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新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新思

摘要:运用这些思路设计的数学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和阅读能力,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数学文化的内涵,感受到数学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双减”政策下,不仅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要使学生的学习质量更高、更有效。

笔者认为,让教育真正回归常态,只有进行有效的数学作业设计,才能更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新思路。

关键词:“双减提质”;数学作业;设计新思路
引言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一种技能、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文化。

如果能够从数学文化的角度设计作业,就能从内心吸引学生去主动探究,同时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师要不断创新作业的设计方法,不仅要体现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开放性特点,更要尝试利用作业锻炼学生的数学技能,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考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1“双减”概述
“双减”的宗旨是落实立德树人,减量提质,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减轻学生过多作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展综合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减负”不只是减轻身体负担,更重要的是缓解心理压力,突出全面育人,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是各学校相关教育部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出的新要求。

针对很多小学生要花费大量时间完成作业的现状,建议适当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1]。

2“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新思路
减负提效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中明确指出的教学改革内容,小学数学是学生未
来学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减负提效在数学设
计中的影响,通过作业设计的改变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
政策。

2.1设计趣味性作业
数学个性化作业不能以计算练习为主,而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多元
化的板块。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有限,更关注的是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当有趣的知识点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时,整体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针对教学模
块的不同要求,教师要设计个性化作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在作业中
融入趣味性元素,让学生主动学习,满足学生的感性学习需求,使学生更积极地
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2.2设计互动性作业
一些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以技能训练、思维训练为首要目标,且为了让学生
能够通过作业取得相应的进步,一些教师一味地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忽略了
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作业设计下,师生、生生之间互动较少,不利于学
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学习效率较低。

在设计个性化作业时,教师应认识到互动的
积极意义。

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能够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带来积极
影响。

教师应设计互动性作业,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使其在交流中找到更适
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

2.3设计分层式作业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理解能力等有一定的差异性,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若难度较大,便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若难度较低,又担心达不到教学效果。

而分层式个性化作业设计可改善这一现象。

分层式作业设计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学
习水平、理解程度等将作业分为难度、中度、轻度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
能力和学习需求挑选作业进行训练,这便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基础
上获得进步。

2.4加强基本技能
第一,灵活型作业。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教师在设计计
算题时应当注意计算题的灵活性,如通过估算的题型设计,让学生学会对计算题
的答案做初步的预测,并通过初步估计的数据解决实际的问题。

这样就能让学生
形成一种意识,在做题时可以先进行估算,从而提高计算题的准确率。

第二,动手型作业。

对于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动手型作业的训练是必不可
少的。

学生的学习需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对于数学的学习更是如此。

教师应在
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多设计动手型作业,如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之后,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的印象[3]。

第三,实践型作业。

数学统计分析能力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项数学能力,与
实践型作业的训练息息相关。

2.5构建线上作业平台
大多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都侧重于书面作业,内容枯燥、手段单一,导致
学生们将作业当成是一种负担,丝毫提不起兴趣。

在面对作业时,经常会选择逃
避或者应付,以至于作业效果始终不高。

借助信息技术,可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依托于信息技术,数学教师可构建线上作业平台,通过互联网,为学生们布置作业。

比如微信、一起作业等软件,都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作业训练。

利用线上平台,拓展作业途径,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们和教师之间进行良好互动。

线上作业的
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设计作业、提交作业、评价作业[4]。

2.6优化作业时间周期配置
在作业完成时间的设置上小学数学作业也分为短周期作业和长周期作业。


同时间周期的作业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不同侧重面也有不尽相同的作用。


于基本数学知识的巩固,短周期作业的效果更为明显;而在知识巩固和思维培养
的结合方面,则以长周期作业的效果见长。

可见,合理配置不同时间周期的作业
也是优化作业结构的重要内容。

短周期作业能够更有效地帮助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快速积累基本数学知识,而对于在数学知识积累方面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中高年级阶段学生,需要培养的是充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5]。

2.6家校合作,让数学作业有力度
“双减”政策下,只有学校和家庭协调合作,才能凝聚担当共识。

家校合作是家庭和学校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途径。

“双减”政策虽然禁止向家长布置作业,但这并不是说父母可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而是需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关心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

数学作业设计其实还可以增加“亲子活动作业”。

例如,可以开展每周一次的“数学文化手抄报”“数学计算之谜故事会”等,父母和孩子这样的亲密活动,将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教师与家长应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力求在孩子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目标上保持一致,让家长真正成为教师教育孩子的得力助手[6]。

结束语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再认识的过程,一份高质量的数学作业能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巩固技能,提升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

如果教师从学生视角出发,设计一些素材、内容、形式、思路新颖的作业,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完成,就能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彰显数学作业的价值,达到与当下“双减提质”精神相符合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裴雅兰.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32):61-62.
[2]杨莹.小学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
2021(30):73-74.
[3]许佰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21(28):54-55.
[4]台芳芳.个性化作业在小学数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浅析[J].学周刊,2016(28):188-189.
[5]胡仕宾.灵动作业让学生个性飞扬: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J].考试周刊,2015(02):73-74.
[6]王珍.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数学教学的“新工具”:数字化背景下小学数学的个性化作业[J].小学教学研究,2020(10):75-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