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光华学校2018年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光华学校2018年高一化学期末
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

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 12min时,a=33.3
B. 反应到6min时,c(H2O2)=0.30mol/L
C. 反应到6min时,H2O2分解了60%
D. 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参考答案:
D
A.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则无法计算12min时生成的氧气体积,A错误;B.反应至6min时生成氧气是0.001mol,消耗双氧水是
0.002mol,剩余H2O2为0.01L×0.4mol/L-0.002mol=0.002mol,则c(H2O2)
=0.002mol÷0.01L=0.2mol/L,B错误;C.反应至6min时,分解的过氧化氢为0.002mol,开始的H2O2为0.01L×0.4mol/L=0.004mol,H2O2分解了0.002mol/0.004mol×100%=50%,C 错误;D.0~6min,生成O2为0.0224L÷22.4L/mol=0.001mol,由2H2O2=2H2O+O2↑可知,分解的过氧化氢为0.002mol,浓度是0.2mol/L,因此v(H2O2)
=0.2mol/L÷6min=0.033mol/(L?min),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把握表格中数据的应用、速率及转化率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利用氧气的变化量计算过氧化氢的量。

2. 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C
3.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
B.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
C.天然蛋白质仅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D.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参考答案:
C
解析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万到几千万,故A项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B项正确;蛋白质中除含有C、H、N、O四种元素外,还可能含有S、P等元素,故C项错误;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之一,D 项正确。

4. 下图所示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教材知识设计的能说明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甲为Na2CO3,乙为NaHCO3
B. 要证明NaHCO3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放置沾有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C. 加热不久就能看到B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整个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参考答案:
A
【分析】
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CO2,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

在套管实验中,内管应该放NaHCO3,外管放Na2CO3,Na2CO3直接受热,NaHCO3间接受热。

B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NaHCO3能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分解。

A中的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证明碳酸钠很稳定,即使直接受热也没有分解,从而证明了NaHCO3不稳定而Na2CO3稳定。

【详解】A.甲为NaHCO3,乙为Na2CO3,故A选;
B.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的CuSO4·5H2O,故B不选;
C.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的CO2进入B中,使石灰水变浑浊,故C不选;
D.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所以A中的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故D不选。

故选A。

5. 下列各微粒中, 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A.Na和Na+ B.N2和 CO2 C.NH4+和 H3O+ D.H2S 和 H2O 参考答案:
C
6. 在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滴入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K+、Cl-、HCO3﹣
B. 加入金属Mg有H2产生的溶液中:Fe2+、Mg2+、NO3﹣、Cl-
C. 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SCN-、I-、K+、Br-
D. 澄清透明溶液:Cu2+Na+NH4+、NO3﹣
参考答案:
D
【详解】A. 滴入酚酞变红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大量存在OH-,则HCO3-因与O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 加入金属Mg有H2产生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大量存在H+,则NO3-在H+作用下能将Fe2+
氧化为Fe3+,该组离子不能共存,B项错误;
C.Fe3+能够氧化I-,也能与SCN-反应生成络合物Fe(SCN)3,故离子不共存,C项错误;
D. 澄清透明溶液中Cu2+Na+NH4+、NO3﹣这四种离子间不发生反应,满足限定条件,所以可以大量共存,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离子共存问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实质的理解能力,题型不难,需要注意的是,溶液题设中的限定条件。

如无色透明,则常见的有颜色的离子如Cu2+、Fe3+、Fe2+、MnO4-、Cr2O72-、CrO42-等不符合题意;值得注意的是本题D项限定条件为澄清透明,而不是无色透明,要理解题意,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7. 下列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B
【名师点晴】明确得失电子及数目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把握双线桥法标电子转移方法、数目的方法。

即①线桥的箭尾必须指在反应物中发生变化的原子上,箭头指向生成物中的该原子上,即起点和终点均是同一种元素。

②在线上标出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数目后面写上电子的标识e-。

8. 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D”运载火箭.该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和四氧化二氮,在火箭发射时,两者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3N2+4H2O+2C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火箭飞行
C.在此反应中N2O4作还原剂
D.R的分子式为C2H8N2
参考答案:
C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A、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变化,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为还原剂,据此判断;
B、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
C、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为还原剂,结合化合价升降相等判断;
D、根据原子守恒判断偏二甲肼分子式.
【解答】解:A、N元素在反应物中以化合态存在,反应生成氮气,N元素化合价变化,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N2O4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N2O4是氧化剂,故A正确;
B、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火箭飞行,故B正确;
C、N2O4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N2O4是氧化剂,偏二甲肼中所含元素化合价一定有升高,故偏二甲肼作还原剂,故C错误;
D、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偏二甲肼的分子式为C2H8N2,故D正确;
故选C.
9.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大气中SO2、NO2随雨水降下可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值小于5.6
B. 冬天烧煤时可在煤中加入生石灰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C. 开发清洁能源汽车能减少和控制汽车尾气污染
D. 空气质量报告的指标中,有可吸入颗粒物、SO2、NO2、CO2等物质的指数
参考答案:
D
SO2可形成硫酸型酸雨,NO x可形成硝酸型酸雨,酸雨的pH值小于5.6,A正确;CaO可以和煤生成的SO2反应生成CaSO3,CaSO3被氧化成CaSO4,“钙基固硫”,B正确;开发清洁能源汽车(如太阳能汽车等)从源头上减少或控制汽车尾气污染, C正确;二氧化碳无毒,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需检测;而可吸入颗粒物、SO2、NO2、均为污染物,需要检测,D
错误;正确选项D。

10. 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则A与B可形成的化合物类型为
A. AB
B. BA2
C. AB4
D. B3A2
参考答案:
D
11. m g的铜投入100ml 某浓度HNO3中,铜完全溶解,共收集到672ml NO、NO2混合气体(标准状况)。

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O2 448ml,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100 ml 8 mol/L NaOH溶液时沉淀达到最大。

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值为2.56
B.反应之前硝酸溶液的浓度为8 mol/L
C.NO与NO2混合气中NO与NO2的体积之比为1 : 5
D.沉淀的最大质量为(m+0.8×17)g
参考答案:
A
12. 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

分解方程式为2A→3B
+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
A.5d B.6d C.7d
D.8d
参考答案:
C

13.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澄清、透明
B.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C.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D.外观澄清、不透明
参考答案:
B
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分析: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分散质直径的大小不同.
解答:解: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判断,注意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题目难度不大.
14. 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①硫酸②氯水③硝酸锌④氯化铜
A.② B.③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15. 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有机产物:⑴CH3Cl,
⑵CH2Cl2,⑶CHCl3,⑷CCl4,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⑴ B.只有⑶ C.只有⑴⑵⑶ D.⑴⑵⑶⑷都有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同学欲配制100mL 0.10molL﹣1的CuSO4溶液.以下操作1~5是其配制的过程及示意图:
操作1: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胆矾晶体并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操作2:将所得溶液转移到仪器X中,用蒸馏水冲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也转移到X中.
操作3:继续向X中加蒸馏水至液面离X的刻度线l~2cm处.
操作4、操作5:见图
(1)仪器X的名称是;
(2)操作1中,应称取胆矾晶体的质量为;
(3)若其余操作步骤均正确,根据操作4所配的溶液浓度(选填“偏大”、“偏
小”、“不影响”或“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100容量瓶;
(2)2.5 g;
(3)偏小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分析】(1)依据仪器的形状说出其名称;
(2)依据n=CV、m=n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注意1mol胆矾含有1mol硫酸铜;
(3)操作4中仰视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大,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
【解答】解:(1)依据图中仪器形状可知X为1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100容量瓶;(2)配制100mL 0.10molL﹣1的CuSO4溶液,需要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
0.1L×0.10mol/L=0.01mol,需要五水硫酸铜的质量m=0.01mol×250g/mol=2.5g,
故答案为:2.5 g;
(3)操作4中仰视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大,依据C=可知,溶液浓度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甲、乙、丙三种物质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甲物质为氧化物:
(1)若甲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既能溶于硫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写出下列转化的方程式:
乙丙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乙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混合溶液呈红色,则甲物质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甲乙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I3+ + 3NH3 ? H2O = AI(OH)3↓ + 3NH4+ 2AI(OH)3 ==AI2O3 + 3H2O
(2) Fe2O3 Fe2O3+6H+ ==2Fe3+ + 3H2O
18.
(5分)研究表明,在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2 mol H2(g) 和1 mol O2(g) 完全化合生成2 mol H2O(g) 所放出的热量;①与在相同条件下2 mol H2O(g) 完全分解为2 mol H2(g) 和1 mol O2(g) 所吸收的热量在数值上相等;②是相同条件下1 mol H2(g) 和0.5 mol O2(g) 完全化合生成1 mol H2O(g)所放出热量的2倍;③比在相同条件下2 mol H2(g) 和1 mol O2(g) 完全化合生成2 mol H2O(l) 所放出的热量少。

由此,你可得出哪些结论?
参考答案:
①一个化学反应其正、逆反应的能量变化,在数值上相等,吸收与放出相反;
②一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量与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有关(成正比例)
③一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量与其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固、液、气)有关。

19. 用多种方法鉴别下列两组白色粉末物质(注:①能够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②鉴别方法可以不用填满,若序号不够也可以自己再添)。

(1)Na2CO3和SiO2



(2)CaCO3和Na2SiO4



参考答案:
(1)①焰色反应法:焰色反应为黄色的是Na2CO3,余者为SiO2。

②酸液产气法:分别取少许待测粉末,滴加稀盐酸,能够产生气体的是
Na2CO3;不反应的是SiO2。

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 NaCl+H2O+CO2↑
(2)①焰色反应法:焰色反应为砖红色的CaCO3和,黄色的为Na2SiO4。

②酸液产气法:分别取少许待测粉末,滴加稀盐酸,能够产生气体的是CaCO3,剩余的为Na2SiO3。

CaCO3+2HCl=CaCl2+H2O+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