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物质主义现状及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物质主义现状及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探究
许燕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267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测量大学生物质主义现状,并且
探讨大学生物质主义与其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在物质主义总分及"
以获取财物为中心"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以财物定义成功"、"通过财物占有追求幸福"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负相关(p
〈0.05);"以获取财物为中心"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
〈0.05)。
"以财物定义成功"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生活满意度。
【期刊名称】《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9)010
【总页数】4页(P62-64,90)
【关键词】大学生;物质主义;生活满意度;回归分析
【作者】许燕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教育系,山东德州253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中国人的物质欲望和消费需求也不断提高,对财富的追求和占有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目标之一,西方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逐渐渗透到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中。
Richins&Dawson认为物质主义是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个人价值观[1]。
对物
质主义者而言,获取财物是其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也是其生活方式,把财物及其获得看得高于一切。
研究发现,追求物质财富对生活满意度会产生消极的影响[2]。
与物质主义倾向弱的人相比,物质主义倾向强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水平更容易表现出不满的情绪[3]。
Sirgy提出的渗溢理论认为,物质主义者设置的生活
标准目标太高,不切现实,以至于他们没有能力去实现,因此他们比非物质主义者会体验到更多的对自己生活标准的不满意,而这种不满意会自下而上渗溢到整个生活中去,造成对总体生活的不满意[4]。
有学者从动机的角度提出物质主义与生活满意度并不总是负相关关系,Csikszentmihalyi& Rochberg-Halton(1981,1986)提出工具性物质主义和终极性物质主义两种物质主义形式。
认为工具性物质主义指利用物质财富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生活目标的手段,这种物质主义是无害的;终极性物质主义指利用物质财富去获得社会地位并赢得他人的羡慕和赞赏,这种物质主义是有害的。
但自我决定理论的支持者们则认为如果把物质财富的追求作为主要目标,会妨碍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和目标,因此会降低幸福感[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物质主义价值观渗透到大学校园,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研究表明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人当中尤其明显。
这种不断盛行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取向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学习目标,同时,也会通过欲望和现实的落差影响着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和态度,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本研究利用Diener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李静、郭永玉以中国大学生群体为被试修订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对德州学院、北京师范大学267名被试进行测试。
量表均采用7级评分制。
生活满意度量表由5个题目组成,国内外众多研究
表明,该量表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本次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
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由13个题目3个因素组成,3因素分别命名为“以财物定义
成功”、“以获取财物为中心”和“通过获取财物追求幸福”(以下简称“成功”、“中心”和“幸福”)。
本研究中,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
从所调查被试群体看,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平均得分为2.87,小于中值3。
物
质主义价值观3个维度中,“幸福”得分最高(3.27),“中心”得分最低(2.59)。
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物质主义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其物质主义价值观更多的是体现在对未来物质生活的追求上,而不是现时的物质生活享受。
大学生的价值观既受西方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把物质占有和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人生幸福的目标;
同时又受中国崇尚节俭的传统价值观影响。
因此,大学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更多的是一种追求成功和幸福的工具性物质主义价值观,而不是以占有、享乐和炫耀为目的的终极性物质主义价值观。
这种工具性物质主义价值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奋斗的动力。
Ger&Belk(1996)研究就发现,高物质主义者的竞争本质使其比其他人更努力[6]。
但是,如果大学生过分强调这种以物质达成为目标的外部学习动机,就会严重削弱其内部学习动机。
一旦发现学习不能达成其物质追求,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学习动力。
同时,也极易受外界不良因素诱惑,走向唯利是图的极端。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大学生在物质主义价值观各维度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在“成功”、“幸福”两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物质主义总分以及“中心”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 P=0.023 <0.05;P=0.004 <0.01),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从一定程度上分映出大学女生比男生具有较高的消费需求和对物质的占有欲望。
首先,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由于受传统文化中男权观念的影响,在男女交往中,女性一直处于被动角色。
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
因此,自古以来,女性对外表美
的关注程度较男性高,何况正处于恋爱年龄的女大学生。
女性的消费欲望和对物质的追求除了满足女性自己对美的追求,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男性审美需求,获得
异性关注。
其次,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广告媒体的宣传。
相比男性消费品,女性消费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为女性追求美和个性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女经济”应运而生。
“美女经济”是指伴随着女性追求美而产生的经济活动。
商家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和促进这种经济活动的繁荣,通过媒体的广告宣传、时尚节目、影视剧以及时尚杂志等渠道把商品信息和时尚潮流扩散出去,激起女性消费欲望和消费行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追求也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表现。
但是女大学生的物质欲望和对美的追求应该切合自己的经济状况,合理消费,切忌盲目攀比,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大学生合理的消费欲望和需求,避免物质上的互相攀比和虚荣心,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对本研究中的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总体物质主义价值观与生活满意度有着微弱的负相关,但并不显著。
物质主义价值观各维度中“成功”维度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中心”维度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
这与李鹏举、黄沛以“80后”为被试的研究结果相一致[7]。
“幸福”与大学
生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
结果见表1.
在控制了性别、专业、年级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考察物质主义总分以及各因子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成功”维度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生活满意度(p<0.05)。
随着大学生以财富多寡作为评定成功的动机的增强,
生活满意度呈现下降趋势。
见表2.
从大学生的物质主义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心”与生活满意度存在同向变动趋势。
“中心”测量的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
张红霞和王晨以北京市中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物质主义态度与其手中的零花钱存在显著正相关[8]。
因此,本研究分析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是与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有密切关系的。
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大学生手
中可用于支配的金钱增多,消费需求和购买欲望也会上升,而经济条件又能满足其购买欲望和行为,导致其对生活的满意度提高。
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不得不在自己现有经济条件水平下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和购买行为,对生活的满意度会较低。
说明我国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和购买行为不是盲目、不切实际的,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合理消费,满足适当欲望。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功”维度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大学生把物质
和财富占有的多寡作为成功的标准的动机越强,其生活满意度越低。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由于物质主义者把外在的物质目标看得比其他生活目标更重要,因此他们会体验到低的幸福感。
追求物质成功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经济欲望和追求,会给自己制定较高的财富追求目标,也容易对自己的现有生活经济状况产生不满足感和挫败感。
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学习不是为了提高能力,也不是因为好学、乐学,而是把学习作为通向财富成功的桥梁,是一种为了获取物质成功的外部学习动机。
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学习能否给其带来物质上的成功尚是未知数,因此,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其忧患意识更强。
这种不安定的、焦虑紧张情绪必然会影响着其对生活现状的评估,导致生活满意度下降。
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更多的是一种工具性物质主义价值观。
女大学生在物质主义价值观总分以及“中心”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女大学生物质主义高于男大学生。
“成功”维度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把财富占有作为成功标准的动机越强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越低。
【相关文献】
[1]Richins M L,Dawson S.A consumer values orientation for materialism and its measurement: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92,19:303-316.
[2]Y.Georgellis,et al.Personal values as mitigating factors in the link between income and life satisfaction: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social survey[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9,91:329-344.
[3]Richins Marsha L.Media,Materialism,and Human Happiness[J].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1987(1):352-356.
[4]李静,郭永玉.物质主义及其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4):637-643. [5]Srivastava A,Locke E A,Bartol K M.Mone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It's not the money,it's the motiv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1,
80(6):959-971.
[6]黄绍琪.西方物质主义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8,(16):12-28.
[7]李鹏举,黄沛.物质主义构面分析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80后”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50-54.
[8]张红霞,王晨.北京市青少年物质主义态度的实证分析[J].青年研究,200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