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9年提前招生综合测评方案 .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9年提前招生综合测评方案
一、测试时间、地点
考核时间:2019年4月20日上午9:00-11:30
科目一:9:00-10:00
科目二:10:30-11:30
考核地点:
科目一:2号教学楼301、303、305
科目二:2号教学楼505、5号教学楼(一楼、二楼实验室各一)
二、测试目的
专业综合测试通过对考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测试、利用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 CS6)进行图片处理与制作能力的测试,了解学生是否具备本专业培养需要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能力、Photoshop图片处理与制作的能力。
主要测试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1.必要的基础知识:能知道、理解本专业所必需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应用、互联网的基本应用、Microsoft Office的基本操作。
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软件,能够利用Photoshop对位图进行输入、编辑、输出、创作,并能应用这一软件独立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平面图形图像设计。
2.实践技能:能正确使用本专业常用工具软件;能根据问题要求或设计规格说明书,给出实现特定功能或达到具体目标的程序流程(或步骤),具备基本的设计常识(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3.应变能力:能及时或较快地针对设计规格说明(或问题要求)提出一种及以上解决方案,并能比较可能的解决方案的差异,具备基本的方案优化能力。
4.心理素质:考察学生的认知能力、情绪和情感的控制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考察学生耐心细致的性格等个性品质的诸方面特征。
5.创新能力:能较快接受新知识、新技能,针对问题要求,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具备优化方案的能力。
综合素质测试分为图片处理与制作能力(Photoshop软件操作)和信息技术知识应用能力两部分,具体测试内容如下:
1.图片处理与制作能力(Photoshop软件操作)测试:
(1)基本知识:了解位图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概念,了解Photoshop的各个组成部分,掌握Photoshop软件的功能,熟悉该软件的界面,掌握菜单、控制面板的使用方法。
(2) 考察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能够利用Photoshop 对位图进行输入、编辑、输出,熟练地运用Photoshop制作效果图及平面设计与创作的能力,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2.信息技术知识应用能力测试:
(1)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基本认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应用、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2)Microsoft Office的基本操作: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 的基本操作。
Word操作:页面设置,分栏和分节的使用;长文档的排版和样式设置,脚注、尾注、题注、交叉引用、索引和目录等引用的应用,域的插入和更新,文档的修订等。
Excel操作:函数和公式的使用,利用函数对文档中的数据进行统计等处理,能应用数组公式,数据分析和管理,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的应用,排序及分类汇总的应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的创建和应用等。
PowerPoint操作:模板与配色方案的使用,幻灯片动画设置,动作按钮的使用,幻灯片的放映设置,幻灯片多媒体效果设置,演示文稿的多种输出。
Access操作: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创建,表数据操作等。
(3)Microsoft Office、互联网的高级(或综合)应用能力:Word长文档的编排、Excel中利用函数、公式和数组进行数据统计等。
四、测试流程
(一)第一阶段信息技术知识应用能力
1)参加第一阶段的考生按照准考证或考前公告的说明,按要求在指定时间、地点参加考试,考生对号入座(要求提前15分钟入场)。
监考老师核对考生的准考证和身份证,宣读考生守则、测试流程、注意事项等。
2)操作要求与讲解、演示
通过讲解操作要求及模板演示,要求考生按规定程序操作。
3)正式操作测试
考生在对应的考位进行操作。
(二)第二阶段图片处理与制作能力
1)考生第一阶段考试结束后,到第二考场,监考老师再次核对考生的准考证和身份证,宣读考生守则、测试流程、注意事项等。
2)操作要求讲解
监考老师讲解操作要求。
3)正式操作测试
考生在对应的考位进行操作。
上机考操作流程:
1.技术组、命题组、监考人员提前一天完成考场环境布置及相关考试准备工作,有测试环节的,需要进行有效性、准确性测试,由专业和分院考务办共同负责验收。
2.考前1小时:技术组到位,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好考前准备。
3.考前45分钟:监考人员到场,明确考场布局与考位安排。
4.考前20分钟:考生进场,监考人员负责考试资格检查、考生签名。
5.考前10分钟:监考人员宣读考生守则、测试流程、注意事项等,讲解、演示操作要求,并重点强调:
(1)考生在提交考试结果前需要确认,一旦提交,结果由本人负责。
(2)考试过程中不得随意关闭或启动电脑,出现任何故障,请向监考人员寻求帮助。
否则,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3)考生交卷后,考生在过道等5~10分钟,等考试机人员确认考试数据无误后,方可离开。
提前离开的,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责任自负。
6.考试开始:主监考宣布考试开始,考生上机考试。
监考人员在各自区域就位,观察考生上机操作是否规范,解决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
技术人员监控考试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处理异常状况。
7.考试结束前15分钟:提醒考生考试结束时间。
8.考试结束:考生终止答题并离场。
监考人员与上机考服务器、考试机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完成监考。
上机考服务器、考试机人员完成学生考试数据的存储与备份。
9.异常情况处理
考试过程中一旦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考生的电脑不能正常使用,需要调换;
(2)考生的电脑在考生过程中出现死机或无反应等故障;
(3)考生的数据无法上传;
(4)服务器不能处理考生的数据;
(5)其他情况。
由技术服务组负责解决,对影响考生正常考试的异常情况,应立即启动考试预案,并做好情况记录,并上报分院领导。
五、评分标准
测试总分值:150分
信息技术知识应用能力测试采用杭州师范大学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所2013年推出的《信息技术开放式考试评价系统》,该系统具备自动命题、自主监控和自动阅卷功能。
图片处理与制作能力测试由命题组成员在命题的同时制定好本次考试的评分标准,阅卷组老师按照评分标准评定考试成绩。
考生最终得分(保留小数点后1位数字)由信息技术知识应用能力测试成绩与图片处理与制作能力测试成绩汇总得到。
六、考试监督
考试的全过程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监督,并主动接受省教育考试院和社会各界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