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2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251北师大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璧山中学校教学案
年级
高二
学科
生物
主备人
曾晋洲
复备人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节\框)
1课时
单元(章、框)题目
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的内容
单元课标解读及教学设计
复备记录
第一课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实验的自由组合定律
2、
通过自主探究、互助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重难点:通过自主探究、互助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引言】【复习提问】在得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介绍孟德尔通过利用“假说-演绎法”对7对相对性状进行了研究,充分证明了分离定律的正确性。
【屏幕广播】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现象
1.P杂交: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问题1〗F1代的性状表现是什么?据此可以判断哪两个性状是显性性状吗?
学生回忆什么是显性性状?并做出回答。
2.F1自交:
黄色圆粒
F2: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15
108
102
32
(≈
9
∶
3
∶
3
∶
1
)
〖问题2〗F1自交,F2代出现了几种性状表现?与亲代有什么不同?F2代中两种新性状(重组性状)组合类型与亲本性状有什么关系?比例是多少?
学生思考并做出回答。
(二)数据分析[来源:学.科.网Z.X.X.K]
1.对F2中每一对性状单独分析:
①粒色:黄/绿
=
315+101
/
108+32
≈
3∶1
②粒形:圆/皱
=
315+108
/
101+32
≈
3∶1
2.结论: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
2)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是互不干扰的。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问题3。
教师提问,发送到平板,学生合作讨论〗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该如何进行解释呢?
思考:F1分别可以产生哪几种雌配子?哪几种雄配子?比例如何?
(讲解)孟德尔的假说:①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②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进行解释。
(白板板书遗传过程的解释)
P:
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来源:学科网ZXXK]
基因型:
(YYRR)
(yyrr)
配子:
YR
yr
F1:
YyRr(黄色圆粒)
(师生共同总结完成棋盘法的书写过程,分析得到F2)(此处设置分层教学,实验班可有学生书写,展学,平行班同学有老师分析书写)
F2
4种性状表现类型:黄圆(9/16)、绿圆(3/16)、黄皱(3/16)、绿皱(1/16)。
其中绿圆和黄皱是重组出的新的性状表现类型,占6/16。
观察分析得出四种表现型的比例关系是9:3:3:1,肯定假说的合理性。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一)测交实验
〖教师提问到平板、问题4〗要确定这种解释是否正确,用什么方法?(测交法)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绎推理两对性状的测交的遗传图解(白板展示过程)。
(其他同学自己在纸上写,教师巡视检查。
)(二)田间实验
据演绎推理可预测,
测交后代有4种性状类型且比例为1∶1∶1∶1。
那实际上是否如此呢?课件展示孟德尔所做测交实验结果(P11表1-2)。
〖问题5〗引导学生分析:测交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是否相同?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孟德尔遗传的自由组合规律
【白板板书】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现象
(二)数据分析[来源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一)测交实验
(二)田间实验
【课堂典例】探究水稻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
【当堂检测】为了探究两对等位基因A(高杆)和a(矮杆),B(抗稻瘟病)和b(易感稻瘟病)是在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两对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
行自交实验。
1.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2种类型。
2.结果预测:
若自交后代性状及其比例为
,
则假说一成立。
若自交后代性状及其比例为
,
则假说二成立。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注意分层,实验班的同学可要求课堂书写棋盘法获得F2的过程,平行班的同学建议老师边分析班书写来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