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设计《骑鹅旅行记(节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案设计《骑鹅旅行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骑鹅旅行记(节选)》是一篇外国文学名著的节选内容。
这篇课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描写尼尔斯被小精灵变成小拇指般大小的人儿后,跟随雄鹅莫顿和大雁群旅行的故事片段,向读者展现了瑞典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教材选入这篇文章,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领略外国文学作品的魅力,拓宽文学视野;另一方面,通过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故事情节的把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力以及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
从语文要素方面来看,学生要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作品中生动的描写,体会尼尔斯在经历中的成长与变化。
例如文中对尼尔斯变小后周围环境变化的描写,非常细致生动,像“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
”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神奇的变化,也体现了作者细致的描写手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犬牙”“缰绳”等。
-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笔下的瑞典风光和动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分析尼尔斯的人物形象,感受他在旅行中的成长与变化。
- 学习文中描写环境、动物描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阅读《骑鹅旅行记》原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热爱。
- 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尼尔斯在旅行中的经历。
例如,文中尼尔斯如何从一开始被动物们厌恶,到逐渐与它们建立信任并一起旅行的过程。
- 分析尼尔斯的人物形象,感受他在不同事件中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像尼尔斯在面对狐狸斯密尔的攻击时,他的恐惧、机智以及后来的勇敢应对,这些情节都能反映出他的性格特点。
- 学习文中生动的描写手法,如对动物的动作、神态描写。
例如“那只大雄鹅飞得那么快,尼尔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爬到鹅背上。
他在鹅背上东倒西歪,还差点从鹅背上摔下来。
”这样的描写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尼尔斯的处境。
2.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通过尼尔斯的视角所展现的瑞典的风土人情。
因为这需要学生对瑞典的地理、文化等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从文字中提取相关信息。
- 理解尼尔斯成长与变化背后的深层含义,即他是如何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勇敢、有责任感的少年的。
这需要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如尼尔斯对待动物态度的转变,以及在面对困难时的表现等。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
例如,在讲解尼尔斯被动物们追赶的情节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动物们的叫声和动作,营造紧张的氛围,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
2. 问题引导法
- 通过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在分析尼尔斯的人物形象时,提问“尼尔斯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尼尔斯对动物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等。
3. 小组合作学习法
-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例如,让小组讨论尼尔斯在旅行中的成长经历对自己的启发,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汇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1.1)
- 展示瑞典的风光图片,包括山脉、湖泊、森林等,同时播放轻柔的瑞典音乐。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引导学生回答瑞典。
- 接着说:“今天,我们要走进一部描写瑞典的著名文学作品,跟随一个小男孩去进行一场奇妙的旅行。
”从而引出课题《骑鹅旅行记(节选)》。
2. 知识讲解(1.2)
- 生字词教学
-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如“缰绳(jiāng shéng)”“犬牙(quǎn yá)”“黑莓(hēi méi)”等。
- 教师示范读音,然后让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 对于一些易错字,如“缰”字,可以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来帮助学生记忆,左边是“纟”,表示与丝线有关,右边是“僵”,合起来就是缰绳的意思。
- 让学生进行字词的书写练习,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书写不规范的地方。
- 文章背景介绍
- 简单介绍《骑鹅旅行记》的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她是瑞典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讲述这部作品创作的背景,它是拉格洛夫根据瑞典的民间传说改编而成,以一个孩子骑鹅旅行的故事为线索,展现了瑞典的自然风光、动物习性以及风土人情。
-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读完后,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教师可以通过提示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尼尔斯)、事件(被小精灵变成小拇指般大小后骑鹅旅行)等来概括主要内容。
例如,有学生可能会概括为“尼尔斯被小精灵变成小拇指般大小的人儿后,骑着雄鹅莫顿和大雁群一起旅行的故事。
”
3. 深入分析(1.3)
- 分析尼尔斯的人物形象
- 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尼尔斯的语句。
- 例如,“尼尔斯以前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他经常捉弄小动物。
”从这里可以看出尼尔斯之前的性格特点是调皮捣蛋。
- 在遇到危险时,“尼尔斯紧紧抓住鹅毛,眼睛瞪得大大的,心里充满了恐惧,但他还是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这表现出他在危险面前的恐惧和努力克服恐惧的心理。
- 而当雄鹅莫顿遇到危险时,“尼尔斯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用他小小的身体挡住了狐狸斯密尔的攻击。
”这又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对朋友的忠诚。
- 引导学生总结尼尔斯在旅行中的成长变化,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有责任感的少年。
- 体会文中的描写手法
- 环境描写
- 找出文中描写瑞典自然风光的句子,如“这里有大片大片的森林,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树木,松树、云杉、白桦树等等,枝叶交错在一起,阳光只能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
”
- 让学生分析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瑞典丰富的森林资源,也为故事的发展营造了一个神秘、美丽的背景。
- 动物描写
- 以描写雄鹅莫顿的句子为例,“雄鹅莫顿拍打着它那巨大的翅膀,脖子伸得长长的,发出高亢的叫声,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它的勇敢。
”
- 让学生体会这样的描写是如何将雄鹅莫顿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通过描写它的动作(拍打翅膀、脖子伸长)和声音(高亢的叫声),使雄鹅莫顿的形象栩栩如生。
4. 课堂练习(1.4)
- 字词练习
- 给下列生字组词:
- 缰(缰绳)
- 莓(黑莓)
- 犬(犬牙)
-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准确地组成词语。
- 阅读理解练习
- 阅读文中描写尼尔斯变小后看到的景色的段落,回答问题:
- 这段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案:比喻、拟人等,如“树叶像是一把把绿色的小扇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这样描写景色有什么好处?(答案:使景色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人物形象分析练习
- 尼尔斯在旅行中经历了很多事情,请选择其中一件事,分析这件事对尼尔斯性格成长的影响。
- 答案:例如尼尔斯帮助雄鹅莫顿赶走狐狸斯密尔这件事,让他变得更加勇敢,也让他明白了保护朋友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1.5)
- 给出讨论话题:“尼尔斯的旅行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感受发表观点。
-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 例如,有的小组可能会说:“尼尔斯从调皮捣蛋到勇敢有责任感的转变,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有的小组可能会说:“尼尔斯在旅行中面对各种困难都不放弃,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
6. 拓展延伸(1.6)
- 介绍《骑鹅旅行记》中的其他有趣情节,如尼尔斯在旅途中遇到的不同的动物部落,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也能像尼尔斯一样骑鹅旅行,最想去哪里,会有怎样的经历。
- 推荐学生阅读《骑鹅旅行记》原著,进一步感受作品的魅力。
7. 课堂小结(1.7)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字词、尼尔斯的人物形象、文中的描写手法等。
- 强调尼尔斯在旅行中的成长变化以及这部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骑鹅旅行记》,探索更多有趣的故事。
8. 布置作业(1.8)
- 书面作业
- 抄写文中描写尼尔斯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对塑造尼尔斯人物形象的作用。
- 阅读作业
- 阅读《骑鹅旅行记》中的下一个章节,简单概括主要内容。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瑞典的风光图片和播放音乐,营造了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引导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但是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比如在分析尼尔斯的人物形象时,有些问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会有难度,需要进一步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组讨论环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但是在小组分组时,要注意成员的搭配,避免出现个别学生主导讨论,而其他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