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三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七单元第15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岳麓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5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
外交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右图是新中国的一幅宣传画,它体现了新中国一项重要的外
交政策,这一外交政策所起的作用是( )
A.打破了帝国主义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
B.为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作出了贡献
C.为中美关系的缓和创造了条件
D.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创造了条件
2.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将中国外交方针概括为: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这表明我国的外交方针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诸多的外交政
策与方针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 )
A.采取“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交
B.新中国的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3.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
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
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确切地说,建国后下列哪一举措反
映了这一外交理念( )
毛泽东(左)在西柏坡住地与米高扬合影
A.废除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
C.没收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医院、教堂、企业等
D.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
4.周恩来总理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曾说,中国与非洲有着共同的灾难。
这里“共同的灾难”
是指( )
A.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 B.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C.超级大国的政治控制 D.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5.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就美国方面来讲,其主要原因是( ) A.要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要改善中美关系
C.霸权地位日益衰落
D.尼克松调整了美国的全球战略
6.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期间说,“田中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当时推动这一“桥梁”建立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7.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取得外交胜利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8.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
同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图一)。
1975年12月,毛泽东会见了福特总统及其夫人和女儿(图二)。
从图一到图二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有( )
图一图二
①中国释放出与美国和解的信息②中日邦交正常化③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并且与美国正式建交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
9.2009年4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与奥巴马总统在伦敦会晤。
奥巴马应邀下半年访华,并坚信中美关系将更加强劲。
其实,中美建交的过程也是双方关系逐步积累的过程,以下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官方接触②民间交往③事实建交④正式建交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10.下面是几个国际性组织的图标,其中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的是( )
A B
C D
11.1950年,中苏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12.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在讲话中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同年7月,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和谐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和谐世界”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标志着这一全新理念逐渐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
这一外交理念( )
①继承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②结合国际形势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变化,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③更加完善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拉近了世界与中国的距离,推进了和平与繁荣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观察下列三幅历史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图一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左)访问苏联,图为毛泽东在斯大林(右)70岁寿辰宴会上。
图二1972年2月,毛泽东(左)在寓所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右),后来中美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
图三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左)在寓所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右),两天后双方宣布建交。
请回答:
(1)结合图一的背景,分析这次会见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
(2)图二的会见对图三的会见有影响吗?理由是什么?(4分)
(3)图二和图三的两次会见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大影响?(6分)
(4)从上述历史事件,能看出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哪些基本特点?(4分)
14.有“世界历史之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材料一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图一),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材料二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
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图二)。
图一图二
材料三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
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
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材料四2005年6月,《时代》周刊以“中国的新革命”为题,用20多个版面做了一组有关中国崛起的特别报道,导语则为“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谅解才是出路。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怎样理解图中的“民主统一”?其实现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材料二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6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
(4)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中“导语”的认识。
(4分)
答案
1.B 2.C 3.C 4.A 5.C 6.C 7.D 8.D 9.D 10.B 11.B 12.D 13.(1)毛泽东与斯大林会见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有影响。
图二的会见与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3)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4)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14.(1)理解:建立统一的民主联合政府。
影响:美国对华奉行全面遏制政策,中美全面对抗。
(2)原因: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
(3)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4)认识:中美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