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是父亲的科举前辈,那是什么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子是父亲的科举前辈,那是什么感觉?
湖北钟祥明代时期为曾省吾修建的牌坊
古代科举制时期,读书人参加科考的年龄不受上限,对许多人来说是“生命不息,考试不止”,从少年时提考篮开始,一直考到白发苍苍,未必能中。
因此父子甚至祖孙一起赶考的事屡见不鲜。
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太平天国占据十数年的江宁即南京后,恢复中断很久的江南乡试,其中有一位白胡子一大把的老人带着儿子、孙子一起赶考,一时传为佳话。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个老秀才,考了几十年,直到四十多岁时才和儿子曾国藩一起获得生员资格——即俗称考秀才。
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同届同学。
后来他知道自己天资不行,一心支持儿子,曾国藩顺利地考中举人、进士。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比起曾国藩父子,明朝有一个同样姓曾的大官,自己比父亲早六年考中进士,按照科举的规矩,他是老爸的科场前辈!
曾省吾,字三省,号确庵,晚年自号恪庵。
湖广承天府钟祥县人。
生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进士。
为人豪爽,广交好友,博学多识。
曾省吾与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关系非常亲密,二人是同乡,又有师生之谊,张居正很赏识曾省吾,因此一路青云直上。
其父曾璠,字子玉,嘉靖四十一年壬戍科进士。
初为刑部主事,治狱有声,后擢陕西布政使参议。
因儿子在朝中为官(太仆寺卿),曾璠主动回避,告老还乡。
在曾省吾做工部尚书时,手下一些郎中、员外郎(司局级官员)和父亲同年进士,按官场规矩是自己的下属和科场晚辈。
但是按照父子血亲这个序列,这些人是父亲的同年,便是他的“年叔”。
显然父子之伦重于官场规矩,曾大人在衙门时,竟然恭恭敬敬叫自己的部下为“年叔”。
这个曾璠倒是淡泊名利,为了让儿子不难堪,干脆辞官回家,儿子的荣耀是自己的荣耀么。
可是有些人不这么想。
《儒林外史》中讲到这么一件事:
先年有一位老先生,儿子已做了大位,他
还要科举。
后来点名,监临不肯收他,他把卷
子掼在地下,恨道:“为这个小畜生累我带个
假纱帽!”
何谓“假纱帽”?古代朝廷提倡孝道,孝道最重要的是光宗耀祖。
一个人做了官后,他的父母、祖父母按礼制封赠不同的官衔(存者称封,已死称赠)。
如曾省吾的父亲曾璠封光禄大夫,死后赠工部尚书衔。
但这毕竟只是名誉职位,是“假乌纱帽”,手中没权,不过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