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
蝶恋花·别范南伯
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古诗简介
《蝶恋花·别范南伯》是南宋词人杨炎正所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的上片从夜雨话别写到春江水涨,登舟启程,表达了临别时的依依难舍之情;下片设想别后,彼此天各一方,被无重数的乱山遮隔,相见无由,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此词融情入景,化故为新;幽畅婉曲,情思绵绵。

翻译/译文
酿成这一夜春雨,是我们的离恨别情。

把一江春水,都添得岸满潮平。

汇同江水一股脑儿,向东方汹涌奔腾。

纤弱的嫩柳,怎能挽住船的航行。

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

您到达南徐,渡口的芳草一片青青。

如果您升起春游的豪兴,一准要漫步当年同游的小径。

别后会孤独难耐,免不了要回望送别的长亭。

乱山像屏障挡住您的视线,看到的只有数不尽的山峰。

注释
1.蝶恋花: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本称《鹊踏枝》,晏殊改为《蝶恋花》,又称《江如练》《西笑令》《桃源行》《明月生南浦》《桐花凤》《黄金缕》《卷珠帘》《风栖梧》《一箩金》《望长安》《细雨吹池招》《细雨鸣春沼》《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

双调,上片五句,押四仄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5]
2.范南伯:范南伯,名如山,字南伯,河北邢台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随其父自中原起义南归,为辛弃疾的妻兄。

[1]
3.刬(chǎn)地:越是,越发。

4.都不住:都系不住。

5.听鸣舻(lú):舻,同橹。

鸣舻,划船时橹摇动所发出的声音。

6.南徐:指江苏镇江。

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时间未知。

范南伯是辛弃疾的妻兄,杨炎正是辛弃疾的知交,他们常在一起议论国事,唱和赠答,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此词为作者送别范南伯赴京口之作。

赏析/鉴赏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

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

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

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

”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

“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

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

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

”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

“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

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

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

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

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

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
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

“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

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

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

”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名家点评
晚清词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前段婉曲而近沉着,新颖而不穿凿,于词为正中之上乘。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

势欲拚飞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溪上平岗千叠翠,万树亭亭,争作拏云势。

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翻译
溪边两棵松树盘结在一起,它们互相背离呈现奇特之貌。

看上去像要展翅飞翔,就像苍龙飞坠下来吸取溪水一样。

溪边平地上有无数绿树,它们亭亭玉立,像都在争取离云更近一些的态势。

总以为遂了平生之愿,人间的大爱就是为它而喜欢。

注释
落落:独立不群貌。

盘根:谓树木根株盘曲纠结。

得地:得到适宜生长之地。

拚飞:飞行轻捷的样子。

苍龙:比喻松。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千叠翠:无数层的翠绿。

亭亭:高耸貌。

拏云势:犹凌云之势。

生意遂:谓生命力的要求得到满足。

为渠媚:为它而做出美丽的姿态。

渠:它。

赏析
这首词曲像一幅山水画,构图很有层次:近景是姿态奇特的涧畔双松,它们像两条本来要飞上天去的龙,不知为什么折回头来探入涧底的溪水;远景是平冈上的群树,它们一片翠绿,把枝梢高高地伸向云端。

“万树”欣欣赂荣,“双松”自得其乐,宁静的自然美在神不在貌,有点王维山水诗的意境。

首先是“双松”和“万树”的对比:双松的位置是“涧畔”,它们的姿态是坠,是“下饮”;万树的位置是“溪上平冈”,它们的姿态是“争作拏云势”。

这种位置和姿态的对比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郁郁涧底松”和“离离山上苗”。

“落落盘根真得地”套用了杜甫《古柏行》的诗句。

其次最后两句用人们的想法来对比前面大自然的规律,是王国维想要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哲理思想。

然而可能作者自己也感觉到了这首词中“形”与“意”之间的矛盾,所以在结尾忽翻新意:“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这是进一步超脱,完全从“以物观物”的角度出发,指出树的姿态是为了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需要。

王国维要写出一种无我之境的自然山水风景,却不能达到那种“无我”的境界;他要表现老庄的超脱却总是堕入儒家的执著;王国维不想让这首词表达出托物寓意,但最后两句反而使读者展开意境的联想。

也正是这些矛盾形成了这首词中很丰富的言外意蕴,足以让读者慢慢去咀嚼品味。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3
蝶恋花·侬是江南游冶
侬是江南游冶子,乌帽青鞋,行乐东风里。

落尽杨花春满地,萋萋芳草愁千里。

扶上兰舟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

万顷湖光歌扇底,一声吹下相思泪。

译文
我是这江南浪荡才子,穿着闲居的常服,在这春风中尽情玩乐。

杨花落尽,芳草萋萋,勾起了我满腹愁绪。

(我)醉眼迷蒙中被人扶上了游船,看到暮色斜阳下,青山相对,宛如美女之眉黛;船上的人正在湖光山色的掩映下,载歌载舞,一派欢乐景象。

山色妩媚,歌欢舞美,面对此情此景,我却不禁潸然泪下。

注释
侬:古吴语,指我。

乌帽青鞋:闲居的常服。

兰舟:船之美称。

双蛾:双眉。

以上二句以青山喻眉,二者相映,益显其美。

赏析:
据《元史列传》记载,赵孟頫虽为宋室贵胄,但生不逢时,在元出仕为官。

虽说其官居一品,但作为宋室后裔而出仕元朝的他不仅要饱受故国之思,而且遭到官场同僚的排挤,因此作者想通过描写江南游子心境的小词寄托自己的情感,抒发内心愁绪。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4
几许伤春春复暮。

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

天际小山桃叶步。

白头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

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翻译
多少回伤春又到了春暮,杨柳树浓浓的清荫,妨碍着游丝度过。

远处的小山边是桃叶埠,白花盛开的河边是她洗裙的地方。

我整天轻声吟诵诗句,在帘影之下暗灯前,让胡琴声把我心声吐。

几点雨声被风止住,月色朦胧薄云飘来飘去。

注释
春复暮:春天又将尽。

游丝:空气中浮游的蜘蛛所吐之丝。

又,香炉中袅袅飘浮之烟亦称游丝。

天际小山:形容古代青年女子所画淡眉的颜色像远在天边的小山。

桃叶步:桃叶山,在今江苏六合。

桃叶,晋代王献之的妾名,后来成为女子的代称。

步,江边可以系舟停船之处,即“埠”。

湔裙:洗裙。

湔,洗涤。

竟日:整日,整天。

胡琴:唐宋时期,凡来自西北各民族的弦乐器统称胡琴。

风约住:指雨声被风拦住。

约,拦、束。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

上片写暮春之景。

伤春偏逢春暮,浓密的柳荫,已阻碍了游丝的飞度,游丝这里喻指相思心绪。

桃花渡口、开满白蓣花的水边,那正是两人分手的地方。

下片抒写相思之情。

终日枯坐,难觅佳句,缭乱胡琴,夹杂风雨,长夜不成眠,惟有淡月相伴。

开篇词人即点明时令及自己的心情,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

暮春时节是多愁之人最难度过的时段之一,正是“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伤心人对伤心景,难免更增几分烦恼。

于是见杨柳柔条上缠绕着的几缕游丝,也会生出几许嗔怪,全忘了柳阴清凉的好处。

“偏”字把词人如游丝般浮动的烦恼意绪巧妙地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是传神之笔。

“天际”二句,抒发了词人对恋人的思念。

这两句写天边的小山触发了词人的情思,同想起与恋人间发生的故事。

满怀着王献之对待爱妾桃叶般的深情,望着眼前铺满水面的白藏花,他的脑海中呈现出昔时上巳之日恋人水边湔裙的美好情景。

那时的大好春光和愉悦的心情是植根于词人心中的珍贵回忆,其情其景与下阌词人感伤春暮的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

上片眼前之景与旧日之事的巧妙融合,把词人多情善感的心绪及对恋人无处不在的思念细腻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桃叶步”典故的运用尤佳,今古相融、虚实相生中,巧妙而又含蓄。

下片“竞日”三句,词人把春日的感伤、相思的煎熬都寄托在了
忧伤的小词和凄苦的胡琴声中。

“竞日微吟”道出了愁情的悠远绵长。

而当夜幕降临,伴着昏暗的孤灯和偶随风动的帘影,词人的心事逐渐凝重,胡琴如怨如慕的呜咽与敲窗的暮雨正是他心中愁思无言的诉说。

至此,全词的感情达到高潮,最为动人。

末二句感情色彩由浓变淡。

当清风送走凄雨,流云掩映淡月,作者的愁情也随着景物的变化呈现出月华般的朦胧与苍茫。

结尾二句,语虽淡而饶富情味,让人陷入一片清愁之中。

此词写景、叙事,把由日及夜所见之景、所做之事,与旧日之事和伤春之情、相思之苦相结合,跳跃的诗思中蕴涵着清新平淡的韵味和真挚深刻的情感,表达含蓄而见波澜,其寄情之景语尤其值得品读。

贺铸词多浓艳之语,多慷慨之词,而这首小词颇显清新淡雅,这正说明作者风格的多样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丙子(1096年)三四月间,为伤春怀人之作。

绍圣三年二月。

贺铸曾到过扬州,稍后又到金陵。

这首词很可能是词人身居金陵,同忆扬州情事之作,有同时的《献金杯》一词可相参看。

又据词题,这首词可能是友人徐冠卿曾先赠一首词后作者稍改动所成。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5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原文:
九畹芳菲兰佩好。

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宝瑟泠泠千古调。

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

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唤起湘累歌未了。

石龙舞罢松风晓。

翻译:
用来作为佩饰是多么美好!可空谷无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谁个来瞧?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绝调,即便弹断朱红的丝弦,知音依旧稀少。

年华悄然流逝,我已经衰老。

汀洲涨满了江水,该到何处寻觅芳草?我只能将屈原大夫唤醒,在石龙前边歌边。

阵阵松风里,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赏析
稼轩词,广泛地吸取了前人的文学成果,得于屈原作品者尤多。

作者那坚韧执着往而不返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屈原所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极为相似;在词的表达上,作者也成功地学习了屈原借香草美人抒发政治感慨的手法,写出了一首首《离骚》似的优美词章。

此阕虽非稼轩词中的名篇,但也是深得屈赋神髓的佳作。

词的主题,是抒发作者不得志与少知音的牢骚情怀,作者并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过比兴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达出满腹的悲愤。

词作于作者隐居信州(上饶)带湖别墅前期。

这正是作者遭受诬陷、被弹劾落职之后心情极度苦闷的时期。

生活上的孤独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他经常离开带湖去上饶的群山之中寻幽探胜,以开释愁怀,转移精力,然而独游山水时的幽寂空虚又使他时时跌回到更加孤独和失意的深渊中。

此词就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的产物。

上阕,写自己多年来受打击、受压抑和缺少政治知音的处境。

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这三个极富象征意义的词,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遭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挤,长期投闲置散,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

不如意的处境使他首先想到的是“萧条异代不同时”的千古知音屈原,所以开头三句就化用屈原《离骚》与杜甫《佳人》诗意来表达自己与之相类的幽怨之怀。

《离骚》云:“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又云:“纫秋兰以为佩。

”作者也满怀深情地采撷兰花为佩,以显示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操守;《离骚》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佳人》云:“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作者也在无人的空谷自怨“蛾眉巧”而招嫉。

屈原、杜甫、辛弃疾同样生活在一种国家不幸、小人横行的黑暗时代里。

在那样的环境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他们都遭到中伤毁谤,难于在人世存身。

如果要保持高洁,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就必然会遭到更大的打击和非难。

因正直而遭打击,因遭打击而生“怨”,
这只是上阕的第一层意思。

因为,遭到群小打击,还不是最可悲的事。

最可悲的是寻遍天下,知音稀少,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抗战主张。

这是处在那个不能发现人民力量的时代的一切爱国士大夫和将领们的共同悲剧。

年辈早于作者的民族英雄岳飞在他的《小重山》词的结尾感叹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此词上阕最后二句即用岳飞之意,以宝瑟清音,弹得弦断也无人会意为喻,表达了与岳飞同样的怨抑之情。

这,是上阕的第二层意思,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层意思。

通过这样两个层次的抒写,作者不得志和无知音的悲剧性遭遇充分地展现出来了。

词的下阕,承上阕牢骚之意而把抒情的意蕴进一步深化,感叹自己虚度此生,不能再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下阕头一句,化用《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两句,意极沉痛。

接下来“水满汀州,何处寻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

结尾二句:“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可算全篇的最后一个层次。

其用意在于呼应开篇“空谷无人”之境界,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

可以看出,词人大醉之中唤起屈原来一起唱歌,表明人世无同调,只得求之于冥冥之中的千载冤魂,作者的精神痛苦到底有多深读者不是可想而知了吗?作者与想象中的屈原之魂合唱的是什么歌呢?这显然是催人泪下的失意哀歌,是千载同悲的凄厉之歌!这个深夜悲歌的境界太幽峭凄冷了,使读者读到这里不能不为这位爱国志士扼腕痛恨,并一洒同情之泪!然而就连这幻想之中想求得异代知音共歌舞的场面最终也不能长久,在阵阵松风中,东方破晓,词人酒醒梦消,一下子又跌回到现实世界中。

词的最末一句以景结情,更加浓了全篇的幽婉沉郁的气氛。

此词不尚铺陈,专用比兴,托意高远,意象深婉,是一篇韵味悠长的抒情短章。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6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古诗简介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作的一首词。

全词上片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月亮;后二句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下片前三句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后二句是作者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

这首词悼念亡妻,凄美之中透着轻灵,通过对明月圆缺的观察,燕子呢喃的对语,蝴蝶双飞的描写,反映出了对亡妻刻骨铭心的哀念。

翻译/译文
辛苦最怜,算是天上月。

一轮端正,悬挂天中。

一昔如环,曾有最光辉的时刻,那么圆满皎洁。

但一朝别去,永远留下遗憾。

如果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那么,我作为冰雪,将不惜为你融化。

十分无奈,尘世因缘竟然那么容易断绝。

但是,帘幕间的燕子就不一样,年复一年,辛苦奔波,不是和往常一样,仍旧踏在帘钩上,轻轻地呢喃。

鬼唱秋坟,纵使能够另恨血化碧,只是挽歌唱罢,心上的愁和恨,仍旧不能消解。

而今,算是已经认定,死后化作花丛双蝶,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注释
①减字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天上月:指亡妻。

③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

”昔昔,即夜夜。

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

④“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

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

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

卿,“你”的爱称。

⑤无那:犹无奈,无可奈何。

帘钩:卷帘用的钩子。

⑥“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⑦“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⑧认取:注视着。

取:语助词。

创作背景
作者在康熙十九年(1680)重阳节前三日夜曾做过一个梦:“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而这首《蝶恋花》就从这个梦里的两句诗生发而来。

妻子卢氏去世后,作者生活便长期痛苦悲伤,他用月亮盈亏喻人生的聚散,希望月亮夜夜明亮,长圆不缺。

所以作者将天上的月亮,作为歌咏对象作词一首。

赏析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块”,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如玉环般的圆满,其他的夜晚则都如玉块般残缺。

在这里,“辛苦最怜天上月”为倒装句。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以月的圆缺来象征着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在这里说月,实际上是在说人,说的以前自己或是入职宫禁,或者伴驾出巡,与卢氏聚少离多,没有好好陪伴她,说的是卢氏过早的逝去,给自己留下终生的痛苦。

纳兰曾梦到过亡妻,而且临别时妻子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君圆。

”所以“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纳兰想象着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自己日夜思念的亡妻,如果梦想真的能够实现,自己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为妻子夜夜送去温暖,从而弥补心中的遗憾。

然而梦想终究难以实现,当一切幻想的破灭后,纳兰的思绪回到了现实。

“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无奈尘世的情缘最易断绝,而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叙语。

此时的纳兰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自己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于是,他的思绪又开始飘散起来。

尾句“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是纳兰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在你的坟前我悲歌当哭,纵使唱罢了挽歌,内心的愁情也丝毫不能消解,我甚至想要与你的亡魂双双化作蝴蝶,在灿烂的花丛中双栖双飞,永不分离。

在这首词中,纳兰仅以明月、燕子、蝴蝶这三种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景物,就畅快淋漓地表达了妻子逝去后,自己内心难以消散的愁苦,正因为感同身受,才会写得如此情真意切,而尾句以喜语来强化悲情。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7
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

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翻译
深院寂静,室内也是悄然无声。

爱人远行,少人来往,乌云般的头发上插着精美的头钗,一位红颜女子独自幽居。

女子忽然听见自己的鹦鹉在呱呱人语。

庭院深深人十酣肖鹦鹉突然开口说话令人惊喜,她急忙开门,误以为鹦鹉告诉她是她的情郎来了,结果大失所望。

她在内心埋怨鹦鹉,嫌它错报郎归,让她空自整妆等候,无端地引起她的无限烦恼。

女子前思后想,她在想象中呼唤情郎早日归来。

她的这位“韦郎”正是青春年少,远行他方,本已经令人不安,何况又是去风景如画的江南。

那里歌楼妓馆很多,到处都是美貌的女子,她担心情郎久居他乡,难免拈花惹草。

尽管那里到处充满了诱惑,但她还是很自信家乡的旧人更好。

因此,她温情相劝,希望对方早日回家。

既然知道规劝无用,情郎难免还要远行,为了能够阻拦他,女子愿意舍身化作小草,只要能够留住他,遮挡住情郎前去的脚步,即使自己被碾压也在所不辞。

注释
庭院深深人悄悄:庭院深深,深院寂静;悄悄,悄然无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