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早熟矮秆密植丰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5期现代园艺
第1花序下叶腋抽生的侧枝,任其生长形成双杆,其余侧枝全部摘除。

一般主枝留6穗果,侧枝留4穗果,待6穗花时封顶。

定植15d 后开始打杈,打杈用剪刀剪平,不能用手折,手折会不小心伤到主枝,使组织液外流,造成植株水分流失加重;同时使用的工具需用百菌清等消毒农药进行消毒,防治植株染上病害。

打杈时还要特别注意:早上有露水时不可以打杈,实在急需打杈时,必须确保打杈打到哪,杀菌药(多菌灵)跟到哪;打杈当天不能施肥灌水。

4.5疏花疏果
第1穗花留6个果,第2穗花留5~6个果,第3穗花留4~5个果。

4.6打老叶
打老叶一般是在第1、2穗果采摘完后,将第2穗果下老叶(黄叶、病叶)一并全打掉,以保证坐果枝的营养供应,使植株底部行间落空,促进通风和光合积累,减小老叶对植株养分的损耗及引起病害发生[1]。

而果穗上的叶片不可摘除,以保证上层果实发育良好。

5
病虫害防治
番茄在生长过程中,本地区主要易发生番茄病毒病、早晚疫病、白粉病、灰霉病、叶霉病等病害,应以药物防治为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前期虫害防治主要用阿维菌素来预防。

5.1病毒病防治
针对宁夏地区主要毒源,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

在高温干旱时期要提早注意及时防治蚜虫;防治病毒病可用喷盐酸吗啉胍20mL 兑水15kg 喷雾。

5.2早晚疫病防治
可用阿米西达100mL 兑水200kg 或世高100g 兑水200kg 喷雾。

5.3白粉病防治
主要用百菌清1kg 兑水450kg 喷雾。

5.4灰霉病防治
合理密植,防止种植过密影响光照;适当控制浇水,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

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

拉秧后及时清洁田园,防止传病。

主要用扑海因100mL 兑水45kg 喷雾。

5.5叶霉病防治
主要用宝丽安100g 兑水45kg 喷雾。

6
采收
番茄成熟有绿熟、变色、成熟、完熟4个时期。

要根据运输距离远近适时采收,运输出售可在变色期(果实的1/3变红)采摘。

就地出售或自食应在成熟期即果实2/3以上变红时采摘。

采收时要去掉果柄,以免刺伤别的果实。

采后根据果实大小和形状等分级,分类包装上市。

生长期施过化学农药的番茄,应在安全间隔期后采摘。

一般4~5月份定植的番茄植株,定植后65~70d 可采摘,大量采果则在80d 左右。

(收稿:2018-01-05)
[1]张振贤主编.蔬菜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8[2]李爽,李丁仁.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大全[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12
刘婷姗(1988-),女,宁夏银川人,硕士,现主要从事
蔬菜露地、设施栽培研究工作。

刘永亮(1987-),男,宁夏银川人,硕士,主要从事设施蔬
菜栽培与生理方面研究工作。

春玉米早熟矮秆密植丰产栽培技术
李廷松
(泌阳县农业局,河南省泌阳
467000)
结合生产实际,对春玉米增产增收效果、增产增效原理,早熟、矮秆、密植丰产栽培技术方面,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种子
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农业科技人员和种粮户提供技术指导。

春玉米;矮秆早熟;密植丰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杂种优势利用已经挖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今
后玉米的大幅度增产,主要靠种植密度的逐步提高。

我国现时期耐密品种有郑单958、辽单565以及美国先锋公司的玉米品种先玉335等,说明我国玉米生产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即由传统的稀植大穗品种向矮秆耐密品种方向发展。

2
增产增效原理
在能充分保证粒粒达到正常生理成熟条件下,玉米发育期延长和产量成正相关,否则产量会降低。

所以,在玉米生产中,种植中熟或中晚熟玉米品种相对抗
1
增产增收效果在玉米种植区,长期应用晚熟高秆大穗型品种,在人们的种植观念中,一直认为这种类型的品种产量高。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育期长的高秆大穗型品种,果穗大小不匀,出籽率低,不能达到正常生理成熟,实际产量并不高,加上不能密植,如增加密度空秆和倒伏现象严重。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当地种植春玉米,要选择在当地种植能够充分成熟早一个熟期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玉米抗逆能力,增加单产和改善品质,提高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

国外和国内玉米生产实践也证明,
5
9〇
现代园艺2018年第5期
风险能力较强,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光热资源,使颗粒
达到充分的生理成熟,增加产量和容重,从而实现高
产。

合理增加密度可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玉米的产量
由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合速率、呼吸消耗和经济系
数5个因素决定的,即玉米产量=光合面积×光合时
间×净同化率×经济系数,合理密植可有效提高叶面
积指数,进而增加光合面积;另外,密度加大,果穗变
小,有利于提高经济系数。

对耐密品种进行高水肥供
应,有利于根系发育,增加光合时间,最终有利于高产
的形成。

高密度种植有利于有效穗数的增加,玉米的籽
粒产量由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要素决定的,即产量=
穗数×穗粒数×粒重,高密度种植有利于有效穗数的
增加,在适宜范围内增加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大于提
高单穗重,进而提高产量。

矮秆玉米品种适宜密植,扩大玉米生产田的群体,
倒伏是潜在的减产因素。

因此,选择中秆或矮秆的抗倒
品种是增加种植密度的前提条件。

早熟、矮杆、耐密增
产技术模式集中了以上对增加产量限制因子的有效优
化,增产作用明显。

3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3.1选地和整地
选择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地
块,实行秋翻或秋深松、秋耙、秋起垄、耕深20~25cm,
深松深度35cm左右,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粒、垄
距50~60cm。

3.2品种选择
选择比当地常规熟期提早一个熟期的品种。

应具
有以下特点:早熟、株高中等(2.5~2.8m),根系发达,下
扎早、下扎深度大,须根系发达、侧伸展,穗位中等偏
下,基部节间短,基部茎秆粗、坚硬度高,穗位上部茎秆
细,节间拉得开,富有韧性和硬度;穗上叶上冲,适当较
窄;雄穗分枝少,花粉量大、散粉时间长;群体果穗中等
内外均匀一致,边行优势小,穗轴细坚硬,脱水快、出粒
率高、结实好、无缺粒、无秃尖;空秆率低。

3.3种子处理
3.3.1测试芽率。

播前15天进行发芽试验,检查芽率,
保证种子芽率在90%左右。

3.3.2种子包衣。

地下害虫多,玉米丝黑穗病轻的地区,
干种播种前,可选用20%丁·戊·福美双悬浮种衣剂,按
药种比1︰60进行种子包衣。

3.3.3药剂拌种。

地下害虫轻,玉米丝黑穗病重的地区,
干种籽播种时,可选择2%戊唑醇拌种剂按种子量的
0.3%~0.4%拌种。

地下害虫重、玉米丝黑穗也重的地
区,采用2%戊唑醇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播种时再
用辛硫磷颗粒剂2~3kg/667m2随种肥下地。

3.4播种
3.4.1播种时间。

在4月下旬~5月上旬,土壤耕层
5~10cm地温稳定通过7~8℃,土壤含水量达到15%以
上时可播种。

3.4.2播种要求。

可人工播种或机械半精量播种。

人工
可每穴播种2~3粒,开沟或挖穴规范点播;半精量机械
播种可实施1~2~1粒播种规则,土壤墒情充足时播种
深度3~5cm,墒情较差时,播种深度5~6cm,种肥隔离
5cm以上。

3.4.3种植密度。

缩垄距密就是将常规的大垄距
(60~65cm)减少至小垄距(50~55cm),通过增加种植垄
数,提高单位面积的株数,达到增密的目的,也可以通
过行距不变,减少株距的方式实现增密。

耐密品种保苗
4500~5500株/667m2。

3.5田间管理
3.5.1及时查苗补苗。

播种后7~10天对田间出苗情况
进行调查,对断垄处及时补种或补苗。

3.5.2合理定苗。

在玉米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采用
2次间苗,拔除特大苗、特小苗、畸形苗、病苗,每穴只
留一株壮苗,缺株处旁边留双株。

3.5.3中耕和施肥。

生育期间,结合追肥进行中耕或深
松。

在施肥管理上,667m2施用含有机质8%以上的农
肥2000~3000kg,施尿素5~7.5kg+三元复合肥
20~25kg+硫酸锌复合肥1.5~2.2kg,将各种肥料在播种
前结合整地施入。

3.5.4种肥。

667m2需磷酸二铵5~7.5kg,随播种施入,
必须保持与种子间隔3cm以上。

3.5.5追肥。

采用“前轻、中重、后补”模式,在玉米拔节
前,667m2追施尿素10~12kg,占氮肥总追肥量的30%;
大喇叭口时期追肥,用量占氮肥总追肥量的55%,
667m2施尿素15~20kg+氯化钾15kg,补施钾肥有利于
玉米灌浆和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在玉米开花授粉前
后,667m2施尿素5~10kg,占追肥用量的15%。

3.5.6病虫防治。

玉米植株在7、8月份易发生大小斑
病。

选择抗病品种,于发病初期,选用5%可湿性多菌
灵500倍液、7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或80%甲基
硫菌灵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再喷1次。

6月中下旬第1代玉米螟,用赤眼峰防治,2万头
/667m2,分2次投放;化学防治:当大喇叭口期花叶率
达10%时,用辛硫磷颗粒2~2.5kg/667m2灌心,兼治粒
期穗蚜;当抽穗期玉米螟达到30头/百株,可用80%
敌敌畏100倍液滴花丝,每穗2~3滴。

7月下旬~8月
上旬,注意防治二代玉米螟。

(收稿:2018-01-25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种子出版
社,2016,3:66-132
[2]高丁石,王志渊,张春才,等.农作物优良品种培育与良种繁育实用
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14,2:162~175
李廷松(1976-),男,汉,河南泌阳人,专科,农艺师,从事
及农作物技术开发。

60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