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类壤型和
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 带状 分布 。
【误区警示】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并不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到1 200米;
,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
海陆分布 中纬度 ________
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
山地的垂直地 海拔较高的低 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 水热状况 海拔 盐。 域分异 纬度山地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方法技巧】 数字法记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二个新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三大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六大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 形。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
(1)成因: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 水热组合
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 植被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 图示R沿OE方向,所在温度带为温带;所在 自然带位于从针阔叶混交林向荒漠的过渡地带,其植被应为 草原,因此R表示的是温带草原带。 【答案】 B
(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解析】 成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过秦岭到宝鸡,由于宝鸡位于秦岭以北且在季风区,故其植被为落叶阔
低纬和高纬地 叶林,由成都到宝鸡的自然带的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
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D.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太阳辐射 区及中纬度一 读图,回答(1)~(2)题。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解析】 OF方向为经度方向,即南北方向,南北方向 上主要的地域分异因素是热量。
【答案】 A
【图表解密】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图的判读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6 ℃。据此可 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如图),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类型越多。
(1)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 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2) 图 中 所 示 三 个 自 然 带 纬 度 由 高 到 低 排 列 的 顺 序 是 ________,③地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________(高或低)于其 他两个自然带,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 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B.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D.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 A
地域分异规律直接反映的是自然带分布,自然带的标志 是植被,而植被类型与分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此 自然带的分布、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图 所示:
【特别提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 合,因为自然带是大气、岩石、水、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 共同作用形成的。
_______
的地域分异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定范围内 所在自然带位于从针阔叶混交林向荒漠的过渡地带,其植被应为草原,因此R表示的是温带草原带。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含义:各地理要素间进行着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体。
_____变化 1.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的地域分异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合成 有机物 光合作用 。
的能力,主要依赖于
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 物质 和 能量 交换实现。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各个要素的发 展演化是 统一 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 素的演化。
【误区警示】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并不是单个地理要 素的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 能。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 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 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再如平衡功能,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 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能清 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 是统一的,某一要素 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 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 状态的改变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 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 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规律,并以此 指导人们的生产、生 活实践
(2013·南通调研)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 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 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 分流的大小)。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 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 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 的表现 一的演化过程
涵义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 是统一的,一个要素 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 个要素的演化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 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 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
3.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 不同:①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如针阔叶 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 带(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到1 200米; 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③同一自然 带在迎风坡海拔低,背风坡海拔高(雪线受此影响明显)。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知识点
要求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 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重点突出生物循环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具体问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熟练记忆全球自然带分布图, 正确解释某一区域水平、垂 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针对广东近三年高考题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与差异性部分2014年命题预测: 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或某一要素的变化考查区域的 整体性特征 2.以区域图、模式图、景观图切入考查热点区域的地域 分异 3.运用等值线考查地域分异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大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解析】 从o→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 律。从o→b,热量条件在不断减弱,可能是纬度越来越高, 也可能是海拔越来越高。 【答案】 D
(2)据图2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 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解析】 读图可知,非洲土地退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热带沙漠和热带雨林外围,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特点是全年高
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2012·深圳模拟)读下图,回答1~2题。
(1)成因: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
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
类型和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类型。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
【解析】 第(1)(2)题,图示反映的是生物循环过程及 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气 候;生物循环的活跃程度随纬度升高而递减;土壤—生物— 枯枝落叶—土壤中的物质循环。第(3)题,题目考查了地理 环境整体性原理,主要阐明两点:①自然地理环境五个地理 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之间存在水循环、生物 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这种物 质与能量的交换是整体性的基础;②每一要素通过与其他要 素的物质能量交换,改变着其他要素的性质,对自然地理环 境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 (1)气候条件。 (2)①②③ 低 纬度低,气温高,生物循环强烈。 (3)A
【学法指导】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域分异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
规律
异(纬度地带性) 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定义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 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 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 替,或自然带与纬线大 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 沿着经度变化的方 向,从沿海向大陆 内部作有规律的更 替,或自然带与经 线大体平行地伸展 成条带状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 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影响 因素
重要因素 成因总结
水分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 两极递减,即以热 量为基础
热量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水分从沿海向大陆 内部递减,即以水 分为基础
分布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特征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 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 方向)
续表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 化例证
(2012·浙江文综)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回答1~2题。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 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 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 热带荒漠带。
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
(1)据各自然带在图1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法指导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定义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自然景有规律的更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水分从沿海向大陆内部递减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续表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2浙江文综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答案】 D
2.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 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 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风力发电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酒泉地区气 候干旱,人口稀少,荒漠广布,未利用土地多;其位于我国 西北内陆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 富。但由于该地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较小。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 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 大气循环 、 水 循环、 生物 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3)含义:各地理要素间进行着 物质迁移 和 能 量交换, 形 成 了 一 个 相 互 渗 透 、 相 互 制 约 和 相 互 联 系 的 整 体。
1.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 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解析】 成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是常绿阔 叶林,过秦岭到宝鸡,由于宝鸡位于秦岭以北且在季风区, 故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成都到宝鸡的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纬度地带性;再经兰州至酒泉这一线自然带的变化,属于经 度地带性,依次为草原、荒漠。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解析】 读图可知,非洲土地退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热 带沙漠和热带雨林外围,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 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答案】 B
(2012·山东文综)如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 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答案】 (1)气候条件。
【误区警示】 热量差异并非是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 规律的唯一因素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的热量差异,但热带或高纬度寒冷地 区的自然带差异也有水分的影响,如非洲自然带的分布。
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要素相 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 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 物质迁移,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其内在联系如图 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