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青哈萨克族安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青哈萨克族安置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83户374名哈萨克族群众被整体安置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委。

至此,历时18年之久的返青哈萨克族群众安置工作圆满划上了句号。

近日,国家民委副主任江家福等赴柴达木检查验收哈萨克族群众安置工作。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新疆哈密等地部分哈萨克族群众曾迁入青海省格尔木地区落户。

上个世纪80年代,这些群众思乡心切,提出返回新疆的要求。

1984年党和政府尊重他们的意愿,投入百万元资金,把他们迁往新疆进行安置,但部分群众由于不适应生产生活环境的变化,又返回格尔木地区。

为妥善安置返青哈萨克族群众,国务院专门成立了由国家民委副主任江家福为组长、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等为副组长的安置返青哈萨克族群众领导小组。

2000年4月,安置领导小组赴格尔木市进行逐户调查,并确定了83户374名哈萨克族群众在青海安置。

青海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安置方案,并在国家民委的支持下,先后投资2700万元,实施了包括定居点建设、水电路及教育卫生等设施的安置工程。

其中定居点建了100平方米的房屋83套;学校建了教学用房4幢12间715平方米;卫生院建了9间251平方米的医疗用房;人畜饮水工程打了机井1眼,配建18.64米高的水塔一座;新建30KW电站一座;建了17公里的沙石路。

经过青海省有关部门的努力,83户哈萨克族群众顺利迁至大柴旦行委马海地区,开始新的生活。

据悉,在这次安置工作中,青海省为哈萨克族群众划拨草场27万亩,耕地6820亩,被安置群众的9923头(只)牲畜也迁至马海地区
自2002年10月107户421人新疆返青哈萨克族群众被安置到大柴旦原鱼卡乡马海定居点后,海西州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哈萨克族群众生产生活发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全村现有人口116户443人,草场144万亩,牲畜11284只(头),2006年人均纯收入达1325元。

一、草场耕地全部承包到户。

从2003年7月开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省《草场承包实施细则》的规定,按“划分承包,划定等级,以草定畜,规范管理,鼓励建设,惩治破坏”的草场耕地承包原则,将划给该村的144万亩草场和7000亩耕地以人口为单位平均分配到户,人均分得草场0.342万亩,耕地16.62亩,提高了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二、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为解决哈萨克族群众初迁到马海后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相继实施了一系列脱贫帮扶项目,新修通村沙石路17公里、硬化村级道路4.3公里、配套渠系18公里;新建光伏电站一所,实现了户户通电通水通电视。

2005年7月至11月底,组织实施了52幢畜用暖棚建设项目,有效地改善了牛羊育肥条件,提高了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以及仔畜的成活率,保障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今年,计划再建设54幢畜用暖棚,确
保实现一户一棚的目标,同时,安排了总投资84万元的人畜饮水项目,拟于5月正式开工建设。

三、文化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展。

马海村的哈萨克族群众因长期居无定所,绝大多数人为文盲,海西州通过历时2年的基础文化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使马海村的60余名青壮年文盲脱盲并达到了小学文化程度。

同时,投资100万元兴建了马海村小学,解决了马海村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五年来马海村除个别残疾少年未能入学外,其余50余名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就学率达到90%以上。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在马海村新建了卫生院,配备了医疗设备,卫生院现有医务人员四名,一般性疾病能够做到就地治疗。

2004年推行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来,群众参合率已达100%,截至目前,共为农牧民群众报销医疗费用2.8万元。

四、扶贫济困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2002年以来,为农牧民群众共发放了30吨救灾面粉和332吨取暖用煤;连续5年发放五保户资金、特困户救济金2.73万元;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截至2005年底减免学杂费4.6万元。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今年又将37名困难群众纳入到了低保金发放范围。

同时,积极动员柴旦地区各厂矿企业干部职工捐款2.9万余元作为特困生的学费,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

五、村级组织建设逐步得到加强。

高度重视马海村的村级组织建设,于2002年10月组建了马海村临时村委会,2003年10月按照《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两推一选”的原则成立了马海村党支部,选举出了村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委员,正式组建了马海村村民委员会,实现了哈萨克族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