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4乘法口算和估算优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口算和估算(二)
三维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通过比较、观察、分析使同学们掌握乘法的口算和估算.
3.通过口算和估算,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多媒体课件上出现足球和乒乓球拍,并且标明“足球每个92元”,“乒乓球拍每副30元”.
教师:买20副乒乓球拍要多少元?买39个足球大约要多少元?
学生思考后回答,买20副乒乓球拍要用 30×20=600(元),买 39个足球大约需3600元.
教师:你是怎样口算30×20的?
学生:想 3×2=6,然后在6的后面添两个0.
教师:怎样估算买39个足球需要的钱呢?
学生:把39看作40,把92看作90,因为90×40=3600,所以买39个足球大约需要3600元.
教师:这节课就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口算与估算.板书课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和估算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原有相关知识的记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利用原有知识来主动学习新知识.]
教师:刚才我们讨论了购买体育用品的问题,下面我们继续购物这个话题,不过这次购物可不是买一些小东西,而是去买一件大商品,这是什么商品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多媒体课件出现一些商品房的图片.
教师:知道老师要买什么了吗?(学生:房子)对了,老师想买一套住房,在房交会上我看中了两套房子.
多媒体课件出示
教师:能帮助老师算一算这两套房子各要多少钱吗?我们先来看第一套,要算这套房子要多少钱,应该怎样列式?学生:900×80,因为需要80个900元.
教师:能口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吗?可以借鉴前面30×20的口算方法来思考.
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想法.比如:
学生 1:因为 900×80=(90×10)×80,而90×80=7200,所以900×80=72000.
学生2:因为900×8得72个百,就是7200,900×80的得数是900×8的得数的10倍,所以是72000.
学生3:9×8=72,然后再在72后面添3个0,就是72000.
教师:同学们这些想法都不错.900×80,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9×100×8×10=9×8×100×10=9×8×1000,也就是说.把0前面的两个数相乘以后,再把它的积扩1000倍就行了.
教师:同学们会口算这样的题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口算60×300,300×40,70×700,400×80.
学生口算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集体订正答案,然后指导学生按第66页上的方式对口令.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继续由购房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保持内容的一致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考这部分内容与准备内容的联系与区别;教学中主要利用学生原有的口算基础来探讨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由于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相通的,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鉴前面的口算方法来思考,在鼓励学生的多种想法的基础上归纳出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师:前一套住房的总价同学们帮老师算出来了,真感谢你们!老师想麻烦你们再帮老师算一算后面一套住房的总价,愿意再一次帮助老师吗?
学生:愿意.
教师:算第二套住房总价的式子怎样列?
学生:617×78.
教师:会计算吗?
学生:现在还没有学习过.
教师:不要紧.老师不要求你们像上一套住房那样帮教师精确的算出需要多少钱,因为这套住房老师还没有确定要还是不要,所以你们帮助老师算出大约需要多少钱就行了.
学生讨论,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回答准备怎样估算.
学生:可以把617元看作600元,78 m2看作80 m2来估计.
教师:这种估算方法和前面学习的估算方法有相同的的方吗?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估算都是把不是整十、整百数看作最接近这个数的整十、整百数来算.
教师:同学们估算出这套房子的总价了吗?
学生:这套房子大约需要48000元.
教师:在把这个答案写在算式后时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写结果时要用“≈”,表示这是一个近似值.
教师: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谢谢你们.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用教师不需要准确的总价的方式,突出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在估算方法的探讨中,尽可能的突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估算相同的的方,这样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估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3.教学“议一议”.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怎样估算45×510?引导学生提出多种估算的方法,如把510看作500, 45看作50来估算;把510看作500,45看作40来估算.
教师:估算出结果,看相差多少?
学生估算出的结果分别是25000和20000,相差5000.
教师:怎么会差异这样大呢?
引导学生讨论出这是由于45的“ 5”是一个中间数,离40和50都比较远? 10×49的结果是多少呢?
学生:也是25000.
教师:510×45和510×49的估算结果都有可能是25000,你觉得这个结果接近于哪个算式的精确值呢?
引导学生说出接近于510×49.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数49比因数45更接近50.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是从更深的层次来讨论估算的问题,这样的讨论能加深学生对估算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从中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