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原料药及制剂检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篮法
桨法
小杯法-缩小版桨法
溶出度应用的指导原则
1. 重点用于难溶性的药品品种一般指在水中微溶或不溶的;
2. 用于因制剂处方与上产工艺造成临床疗效不稳定的品种以及 治疗量与中毒量相接近的口服固体制剂(包括易溶性药品), 对后一种情况应控制两点溶出量(第一点不应溶出过多);
3. 检测方法的选择:转篮法,以100 r/min为主,桨法,以50 转/分钟为主。溶出量一般为 45 分钟达 70 %,第三法用于 规格小的品种; 4. 溶出介质应以水、0.1 mol/L盐酸、缓冲液(pH值3~8为主); 若介质中加适量有机溶剂如异丙醇、乙醇等或加分散助溶剂 如十二烷基硫酸钠(0.5%以下),应有文献数据,并尽量选用 低浓度,必要时应与生物利用度比对。
色谱条件 考察色谱法 的有效性
(三)确定杂质检查及其限量的基本原则
•
1. 针对性
如果研究的药物属新药,应按照新药报批的要求逐 项进行研究并将试验结果整理成报批资料。 对一般杂质的检查 ,针对剂型及生产工艺,应尽可能考察 有关项目。
对特殊杂质或有关物质的研究 ,也应针对工艺及贮藏过程 确定待检查杂质的数量及其限度。
(七)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
装量在100 ml以上的供静脉滴注用注射液,在澄 明度检查符合规定后,再检查不溶性微粒方法与 限度规定均按《中国药典》附录。
(八)异常毒性检查
有的注射液必要时要检查异常毒性,过敏试验、降压 物质、热原,细菌内毒素等项:方法均按《中国药典 》附录,但热原剂量(即家兔体重每1 kg注射多少)要经 实验探索,或参考国外药典及有关文献。
作为缓释、控释口服固体制剂,释放度是必订的主要 项目
(五)有关物质
制剂加工工艺 原料药 稳定 有关物质增加 制剂质量标准√
稳定性试验
原料与制剂都比较稳定 原料药项下√制剂质量标准 ×
原料药 不稳定
制剂加工工艺 无增加有关物质
经放置,如同原 料一样会有变化
制剂质量标准√
(六)pH值
pH值是注射剂必须控制的项目。有的品种对不同 pH值影响较大的,其范围应从严控制。
对毒性较大的杂质如砷、氰化物等亦应严格控制。
2.合理性
在新药质量标准的研究阶段,检查的项目应尽可能全 面考察,但在制订该药质量标准时应合理确定其检查 的项目。
安全有效
应根据新药报批的要求,根据生产工艺水平、参考有 关文献及各国药典,综合考虑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标 准。
二、制剂检查
各种制剂的检查项目,除应符合相应的制剂通则中的 共性规定外,还应根据其特性、工艺及稳定性考察, 制订其他项目。
溶出度测定程序
选择转速、介质、取 样时间、取样点等
如是胶囊剂,空心胶囊的影响也应考察。
(三)崩解时限
崩解系指固体制剂在检查时限内全部崩解溶散或 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 应通过筛网。 应用范围:用于易溶性药物的压制片、薄膜衣片、 胶囊或滴丸剂及肠溶衣制剂的品种。
(四)释放度
释放度系指口服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或肠溶制 剂在规定溶液中释放的速度和程度。 释放度检查所用介质,原则与溶出度相同,但控缓释 制剂至少应测定三个时间点的释放量。
第四节 原料药及制剂检查
第一节 质量标准
第二节 原料药理化性质
第三节 鉴别
一、原料药检查
《中国药典》(2005年版)凡例中规定:“项下包括安全性、 有效性、均一性和纯度要求四个方面”。 药品的安全性:热原检查、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 试验、升压或降压物质检查等内容。
药品的有效性:是以动物试验为基础,最终以临床疗效来 评价的。
(九)微生物限度检查
在研究新药时对口服固体制剂均应作此项检查, 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标题
非水溶性供试品
膜剂供试品
肠溶及结肠溶 制剂供试品
气雾剂、喷雾 剂供试品
贴膏剂供试品
具抑菌活性的 供试品
(十)有机溶剂残留量检查
制剂工艺用了有毒的有机溶剂,应检查有机溶剂 残留量:方法研究同原料药项下。对于一类、二 类供静脉注射的新药, “ 处方 ” 中如加有抗氧剂、 络合剂、防腐剂等均应作定量测定。
药品的均一性:主要指制剂含量的均匀性,溶出度或释放 度的均一性,装量差异及生物利用度的均一性。 药品的纯度:主要是指对各类杂质的检查及主药的含量测 定。
(一)杂质检查的内容
1.一般杂质的检查
一般杂质的检查是指对氯化物、硫酸盐、铁 盐、砷盐、铵盐、重金属、酸碱度、溶液颜色、 澄清度、水分、干燥失重、炽灼残渣、易碳化物、 有机溶剂残留物等项目的检查。
3. 用于急救、毒剧药品或安全范围小的品种; 4. 主要适用于口服固体制剂的品种。
(二)溶出度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 定溶液、时间等条件下溶出的程度,以相当于标 示量的百分率表示。 它是评价药品制剂质量的一个内在指标,是一种 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通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 外试验法。
2.特殊杂质的检查 相对于一般杂质而言,特殊杂质是指在某药 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有可能引入的仅属某药特 有的一些杂质,其中有些杂质的化学结构明确并 有其标准品或对照品。
需要进行特殊杂质检查的例子还有: 螺内酯中要求检查巯基化合物,方法为碘量法;
糊精中要求检查还原糖,方法为重量法;
醋酸曲安奈德中要求检查硒,方法为氧瓶燃烧-UV 法。
(一)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片剂、膜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 剂等制剂中的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中国药典》对含量均匀度应用的指导原则是: 1. 主要适用于规格含量小于10 mg(含10 mg)的品种 2. 用于单个制剂(片,个或支)主药含量少,辅料较
多,目标难混匀(主药含量在5%以下)的品种;
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多酚中正己烷、 氯仿、乙酸乙酯和丙酮四种有机溶剂残留量
有关物质属于特殊杂质 类。通常是在某药的生 产和贮存过程中,有可 能引入的特殊杂质。而 这些特殊杂质的化学结 构往往与主药相似,但 不甚明确或虽结构明确, 但难以获得标准品。
(二)杂质检查方法的基本要求
对杂质检查的基本要求是:要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 专属性、灵敏性、试验条件的最佳化。 对于色谱法,还要研究其分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