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师教案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学习目标:
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4.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5.通过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长度的测量
难点:特殊测量方法、误差
三、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
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个物体,第一印象是它的长短,大小。

那我们怎么测量呢?
(根据速度公式 v= s/t ,求速度应知道 s 和 t 。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思考一下对这两个物理量应如何测量呢?
(二)自主学习,科学探究
1.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举例说明)
刻度尺米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①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换算。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②单位及换算
1km= 103 m 1m= 10 dm 1m= 102 cm
1m= 103 mm 1m= 106 um 1m= 109 nm
(3)实验探究:刻度尺的使用
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认:使用刻度尺前观察刻度尺,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2)放:刻度尺要放正并使有刻度值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3)看: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及刻度尺。

(4)读:读出刻度值,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字和单位。

※在使用任何一种工具时,都要首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4)分组实验:测量纸的宽度和长度。

测量纸的宽度长度
(5)进行更精确的测量要选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测量工具。

(6)特殊测量方法
①测硬币周长
(1)在硬币边缘做一个记号,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周,读出周长数。

(2)用棉线在硬币上绕一周,用刻度尺量出棉线的长度。

(3)用直尺和三角板量出硬币的直径,求出周长。

②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用刻度尺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

③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出多匝铜线的长度,除以匝数,就等于铜丝的直径。

2.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 、分min。

1h= 60 min 1min= 60 s
(2)时间的测量工具:______秒表停表日晷沙漏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产生的原因: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___________
(4)怎样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四、当堂检测:
1、填上合适的单位或进行换算:
学生常用直尺长为20 cm =_____________ m 6×105nm=_____________m
一节课45 min = _____________ h 6分12s=_____________s
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__________,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__________。

中学生的身高1700 ;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2、某同学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数据记录如下:26.12 cm,26.13 cm,26.1 cm,26.11 cm,
26.02 cm。

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3、(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
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

4.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 放置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D. 记录时,必须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第2节运动的描述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
举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比一比那个小组举例多)
小组内对所举实例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飞驰的猎豹,缓慢的蜗牛,车辆的行驶,甚至流星的划过。

这些运动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足球场上踢足球,它们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科学探究
1.通过讨论,回答问题:
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
2.怎么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生活中,人们常说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往往人们在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时,总要选取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引进一个物理量参照物。

动手想一想
把一本书放在桌子上,书上面放一个物体A,推动教材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请问
(1)选取桌子为参照物时,物体A和书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选取书为参照物时,物体A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3)选取物体A为参照物时,桌子和书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什么叫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标准:在判断一个物体静止还是运动,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取除自身以外任意物体,但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

参照物选取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就不同。

(所以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通常研究问题时,往往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3.举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我们看来,我们所在的教室是静止的,教室里的桌凳、黑板等都是静止的,这是选择以_____大地___作参照物。

但是,如果考虑到我们到地球在绕太阳运动,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教室其实是和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的,所以以太阳为参照物,它们都是___运动_____的;如果将眼光放到银河系,太阳是__运动______的;我们______不能______(选填“能”
或“不能”)找不到绝对静止的物体。

四、达标检测:
1. 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择。

选择不同的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性。

2. 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的,如果选择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的。

3.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然绕地心转动,但是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宇宙飞船
4.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候以下面的哪一物体为参照物,认为加油机是运动
的()
A.受油机
B.大地
C.加油机里的飞行员
D.受油机里的飞行员
5.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先后离开车站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最大,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西行驶
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D.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甲车向东行驶
6.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
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
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
C.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的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的
7.回忆一下我们坐车时的感觉:当我们看窗外时候,会发现地面及地面上的物体被我们抛在身后,这是以____车或者人_____为参照物的;如果这时你认为汽车在快速的前进,又是以____地面______作为参照物。

8.“月亮在云中穿行”所选的参照物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半句描述的场景是以为参照物,后半句所取的参照物是。

9.火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火车,车上的乘客都说自己的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一段时间之后,甲车上的人说甲车相对地面是静止的,乙车上的人却看到甲车在向后运动了,乙车上的人是选为参照物。

第3节运动的快慢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定义;
2.会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公式的应用
三、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
根据上节学习的机械运动,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平时所学的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某一个物体而言的,即相对参照物而言。

思考:蜗牛在地面上笔直的爬行、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它们的运动状态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小组内讨论)
(二)科学探究
1.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可以用路程相同时比时间长短:百米赛跑。

可以用时间相同时比路程远近:1min内看谁走得远。

2.概念引入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国际单位米/秒(m/s)
单位换算:1m/s= 3.6 km/h
3.匀速直线运动:
上节课学习了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可以根据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上图记录了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AB两种运动的差异。

B在做直线运动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它的速度是不变的。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A在做直线运动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想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分,就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小组内交流讨论:解答物理计算题时,应注意什么?
1、一定要写公式。

2、数字的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3、不要算错数,科学计数法表示正确。

四、达标检测:
1.一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2min内通过的路程是0.6Km,那么汽车在通过300m处的速度是 m/s。

2.某飞机在5s内匀速飞行了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 km/h
3.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比乙的速度大,说明()
A.运动时甲比乙用的时间短 B. 运动时甲比乙通过的路程长
C.通过相同的路程甲比乙所用的时间短 D.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比乙通过的路程长4.小丁的家距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A.1.2m/s B. 1.25m/s C. 2m/s D. 2.5m/s 5.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它前2内的速度是()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6.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一定相等
7.一列180m长的队伍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队伍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30min,求这列队伍的速度是多少?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会使用表、刻度尺测量平均速度。

2.通过实验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养成和其他同学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训练用速度公式v=s/t 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训练准确计时的实验技巧和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课题
从速度的公式 可知,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是:用 测出物体在
某路程上运动的 ,用 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 ,利用公式 求出这
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就可
以求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实验: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斜面长2.4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6秒。

如果在
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4.8
秒。

请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1和通过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 2。

①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 运动。

(填“匀速”或“变速”)
②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

★ 思路分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要注意弄清楚每一段的路程和运动时间。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图,找出所需实验器材:
四、达标检测:
1.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在前50 m 一定用了6.25 s
B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2.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 ,书店到学校
的路程为3600m 。

当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 ,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 ,然后二人一
起再经过了12min 到达学校。

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第一章《机械运动》 复习学案 路
程(米)
运动时间(秒) 平均速度(米/秒) s 1=2.4
t 1= v 1= s 2=1.2 t 2= v 2=
1.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求平均速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
三、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和读书
误差
定义:
机械运动参照物的选取标准
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定义:
动速度公式:
单位:
运动的种类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
(二)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考点一:物体长度的测量
例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 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方法归纳:在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
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
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
例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以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变式练习】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方法归纳: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
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例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时间图像。

你从该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
(1)。

(2)。

(3)。

例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6 m/s,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方法归纳:如何求平均速度?
四、达标检测:
1.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向北运动。

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A.只有甲车 B. 只有乙车 C. 只有丙车 D. 甲车、丙车
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铅笔的长
度为。

4.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 ;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 ;则速度大小( )
A .猎豹最大
B .旗鱼最大
C .褐海燕最大
D .三者一样大
5.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 ,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18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6.一列长360m 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 的大桥,测的的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 ,求军队前进的速度。

7.一列长310米的火车,用13m/s 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隧道需要1分10秒的时间,求隧道的长度。

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 AB = cm , t BC = s ,
v AC = 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
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 (填“大、小”)
五、本章小结:
我的疑惑: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