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导学案(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1)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4、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情景导入:观察四大发明图片,观察古代的一些化学器具。
讨论交流:其中哪些发明与化学有关,了解化学史。
得出结论: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__________,通过对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活动与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讨论交流:【观看图片】:(个人思考,同桌交流)
说出对蜡烛有哪些认识?(多角度)
合作学习:
学生提出自己对蜡烛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互相解答。
自主学习:
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12页内容,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可以按课本第12页的提示进行实验观察,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并对观察的现象进行描述记录,填写表格。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将你填写的表格与同学们交流,比一比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谁
的描述越详细越准确,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改进自己的短
处。
【展示提升】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
【深入探究】: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成分是什么呢? 【实验】: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活动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2)
学习目标:
1.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探究报告进行修改并使之完善的能力。
知识准备:
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你还存在哪些问题?(组内交流)
情景导入:
我们人既吸入气体也呼出气体,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一样吗?
讨论交流:
我们吸入的是空气——含有氧气、水蒸气和其它杂质气体和尘粒等,而其中__________是人体需要的,呼出的气体中它可能没有或很小。
从生物学中我们已经道人和动物呼出大量的__________,所以我们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它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高。
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是湿润的,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__________。
【提出猜想与假设】:
1、人呼吸需要氧气,则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将__________;
2、人呼出二氧化碳,则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会__________;
3、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可能增加或减少或基本不变。
自主学习:用3分钟阅读课本P14页相关资料:
1.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__________。
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__________,浑浊越多,二氧化碳越______。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
水蒸气在常温下易凝结成_____。
自主学习:
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14--16页内容,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合作探究:
实验方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并完成探究报告。
【实验过程】: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步骤1】:向1瓶空气和1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滴入到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的二氧化碳。
【步骤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现象】:空气中,木条持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中,木条很快熄灭.
【结论】:空气中含氧气量__________,呼出气体中含氧气量__________。
【步骤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
【现象】: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水雾出现。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含水量____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
完成探究报告:
全班交流展示探究报告,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
精讲点拨:
【例题1】市场上销售的碳酸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打
【解析】要检验冒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可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来检验。
【答案】
【例题2】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可以在空气中点燃。
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粉末。
根据上述有关镁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由_______生成________(填物质的颜色、状态),该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镁带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镁带燃烧前是银白色金属,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粉末,所以该过程生成了其他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2)注意:不要将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测、结论等相混淆。
例如,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应直接指明生成物的名称。
本题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才是实验现象。
【答案】(1)银白色金属,白色固体粉末,化学变化(2)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
达标体验:
1.能
使带
火星
的木
条复
燃的是()A.空气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2.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食盐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净水
D.蔗糖水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右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A. a熄灭、b变旺
B. a变旺、b熄灭
C.都变旺
D.都熄灭
5.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
确的是()
A.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水蒸气
6.填表:
课堂小结:
1.通过探究实验可以得出:
(1)呼出的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较少的氧气;(2)空气中有较多的氧气,较少的二氧化碳和水;
2.可以设计实验证明上面的结论。
拓展提升:
1.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我们经常利用显微镜把细胞分解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几个不同部分来认识,这种方法属于 ( )
A、比较
B、归纳
C、理性思维分析
D、实验分析
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科恩(美)、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是()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还可以使燃着的小木条。
4.为证明某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小红同学把杯口向下使杯子浸没在盛水的盆里,她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必做题)
1.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的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展血管、增强记忆的作用。
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对一氧化氮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 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 C易与水反应 D有害无利
(选做题)
2.
请你回答:(1)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__________。
(2)请你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验证方法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分析: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小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篇化学日记:我用实验证明了自己呼出气体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