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3:第17课 解放战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鉴于内战准备尚未完成和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采取“____________”的策略。

(2)目的:为争取________,________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

(3)成果: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会谈纪要,即《________》。

①内容:协定规定________,坚决避免________,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②不足:对人民军队和________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6年初,在________召开。

(2)结果: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1.内战的爆发:________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战略防御:1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__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战略反攻
(1)保障:土地改革
①依据:1947年制定颁布的《______________》。

②内容:没收________,废除________制度,实行________,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开始标志:________年6月,刘伯承、______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________。

(3)结果: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4.战略决战(三大战役)(________年秋~1949年1月)
(1)主要战役
①辽沈战役:首先攻占________,围困长春,攻下________,东北全境解放。

②淮海战役:以________为中心展开,先后在________地区、________歼灭黄百韬兵团和黄
维兵团。

③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同________解放军一起发动,________年1月,________和平解放。

(2)结果: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5.战略胜利
(1)北平和谈
①背景: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________”声明。

②中共的目的: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③结果:双方达成《______________》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________,统治中国22年的________覆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最后胜利: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____________取得了基本胜利。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________的历史从此结束,________、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世界意义:改变了世界______,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______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意义:是________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_______的胜利。

重难点探究
一、重庆谈判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方法点拨:重庆谈判的原因要结合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国共双方的政治目标分析。

意义要结合《双十协定》的内容剖析。

精讲阐释
(1)蒋介石提出谈判的主要原因是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国内外舆论。

其真实意图是:一方面,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可宣传共产党无和平诚意,把内战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另一方面,如毛泽东去了,就可利用机会准备内战,并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实现他的“军令统一”和“政令统一”的目的。

(2)中国共产党赴重庆谈判的原因是响应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从捍卫人民的利益出发,尽一切可能制止内战,努力寻求和平、民主、团结的道路。

另一方面,如果和谈不成,也要
以真和谈来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向全国人民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以利于团结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争取那些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的中间力量。

(3)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意义在于:第一,它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因为人民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坚决反对内战的呼声,推动了重庆谈判,迫使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建国方针,签署了《双十协定》。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得到广大人民、国内外舆论特别是中间舆论的支持和同情。

第三,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要再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特别提示:重庆谈判说明了中共顺应民意,极力争取和平民主,双方谈判实际上是民主与专制、和平与战争的较量。

应用示例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解析:抗战胜利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条道路:一是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光明的道路;一是蒋介石继续坚持独裁内战,黑暗的道路。

毛泽东去重庆参加谈判,代表了中国“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的心声,即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答案:A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主要是什么?
方法点拨:意义要从对中国历史进程、对世界的影响、精神财富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经验是从成功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精讲阐释
(1)意义: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②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对国际格局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久远的影响。

③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在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2)基本经验: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这是党的一条基本经验。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④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

特别提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并不意味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

实际上建国初期通过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和追歼国民党残余势力才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应用示例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②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④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③
解析:从正面理解“中国人站起来”的含义:推翻压迫,当家做主,故选C。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尚有残余;1954年才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②④错误。

答案:C
【巩固演练】
1.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科学家竺可桢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3.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

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③是中国人民第
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道出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其中“闷雷”指的是()
A.国民经济破败凋残 B.内战阴影挥之不去
C.美苏冷战和平脆弱 D.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5.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
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
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要走断头路,跟住蒋独夫。

要走光明路,跟住毛泽东。

”“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

”以上传单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中共军队经过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
B.国民党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中共转入反攻,消灭国民党指日可待
D.跟着蒋介石没有出路,只有武装起义,活捉蒋介石才是一条光明的道路
7.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

”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8.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9.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文中的“先生”是()
A.孙中山 B.斯大林 C.毛泽东 D.周恩来
【发散思维】
1.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

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

”毛泽东却说:“民意。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还是“民意”?
2.在中国近代后期的历史上,国共两党两度携手并肩,又两度分道扬镳,这种复杂的关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后期的政治格局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乃至当代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你如何看待这种关系?为什么?以史实说明。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一、1.(1)假和平、真内战(2)和平1945(3)双十协定
和平建国内战解放区政权
2.(1)重庆
二、1.1946中原2.山东
3.(1)中国土地法大纲地主土地封建剥削耕者有其田
(2)1947邓小平大别山
4.1948(1)锦州沈阳徐州碾庄宿县华北1949北平
5(1)求和国内和平协定(2)南京国民政府
三、1.新民主主义革命
2.(1)分裂独立(2)政治格局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巩固演练:
1.D 2.B 3.B 4.B 5.D 6.C 7.D 8.A 9.C
发散思维:
1.蒋介石失败是“民意”。

“民意”的含义就是历史必然性,主要是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反帝反封建的必然要求,蒋介石的失败是由于它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失去了民心。

蒋介石说:“天意。

”这是在夸大偶然性,看不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2.(1)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由当时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共两党始终存在着共同的敌人。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敌人是列强和北洋军阀,而日本侵略者则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的共同敌人。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演奏了一部由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构成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交响曲,国共两党在辉煌的战绩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次国共合作谱写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历史新篇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国共两党的威望空前提高,双方的力量空前壮大。

(2)由于国共两党存在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当阶级矛盾超过民族矛盾时,国民党为了阶级私利、忘恩负义,对昔日的同盟进行了残酷的阶级斗争。

这种贪小失大的做法导致了两党合作的破裂,国民党两度自食其果,既给共产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国共两党第一次分裂后,双方进行了十年的对峙,频繁的内战使国共两党受到严重的创伤,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大片国土惨遭日本侵略军铁蹄的
践踏。

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后,双方的内战使千百万生灵涂炭,国民党败退台湾,偏安一隅。

共产党则在极度贫困的大陆上艰难地求发展,以完成民族振兴的大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