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战略中的国家政策支持

振兴东北战略中的国家政策支持
振兴东北战略中的国家政策支持

振兴东北战略中的国家政策支持

振兴东北如同当年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那样,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它表明中央区域经济政策的重心开始移向东北。一个经验性的判断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之后,东北将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四增长极”。

一、政策调整的背景因素

新世纪之初提出振兴东北,有缩小东北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距离,实行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因素;有补偿东北对改革开放支付的巨大成本,平衡社会心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有鉴于东北国有经济比重大,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最为彻底,东北的振兴对体制转型是否成功更具象征意义的考虑。正如人们所说,国企改革“全国看东北,东北看辽宁。”但是,这些因素还不足以构成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决定性因素,振兴东北还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背景。

实现翻两番目标的需要。十六大提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每年7.2%的增长速度。7.2%在全球范围称得上绝对高速度。依据对国内经济形势的把握和判断,依托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的支撑,本世纪前十年即2010年前,保持这个速度不难。但在2010年以后即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继续保持这个速度并非易事。必

须寻找和培育新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就是东北。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一五”时期的156个重点项目中58项在东北。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为建设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积聚了全国很大一部分工业资产存量和大中型骨干企业,拥有众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是我国重化工业的重要基地,也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东北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占有较大比重。人口占全国的8.3% 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1.33%。第二,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较为重要。2007年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辽宁第8位,黑龙江第15位,吉林第21位。第三,拥有巨大的存量资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187户占全国的10.2%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13241亿元占全国的14.9%。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原油产量占全国的2/5 木材提供量占全国的1/2 商品粮占全国的1/3。东北地区拥有明显的科教优势和众多的技术人才。普通高校154所占全国11.3% 本科院校78所占全国12.4% 专业技术人才210万人占全国10%。

由此可见,东北是极富后发优势的地区,它的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产业基础、科技教育、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和潜能,很多都为其他地区难以匹敌,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潜力大的特点。即便是现在,辽宁的现代化指数仍紧随京、津、

沪之后,位居全国第四位。辽宁人均矿产资源位居全国第一,铁路、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先全国,有占全国12%的海岸线,密集的港口群及其港口吞吐总量居沿海省份前列。辽宁的人均受教育程度、科教人员占人口比例、城市化水平等多项人文指标也都领先全国。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撑点,东北尤其是辽宁,既有条件也有可能。按照东北三省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站在崭新起点上的东北,将象现在的东部发达地区一样,成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引擎。

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经济总量指标是国家实力的反映,但不是惟一的指标。在很多时候,看一个国家的强大,人们更倚重于这个国家是否有一流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产品和企业。我国成功发射航天载人飞船引起举世关注,说明了这个道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消费品工业完成了从主要依赖进口到进口替代和大量出口的飞跃,但装备制造业发展不快,大量装备依赖进口。这种状况如不改变,经济总量再大,国家实力也难以增强。已被证明的规律是,制造业兴则国力兴,制造业衰则国力衰。从国际经验看,由发展轻工业为主到加快发展装备制造工业,临界点是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我国现在发展装备制造业,实施装备制造的进口替代正逢其时。东北历史上是我国著名的装备制造中心,飞机、舰船、发电设备、重型机械等许多可以体现国家实力,代表国家形象的产业、产品和企业出自东北。当重大装备制造等重工业水平成为国家强盛的一种标

志,东北的振兴自然成为优先选择的目标,这由东北的产业基础所决定。东北拥有一批优势产业和举足轻重的骨干企业。装备制造业,东北三省电站成套设备占全国的1/3;石油化工业,东北三省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2/7 东北三省乙烯产量占全国的1/4;冶金工业,钢产量占全国的1/8;船舶制造业,造船产量占全国的1/3;汽车制造业,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仅以辽宁为例,资料显示,辽宁的造船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内燃机、变压器、工业锅炉均居第三位,组合机床和数控机床分别为国内市场占有率的30%和10%,歼击机、大型鼓风机、变压器及列车轨道梁数控加工线等重大装备则为世界先进水平。按利税总额计算投资效果,在辽宁投资装备制造业,效益为西部地区的2.25倍。

争取在亚洲特别是东北亚的国际地位,确保国际分工优势的需要。东北地区特别是辽东半岛居东北亚中心,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东北重振雄风,对巩固我国在东北亚的国际地位和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最近,韩日两国自由贸易区正酝酿出台,我国政府也做出响应。一个可行方案是,辽东半岛外加胶东半岛与韩日两国先行实施低关税的自由贸易区。我省的大连则建成东北亚的国际航运中心,与此同时纵贯东北东部的铁路线即将上马,形成直达丹东的新的出海大通道。东北地区与韩日两国的历史渊源众所周知,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直接的益处是,促进东北形成新的“资金洼地”,吸引韩日两国的资金和技术,包括承接韩日两国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深层意义在于,通过日益

壮大的东北经济实力,掌握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主动。

二、政策设计的基本原则

振兴东北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依据东北的实际而设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两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资源性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亟待发展。这些问题也可以概括为“四大压力”,即国企压力、就业压力、财政压力、资源和环境压力。两大矛盾、五个问题或是“四大压力”,勾勒出东北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窘境。为此,振兴东北战略的政策设计,必须首先考虑如何融合东北的这些实际,看一看哪些问题是东北最需要解决的,哪些思想是东北应当强调的,哪些支持是东北需要得到的,由此构成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体现为六个坚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调整改造;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这些原则切中要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直以来,舆论对振兴东北倾向于一种看法,振兴东北重在“转型”,振兴东北先“震”东北人。既涉及制度层面,也涉

及观念形态。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趋强化,重复“不找市场找市长”的思维惯势,企盼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既不合时宜也不大可能,现实的出路是坚持不懈地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据测算,东北三省的市场化程度不及海南、河南和湖南,排在全国十三位以后。振兴东北的政策设计,对舆论的反映做出了明确的呼应。东北的振兴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要素整合、技术改造、企业改组,应主要由市场决定和选择。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上,体现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上。

鉴于东北国有经济比重大,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的实际,东北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显得更为迫切,重点和突破口也与市场化先行地区有所区别。首先是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在经济布局上,缩小国有经济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其余都应放开。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包括象钢铁、汽车、石化和重型装备等重点行业,也都需要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实行战略性重组。其次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础上,鼓励国有企业与国际资本组建合资合作企业,对国有小企业则进一步放开搞活。第三,与上述两点相联系,则是进一步降低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门槛,扩大其经营领域,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民营企业也要做大做强,

对其面临的“资金瓶颈”等制约因素,要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予以解决,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方面,民营企业同其他所有制企业机会平等。第四,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坚决实行政企分开,切实改变政府主导结构调整和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过多的状况,减少审批项目,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管理,实现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导。

由于东北的市场化水平低,导致了人们缺乏竞争意识和较少的开拓精神。周总理很早以前就说过“关东地区自古文风不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滋生了固步自封、小富即安的社会心理,延续到计划经济时期,又自然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这种负面的文化传统以及“唯上是从”的行为惰性如不改变,人们就很难对振兴东北投上信任一票。东北的振兴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这不仅是因为国家的财力和掌控的资源有限,更重要的是单纯依赖等靠要,有悖于市场经济的规则。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机制,靠自力更生,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原则基点,也是中央对东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要求与期盼。

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到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各项工作中去。深刻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深刻认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

的关键,也是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牢牢把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全体人民根本利益和各方面具体利益的关系,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形成谋发展的广泛共识,积聚促振兴的强大力量。深刻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深刻把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三、政策扶持的着力点

强调市场机制,强调自力更生,不是说就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扶持。事实上,世界各国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如德国的鲁尔、英国的伯明翰、美国的芝加哥、法国的洛林,这些著名老工业基地的新生,无一不受益于中央政府的扶持政策。同样,国家对东北的振兴也有明确而具体的扶持政策。主要有: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国有企业解决历史遗留的债务包袱、冗员包袱及“企业办社会”的负担;通过财税政策调整,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予以倾斜;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环保等领域的国家专项资金,都将向东北适度倾斜,用以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就辽宁而言,受益于国家的扶持政策,近期可预见的成果是:社会保障体系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可望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供给机制,做到应保尽保,不留死角;国有企业破产兼并力度加大,困扰多年的“厂办大集体”问题得到解决;重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低,不良债务有所化解;一批重大的如铁路、电力、港口、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升;退耕还林还草、污染治理等一批新的生态保护工程加快启动。

与以往的给项目、上新厂、铺摊子的做法不同,同样是物质

支持,但此次政策扶持的着力点却不一样。第一,立足于社会稳定,把社会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心理预期;第二,立足于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把不属于企业的职能还给社会,同时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第三,立足于现有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做强优势产业和企业,追求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第四,重视人居环境和社会事业的建设,强调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着力点包含着中央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振兴东北新思路的集中概括。

政策扶持中的另一鲜明特色,是明确具体又符合东北实际的产业政策导向。今后东北发展的重点是:以石化、煤炭、钢铁为主的能源及重要原材料;以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轨道车辆、发电设备、重型机械为重点的重大装备产品;以飞机、船舶、燃气轮机为主的军民结合产品;以绿色无公害为目标的农产品深加工;以涵盖电子及通讯制造、软件开发、生物技术、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行业和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现代中药、化学原材料、医药中间体、生物制药在内的现代医药工业。力争建成大型煤炭、大型石化、精品钢材、现代装备制造、先进船舶以及优质安全农副产品生产等现代产业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扶持东北发展的产业中,辽宁的位置十分突出,其中精品钢材基地、船舶生产基地,为辽宁独有;大型石化、重大装备产品、军民结合产品、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多数产品,辽宁也为东北的排头兵。

可以肯定地说,振兴东北,辽宁是龙头,是重中之重。对在产业政策框架内的行业和企业,国家将予以扶持。比如,债务的豁免或重组;简化或扩大项目审批权限;重大国产化项目向东北倾斜;适当的税收优惠;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等等。

振兴东北不局限于工业的振兴,不是单纯的就工业抓工业。这一点,在对东北的产业政策中体现的也很鲜明。振兴东北,是工业与农业、服务业,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单项突进。由于历史原因,东北地区的城乡二元结构,三次产业之间比例失调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此,国家对东北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给予相当的重视。除了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以外,同时要利用丰富的粮食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并且鼓励工矿企业参与农业资源开发。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充分肯定了中心城市通过土地置换,实施“推二进三”的做法。这表明沈阳、大连等中心城市,在商贸、金融、信息、旅游等方面的功能将大幅提升,进一步向国际化靠拢。着眼于扩大就业的需求,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将并行不悖地发展,对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的个体私营企业,国家将提供税收、贷款等方面的支持。

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将朝着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迈进。其中几个趋势引人注目:一是以高新技术和

先进适用技术为特征的工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二是高科技行业跨越发展,地位空前提升;三是服务业后来居上,中心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可能超过第二产业的比重;四是现代农业领跑全国;五是惠及百姓的人居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辽宁也将建成重要原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两大基地,同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服务业三个产业,进而实现“一个卸掉,五个形成”:卸掉历史包袱;形成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形成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支柱产业;形成全面开放的格局;形成资源枯竭城市新的接续产业;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中央的号召,人民的愿望,也是历史赋予的责任。振兴老工业基地,需要社会各方通力配合,共同努力,把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使这片“黑土地”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中再现辉煌!

郑州:我按下面的要求,略作增删和调整,有不当之处,你接着改。

这是一片已经发表过的文章,现在想重新发表他,按照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新审视这篇稿子。内容一般不要变化,因为对省情和对中央政策支持的思路没有新的东西。但是思维上、认识上该有些新东西,比如对发展、对兼顾、对人文、对可持续在理解和论述上可以变化。前面的帽子、结尾等也该变化;另外时间的顺序都有改动的必要。

振兴东北战略中的国家政策支持

振兴东北战略中的国家政策支持 振兴东北如同当年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那样,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它表明中央区域经济政策的重心开始移向东北。一个经验性的判断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之后,东北将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四增长极”。 一、政策调整的背景因素 新世纪之初提出振兴东北,有缩小东北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距离,实行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因素;有补偿东北对改革开放支付的巨大成本,平衡社会心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有鉴于东北国有经济比重大,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最为彻底,东北的振兴对体制转型是否成功更具象征意义的考虑。正如人们所说,国企改革“全国看东北,东北看辽宁。”但是,这些因素还不足以构成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决定性因素,振兴东北还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背景。 实现翻两番目标的需要。十六大提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每年7.2%的增长速度。7.2%在全球范围称得上绝对高速度。依据对国内经济形势的把握和判断,依托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的支撑,本世纪前十年即2010年前,保持这个速度不难。但在2010年以后即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继续保持这个速度并非易事。必

须寻找和培育新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就是东北。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一五”时期的156个重点项目中58项在东北。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为建设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积聚了全国很大一部分工业资产存量和大中型骨干企业,拥有众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是我国重化工业的重要基地,也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东北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占有较大比重。人口占全国的8.3% 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1.33%。第二,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较为重要。2007年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辽宁第8位,黑龙江第15位,吉林第21位。第三,拥有巨大的存量资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187户占全国的10.2%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13241亿元占全国的14.9%。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原油产量占全国的2/5 木材提供量占全国的1/2 商品粮占全国的1/3。东北地区拥有明显的科教优势和众多的技术人才。普通高校154所占全国11.3% 本科院校78所占全国12.4% 专业技术人才210万人占全国10%。 由此可见,东北是极富后发优势的地区,它的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产业基础、科技教育、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和潜能,很多都为其他地区难以匹敌,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潜力大的特点。即便是现在,辽宁的现代化指数仍紧随京、津、

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路和建议.

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路和建议 内容提要: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经济形势和国内外环境变化,采取新的思路和措施;要从区域经济繁荣的角度出发,把东北建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要从促进社会发展、增加就业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出发,推动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要加强战略分析和长期规划,重新评估东北地区的发展条件;要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和外部资本在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东北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浮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为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和改革中形成的不断加深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中央和各有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债转股、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行政策性破产和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改革,显著地改善了东北地区的经济运行状况。目前,东北地区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先后完成了主辅分离、下岗分流、资产重组、上市融资、技术改造、分离企业办社会等改革任务,一些资源性城市和地区也初步完成了产业转型和接续产业的发展,整个地区的经济开始 扭转长时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出现了新的增长。 但从总体上看,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煤炭、石油、木材、铁矿等资源日趋枯竭,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新的市场压力在逐步增强;国有企业负债率普遍较高,投资能力严重不足,更新改造资金缺乏保障;重工业为主、传统产业比重大和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等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新增就业机会少,贫困人口数量多,社会保障压力大;许多历 史遗留问题和欠账仍然较多,经济增长的基础还很不牢靠等。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温家宝总理2003年三次到东北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迎来了新的重大的历史机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在总结和吸取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经济形势和 国内外环境变化,采取新的思路和措施。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新思路 第一,要从区域经济繁荣的角度出发,将东北老工业基地建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等经济增长极。在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经济必须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这既要继续依靠原有快速增长地区的支撑,又需要新的地区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自然条件较好,生态容量较大,工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科技实力较强,文化和教育水平较高,发展潜力较大。通过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并

申请鼓励类项目税收优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认定操作规范

申请鼓励类项目税收优惠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认定操作规范 一、项目名称、性质 (一)名称:申请鼓励类项目税收优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认定 (二)性质:公共服务事项 二、设定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14号)第三条“凡对企业主营业务是否属于《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难以界定的,税务机关可以要求企业提供省级(含副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或其授权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 三、实施权限和实施主体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授权设区市发展改革委认定鼓励类产业和审查节能登记表的通知》(桂发改工业〔2015〕900号),主营业务属于《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的企业,从2015年8月14日起,可由项目所在地设区市发展改革委进行鼓励类产业认定。 四、审批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符合《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4年第15号)包括国家现有产业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和西部地区新增鼓励类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 本目录原则上适用于在西部地区生产经营的各类企业。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执行。其中国家现有产业目录包括: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修正)》(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3年第21号); (2)《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令2017年第4号) (3)《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7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令2017年第46号)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 以上目录如修订,按新修订版本执行。 五、实施对象和范围 在河池市范围内注册登记的需要申请鼓励类项目税收 优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认定的企业。 六、申请材料 (一)县(区)发改局或园区经发局(处)出具的初审意见(原件); (二)项目申请报告(原件)。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名称,

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时代背景和总体思路

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时代背景和总体思路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的纲领性文件。要深刻认识新一轮东北振兴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坚定信心,知难而进,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四个着力”的总体思路,全面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努力开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新一轮东北振兴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原材料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2003年,中央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十多年来,在中央支持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2003年至2013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经济年均增速分别为12.5%、13.3%和11.3%,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10.3%的增速。东北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向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社保体系建设、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棚户区改造等有效推进,社会民生明显改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是正确的。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纷繁复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新一轮东北振兴提出新的要求。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求新一轮东北振兴主动适应新 常态的变化趋势。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的市场需求发生深刻变化,东北地区钢铁、煤炭、油气、化工、建材等行业面临较大过剩压力,要求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下决心化解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加大资产 重组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还要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加快新旧动力接续和转换。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但唯有取得突破,新一轮东北振兴才能开创新局面。 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调整要求加快推进新一轮东北振 兴步伐。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加快新一轮东北振兴,有利于拓展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促进东北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要求新一轮东北振兴全力 推进改革攻坚和经济转型。2014年和2015年,东北三省的 经济增速均位于全国后五位,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有外

国家对茶产业政策支持与规划

国家对茶产业政策支持与规划 1、对茶产业政策支持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连续9年聚焦“三农”问题2004年-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9年将“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2009年“一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到茶和茶产业,提出支持优势产区发展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加快实施新一轮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推进茶叶等产品设施化生产,并进一步提出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 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纲要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提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收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安全农业”。 2、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 农业部发布《2009-2015年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该规划在明确国内、国际茶叶市场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同时,对我国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良种茶园比例小、标准化程度和生产率低、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茶叶行业的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即以市场为导向,稳定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名牌,努力加快产业化进程。建立包括西南红茶及特种茶区域在内的四大茶叶重点区域,在区域内加强茶叶生产基地、茶叶产业化示范区、茶叶加工设施改造、茶叶科技支撑体系、茶叶市场体系等建设。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英文版(Plan of Revitalizing Northeast China) 解读规划

By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Office of the Leading Group for Revitalizing Northeast China and Other Old Industrial Bases of the State Council,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eamble To app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pace of revitalizing Northeast China, and promote coordinat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lan of Revitalizing Northeast China is hereby formulated in line with "The Guidelines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o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Northeast China and Other Old Industrial Bases" and " The Outline of the 11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2006-2010)". With emphasis on illustrating national strategies, clarifying government priorities, guiding market behaviors, and identifying general approaches, major objectives and tasks in revitalizing Northeast China, this plan is aimed at coordinating key issue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enhanc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revitalization. Geographically, areas covered in this plan include the following provinces and cities: Liaoning Province, Jilin Province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well as Hulunbeier City, Xinggan League, Tongliao City, Chifeng City and Xilinguole League, with the latter five areas se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hese areas are home to 120 million people and stretch for 1.45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1th Five Year Period (2006-2010) is a major focus in this plan while outlook of key issues may be envisaged as far as the year of 2020. Section I Re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

国家政府对环保行业的支持政策

国家政府对环保行业的支持政策(摘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环境保护部共同发布了《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2010年版)》(以下简称《目录》)。《目录》包括水污染治理设备、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噪声控制设备、环境监测仪器、节能与可再生利用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设备、环保材料与药剂八个领域,共计147项产品。 本次发布的《目录》结合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和环保市场发展的特点,对原《目录》进行了重新调整和编制,将燃煤电站脱硝装备、工业窑炉烟气脱硫装备、电袋复合除尘设备纳入鼓励领域,并增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作为鼓励发展的重点。《目录》同时确定优先鼓励发展污染控制与资源再生利用相结合的装备、废气废物处理与节能相结合的装备、能适应更严格排放标准的环保装备、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装备、城市化进程所急需的重点环保设备和产品。《目录》的颁布实施,对引导和鼓励环保产业发展、提高我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部委明确规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凡使用目录中的国产设备,将享受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企业使用目录中的国产设备实行折旧政策。企业使用目录中的国产设备,经企业提出申请,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实行加速折旧办法。为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方向,相关部门将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中,重点鼓励开发、研制、生产和使用列入目录的设备(产品);对符合条件的国家重点项目,将给予适当补助。 1.改变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通常,得到资金的地方政府没有融资手段,税收缩减,土地收入减少,难以满足中央所期望的放大效应;而有市场融资手段的社会企业,难以获得政策性资金,造成投资拉动的放大倍数小,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拉动的作用。因此,应当将财政资金逐步改直接投资为间接运营补贴,这种方式拉动资金的倍数更大,见效更快,效果更加综合,市场更加公平。 2.建立基于产出的补助机制,具体方式包括:成立省一级运营补助基金、建立化学需氧量去除的补助机制、完善产业贴息贷款机制、税收减免与补贴机制等。可由政府针对实际环境治理的效果,面向专业服务企业和具体项目实施。此机制可以放大10倍以上资金总量,同时有利于提高效率,各种类型企业同等待遇。 3.重视信贷问题,解决环保产业发展的融资难题。例如,国家环境投资拉动的着力点主要在地方政府,但是由于受制于《预算法》,地方政府没有合适的融资工具,不能满足环保产业发展的融资要求。

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若干措施

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若干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11月1日《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国发〔2016〕62号)正式印发。为抓好贯彻落实,加快推动我省经济企稳向好,现提出如下措施: 一、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在活力 1.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动态调整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确定的在天津、上海、福建、广东4个省市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的做法,由省直相关部门分别制定行业准入负面清单。企业投资类项目核准只保留规划选址、用地预审两项前置条件。简化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程序,对建设内容单一、投资规模较小、技术方案简单的项目,只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再审批初步设计。充分运用好已建成的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按照国家规定动态调整审批流

程,实行部门并联审批,做到“一平台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流程导引、一代码贯通、一条龙服务”。继续清理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事项,与国内先进地区对标,把开工前审批事项减少到最低限度,能取消的一律取消,能合并的一律合并审查。(省编办、发改委、住建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工信委、交通运输厅、水利厅、林业厅、公安厅、安全监管局、省政府法制办、农垦总局、森工总局等相关中省直部门,各市〔地〕政府〔行署〕负责) 2.开展投资项目承诺制落地试点,在哈尔滨新区和部分有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及省重点产业园区内试行。投资项目根据产业政策要求,按照信用承诺、先建后审、宽进严管的原则进行建设,充分激发企业投资动力和活力。(省发改委、工信委、住建厅、国土资源厅、商务厅、安全监管局等相关中省直部门,相关市〔地〕政府〔行署〕负责) 3.推动“信用东北”建设,依托省信用信息平台,各中省直单位对失信人在申请政府投资和补贴、参与政府类投资项目建设和项目投资主体招标、获取自然资源、融资贷款等方面推行联合惩戒,营造良好信用环境。(省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 4.按照国务院在东北三省各选择10-20户地方国企开

电子商务国家相关政策

〔2015〕24号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意见”)的重要文件。根据意见中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将会建成一个统一、竞争有序、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市场。此外,在政策方面,该意见提出要全面清理电子商务领域现有前置审批事项,从而降低准入门槛;以及合理降低从事电子商务活动企业的税负。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国办发〔2013〕89号),探索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B2B)进出口和个人从境外企业零售进口(B2C)等模式。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支付、监管、诚信等配套体系建设。 (1)确定电子商务出口经营主体 (2)建立电子商务出口新型海关监管模式并进行专项统计。 (3)建立电子商务出口检验监管模式。 (4)支持电子商务出口企业正常收结汇。 (5)鼓励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支付服务。 (6)实施适应电子商务出口的税收政策。 (7)建立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体系。 【2013】911号文件: (一)引导网络零售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强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体系建设。

(三)支持城市社区电子商务应用体系建设。 (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应用。 (五)加强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应用。 (六)鼓励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七)鼓励特色领域和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电子交易。 (八)加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 (九)扶持电子商务支撑及衍生服务发展。 (十)促进电子商务示范工作深入开展。 《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 《商务部“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商电发〔2011〕375号) 〔2015〕24号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意见”)的重要文件。根据意见中提出的目标,

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

目录 振兴新局面 (1) 开创全面振兴新局面 第一章开创全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1) 第二节指导思想 (4) 第三节振兴目标 (6) 第二章建设富裕美好新农村 (9) 第一节巩固发展现代农业 (9) 第二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2) 第三节推进城乡一体化 (13) 第三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优化提升传统工业 (15) 第二节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7) 第三节发展壮大服务业 (18) 第四节积极发展海洋经济 (21) 第四章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22) 第一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2) 第二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3) 第三节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24) 第五章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25) 第一节强化主体功能区定位 (25) 第二节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27)

第三节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28) 第四节加大对特殊地区的扶持力度 (29) 第六章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30) 第一节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30) 第二节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2) 第三节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34) 第七章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35) 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5) 第二节促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 (40) 第三节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42) 第四节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44) 第八章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45) 第一节加强森林生态区保护和建设 (45) 第二节加强草原保护与沙地治理 (46) 第三节加强黑土区与重要湿地保护 (47) 第四节加强流域治理和水资源保护 (48) 第五节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管理 (48) 第六节强化污染治理与节能减排 (49) 第九章保障和改善民生 (50) 第一节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50) 第二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 (51) 第三节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5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关政策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一、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东北地区企业联合重组涉及“债转股”资产处置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试行新的处置方式,合理处置“债转股”股权。支持中央大型企业集团和地方企业相互联合重组。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老工业基地企业改革重组。优先支持实现兼并重组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推动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经济的融合,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职工在企业改制中持有一定比例股份。完善中小企业创业融资服务,继续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扩展业务。 (三)做优做强支柱产业。提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比例。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重要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大力发展东北地区具有优势的大型铸锻件、核电设备、风电机组、盾构机械、先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大型农业机械、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高档数控机床等市场急需产品及关键配套件。鼓励采购国产设备和推广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进出口银行每年安排一定的信贷额度用于支持东北地区重大技术装备出口,人民银行和外汇局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努力促进东北地区汽车产业调整结构,重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继续调整钢铁工业产品结构,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和对外合作

当前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

当前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一、农业 动植物优良品种改良及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 脱毒种苗 蔬菜、花卉无土栽培 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 先进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 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 中低产田综合治理 宜农荒地、荒山、荒漠、滩涂开发 商品粮、棉、油、糖等农产品基地建设 早作农业、节水农业及生态农业 天然橡胶 草业和草原建设 名特优水产品养殖 奶业 生物农药 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 新型农膜 新型兽用疫苗和兽用化学药品 牛羊胚胎移植 渔船技术改造 饲料添加剂及配套利用 二、林业 林业良种选育与遗传改良 经济林树种、花卉良种繁育及储藏 森林灾害防治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特殊困难立地造林

防护林工程 恢复森林资源工程 荒漠化防治 附带原料林基地的木浆造纸 木材及人工林、小径木材和林区剩余物的深度加工及系列产品竹质工程材料和植物纤维工程材料 林化工产品深加工 树木生理活性物质 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 三、水利 大江、大河、大湖的防洪控制性治理工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 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源工程 干旱地区的人畜饮水和改水工程 蓄滞洪区安全建设 海堤防维护和建设 江河湖库清淤 病险水库和堤防的除险加固 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 水土保持技术及设拖建设 微咸水、劣质水、海水的开发利用及海水淡化 水能资源保护和开发 水利工程中土工合成材料 高效输配水及节水灌溉技术、设备和方法 高效耐磨及低扬程大流量水泵 水情自动测报及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 水利工程勘测设什(CAD)系列软件 水文数据采集仪器及设备

自动气象站系统技术及设备 特种气象观测及分析设备 多普勒雷达技术及设备 五、煤炭 矿井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 大中型、高效露天煤矿 大中型高效选煤厂 瓦斯、煤尘、矿井水、井下火灾的防治 工业型煤 水煤浆 煤炭气化、液化 煤层气勘探及开发利用 低热值燃料及煤矿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管道输煤 六、电力 水力发电 大型煤矿坑口电站 热电联产 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垃圾、生物质能发电及大型风力发电燃气联合循环发电 洁净煤发电 远距离超高压输变电 电网改造和建设 七、核能 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 低温核供热堆、快申子增殖堆、聚变堆 先进的铀矿采冶

国家支持创新创业政策

国家支持创新创业政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了让创客们深入了解当地创业政策,下面跟着X为你分享现行支持创新创业政策汇编。 发文单位:中共北京市委 政策主要内容:提出对于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将通过积分落户办法优先办理引进。此外,在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开展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改革试点,出台外籍人才及团队出入境实施办法。 发文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政策主要内容:支持双创示范基地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在拓宽市场主体发展空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促进创业创新人才流动、加强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等方面加大改革 力度,激发体制活力和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确定了首批共28个双创示范基地,包括北京市海淀区等17个区域示范基地、清华大学等4个高校和

科研院所示范基地、海尔集团公司等7个企业示范基地。分类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并提出了各类型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和建 设重点。 发文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策主要内容:部署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相关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办证多、办事难”问题,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服务,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政策发布日期:20XX年3月16日 发文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策主要内容: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稳增长与促就业良性互动、推动就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优化创业准入环境、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减轻创业税费负担、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挖掘电子商务领域就业创业潜力。努力稳定就业、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健全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财政支持政策

促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财政政策选择 江羽翔 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仅需要改革创新,而且需要财政发挥其基本职能,在筹集发展资金、加强收支管理、争取和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等方面,发挥其应有作用,为建设国家中心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撑。 一、壮大财政收入规模,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筹集所需财政资金 近几年来,我市财政收入虽然快速增长,但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五个国家中心城市相比,财政收入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 2009—2011年武汉与五个国家中心城市财政收入对照表 单位:亿元 收入 年份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 2009 地方财政收入2678.77 3365 1210 1165.7 1107.7 535.54 一般预算收入2026.81 2540.3 821.4 681.8 702.7 316.07 2010 地方财政收入3810.9 5129.2 1977.6 1990.6 1399.1 814.04 一般预算收入2353.9 2873.6 1068.8 1018.3 872.6 390.19 2011 地方财政收入4359.1 5238 2384 2908.8 1535.7 1194.3 一般预算收入3006.3 3429.8 1454.9 1488.2 960 673.26 从近三年地方财政收入看,2009年,武汉市地方财政收 入仅为上海的1/6、北京的1/5,不到天津、重庆、广州的

1/2,2010年,与差距较小的广州市相比,相差585亿元; 2011年,仍较广州少341亿元。 从近三年各城市的一般预算收入看,2009—2010年,武汉仅为上海的1/8、北京的1/6、不到天津、重庆、广州的1/2;按省财政体制调整后的新口径计算,2011年,武汉市一般预算收入为上海的1/5、北京的1/4、天津和重庆的1/2,较广州较少287亿元①。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将武汉建设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家创新中心,改善城市发展软硬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因此,要想方设法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壮大财政收入规模,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财力保障。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抓住当前国内外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契机,打破常规,改善环境,完善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引进具有发展前景、财税贡献率大的项目,培养壮大新兴财源。二是要进一步提速工业倍增计划。要扩大工业有效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抓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承载工业大发展的战略平台;着力推进汽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钢铁、家电、食品等9大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发展,加强配套能力建设,完善产业链。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财政担保、贴息和奖励,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和设计咨询等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商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创业和引进具有竞争的电子商务企业;要 ①以上数据来自2009—2011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六城市预算报告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研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研究 ------------------黄迎兰2003年9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政策措施。但是这个众人皆知的口号提出七年以来,成效却并不大,东北三省工业依旧没能迅速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假期里,查阅了一些资料,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首先,我们都知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重要的意义,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存量巨大,战略地位突出,但其调整改造的过程具有特殊性和艰巨性,因此需要国家从全局战略上进行整体规划。1、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势,可以为全国推进新型工业化探索方向。2、从发展态势看,东北可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的翻两番做出重要贡献。3、适应WTO需要,东北地区将为提高我国市场竞争力做出突出贡献。4、解决东北国有企业和资源型城市的问题,可以为国家长治久安做出重大贡献。 东北地区工业目前的现状是,自从中央启动振兴东北战略,祖国东北角,异常振奋。东北憧憬,可以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之后的中国内地经济“第四增长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但是,目前的东北老工业,重工业是主体,10大行业合计占东北工业的7成以上,而且,国有经济仍然是东北工业的主体,大中型企业在东北工业中占支配地位。 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有:1、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相对缓慢2、债务包袱比较沉重。3、近4成的企业生产能力闲置问题比较突出4、效益较好的企业比重不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东北新工业之路步履艰辛。东北落后的最根本原因其实是体制上的落后,是市场经济观念、形态、体制在东北的发育不良、甚至不发育,是国企集群的巨大历史包袱和民营经济的盘子太小。东北能否振兴,取决于能否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培育发展民营经济的市场生态和体制环境来。仅靠政策扶持,或者单靠资金扶持,难以让东北老工业实现复兴。目前国家采取的扶持政策有:债转股、清理三角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 由于东北受前苏联经济模式影响较大,计划经济色彩较重,虽然改革已20多年,但政府、企业和个人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整个社会有浓重的官本位意识和以上思想。加上那些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创造的巨大阻力,改革寸步难行。 然而,改革依然有着独特的有利形势,例如,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都为改革带来了新机遇,科技革命也带来了迎头赶上的好机遇。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调整、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要解决国企问题,同时发现非国有经济,发展过由于非国有相互融合的混合经济。其次,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有必要的投入,但主要用于转换机型,改善环境,而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要靠市场。再次,既要重视发展装备工业,也要通过市场选择发展其他优势产业。同是发挥老工业地区的现实和潜在优势,引入外不可移动要素,促进区域经济上新台阶,抓住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加快调整、改造和振兴进程。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条曲折向前的道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三年多来,国家现有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已经基本到位,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积极可喜的成绩,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东北三省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与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经济总量仍呈下降趋势、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深化国企改革战略重组困难重重、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面临考验、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缺少政策保障、就业民生和社会保障压力大、诸多风险依然存在等,尤其是东北三省

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的支持

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的支持 2010年国家出台的政策是,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可享受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1. 政府在大学生创业贷款方面的政策: (1)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要为自主创业的各大高校毕业生提供 小额贷款。在贷款过程中,简化程序,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贷款额度在5万元左右。(2)贷款期限最长为两年,到期后确定需要延长贷款期限的,可以申请延期一次。(3)贷款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确定,担保最高限额为担保基金的5倍,担保期限与贷款期限相同。具体办理方法: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需到创业实体所在地的当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本)在50 万元以下的,可以允许分期到位,首期到位的资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10%(出资额不得低于3万元),1年内实际缴纳注册资本如追加至50%以上,余款可以在3年内分期到位。如有创业大学生家庭成员的稳定收入或有效资产提供相应 的联合担保,信誉良好、还款有保障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大发放信用贷款,并可以享受优惠的低利率。

[4] 这样的政策不仅解决了大学生创业初期没有足够资金作为保证的难题,而且为大学生创业后欠款的还款期限加以规定,一方面减小了大学生创业后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还可以不断激励大学生不断追逐创业目的,即盈利。但是政策中也有不足之处:政策中规定如果创业大学生家庭成员的稳定收入或有效资产提供相应的联合担保,信誉良好,还款有保障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大发放信用贷款,还能享受优惠的低利率。那么如果家庭中有工作的人数不足一人,那么这样的大学生创业本身就有很严重的困难,那么还不能享受政府的更低优惠是不是不够人性化?因此,政府应在该方面给与一个人性化的可行方案,由此看来,政府的创业贷款政策还需要不断被完善。 2. 政府在税收优惠方面的政策: 大学生自主创业第二个受到关注的地方在于税务方面的问题。我国的赋税属于比较高的国家,而且税收项目比较多,除了企业必须要缴纳的国税、地税和所得税以外,根据企业所从事的不同行业还会有一些其他的税需要缴纳。国家在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中对于税收方面作出了以下规定:

东北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

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东北振兴战略失败”言论表示——东北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 东北地区拥有大连造船、沈阳机床、中国一重等一批“国宝级”企业,这些企业是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支撑。图为沈阳机床生产的柔性自动加工单元设备。寒歌摄自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企业生产面貌大为改观,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棚户区改造等取得重要进展。预计东北三省下半年经济运行将缓中趋稳,并有可能实现企稳向好—— 去年以来,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增速回落,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今年上半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增速为2.6%、6.1%和5.1%,均低于全国水平。 “东北地区现在碰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在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31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司司长周建平回应了关于“东北振兴战略失败”的言论。 他表示,自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以来,东北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企业生产面貌大为改观,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棚户区改造等取得重要进展。 “虽然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也要看到,一些积极因素和发展动力正在积聚。”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与一季度相比,上半年辽吉黑三省经济增速分别出现了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速等指标开始回升或降幅收窄,总体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 “特别是东北地区农业、服务业、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总体平稳,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和工作干劲明显提升。综合判断,预计东北三省下半年经济运行将缓中趋稳,并有可能实现企稳向好。”李朴民说。 东北是“回旋余地”之一 周建平说,应从历史、现实和发展这三个维度来综合考量东北振兴的必要性。 从历史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共和国“长子”,对我国工业体系和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贡献。从现实看,目前东北仍然有一批诸如大连造船、沈阳机床、中国一重等一批“国宝级”企业,它们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支撑。从发展看,东北的能源资源、环境承载、产业基础、科教人才等支撑能力较强,特别是东北的工业基础较好,有一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 “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比较大,东北至少是其中之一。”周建平表示,下一步将从加强现有政策落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国家政策鼓励行业名录

国家政策鼓励行业名录 一、农林业 1.粮食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与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 2.国家级农产品基地建设 3.蔬菜、花卉无土栽培 4.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和养殖技术开发及应用 5.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疾病防治 6.农作物、家畜、家禽及水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遗传工程及基因库建设 7.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 8.种(苗)脱毒技术开发及应用 9.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以及新开耕 地快速培肥技术开发 10.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 11.农用薄膜无污染降解技术及农田土壤重金属降解技术开发及应用 12.绿色无公害饲料及添加剂研究开发 13.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 14.远洋渔业 15.奶牛养殖 16.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 17.农业克隆技术研发 18.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 19.农、林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以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 定、开发和应用 20.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包括青贮饲料、秸秆氨化养牛、还田、气 化、培育食用菌等) 21.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生态家园等) 22.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工程 23.食(药)用菌菌种培育 24.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25.利用非耕地的退耕(牧)还林(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26.动物疫病的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新药开发 27.高产牧草人工种植 28.天然橡胶种植生产 29.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及应用 30.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 31.农牧渔产品的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 32.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 33.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工程 34.植树种草工程及林木种苗工程 35.水土保持综合技术开发及应用 36.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