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沙自贸区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南沙自贸区的发展
摘要:随着当今国际环境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自贸区战略应运而生。
本文论述了南沙自贸区的定义、背景,其在定位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为自贸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南沙自贸区优势发展
一、南沙自贸区的定义与背景
由于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被审议通过,确立了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方针,广州南沙自贸区应运而生。
我国自贸区的产生是顺应当今国际环境中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早在2001年我国正式开始区域贸易协定谈判进程起,到2014年底,签署的贸易协定已有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的有6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
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由贸易区网络。
而南沙自贸区的开拓,正是广东着重推动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重大举措。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货物通关、商品检验检疫、质量标准、电子商务等领域均会与之建立合作机制,各种商品展示、销售、采购中心均会在此产生,南沙自贸区的还将被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打造成国际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要素集聚高地。
二、南沙自贸区定位和优势
南沙自贸区目前作为广东省面积最大、地理位置最优越的自贸区,战略定位在重点发展航运流、特色金融、国际商贸、高端制造等产业,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构建引领广州乃至广东产业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打造广东省对外开放重大平台。
从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来看,南沙自贸区具有以下五大优势:第一,地处粤港澳的空间枢纽和珠三角的几何中心。
南沙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在广州-香港-澳门“A”字形空间结构中处于支撑位置。
第二,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达的经济腹地。
南沙新区目前总面积803平方公里(含自贸区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570平方公里,广阔的经济腹地涵盖了广州和珠三角主要城市。
第三,卓有成效的粤港澳高端合作基础,资源产业互补性强。
南沙与港澳的合作历史较长,且历来以高端项目合作为主,具有良好的高端合作基础与经验。
第四,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南沙地处南粤,滨江临海,气候温和湿润。
第五,国家级新区发展的独特政策优势。
南沙新区作为我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较其他自贸区相比,具有更优越的政策优势。
三、南沙自贸区存在的不足
尽管南沙自贸区发展有显著优势,但同国内外较成熟的自贸区相比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政策制度束缚较多,软实力较欠缺是目前束缚自贸区发展的一个要素。
从全球看,国际主要城市大多已经成功转型,以软实力控制全球高端资源配置。
而包括珠三角在内的我国高端服务业不仅缺乏国际话语权和资源配置力,而且相关法律、体制、政策和经营环境都与国际惯例相差较多,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高端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目前南沙自贸区刚刚进入起步阶段,配套设施尚不完备,人口发展规模不足,与国际甚至国内比较仍处于劣势。
与周边地区相比,南沙的城市化建设仍然比较滞后,人气不旺,生活设施配套不完善,缺少高品质的住宅和配套社区、消费娱乐购物等场所,医疗教育设施薄弱,使南沙难以充分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甚至区内企业用工成本也要略高于老城区。
再次,南沙地区所具有的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不利于商贸环境的优化,而且也给基础建设施工带来不便。
建设滨海新城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海啸、气候长期变化所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及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作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规划设计的弹性,增加新城区开发建设成本。
四、南沙自贸区发展的建议
南沙自贸区成立以来,创新工作卓有成效,但是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面临重要的改革任务给南沙自贸区带来良好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与挑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合理推进资本市场开放。
逐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围绕实体经济安排金融创新,循序渐进地开展利率汇率市场化。
第二,完善服务贸易体系,加快“走出去”步伐。
夯实产业基础,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特别是金融、航运、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第三,不断完善南沙自贸区法律法规,建设高效的行业监管制度。
制定南沙自贸区的行业监管条例,对企业执业资质、品牌、信用等级的评估、安全审查监管进行规范。
参考文献:
[1] 李萍.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理论与实践[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赢在自贸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