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套试卷汇总}2019年长沙市某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查模拟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将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的锌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完全相同的两份稀盐酸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后两种金属都有剩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②表示的是锌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变化
B.两种金属和稀盐酸反应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
C.镁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快是因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
D.刚开始时反应速率都变快是因为反应放热
【答案】C
【详解】A、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快,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镁>锌,则曲线②表示的是锌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变化,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两种金属都有剩余,两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消耗稀盐酸的质量相等,所以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快,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镁>锌,所以镁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快,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金属与酸反应都会放出热量,所以刚开始时反应速率都变快,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17年5月9日,我国发布了四种人造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115号镆元素的“镆”取自古代剑名“镆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镆属于非金属元
B.镆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88
C.镆原子中的中子数为173
D.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g
【答案】C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镆,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5,表示原子序数为1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5,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5,表示原子序数为1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15,相对原子质量为288,则中子数
=288-115=17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答案】B
【解析】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利用石墨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多吃菠菜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答案】D
【分析】元素组成物质。

【详解】常吃菠菜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是指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氮气用作保护气
B .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C .氧气用于气焊
D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答案】B
【详解】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常用作保护气,属于化学性质; B 、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 、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 、二氧化碳能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选:B 。

【点睛】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6.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 3,其中氯元素化合价为( )
A .+4价
B .+5价
C .+6价
D .+7价
【答案】B
【分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详解】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1230x +++-⨯=,=+5x ,则氯元素化合价为+5价,故选B 。

7.中国天才少年曹原以石墨烯为材料用实验揭开了超导奧秘,荣获2018 年《自然》年度人物榜首。

石墨烯和石墨、金刚石一样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目前导电性能最出色的材料。

下列有关选项错误的是
A .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B .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 .石墨烯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做钻头
【答案】C
【详解】A 、石墨烯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 、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材料;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 、石墨烯具有稳定结构,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做钻头;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8.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2Mg+O2点燃
2MgO B.C +CO2
高温
2CO
C.CaO + H2O = Ca(OH)2D.3Fe+2O2点燃
Fe3O4
【答案】B
【详解】A. 镁条燃烧与氧气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

故A不符合题意;
B. 木炭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燃烧,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才能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故B符合题意;
C. 生石灰氧化钙遇到水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

故C不符合题意;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高温熔融物,属于放热反应。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A.煮沸B.蒸馏C.过滤D.沉淀
【答案】A
【详解】A、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的时候能形成沉淀,故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符合题意;
B、蒸馏可以除去所有的杂质,可降低水的硬度,是实验室常用的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C、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D、沉淀只能使悬浮的难溶性杂质沉降,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下列行为中,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A.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下水道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对着他人,要对着自己
C.为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没有毒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抓取
D.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D
【详解】A、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不能倒入下水道,选项A错误;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他人,也不能对着自己,以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选项B错误;
C、在使用药品时为保证安全,要做到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直接用手抓取,选项C错误;
D、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选项D正确。

故选D。

11.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A.水B.炽热的炭层C.澄清石灰水D.灼热的氧化铜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除去CO,故A错误;B、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炭层,一氧化碳不与碳反应,二氧化碳气体却与碳反应生成CO而被除去,除去是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故B错误;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O不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二氧化碳却会因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而被除去。

除去是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故C错误;D、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气体CO夺取氧化铜的氧被氧化成二氧化碳,不但可以除去CO气体,且把气体CO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有火焰产生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物质的着火点有关
【答案】B
【详解】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没有火焰产生,故A 错误;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例如铁丝生锈,故B正确;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只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的燃烧压强骤然增大,才会引发爆炸,故C错误;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物质和氧气接触面积以及氧气的浓度有关,与物质的着火点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1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1t℃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2t℃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1t℃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2t℃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答案】D
【详解】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t1℃时,乙的溶解度是30g,根据溶解度概念,100水中溶解30g,正好达到饱和状态,故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故正确;
D、t2℃的甲的溶解度为50g,向50g水中加入25g甲,搅拌后得甲的饱和溶液为75g,加100g水,所得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5g
75g100g
×100%=14.3%,故错误;
故选:D。

【点睛】
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4.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氧④食盐水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冰水混合物是由同种物质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②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③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同种物质氧气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④食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故属于纯净物的是①③。

故选A。

15.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B.分离液态空气
C.石油分离出汽油、柴油
D.煤转化为煤气
【答案】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利用空气成分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根据沸点不同,石油分离出汽油、柴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煤转化为煤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6.表中所列各组物质按图中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就能实现图中所示转化的是
甲乙丙
A Ca(OH)2CaCO3H2O
B Fe Fe3O4CO2
C H2O2H2O O2
D CO2CO H2O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氢氧化钙可与二氧化碳反应一步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钙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一步就能实现转化,水和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一步就能实现转化,符合题意;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一步就能实现转化,四氧化三铁可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步就能实现转化,二氧化碳不能一步转化为铁,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可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一步就能实现转化,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一步就能实现转化,氧气不能一步转化为过氧化氢,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可在高温的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步就能实现转化,水不能一步转化为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甲醛(CH2O)可用作农药和消毒剂。

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构成上看: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从组成上看: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从变化上看:甲醛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从类别上看:甲醛属于氧化物
【答案】D
【详解】A.从微观上看: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A正确;
B.从组成上看: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从变化上看,甲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正确;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而甲醛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D。

18.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B.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
C.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D.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
【答案】C
【详解】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在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
方程式为:CO+ H2O
120
催化剂

CO2
+ H2;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个分子变成了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故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甲与丙的质量比是28:44,所以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故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过程不能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故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故正确。

故选C。

19.下列实验方案与结论不相对应
....的是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复燃,则说明瓶内含有氧气,选项正
确。

B、蜡烛熄灭后,烛芯上会有一缕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的白烟,点燃白烟可使木条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选项正确。

C、当氧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可以使带火星小木条复燃,因此无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可能是由于产生的氧气太少不能使木条复燃,选项错误。

D、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又变为液态水,因此只是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C。

20.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
B.品尝法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和蔗糖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
D.烧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答案】C
【详解】A、易燃易爆药品不能放在火源附近,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A错。

B、实验室中药品可能被污染有毒,不能品尝法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和蔗糖,B错。

C、避免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C正确。

D、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容易受热不均炸裂,需要加石棉网,D错。

故选:C。

二、填空题
21.香烟烟气中有多种有害物质,
(1)如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产生的________、尼古丁和焦油,
(2)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_________,
(3)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_____(选填字母)
A 提供可燃物
B 提供氧气
C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4)一旦发生火灾,通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答案】CO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详解】(1)香烟烟气中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2)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是因为提供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4)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通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22.江西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特色美食更是遍布各地,令各路“吃货”流连忘返。

(1)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

从分子角度解释“清香扑鼻”的原因是_______;(2)赣州“斋婆柚”汁多味美,齿颊生津。

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的名称________;
(3)宜春“丰城冻米糖”松脆香甜,誉满江南。

“冻米糖”中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活性炭(或木炭) 1∶1
【详解】(1)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

“清香扑鼻”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香味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

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2)柚子皮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还有木炭、活性炭等,它们具有吸附性。

故填:活性炭(或木炭);
(3)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1)=1:1.故填:1:1。

2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1)第三周期中的稀有气体元素的质子数是_______,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的纵行叫做族,分为主族、副族、Ⅷ族和0族。

主族用字母“A”来表示,共有七个主族,依次用ⅠA族、ⅡA族、ⅢA族、ⅣA族、VA族、ⅥA族、ⅦA族表示。

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四周期第_______族。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
A N C
B F Cl
C Mg Al
D Ne Na
(4)核电荷数1-18的非金属元素A和B,可形成原子个数比1:1和2:1的两种常温下呈液态的化合物,写出这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 6 ⅡA B H2O2H2O
【详解】(1)根据标准信息,第三周期中的稀有气体元素是氩元素,其质子数是18,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
(2)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的核外电子数目为20,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X在第四周期第ⅡA 族。

(3)A、N和C不是同一族,化学性质不相似;
B、F和Cl是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
C、Mg和Al不是同一族,化学性质不相似;
D、Ne和Na不是同一族,化学性质不相似;
(4)核电荷数1-18的非金属元素A 和B ,可形成原子个数比1:1和2:1的两种常温下呈液态的化合物,分别是过氧化氢、水,化学式分别是H 2O 2、H 2O 。

【点睛】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24.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1)将浑浊的河水经过小卵石、砂的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鹅卵石、砂在净化过程中起___________作用。

(2)用自来水洗衣服时,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浮渣,说明该自来水是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____方法将硬水软化。

(3)实验室中用电解水的方法探究水的组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混合物 过滤 硬水 煮沸 2222H O 2H +O ↑↑通电
【详解】(1)净化后得到的水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鹅卵石、砂在净化过程中去除了浑浊的河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起到了过滤的作用。

(2)硬水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加入肥皂水后不易起泡沫且产生浮渣;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3)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学方程式是:2222H O
2H +O ↑↑通电
三、实验题
25. “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

化学兴趣小组欲混制“富氧空气”并开展相关探究,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混制“富氧空气”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仪器C 的名称为_____;
③组装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_____( 选填标号)。

(2)混制“富氧空气”
如图,用纯氮气及上述实验制取的氧气,混制一瓶(集气瓶容积为250mL)氧气体积分数为40%的“富氧空气”,气体应从装置中的管_____(选“a”或“b”)通入,先通入氮气排出120 mI水,再通入氧气排出_____mL 水。

实验二: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下图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 ml,底部残留少量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

操作如下:
i.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 mL;
ii.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iii.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简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2 mL。

回答问题:
(3)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
(4)操作ii中可观察到现象:_____;
(5)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用含V1V2的式子表示)。

(6)若读取V1时仰视,读取V2时俯视,则测得实验结果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实验三:研究“富氧空气”的应用
通过重油、褐煤在氧气含量不同的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图:
(7)结合图1 ,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_____;
(8)结合图2,简述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的措施:_____; 【答案】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水槽 BDFG b 80 关闭弹簧夹,两手紧握
集气瓶,过一会儿,若观察到气球变大,证明装置不漏气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V 1-V 2)
/V 1×100% 偏小 一定范围内,氧气含量越高,燃烧产生的温度越高 提供充足的氧气,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量越少
【解析】(1)①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②据图可知仪器C 的名称为水槽;
③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组装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有:BDFG ;
(2)氧气密度比水小,从装置中的管b 通入;需要排出水的体积=120mL (1-40%)-120mL=80 mL ;
(3)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关闭弹簧夹,两手紧握集气瓶,过一会儿,若观察到气球变大,证明装置不漏气;
(4)点火后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5)经分析,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V 1-V 2)/V 1×100%;
(6)若读取V 1时仰视,导致量筒内水的读数偏小,读取V 2时俯视,导致量筒内剩余水的读数偏大,结合(V 1-V 2)/V 1×100%,则测得实验结果偏小;
(7)结合图1 可知:一定范围内,氧气含量越高,燃烧产生的温度越高;
(8)结合图2可知:提供充足的氧气,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量越少。

26.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②____。

(2)实验室制取O 2或CO 2都能选用的一种装置组合是____(填字母,下同);实验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用A 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要获得高纯度氧气,收集装置选____。

(4)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FeS 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H 2S 气体,要使反应可控,发生装置应选____;
收集H 2S 气体常用F 装置,说明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

【答案】长颈漏斗 水槽 BF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KMnO 4
ΔK 2MnO 4+MnO 2+O 2↑ D C 密度大于空气
【详解】(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实验室制取O 2或CO 2都能选用的固液发生装置B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大于空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F ;实验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3)用固体加热装置A (试管口有棉花)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 4
ΔK 2MnO 4+MnO 2+O 2↑;要获
得高纯度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选D ;
(4)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FeS 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H 2S 气体,要使反应可控,选择固液发生装置C ;C 装置中有开关和带孔隔板,可以空气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收集H 2S 气体常用向上排空气法F 装置,说明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大于空气。

四、计算题
27.钛(Ti )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的一种重要金属。

金属钛可利高温用如下反应制得: TiCl 4+2Mg=Ti+2MgCl 2。

现有24kg 镁,计算生成钛的质量________。

【答案】24kg
【详解】设生产金属钛的质量为x , 42
=4848
24kg TiCl +2Mg Ti +2MgCl x
x 48=24kg 48
, x=24k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