败,细微才见功夫。
”在筹备开幕式过程中,各子团队负责人按照要求将工作时间精细到每一秒,空间精细到每一
米,人员精细到每一岗,做到定岗、定人、定责、定时,确保无微不至
....、百不一爽
....。
A.老到B.偌大C.无微不至D.百不一爽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某当红歌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增进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树立一个好榜样。
”
B.上一届茅盾文学奖终评时,很多人都感叹《我的丁一之旅》读不懂,他们只关注小说的趣味,而从未想过史铁生式的精神冥思留一个空间。
C.让子弹飞,让物价飞,别让血汗工钱飞!——这是讨薪8年未果的民工打出的“最潮标语”,他们想以此引起政府和媒体注意,希望能够如愿讨回工钱回家过年。
D.在学校举行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一个人学习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他的意思是说,,。
可是,即使如此,,因为。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作为肉身的
人,。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①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②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③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④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⑤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
A.②④①③⑤ B.②⑤③④① C.④②①③⑤ D.⑤②③④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题。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
少骁勇,善用马槊。
大业末,聚徒数百,共保乡里,以备他盗。
后依李密,署为内军骠骑。
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号为内军。
自云:“此八千人可当百万。
”知节既领其一,甚被恩遇。
及王世充出城决战,知节领内马军,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单雄信领外马军,营在偃师城北。
世充来袭雄信营,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
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中,坠于地。
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
为世充骑所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获追者,于是与行俨俱免。
及密败,世充得之,接遇甚厚。
武德二年,知节谓秦叔宝曰:“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及世充拒王师于九曲,知节领兵在其阵,与秦叔宝等马上揖世充曰:“荷公接待,极欲报恩。
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于是跃马与左右数十人归国,世充惧,不敢追之。
授秦王府左三统军。
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
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
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
知节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
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
”六月四日,从太宗讨建成、元吉①。
事定,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食封七百户。
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
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
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
永徽六年,迁左卫大将军。
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②。
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
军还,坐免官。
未几,授岐州刺史。
表请乞骸骨,许之。
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注]①建成、元吉:秦王李世民的兄弟。
②贺鲁: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简:挑选
B.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营:安营,驻扎
C.构之于高祖构:陷害
D.表请乞骸骨,许之表:奏章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②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中,坠于地
③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
A.以因则 B.而为乃
C.以为乃 D.而因则
7.下列各组中,停顿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世充器度浅/ 狭而多妄/ 语好为咒誓/ 乃巫师/ 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
B.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 语好为咒誓/ 乃巫师/ 老妪耳岂是/ 拨乱主乎
C.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语/ 好为咒誓/ 乃巫师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
D.世充 /器度浅狭/ 而多妄语/ 好为咒/ 誓乃巫师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咬金有胆识。
他在隋朝大业年末社会动乱之际,组织聚集了数百人来保护乡人,防止其他盗贼来侵犯。
B.程咬金被李密委任为内军骠骑,统领内军八千人。
他的队伍都是猛士,可抵挡百万人马,他也因此蒙受特殊待遇。
C.程咬金几易其主。
李密被败后,被王世充所得,后又与秦叔宝商定,离开难成乱世英明之主的王世充,转而投奔秦王,在秦王手下建功颇多。
D.程咬金在唐朝有功劳也有过失。
他帮助唐太宗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朝廷立下功勋;但是后来因罪被免官,而后不久又被任命为岐州刺史。
9.(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3分)
②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
(4分)
(2)选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程咬金“有远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
江村
陈允平①
草舍蔬畦绕,柴门竹迳通。
断云遮落日,细雨湿斜风。
野艾抽花碧,山茄②带叶红。
烟深南浦远,难认楚江枫。
注:①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诗人,曾因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晚年隐居四明日湖。
②山茄:又名洛神花。
(1)你认为“细雨湿斜风”一句中哪个字最有韵味?请简要赏析。
(3分)
(2)这首诗的感情委婉含蓄,简要分析作者表现了哪些感情。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王羲之《兰亭集序》)(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嬉嬉钓叟莲娃。
(柳永《望海潮》)(4), ,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读书须教有疑
解玺璋
读书是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的。
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的话,就是告诫我们不要迷信书本,对于书中所言,不仅不要轻信,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一番仔细的甄别和思考。
戴震是清代的大学者,据说他10岁时,老师教他读《大学章句》,读到一个地方,他问老师,怎么知道这是孔子所说而曾子转述的?又怎么知道这是曾子的意思而被其门人记录下来的呢?老师说,前辈大师朱熹在注释中就是这样讲的。
戴震又问,朱熹是什么时候的人啊?老师说,南宋时的人。
戴震再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呢?老师说,东周时的人。
戴震继续问,东周距南宋有多久了?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吧。
戴震于是说,那么,朱熹是怎么知道的呢?老师无言以对。
中国老百姓心地善良,最容易轻信;而历朝历代所推行的愚民政策,也养成了我们轻信的习惯。
现在有些粉丝似的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
他们的逻辑,就是你说某某书有问题,你就该自己写一本试试。
这种盲目的崇拜,正是人性被异化、被遮蔽的结果。
人性本
善,这个善,并不单指善良,还有人的知性。
而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
要想成就一个人和一番事业,这点慧根是不能少的。
陈寅恪在王国维沉湖之后为其撰写的碑铭中,把它概括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说法。
戴震则指出:“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
”他的意思是说,读书人头脑要清醒,别让人家忽悠你,也别自己蒙自己。
这也恰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言:“盖无论何人之言,决不肯漫然置信,必求其所以然之故。
”他还说,戴震能成为一代宗师,皆因他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这样一种本能。
其实,梁启超对于所读之书也是不肯轻信的。
他作《王安石(荆公)传》,为了弄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穷究其原因,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了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与《宋史》所记互相参证。
他发现,《宋史》记载的王安石变法,有许多不实之词,“重以入主出奴,谩辞溢恶,虚构事实,所在矛盾”。
这是因为,《宋史》完成于南渡以后的史官之手,元人又因而袭之,其中多为反对党对王安石的诋毁和污蔑,“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
梁启超则“一一详辩之”,所资之参考书竟不下百种。
可见,读书不盲从,不轻信,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初做学问,或容易被别人所蒙蔽,待稍微读了几本书之后,又容易被自己所蒙蔽。
既不“以人蔽己”,又不“以己自蔽”,则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而质疑的能力就更显得重要。
戴震总结为“学有三难”,哪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
这就是说,即使你有怀疑的精神,即使你不想盲从和轻信,但如果你过不了“淹博”、“识断”、“精审”这三关,还是免不了被蒙蔽。
戴震这么说,自是他切身所体会的。
而这些体会,“实从甘苦阅历得来”,又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
事实上,要将这“三难”变成三不难,殊非易事。
历史上许多大学者或大师,也只能三取其一,或三取其二。
这是因为,时至今日,书籍早已浩如烟海,其中真伪正误,则殊不知凡几,梁启超1921年在天津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其中讲到如何鉴别伪书、伪事,前后就列举了近20条。
他还现身说法,讲到“有事虽非伪而言之过当者”,就举了自己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为例,他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
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
”梁氏在这本书中究竟“放大”了哪些“真迹”,以致所记不敢承认为“信史”,他没有说,但他的意思,我想,是要我们再读此书的时候,一定要带着疑问的目光,把那些“放大”的“真迹”还原为真相。
但也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怀疑之结果,而新理解出焉”(梁启超语),并非历史虚无主义。
或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这正是读书的辩证法。
12-13题为选择题(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A.作者认为读书应该要有怀疑的精神,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就不会被蒙蔽。
B.现在的粉丝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他们往往对自己喜欢的作者盲目崇拜,听不得别人的意见。
C.人性本善是指人的知性,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要想成就一个人或一番事业,少不了这份知性。
D. 读书要有点怀疑精神,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但读书要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E.读书中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但质疑的精神更重要,读书要有怀疑精神,但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
13.关于“读书须教有疑”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应该有点怀疑的精神,对书中所言不要轻信,要多问个为什么。
B.人要在读书中,做到不被别人蒙蔽,不被自己蒙蔽,单靠怀疑的精神还是不够的。
C.作者以梁启超对他本人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现身说法的事为例,告诉我们读此书的时候,要有怀疑的精神。
D.读书只要做到“有疑”,也就掌握了读书的辩证法。
14.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了孟子的话并写了戴震的事,有何作用?请简要作答。
(4分)
15.著名学者吴组缃的儿子吴葆刚告诉他父亲,杂志上讲竹笋虽然好吃,但主要是纤维,并没什么营养。
吴组缃立刻反驳道,熊猫只吃竹子,可是长得胖乎乎的,怎么能说这东西没营养呢。
这个事例体现了文中的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意分析。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试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
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
”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
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递至今,简直痛入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
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
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
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太喜欢。
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
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
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
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
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
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
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的韵致。
因此每逢下雨,我常因此生出一种遗憾。
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
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
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
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选自《品中国散文》,有删改)16.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等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什么作用?(4分)
17.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5分)
18.儿时的“我”和长大后的“我”,对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汉字听写热背后的文化误区
宋诗婷沈硕
谁也想不到“汉字听写”会成为一种综艺节目类型,而且还如此受欢迎。
从这一季收视排行榜来看,除《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两档王牌选秀节目稳坐收视率头两把交椅外,《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杀出重围,成为综艺节目时段最大的黑马。
汉字以综艺形式走红,似乎让大家重新发现了方块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而网友惊叹于参赛学生的识字能力之余,也发现自己提笔忘字到了何种地步。
芫荽、嘧啶、耒耜、颛顼……在两档节目的现场,演播厅变成了语文课堂:台上的中学生轮番执笔,台下观众在小本子、大腿上比比划划。
有人忍不住瞄别人一眼,有人更较真儿,掏出手机查字典。
“汉字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大众喜闻乐见的选拔方式,唤醒了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王于飞说。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
曾获得“当代汉语贡献奖”的学者毛喻原认为:“文字是用来传播信息的,如果一种文字是因为它书写的复杂性而被珍视,那它本身就是落后的。
”他曾在《论汉语的险境和诡谬》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汉语的表意局限和方块字的传播困境。
“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曾因创建了“汉字与词源”网站而走红网络,尽管对汉字情有独钟,但他依然觉得在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总有一天汉字会被彻底遗忘,就像曾流传3000年的古巴比伦文字一样。
毛喻原和“汉字叔叔”的预言都源于汉语语音和字形的严重隔阂。
如今,当我们通过各种拼音输入法在电脑上敲着“ABCD”书写汉字时,方块字成了“转码”,是种需要经过拼音媒介才能抵达的存在。
和大多数对汉字危机忧心忡忡的学者不同,毛喻原为这种借路的文明鼓掌叫好。
“我从80年代早期开始使用中英文打字机,英文打字机只有26个字母,小小的键盘,而中文打字机有上千个按键。
”毛喻原庆幸有拼音输入法的存在,把汉字的传播从繁复低效中解救出来。
在《汉字英雄》总决赛的赛场上,人气选手“璺字哥”段智程止步在“海晏河清”的“晏”字上。
成语中另外三个字给了他极大误导,他给“晏”字加了三点水。
“象形文字严重局限了人们的思维。
象形文字是重视觉的,拼音文字是重声音的,图像把人的思维局限于形象本身,而声音会引导人去寻找背后的逻辑和所指。
”毛喻原觉得,多数人引以为傲的象形文字正是令中国人思辨能力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廠空空……”曾有网友以解构繁体字的方式来讽刺汉字简化后的文化流失,引起广泛共鸣。
毛喻原不以为然:“汉字的真正危机并不是象形文字背后的文化溯源,而是它的传播困境。
”“拼音文字因其字形的简单,语言输出的意义和逻辑得到重视,而汉语的字形复杂,我们对汉字本身文化内涵的钻研竟然超越了对它传播效率的追求。
”
理查德·西尔斯对汉字追根溯源20多年,他觉得,“繁体字具有表意功”很可能是个伪命题:“象形文字存在于5000年前,2000年前人们用的篆体字还可以看到文字的来源,规范化的繁体字是几乎看不到象形文字来源的。
”追踪汉字是理查德的爱好和事业,但他也
的确认为,拼音文字优于简化字,而简化字优于繁体字:传播的便捷和精准程度才是衡量一种语言是否先进的首要标准。
《汉字英雄》热播时,节目所考察的汉字难易程度尚可接受,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生僻字一度引发争议:写出“黉桥”、“瘰疬”、“袼褙”这样一辈子用不到几次的字究竟有什么用?
“汉字就像祖母,我爱她,但她总有一天会变老,变没用,然后死掉。
”理查德深情地说。
汉字也许不会死掉,至少眼前不会。
但显然,汉字的存亡无关书写方式,这些复杂的字形和单薄的语音足以传承厚重的文化才是汉字的未来。
19.为什么“汉字听写”会成为受热捧的综艺节目?(5分)
20.文中说:“毛喻原为这种借路的文明鼓掌叫好。
”这里所说的“借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毛喻原要为之鼓掌叫好?(4分)
21.依据文意,“汉字听写热”背后反映了什么“文化误区”?(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阅读下面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正面概括博客精神
....。
(4分)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
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
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①,②,③,④。
23.手机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有了手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有效。
通过手机发短信进行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短信可以传递资讯,化解矛盾,增进情感……,巧妙地运用短信进行沟通,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请根据下面的信息和要求编写一条短信。
今天是小倩17岁的生日,请你以小倩的身份给她的妈妈发一条感恩的短信。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60字)(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