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醒后卒中患者NIHSS评分及疗效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该病会严重
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自理,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

醒后卒中是指睡觉时不伴随新发卒中症状,但觉醒后
发现存在卒中症状的一类急性脑梗死,占新发卒中
10%左右[2]。

以往开展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因此,积极探
索出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伴随临床对
于脑卒中研究不断深入,发现通过早期静脉溶栓能提
升患者的疗效,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3]。

但目前有关早
期静脉溶栓对醒后卒中的疗效研究较少。

为此,现对
2019年1—12月该院收治的醒后卒中患者共72例开DOI:10.16662/ki.1674-0742.2021.22.044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醒后卒中患者NIHSS评分及疗效
影响分析
朱锦奎
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急诊医学部,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目的分析予以醒后卒中患者早期静脉溶栓对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疗效的影响。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选2019年1—12月该院收治的醒后卒中患者共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案开展治疗)和观察组(予以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各36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NIHSS评分、预后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56%,比对照组58.3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9,P< 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8.52±3.16)分比对照组(12.05±4.32)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7,P< 0.05)。

观察组脑出血、死亡及复发比例分别为2.78%、2.78%、0.00%比对照组22.22%、22.22%、16.67%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4.571、4.546,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和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

结论予以醒后卒中患者早期静脉溶栓疗效确切,能降低其NIHSS评分,改善其预后,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出现,有着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神经功能;醒后卒中;早期静脉溶栓;总有效率;预后;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21)08(a)-0044-03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Early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on NIHSS Score and Efficacy of Stroke Patients after Waking up
ZHU Jinku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Zhuhai Hospital(Zhuhai Golden Bay Central Hospital),Zhuhai,Guangdong Province,519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arl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on the score and efficacy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fter waking up.Methods A total of72patients with stroke after awakening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2019were selected by the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treatment through conventional programs)and an observation group(early treatment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36cases in each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NIHS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rognostic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80.56%,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58.33%,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189,P<0.05).After treatment, the NIH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8.52±3.16)point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2.05±4.32)point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3.957,P<0.05).The proportions of cerebral hemorrhage,death and recurre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2.78%,2.78%,and0.00%,respectively,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22.22%,22.22%,and16.67%,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571,4.571,4.546,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11.11%compared with8.33%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0.000,P>0.05).Conclusion Earl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for stroke patients after waking up has a definite effect.It can reduce their NIHSS score and improve their prognosis without increasing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It has high safety.
[Key words]Nerve function;Stroke after awakening;Earl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Total effective rate;Prognosis; Adverse reactions
[作者简介]朱锦奎(1984-),女,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急
诊科工作。

44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外医疗China&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
展研究,分析予以该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对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选该院收治的醒后卒中患者共72例为研究对象,男40例,女32例;年龄42~82岁,平均(62.48±9.85)岁;病程0.4~5.0h,平均(3.12±0.98)h。

纳入标准:均经CT 或者MRI 检查确诊,醒后发现卒中离到达医院完善有关检查<6h,和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4]相符;NIHSS 评分在7~22分;凝血、血糖以及肝肾心等检查均未观察到显著异常,无出血性疾病或者出血倾向;均取得患者和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有关书面说明;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排除标准:开展颅脑CT 检查已产生低密度变化;舒张压>100mmHg 或者收缩压>180mmHg 同时较难控制;血小板计数<100×109/L;以往
存在颅内出血史者;存在严重影响治疗和预后的疾病者;存在出血倾向疾病史者;体温>39°C 昏迷患者。

该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

依据随机数表法将7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方法
两组均予以他汀类调脂药物、清除氧自由基、防止
消化系统应激性溃疡和适当康复理疗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予以抗血小板集聚治疗,予以氯吡格雷(规格:25mg×20片,国药准字H20123115)口服,75mg/次,1次/d。

或者阿司匹林肠溶片(规格:50mg×30片,国药准字H45021385)口服,100mg/次,1次/d。

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出现。

观察组于发病3h 内将100万U 注射用尿激酶(规格:10万U×5支,国药准字H12020492)加入到100mL 的0.9%氯化钠溶液(规格:250mL:2.25g,国药准字H14020822)静脉溶栓治疗,确保在30min 内完成静滴。

完成溶栓治疗后无症状恶化者24h 复查颅脑CT 排除颅内出血,后开始应用氯吡格雷片或阿司匹林肠溶片开展抗血小板集聚治疗,具体用药方法和对照组相同,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出现。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治疗24h 后症状明显改善或者
全部恢复,肌力从0级恢复至3级以上,同时1个月内恢复正常;有效:治疗24h 后体征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好转,肌力从0级恢复至2级,1个月内能部分自理生活;无效:治疗24h 后体征和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者加重,1个月内无法自理生活。

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选择NIHSS [5]对两组神经功
能开展评估,内容涉及到意识水平、忽视症、感觉、构音障碍、视野、凝视、面瘫、肌力共济失调、上肢运动以及下肢运动等11个维度,满分为42分,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越严重。

③预后效果:统计两组脑出血、死亡及复发人数占比。

④不良反应:包含血尿、鼻黏膜出血、上消化道出
血及出血性脑梗死等。

统计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占比。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n (%)]
2.2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 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对比[(x±s ),分]
2.3两组预后效果对比
观察组脑出血、死亡及复发比例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0.2250.635
观察组对照组χ2
/t 值
P 值组别21(58.33)19(52.78)
15(41.67)17(47.22)
62.56±9.7462.38±9.800.0780.938 3.15±0.893.24±0.780.4560.650年龄[(x±s ),岁]
病程[(x±s ),h]
性别男女观察组对照组χ2值
P 值组别3636
例数16(44.44)11(30.56)显效
13(36.11)
10(27.78)有效
7(19.44)
15(41.67)29(80.56)21(58.33)
4.1890.041
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n =36)对照组(n =36)t 值P 值
组别
15.30±2.7215.14±2.800.2460.806
8.52±3.16
12.05±4.323.9570.001治疗前治疗2周后45
. All Rights Reserved.
表4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对比[n(%)]
2.4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3讨论
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其中67%卒
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这些认知障碍的患
者中又有1/3发展为痴呆[6]。

醒后卒中即醒来发现存在
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类缺血性卒中,该病发生率不断升
高,已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同时增加了家
庭和社会负担。

因此,积极开展有效科学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

于醒后卒中救治中,传统医疗手段效果欠佳。


前,临床认为醒后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案包含血管内介
入及溶栓治疗两类,其中静脉溶栓属于一类疗效明显
的治疗手段,同时实施便捷,价格低廉,在临床上有着
较高运用率。

但如何安全有效开展静脉溶栓一直是临
床研究中的热门话题[7-8]。

林彬武等[9]对35例缺血性卒
中患者开展研究,一组予以常规治疗设为非溶栓组,一
组予以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设为溶栓组,结果显示,溶
栓组总有效率是76.50%,比非溶栓组55.60%更高,治
疗后NIHSS评分为(4.10±1.50)分比非溶栓组(9.90±
1.70)分更低。

该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0.56%,高于对照组58.33%,且治疗后NIHSS评分为
(8.52±3.16)分低于对照组(12.05±4.32)分,这和林彬武
等研究中的结果相一致,同时观察组脑出血、死亡及复
发比例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静脉溶栓对醒后卒中
疗效更佳,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考虑原因可能是注射用
尿激酶于静滴后能激活血液内纤维蛋白溶酶原,使其
转变成纤维蛋白溶酶,充分发挥出溶解血栓的作用,再
通阻塞血管,使脑梗区域血液循环恢复正常,改善患者
的各项体征及症状。

对醒后卒中患者开展早期静脉溶
栓理论基础为缺血半暗带神经元损害是可逆的。

脑组
织对于缺血和缺氧性损伤较为敏感,于发病早期,刚开
始仅中心坏死区脑细胞出现死亡,坏死区附近缺血半
暗带依旧存活着较多的神经元,若能在该治疗时间窗
中恢复区域内血液灌注,则能逆转缺血半暗带脑细胞
损伤,使患者幸存并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10]。

较多研究
证实,对急性卒中患者开展早期静脉溶栓能获得满意
效果[11-12]。

为最大程度抢救醒后卒中患者的缺血半暗带
中脑细胞,防止坏死区域更进一步扩大,当前提倡于起
病4.5h或者更早开展静脉溶栓。

值得注意的是,尿激
酶是非选择性的纤维蛋白溶解酶,有一定概率发生出
血等不良反应。

该次研究发现,两组治疗期间均发生出
血,观察组发生率是11.11%,高于对照组8.33%,但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需要注意观察组2例发
生颅脑渗血。

综上所述,予以醒后卒中患者早期静脉溶栓疗效
确切,能降低其NIHSS评分,改善其预后,同时不会增
加不良反应出现,有着较高安全性,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Ozturk U,Ozturk O.Relation between index of cardioelectro⁃
physiological balance and stroke severity in patients with a⁃
cute ischemic stroke[J].Niger J Clin Pract,2020,23(6):768-
774.
[2]裴晓蕊,王博,孙玲,等.卒中中心对静脉溶栓的超早期急性
脑梗死患者救治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
杂志,2020,43(7):650-654.
[3]史宝光,董蕾蕾,赵丹,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
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及G-FAST评分的预测
价值[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0,20(4):247-251.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5]丁立东,肖章红,茆华武,等.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
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中华老年医
学杂志,2019,38(12):1344-1347.
[6]Hassett CE,Cho SM,Hasan S,et al.Ischemic Stroke and In⁃
tracranial Hemorrhages During Impella Cardiac Support[J].
SAIO J,2020,66(8):e105-e109.
[7]杨占辉,尹学敬,王树平,等.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
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预后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
2019,32(7):34-39.
[8]杨江胜,朱祖福,高志强,等.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观察[J].中国卒中杂志,2018,13(4):
317-321.
[9]林彬武,吴明怀,黄银辉.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超早期尿激
酶静脉溶栓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3):49-
51.
[10]贾晓军,幺冰,陈思嘉,等.脑萎缩对严重缺血性脑卒中静
脉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13):1116-1121.
[11]王雪婷,韩欢,修文.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青年急
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血管再通率的影响[J].临床和
实验医学杂志,2019,18(19):2088-2091.
[12]刘彬,王荣,屈洪党,等.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
非班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1):2653-2658.
(收稿日期:2021-05-07)观察组
对照组
χ2值
P值
组别
36
36
例数
1
血尿
2
鼻黏膜出血
2
上消化道
出血
2
4(11.11)
3(8.33)
0.000
1.000
出血性脑
梗死
合计
[n(%)]
观察组
对照组
χ2值
P值
组别
36
36
例数
1(2.78)
8(22.22)
4.571
0.033
脑出血
1(2.78)
8(22.22)
4.571
0.033
0(0.00)
6(16.67)
4.546
0.033
死亡复发
46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外医疗China&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