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想象乘着风儿的翅膀飞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宣城市中小学幼教学科教
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让想象乘着风儿的翅膀飞翔
杨晶晶广德县桃州镇小福星幼儿园
内容摘要:大多数的幼儿园美术课仍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孩子们的想象力受到压抑,课堂活跃氛围不浓,孩子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
幼儿的世界充满着童趣童真,他们拥有着无穷的想象力。
对世界、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美好的遐想,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应让幼儿的想象乘着风儿的翅膀,往更广阔的天空飞翔!
关键词:幼儿绘画想象创造力
前几天,我们园开展了校本研修,其主要目的是讨论幼儿园的美术教学。
当听完所有教师的课后,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大多数的课仍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孩子们的天性受到压抑,课堂活跃氛围不浓厚,孩子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
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就在于忽视孩子创造性的培养,目前,城市幼儿园教育已基本摒弃这一传统,逐渐开始重视孩子的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但大多农村幼儿园仍在沿袭旧的教学法,其中以美术教学最为甚,一张范画、一桌一椅一纸一笔就完成了一堂美术教学。
按照老师的范画临摹,确实可以使幼儿掌握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但这样无形中束缚和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的绘画活动变得枯燥乏味且缺乏创造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疾呼:“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那么农村幼
儿园的美术教学究竟应当如何开展,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会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看见东西与看东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视力问题,而后者就是观察,如何让幼儿学会看东西,这就是观察力的培养。
比如:一件衣服,有的孩子会说它是什么颜色的?有几个口袋?而有的孩子却可以说出这是大人的还是小孩的,是男生的还是女生的。
前者只是通过视觉感官,而后者却结合了生活实际。
对于幼儿观察力的培养,我们应当教给他们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分析事物的主次,使他们的观察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能够通过观察找出事物彼此之间的关系,辨别出异同,从而使幼儿知道,要描绘物象的基本部分的名称、形状、颜色、大小、空间位置以及用途等。
如:有一篇文章《画杨桃》,其中只有一个孩子画的杨桃是特殊的星形,班级的孩子都在嘲笑他,可是老师却叫其他的孩子站到男孩的角度去观察,结果是,从这个角度望去杨桃确实是星形。
正如一个苹果横切与纵切看到的景象是截然不同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应当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不一样的空间位置去观察,这样呈现的作品也就各不相同了。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孩子最喜欢的地方。
林中欢唱的小鸟,花间飞舞的蝴蝶,枝头停驻的蜻蜓,叶上爬行的蜗牛,这些都是具有不同形态,不同色彩的美,对于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其实农村幼儿园更具备这样的优势,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孩子观察朝阳的彩霞,落日的余晖,夏日雨后的彩虹,冬季雪中的美景;
聆听草丛中昆虫的鸣叫,树梢上鸟儿的吟唱,山谷间小溪的演奏,田野里青蛙的高歌。
观察、体验、感受,从而将这一幕幕跃然于纸上。
二、情境教学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幼儿美术是美育的一部分。
它是根据幼儿身心的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能力。
在倡导以幼儿为主体”的今天,传统的美术教学已不能满足幼儿美术的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认为情境教学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幼儿生活中的形象,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情境成为技能和表达的融合点,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雨中的波尔卡》中,教师提供一段波尔卡圆舞曲的视频,先解释什么叫做波尔卡,再给一段音乐,让孩子在音乐中舞动,启发幼儿大胆想象,雨中的波尔卡应该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为幼儿接下来的绘画打基础,让幼儿敢画,会画。
再如:《线条宝宝去散步》中,教师边讲述幼儿边绘画:线条宝宝去散步,直着走,转一圈,接着走,接着转,向左走,在转圈,走走走,转转转,接下来线条宝宝需要许多大眼睛去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请小朋友在转圈的地方画上大眼睛,画好后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就这样,一幅幅生动且充满创造力的作品就展示在我们眼前。
三、注重美术欣赏材料的灵活设计
美术欣赏是幼儿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的美术欣赏作品往往都由教师选择,而教师选择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儿童喜欢的或感兴趣的。
相反,完全让幼儿自主选择作品,可能会使欣赏的内容缺乏系
统性。
因此,有必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能形成欣赏的渐进性与系统性,又能兼顾儿童的领悟和接受能力。
为幼儿选择作品是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经典性原则
“所谓经典,就是指永久不变的规范,也就是标准的范畴含义,经典之所以被当成经典,在于经典具有它成为经典所具有的权威性质和功能。
”这些作品在艺术领域里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应注意选择这些经典的美术作品,作为幼儿美术欣赏的对象。
(2)差异性原则
文化差异:美国艺术批评理论家费德门曾提出美感发展的“文化层次”,及完整的美感发展理论架构应能涵盖文化差异。
例如,提供给儿童欣赏的作品中既有中国水墨画,又有西方传统和现代的绘画作品等。
内容差异性:美术课分成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在选择作品是要尽量做到三种类型都有。
通过欣赏不同内容的美术作品。
幼儿能在“形”的不同表现形态上去获取知识。
(3)题材的多样性原则
G.H.希尔特列斯说“在非常幼小的儿童的选择中,图画的题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从整体上说,孩子们对彩色画比对黑白画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当然,画的主题更具影响力。
因此,要选择题材各异的美术作品,包括儿童生活题材的作品,如:卡萨特的《海滩上的孩童》《沐浴的孩童》;描绘自认景物的作品,如林风眠的《山林》、奥
基弗的《二三只贝》;描绘动物和人物的作品,如马蒂斯的《音乐》、齐白石的《螃蟹盆菊》、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等。
四、鼓励幼儿,学会用“心”评价
在美术教学中,展示评价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孩子的学习兴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可是有许多老师对于绘画的评价标准却是画的像不像,画纸是否干净整洁,色彩是否用的合理。
太阳必须是红的,天空必须是蓝的,小草必须是绿的,这样往往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
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
其实当孩子的作品有悖常理的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细细聆听,或许你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如:有一次,我要求孩子们画《我家的房子》,所有的孩子交上来的作品都是色彩斑斓的,可是小强却用了大量的黑色,当时我很纳闷,因为这个孩子平时的绘画功底是很不错的,为什么这次却呈现这样的作品?于是我就悄悄地把他叫到一边,问他原因。
他告诉我说:“老师,我们家前面有几个大烟囱,每天都冒着黑烟,远远望去,房子就是黑乎乎的一片”。
这下我恍然大悟,抱着他亲了一口,并表扬了他,还以此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有关环保的社会常识课。
幼儿的世界充满着童趣童真,他们拥有着无穷的想象力。
对世界、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美好的遐想,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应让幼儿的想象乘
着风儿的翅膀,往更广阔的天空飞翔!
参考文献:
1、《儿童美术培训教材》作者:张容王青培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2、《幼儿园美术课程》编者:池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年版;
3、《幼儿美术教学法》本社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4、《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作者:许鸿中国美术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