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10月份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详解.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绍兴一中高三10月份阶段性测试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裨益/稗官野史 附带/涸辙之鲋 果脯/胸脯 桎梏/诰命
B.症候/对症下药 落拓/经文拓片 恫吓/恸哭 偌大/诺言
C.口讷/圆凿方枘 豆豉/蛊惑人心 跻身/缉拿 辅弼/复辟
D.牛腩/赧然一笑 载体/载歌载舞 提挈/惬意 狙击/龃龉
1.答案
:B.(A.bì/bài,fù/fù,fǔ/pú,gù/gào/;B.zhèng/zhèng,tuò/tà,dòng/tòng,ruò/nuò;C.nè/ruì,ch ǐ/gǔ,jī/jī,bì/bì;D.nǎn/nǎn,zǎi/zài,qiè/qiè,jū/jǔ)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蒸汽机 商榷 声名雀起 和衣而卧
B.一柱香 福祉 唇枪舌剑 大坝合拢
C.局域网 博弈 蛛丝马迹 额手称庆
D.挖墙角 偿试 礼尚往来 杀一儆百
2. 答案:C.(A鹊B炷、龙D脚、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卢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子,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B.想到一边喊“为人民服务”,一边用公款填饱酒囊饭袋的所谓公仆,不由你不生气。
C.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游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D.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父辈们比起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3. 答案:D.(A“岁月”不能用“七百多个”修饰,B“酒囊饭袋”比喻无能的人,C“返璞归真”是指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
B.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与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教练员需要不断摸索,中国队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理想的配合。
C.如同拥有士兵的多寡不是判断将军英明与否的尺度一样,智商也不是衡量聪慧与否的标准。
D.“国宾导游”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
4.答案:C.(A重复累赘,B语序不当, D句式杂糅)
5.2011年12月23日~31日《南方人物周刊》联合腾讯网举行了“2011中国年度汉字全民公决”活动,从这10个备选汉字中,由网民投票评选出最能代表2011中国国情的年度汉字。
这10个备选汉字是“税、爹、贵、潘、霾、临、娜、善、穿、移”。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语(2分)
(2)你准备选哪个字?说明你的理由。
(2分)
5. 答案:(1)示例:您的一票,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心声,社会的良性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发出声音。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霾2011年末,大多数关心自己身体健康的中国人都被普及教育了一个科学术语:PM2.5。
即为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可吸入肺,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有可能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方面的疾病。
我们可以不谈论民主、自由与公平但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与食物却是维持每个人生存的基本要求。
在对奶粉、肉、油和水一次次失去信心后,空气质量又成了每个人的切肤之痛。
灰霾天在提醒着大家:最起码的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处于危险的状况。
迷信理性,会导致信仰缺失、道德沦丧 B.(A项也考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其犯了夸大事实的毛病,很多城市都是“崭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人都有追赶的心态,不单地方决策层。
C项考对句子的理解,也是考信息筛选。
其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应是从“明朝”开始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D项考对句子的理解。
其犯了夸大事实的毛病。
原句中只是说“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
”
9.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截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
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
9. 答案:D.“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出现在第三段段首,是第三到六段的中心句。
A B C三项都在其范围内,自然可作为证据。
而D项只能证明城市保护工作不科学。
10.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3分)
10. 答案:(1)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
(2)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
(3)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
示例:
在现代化进程中,在借鉴西方城市化过程中,在运用现代化科技基础上,尽量保留传统的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保留原有文化特征,显现城市特有的文化魅力。
(1分)(重点没有落到“如何”一词上)
认清追赶先进国家与旧城拆迁之间的不同,宣扬中国本土的建筑理念与历史文化,设立机构从事于保护城市传统,提高民众素养,保护文化根基。
(0分)(没有结合全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15分)
狼 性
尹全生
隆冬时节,北国边陲的禅山屯银装素裹。
陶大夫的侄子在大城市混阔了,不远千里回到禅山屯,要接父母到城里去享清福。
回乡的当天晚上,侄子提着礼品来看望陶大夫。
寒暄过后,侄子掏出一张处方,说近年来自己总感身体不适,可是经多家大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疾患,无奈之下找到一位很有名的老中医诊断,开了这张处方。
年近六十的陶大夫中医造诣颇深,尤其擅长疑难杂症,方圆百里久负盛名。
只是由于没有文凭,又看不惯大小城市医院的乱收费,他一直都在民间行医。
陶大夫在处方上扫了一眼:“既然是大城市名中医开的处方,你直接拿去抓药得了,为什么还要拿回来给我看?” “我发现那老中医开处方时,思忖再三,欲言又止,神色很是古怪,而且,那老中医口头交代的药引子更古怪——狼心一个!”
“狼心?”陶大夫这才认真审视那张处方。
审毕,他问侄子什么地方不适,一脸憔悴的侄子说:“我总感到心里发慌、发虚,吃饭不香,夜里还总是做噩梦,惊醒后浑身冷汗淋淋的。
”
陶大夫把脉过后又逐字审视处方,审毕喃喃自语道:“真可谓命之理微,医之理亦微;天下至变者病也,至精者医也。
”
“你是说这处方不对症?”
“这处方出自高人手笔,症既洞彻,药必效灵。
你照处方抓药服用定可见效。
不过……”陶大夫也是思忖再三
,“不过,狼心难得啊。
”
禅山屯四周山高林密,群狼出没,得狼心不是难事,可这一带早已禁猎。
侄子说这天寒地冻时节不会有人巡山,即使被人发现了他也能摆平,请陶大夫再帮忙猎一只狼。
陶大夫早年喜欢打猎,有猎狼绝技在身。
他应承了侄子的要求后便开始准备猎狼用具:先宰了只鸡,将一把锋利的三棱刮刀沾上鸡血放到室外,待鸡血冻住后,将三棱刮刀再次沾血……如此反复多次,三棱刮刀的利刃被鸡血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
第二天,两人一道走进了白雪皑皑的山林。
陶大夫选好猎狼场所后,先将刮刀头朝上插进雪地里,又从怀里掏出矿泉水瓶子,将水浇在刮刀旁,转眼间刮刀就被牢牢冻在雪地上了。
之后,两人到下风头找地方隐蔽起来。
大雪封山,一只断了吃食的饿狼循着血腥味儿找到了刮刀。
饿狼最先企图将三棱刮刀叼走,努力失败后,就迫不及待地用舌头舔刮刀。
被舔化的鸡血散发出浓烈的血腥味儿,饿狼越舔越快,越舔越有力,三棱刮刀渐渐露出了锋利的刀刃,但狼并没有停止舔食。
侄子感到奇怪,悄声问陶大夫:“刀刃已经露了出来,它怎么还在舔?”
“狼的眼睛只顾观察四周动静,没发现已经舔到了刀刃——就是看到了刀刃它也不会停下的。
”
侄子大惑不解,问这是为什么。
陶大夫说狼嗜血成性,已经舔到了不顾一切的“忘我境界”,把不住自己舌头了。
“而且,三棱刮刀的槽很深,虽然刀刃已经露了出来,但刀槽内遗留的鸡血还没舔净呢!”
远远看去,狼迅速抽动的舌头舔到了刀刃,舌头开始流血了,而狼仍然没有停止舔食。
侄子忍不住又问:“那家伙难道不觉得疼?”
“狼本性贪婪,又正舔到兴头上,在血腥味的诱惑下,已经感觉不到疼了。
我就是摸准了狼的本性,才琢磨出这一猎狼招数。
”
“真是怪事——舌头血流如注,它竟不知道疼!”
“就是知道疼它也不会停止——这就如同世上的贪官赃官,明知道贪污受贿是犯罪,甚至可能掉脑袋,可是有几个
肯收手的?”
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侄子的脑门儿上居然沁出了汗珠。
狼这时舔的实际上已经是自己的血了。
它舌头上淌出的血越来越多,舌头抽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淌出的血就更多……最终,贪婪的狼腿一软瘫倒在地上——它已经失血过多,垂垂死矣!
该过去拖死狼了,做药引子的狼心唾手可得,而侄子的双脚似乎被冻在了雪地上,痴呆呆地看着陶大夫:“我现在觉得,用狼心做药引子让人心里发怵。
”
“听说你在外面当局长,对吧?”陶大夫也没去拖死狼,却拖住侄子要下山,“实话对你说吧:那服中药本来就不需要,药引子更不需要——狼心、良心只差一个偏旁啊!那老中医的用意你难道现在还不明白?” (《微型小说选刊》)
11.有人以为小说的题目还是换成“狼心”好,你认为呢?(2分)
11.(1)原题好。
文章以狼性的贪婪来喻指(贪官赃官)人性的贪婪,取药引“狼心”,是为了展示出“狼性”,揭示主旨,警示“侄子”(警示读者/更具令人警醒的力量)。
(2)“狼心”好。
行文以药方中“狼心”为线索,且结尾“狼心”“良心”之论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可照应题目。
改卷情况:答(1),须答出狼性人性之喻,点出文章主旨,得2分;答(2),点出线索(1分),点出画龙点睛、照应题目(1分)。
答卷情况:答(1)(2)基本对半开,答(1)基本能把握主旨得2分,答(2)往往只能说出线索,得1分,部分同学牵强认为“狼心”点出主旨,不妥。
示例1:不赞同,我认为“狼性”更好。
狼心只是贯穿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线索,真正的主题是人性如狼性,贪婪无度,这才是主题,而“狼心”为题缺乏内涵。
(2分)
示例2:我认为“狼心”好,本文多次提到狼心,由狼心引发要去捕狼,引出了本文的主题,讽刺了那些贪官、赃官。
(1分)
示例3:原题“狼性”更好。
小说表面上以药引“狼心”展开故事,实际想要突出的是狼嗜血成性,贪婪的本性
,暗指侄子为官贪污受贿,贪婪如狼性,比题目“狼心”寓意更深。
(2分)
12.根据病人陈述的内容和陶大夫的观察,请你替陶大夫给病人写一张“诊断性”的文字。
(4分)
诊断症状:
治疗办法:
12. 诊断症状:a.心慌,发虚,吃饭不香;夜噩梦,惊悸而冷汗淋淋。
b.实为心病,久做坏事而内心惊恐,郁积成疾
治疗办法:①坚守正道,保持本性(人性),自觉祛除贪婪的“狼性”;②以实际行动悔过,交代错误,让“良心”回归。
改卷情况:症状要求“根据病人陈述和陶大夫观察”,首先要求文本信息的提取概括,a点1分,然后再作分析判断,b点1分。
办法每点1分,关键词“祛除狼性”、“回归良心”。
答卷情况:症状:大多数同学只能答出a点得1分,赋分较宽,只要在a点基础上稍有深入,意思对,即可得2分。
办法:少部分同学根据下文概括为打狼,而不作展开说明,或者简单认为“狼心”=“良心”,不得分,大部分同学能说出第②点得1分,还有少部分同学完全放开文本,论说不着边际,也不得分。
示例1:诊断症状:心里发慌、发虚,吃饭不香,夜里做噩梦,惊醒后浑身冷汗。
(1分)
治疗办法:取狼心一个。
(0分)
示例2:诊断症状:财迷心窃,明知会遭报应却不愿罢手,以至得了钱财,却输了健康的心态和生活。
(0份)
治疗办法:踏踏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0分)
13.打狼是帮助病人作药引子的重要过程,为什么打死狼后“没有去拖狼,却拖住侄子要下山”?(4分)
答:
13. ①“狼心”并非真正需要的药材(药引)②打狼重在过程,而非结果,这个过程让人看清狼因贪婪而自毙
,从而让人警醒③真正重要的是祛除狼心,让良心回归,在现实中保持清醒。
(写出一点得1分,能完整通顺地写出两点,得3分,不够完整得2分,完全写出得4分)
答卷情况:①②大多数同学能写出,但多数不够完整,得分2—3分。
少数同学能得全分。
14.本文写的是“狼性”,却在文中三次提到谈论药的处方的情节,请联系内容说说这样安排有何用意?(3分) 答:
14. ①第一次谈论处方是侄子回顾老中医开方时的情景,第二次是陶大夫看药方的神情和语言,两次描写做足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打狼情节层层铺垫;②第三次是结尾处陶大夫点明处方深意,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第①点2分
,第②点1分,把三次分三点写,分析得当则每点1分)
答卷情况:约四成学生根本没有认真找到描写处方的三处情节,只是笼统泛说,不着边际,一般不得分;四成学生能够大体找准三处描写,分析有合理处,但不完整,得分1—2分;少数学生能找准三处描写,分析得当完整,得3分。
示例1:谈起药的处方,给故事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打狼情节作铺垫。
三次提到药方体现其重要性,贯穿全文。
(1分)
示例2:第一次谈论处方,陶大夫扫 了一眼,发问引起读者兴趣。
第二次谈论药的处方,陶大夫认真审视,已对老中医的用意了解,使读者产生疑问,设置了悬念。
第三次谈论处方,提示了真相,升华了小说主题,层层推进,给读者一波三折的阅读体验。
(3分)
15.这个故事能给人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2分)
15. 《狼性》作品情节曲折,故事引人入胜,让读者在着迷中获取愉悦和思想。
所谓狼性,狼之贪婪本性也,而人之贪婪,甚于狼矣。
然而试看贪婪的结果,无非是刀口舔血,自寻死路罢了。
这篇小说就像激光束,能很准地直射一些社会的阴暗面,披露社会的死角,让主人公的灵魂受到了振颤,对某些人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也使读者在阅读中受到启迪,从而校正自己人生的方向。
19. 答案:臣闻古之明君/褒罚必以功过/末世暗主/诛赏各缘其私/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
(每3个1分)
2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2分)
(1)奸诈者得不到应有的责诘,做坏事的便放纵自己的恶行。
(4分,“责诘”“放纵”各1分)
(2)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请逮案罪。
(3分)
(2)梁冀于是暗示有关官员弹劾杜乔、李固与刘鲔(wěi)等人勾结,请求逮捕并查究他们的罪过。
(4分,“暗示”“弹劾”“勾结”“查究”各1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6分)
长沙过贾谊宅①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①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此诗是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做。
21.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分)
21. 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22.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4分)
22.答案: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分析: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
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
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
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23.简析孔子为何用“浮云”来比喻富贵?(2分)
23. ?答案: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浮云在天,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24.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上述材料及孔子观于“义”“利”的看法加以阐述。
(3分)
24. 答案:一致。
孔子强调“义”,但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取之有道”的财是符合道义的“利”。
只有当
“义”和“利”发生冲突时,孔子强调要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
(四)古诗文默写。
(7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1分,共7分)
(1). ,铁马秋风大散关。
(2).袅袅兮秋风, 。
(3). ,两朝开济老臣心。
(4).星垂平野阔, 。
(5).君不见 ,朝如青丝暮成雪。
(6).叶上初阳干宿雨, , 。
(7).云中谁寄锦书来? ,月满西楼。
25. ?(1)楼船夜雪瓜洲渡(2)三顾频烦天下计(3)月涌大江流(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5)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6)雁字回时
四、作文(3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着装不同,言谈举止各异,对问题的价值判断不一。
传统与变革、经典与时尚、追随潮流与张扬个性构成了我们多样的生活。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请以“主流与另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得抄袭套作。
26. 作文(30分) ( 参照高考阅卷要求)
【附文言文翻译】:
杜乔字叔荣,河内郡林虑县人。
年轻时还是一介儒生,就被郡里推荐为孝廉。
顺帝汉安元年,起用杜乔为光禄大夫,让他巡察兖州。
他上表称赞太山太守李固政绩突出天下第一;陈留太守梁让、济阴太守汜宫等人贪污千万以上银两。
梁让是大将军梁冀的小叔父。
杜乔回京后,任太子太傅,又调任大司农。
当时,梁冀的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人没有建功,却被一同封官。
杜乔上书劝谏顺帝说:“我听说古代的明君,奖罚一定要凭功过;末世的昏君,诛赏各自依照自己的私心。
现在梁氏一门,是地位低下的官宦之后,没有任何功勋,却一齐带上立功的绶带,同时分得功臣的土地,他们的行为放纵无度,怎么能够说得尽!有功者得不到奖赏,做善事的失掉了自己美好的期望;奸诈者得不到应有的责诘,做坏事的便放纵自己的恶行。
”奏章送上去后,顺帝没有察看。
益州刺史种嵩检举弹劾永昌大守刘世君将金蛇送给梁冀,事情败露后,把金蛇送到了大司农杜乔的手中。
梁冀想从杜乔手里借来看看,杜乔不肯,梁冀开始怀恨起杜乔来。
这时梁冀的小女儿死了,命令公卿齐去探望,唯独杜乔没去,梁冀更加怨恨杜乔。
桓帝建和元年,杜乔取代胡广任太尉。
桓帝将要纳梁冀的妹妹为妃,梁冀想要让桓帝用厚礼迎娶,杜乔拿出旧典据理力争,桓帝不听。
同时,梁冀嘱咐杜乔推举汜宫为尚书,杜乔以汜宫贪赃罪明显,于是不肯起用,从此一天天抵触了梁冀。
开始是李固无故被废,朝廷内外十分丧气,各位大臣侧身而立,不敢正视梁冀,只有杜乔面不改色地直视,没有一点屈服。
从此国内一片叹息,朝野上下徘徊观望。
(杜乔)在官位(当太尉)没有几个月,因为地震被免职。
宦官唐衡、左(guàn)(等趁机一齐在桓帝面前说坏话诬陷别人说:“陛下先前即位时,杜乔与李固违抗,散布言论说皇上不能继承汉室。
”桓帝便也怨恨杜乔。
等到清河王刘蒜与国舅之间发生矛盾,梁冀于是暗示有关官员弹劾杜乔、李固与刘鲔(wěi)等人勾结,请求逮捕并查究他们的罪过。
但梁大后一向了解杜乔的忠诚,只下了道文书免去了杜乔的官职罢了。
梁冀更加恼怒,派人威胁杜乔说:“听我梁冀的(自杀而死)比较合适,妻子儿女得到保全。
”杜乔不肯屈服,第二天梁冀派人到杜乔家,听不到有哭泣者,就用白布缚住杜乔,使杜乔死在大狱中。
杜乔的妻子儿女都回了老家。
不久,杜乔和李固的尸体一起在城北示众,家属和老朋友没有谁敢看一眼。
评论说:“那些称为仁人的,他们的思想主张宏大。
立下诺言就要履行,哪里只是炫耀名声使自己心安理得就罢了呢!如果义比生命重要,他们便可以舍弃生命;如果生命比义重要,他们就可以保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