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单元我在期望中长大
1、父母对我的期望
教学目标:
1、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并了解父母为什么会有这些期望。

2、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自己的期望及行为表扬,读懂父母心,理解父母心。

教具打算:〔孟母择邻而居〕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一个做父母的,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期望和要求,你的父母对你有哪些期望和要求呢?
二、学习课文:
1、对于教材第4也得处理,建议把“爸爸妈妈的答复〞这局部让学生通过询问父母在课前完成,以备在课堂中商量。

2、你了解父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期望吗?
3、通过听录音故事〔孟母择邻而居〕,让学生分析、商量、交流“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不断地搬家呢?〞
4、如果孟母没有这样的煞费苦心地选择居住地,孟子的成长会有不同吗?
5、商量:
针对父母的不同行为表现,使学生们或感谢、或不理解、或反感进行商量。

三、纸条对对碰:
1、请父母把自己对子女的期望写在纸条上。

2、学生将自己理解父母的行为和期望写在纸条上。

3、双方将纸条互换,看是否真正充分地相互理解了。

四、小结。

2、期望带来的苦与乐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合理的期望和要求会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能够体谅父母的用心,理解父母的做法。

教具打算:打算获奖证书。

教学过程:
一、看图分析:
1、看教材第八页的两幅图,分析。

2、通过看图及图旁的文字,使学生了解父母在学习上、生活中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给予的援助。

二、联系实际: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打算好的荣誉证书,介绍自己去的证书的经历。

2、在自己取得成绩的记忆中,哪些是自己情愿做且父母予以了支持,给予了庞大的援助?
三、在自己取得成绩的事中,哪些是自己要做且父母做出牺牲,促使自己成功的?
三、商量交流写感受:
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父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理解,然后再次根底上,写一写对父母的理解和感谢的话语。

四、故事明理:
1、听录音故事〔揠苗助长〕
2、教师指导学生们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心理,找出主人公的错误之处,并
谈谈自己的感受。

3、分角色扮演。

4、商量“助长〞这种目的和“揠苗〞这种手段之间的矛盾。

3、架起沟通的强梁
教学目标:
学习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方法,初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根本要求和主要策略。

教学重、难点:
培养与父母进行沟通的能力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和能力。

教具打算: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你们家里,当涉及到你的事情时,爸爸妈妈会和你沟通吗?你有心理话想跟爸爸妈妈说吗?为什么?
二、商量交流:
1、引出问题。

有效的沟通需要恰当的方法,你认为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沟通会更好呢?
3、师生归纳商量结果。

三、制定沟通方案。

了解学生制定沟通方案,填写“我的沟通几乎表〞
回家后可依据沟通方案于父母进行沟通。

四、表演小品:
1、指名表演课前排练的小品。

2、表演后,依据小品中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五、分角色朗读。

1、联系对话。

2、指名扮演妈妈、女儿的角色。

第二单元我们的权利和责任
4、我有上学的权利
教学目标:
简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习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具打算:〔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调查分析
1、课前依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调查,了解失学儿童的情况。

2、阅读教材第22页的课文,读懂故事,谈谈感受。

①读故事。

②谈感受。

③说一说,假设自己是刘玉芬会怎样想?
3、阅读教材第23页的故事,说一说,故事中的爸爸和妈妈错在哪里?
4、谈一谈自己了解到的失学儿童的情况,然后填写第24页表格。

5、填表后再次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

6、总结。

活动二: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1、出示〔X义务教育法〕〔X未成年人保护法〕引导学生阅读其中内容。

2、商量:如果我们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该怎么办?
3、说一说或想一想,写一写,你想怎样援助那些失学儿童?
活动三:搜集事例。

活动四:走访法律界人士。

5、选举我们的班干部
教学目标:
学习积极民主地参与班集体生活,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公平、公正、民主、公平的集体生活。

教具打算: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调查交流
1、课前可单独和找同伴调查学校某些班干部是如何产生的,最好能总结几种方法。

2、交流所了解的信息,明确目前班干部所产生的几种方法。

活动二:归纳分析
1、填写第21页表格
2、说一说或写一写你赞成那种产生班干部的方法。

重点说原因,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活动三:竞选班干部演讲会
1、引言:说一说,我们班级都有哪些班干部?这些不同岗位上的班干部都具备哪些条件?
2、填写教材第30页表格,可依据实际情况在表格空白处增加。

3、明确自己的优势,确定自己要竞选的岗位,
4、写竞选演讲稿。

5、竞选演讲。

活动四:选举班干部。

6做个有责任的小公民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乐于、特长觉察社会问题,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培养养他们参与社会十五的意识。

教具打算:
教学过程:
活动一:汇报交流
引言:我们的社会正在迅速开展,但是开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果这些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开展,在你的眼里,有哪些社会问题?
2、阅读教材第34、35页的内容,然后说一说,所交代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使学生学会如何简练、准确的表述问题。

活动二:如何提建议
1、引言:上节课我们相互交流了所觉察的社会问题,觉察问题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你打算把什么问题向那些部门反映?采纳什么样的方法?
2、说说你想反映的问题。

3、针对你觉察的问题,说说你的建议。

4、些建议书,并邮寄
5、鼓舞学生在生活中特长觉察问题,并通过不同方法,反映给有关部门。

活动三:总结交流
第三单元生活离不开农业
7、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一般生活用品的考察,了解农业和一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懂得应该尊重人民的劳动。

教具打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师出示食物,如水果、面包、饼干等。

引入课题,问,你们了解这些食物是哪里来的吗?
2、分类:
①一类本身就是农业产品的食物。

②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物。

二、图文分析,填写表格
1、引导学生依据教材中的四幅图例,进一步了解哪些食物本身就是农产品,哪些食物十一农产品为原料加工制成的?
2、填表:
可以直接吃的经过加工而制成的
三、看图,说说大米的来历
1、大米__
撒种__出芽__育苗__插秧__田间治理__成熟__收割__脱粒__碾米__大米
2、从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3、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浪费现象
4、背诵〔锄禾〕诗。

四、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